資源簡介 課題 10拼泥板 課型 造型表現 課時2 序號 1內容 分析 教材地位:《拼泥板》位于三年級下冊美術學習內容,屬于“造型 表現”學習領域。 學習方法: 觀察法 比較分析法 自主探究法 小組討論法 關系和地位:在三年級上冊接觸過泥條成型,有一定的基礎,具有鞏固的地位。 資源整合:1.融入老師現場示范以及直觀豐富的作品,開拓學生視野,提升核心素養。2. 網絡視頻、PPT、陶泥制作書籍課標 分析 本課屬于“造型 表現”學習領域。 1.初步認識形狀、肌理等造型元素,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泥板的制作效果,能用泥板 2.運用多塊泥板通過切割、拼接的方法,通過記憶、想象和創造進行趣味性的造型創作。 3.增強學生對優秀文化的傳承意識,激發豐富的想象力,喚起創作欲望,并表現出想象力和創造力。學情 分析 1.知識經驗:已經掌握了如何簡單的造型手法,且在生活中用橡皮泥、太空泥等相似的材料制作過類似的物品,有一定的經驗和動手操作能力 2.生活經驗:陶藝是用泥作為原料,早在約八千多年前的華夏故土上,便開始了原始陶器的燒制,這一技藝一直延續至今天······ 3.策略經驗:通過“捏、拍、做、玩”,能夠感悟和發現泥板成型表現中許多工藝技巧。 4.差異性分析:學生原有認知基礎和學習能力不同,動手能力存在差異,動手能力較差的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相互學習。 5.存在困難與障礙:如何選取合適的物體進行表現。 6.突破措施:1)課上通過引導學生仔細觀看國外陶藝作品,了解陶藝的共同特點,形成初步概念。2)通過小組討論進行突破。學習 目標 1.了解和掌握泥板造型的基本方法。(對應核心素養:文化理解、圖像識讀) 2.學會運用泥板來塑造有趣的形象,提高造型表現能力,90%學生能夠將泥板卷著成型,10%能制作造型獨特、新穎的形象。(對應核心素養:審美判斷、創意實踐、美術表現) 3.增強學生對優秀文化的傳承意識,提高實踐和探究能力(對應核心素養:文化理解、審美判斷)關鍵學習點(重難點) 重點:了解和掌握捏泥板的基本方法和步驟。 難點:增強學生的感悟力和動手能力。 突破措施:通過塑造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有趣的形象來提高造型表現能力。驅動型任務 通過“兒歌陶土陶土碾一碾,和成泥;拍一拍,揉一揉,捐個蛋卷不能吃,壓個大餅瞧一瞧,真奇妙!真好玩,大家伙兒試一試。”找一找陶土的制作方法,運用到今天的制作中。評價量規 A學生能夠獨立運用泥板來塑造有趣的形象,并具有一定的創意和形式美感,制作精巧。 B學生能夠了解和掌握泥板造型的基本方法和步驟,體現出一定的形式美感和技巧,制作完整。 C學生能用泥板完成基本的作品創作,不夠美觀、精細。課前 準備 教具:課件、課本、泥板作品、泥塑用具 學具:泥塑用具學 習 過 程環節與目標 學習內容及學習活動 評價活動 指導與補救一、 兒歌導入,激發興趣。 (對應目標1認識國內外陶藝,欣賞陶藝的魅力) 學習內容: 自編兒歌:陶土陶土碾一碾,和成泥;拍一拍,揉一揉,捐個蛋卷不能吃,壓個大餅瞧一瞧,真奇妙!真好玩,大家伙兒試一試。 欣賞國外陶藝作品,了解陶藝的作用,感受它的魅力。 揭示課題:拼泥板 學習活動: 1.合讀兒歌,從中找陶土的制作方法 2.欣賞國外陶藝,直觀感受陶藝的魅力。 學習兒歌觀看PPT 積極回答問題 預設:欣賞國外陶藝學生可能不理解工藝技巧。 