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情感的抒發與理念的表達教學內容:《情感的抒發與理念的表達》是人教美術教材中八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屬于欣賞評述課。本節課的基本教學內容有以下兩方面:1.引導學生借助特定的藝術語言從多角度欣賞藝術作品,并在過程中激發學生興趣。2.參照《星月夜》作品的欣賞方式能夠自主欣賞。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美術作品借助特定的藝術語言和形式來表達內在的深層意蘊。2.過程與方法目標:知道美術創作是某種理念和情感的表達。3.情感與態度目標:提高對美術作品的欣賞能力。教學重點:學會運用直觀感知的方式欣賞美術作品。教學難點:體會美術作品的意蘊,并能用美術語言分析美術作品。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準備:課件、范畫。教師活動 教學環節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1.播放冼星海老師的《黃河大合唱》。 從播放的音樂中仿佛能聽到風的呼嘯、馬的怒吼、波濤的洶涌。音樂能讓我們有這么多的共鳴,那美術作品是不是也會給我們帶來一些情緒上的共鳴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情感的抒發與理念的表達這一課,探討畫家是如何通過畫作來抒發情感的,我們又是如何從畫中讀懂畫家的內心理念。 (教師出示課題并板書) 聽音樂,感受音樂帶來的情緒。引出課題欣賞梵高作品《星月夜》。 張躁曾說:“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優秀的美術作品大都有著內在深層的意蘊和理念表達,有畫家的主觀想法。 直觀感受畫中有什么內容?(看) 這幅畫給你們又有什么感受?(想) 畫面可能表達了什么意蘊,如何去分析?(析) 教師小結:通過對星月夜這幅畫的欣賞,我們可以從看、想、析三個方面來進行作品的賞析。具體來說是看作品內容、看作品色彩、看表現形式,想畫作內涵、想畫家當時的心態,析整體意蘊、析作品時代價值。 分組討論、探究《狼牙山五壯士》《擊鼓說唱俑》《敦煌彩塑》《在激流中前進》四幅畫中的意蘊通過什么來表達? 教師總結:意蘊的表達主要靠以下四個內容所影響。 作品形象 物質材料 形象構成 時代文化 不同時代的不同流派。 隨著時代的變化與經濟、文化、科技的發展,藝術界流傳著流派這一說法,流派代指了一類藝術風格,主要的代表流派有: 波普藝術 荷蘭風格 大地藝術 裝置藝術 4. 欣賞作品,并看一看、想一想、析一析。 2.分組討論,實踐理解,加深印象。 4.小練習,觀察不同畫家作品,找出不是齊白石的作品,并說一說是憑借什么選擇出來的。1.欣賞梵高作品《向日葵》:通過所學內容按照先直觀的原則來欣賞作品,并每人完成一份欣賞報告。 教師引導:從看作品內容開始,再分析筆觸來理解內心情感。 2. 學生欣賞并書寫報告。 作業要求: 言之有理,說之有道。 可以用藝術語言來分析。 結合所學內容,欣賞美術作品并寫出欣賞報告。1.學生分享。 2.教師總結:繪畫作品是能夠代表畫家的內心情感的,并且是有個人風格的,在欣賞作品時我們應該從各個方面出發去學習。 4.課后拓展:通過這堂課的學習,大家學會了如何去欣賞一幅畫作,從中能夠也可以得知創作一幅作品需要什么,希望大家能在自主創作的同時將這些理念應用起來。 上臺分享 將本課的知識進一步的運用內化。板書設計: 情感的抒發與理念的表達 看 想 析 內容 色彩 表現手法 作品內涵 意蘊 價值課后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