補救:課上通過引導學生仔細觀看國外陶藝作品,適度點撥解決預設。明細目標,探究新知。 (對應目標2運用水陶藝的制作方法方法,進行創作表現) 出示一些簡單的陶藝,說說這些陶藝作品主要采用了什么成型方法,它們有哪些共同的特點?(小組討論) 教師總結 教師示范泥板的成型方法。(手壓法、滾壓法、拍打法) 手壓法技能要點:先將黏土放在泥案上,用泥拍的背部從黏土的中間向四周拍打;接著將泥板翻邊;再用泥拍的正面斜下方用力,均勻有序拍打至所需厚度。 滾壓法技能要點:使用搟泥棍時,用力要均勻,從中間向兩端碾平。可以在兩端使用厚度均勻的木板,這種方法適于制作較大面積的泥板。 技能要點:先將黏土放在泥案上,用泥拍的背部從黏土的中間向四周拍打;接著將泥板翻邊;再用泥拍的正面斜下方用力,均勻有序拍打至所需厚度。 根據教師的引導,學生分組討論說出作品的采用的方法以及共同特點。 2.學生認真觀看教師示范并掌握(手壓法、滾壓法、拍打法)并自己動手練習。 學生認真觀察 積極回答問題 2、可說出或掌握泥板成型的方法,并制作出來。 預設:可能出現部分同學回答不夠積極,理解不到位等問題 補救:課上通過引導學生仔細觀看老師示范,解決預設。 課下通過多加練習進行理解鞏固。自主探究,深化新知。 (對應目標2運用水陶藝的制作方法方法,進行創作表現) 1.教師示范魚的造型的幾種方法:卷(教師邊講邊示范“卷”的方法、要領及注意事項)、折、切、挖、粘。 2.制作步驟: a.用拍壓的方法將陶泥做成泥板 b.用泥板卷筒(示范做魚)做成魚身,捏出魚嘴、魚尾; c.用多余的泥板做魚鰭、魚眼,將其粘在于身上 d.裝飾刻畫,整理成型 學生觀看示范 能夠認真觀看教師示范,并掌握制作步驟。 預設:可能出現示范作品時部分同學注意力不夠集中,想自己動手制作等問題。 補救:老師個體示范引導時多次強調集中注意力。四、 轉動大腦,思維碰撞(對應目標2運用水陶藝的制作方法方法,進行創作表現) 1.欣賞學生作品,說說這是泥板做成的嗎?你最喜歡哪一個作品? 2.在進行創作之前,我們來思考一下怎樣的物品適合用泥板來造型,怎樣做最好? 相互交流分享 能夠能點評出自己以及他人作品的優點和不足 預設:可能出現意見不統一等問題。 補救:老師個體給予肯定和補充。五、 拓展練習,深化新知。(對應目標2) 出示作業要求。 教師巡視指導,發現問題及時提醒,對有創意的作品及大膽創作的同學進行表揚,引導學生相互學習 學生動手,運用本課所學方法創作。 能夠根據個人實際情況將泥板卷著成型,進行裝飾 預設:可能出現有同學做不完等問題 補救:允許部分學生可以與其他同學合作。六、作業展評。(對應目標3) 組織學生交流評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教師總結本課。 說說對自己或他人作品的感受與想法。 能夠運用美術語言進行大膽自由表達。 預設:可能出現賞析作品的感受時用詞不準確不貼切,缺少美術詞匯的問題。 補救:老師個體示范引導強反復調提醒補充。作 業 布 置 作業內容 作業類型 對應目標 作業時間 評價標準將泥板卷著成型后,大膽想象裝飾。 基礎型 目標1 課中 能基本掌握泥板成型的類型獨立制作一個形狀獨特、新穎的形象。注意黏結的要牢固! 創新型 目標2 課中 能充分制作出一個獨特有創新的作品用美術語言賞析他人或自己作品。 拓展型 目標3 課后 評價語言結合具體作品準確貼切板書設計 《拼泥板》 方法一:揉搓成團,安壓成餅,卷折成筒 方法二:切割成塊,添加刮痕,涂抹泥漿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