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國古典園林藝術》說課稿一、說教材高中美術鑒賞模塊第四單元主題二,1 課時,其主要內容是中國古典園林的分類和造型特點,并從造景要素、功能、理念等幾個角度鑒賞中國古典園林,理解其背后的傳承文化思想。引導學生關注社會,聯系生活,在問題的驅動下,將美術的學習方法與一般的探究方法相統一。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設問題情境是美術學科素養本位課程中引發學習行為的根本動力。培養學生在現實情境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二、說學情1、高中學段的學生感知、記憶和想象能力的發展都進入到最佳時期。2、能夠聯系一定的文化情境認識美術作品的意義、形式和風格特征,對中國著名的古典園林有所了解。3、不足之處:在一定程度上難以正確理解園林背后的傳承文化思想。4、根據學生情況,著重引導學生思考園林造園理念與哲學思想的關系。三、說教學目標1.圖像識讀引導學生欣賞建筑的妙趣,自我感受品析園林意境之美。2.美術表現對于園林布局進行分析講解,合作展示疊山理水小景觀,學生通過不同形式來表現所感所想,創作視覺形象。3.審美判斷引導學生評價鑒賞“與誰同坐軒”建筑妙趣,分析花窗借景手法,體味意境之美。4.創意實踐賞析園林之美,運用創意思維和創作方法,嘗試創作有意義的園林美術作品。5.文化理解賞析園林之美,分析匾額楹聯文化,感受造園家和園主人的精神追求,深入理解園林和文化的關系。四、說教學重難點重點:中國古典園林的造景要素和功能之間的關系。難點:理解中國古典園林“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造園理念。五、說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主要采用啟發式教學,多媒體展示法、講授法、討論法、演示法、情境法、任務驅動法、探究研討法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六、說教學過程(一)展示圖片 故事導入拙政園與《紅樓夢》。康熙末年,拙政園一部分為曹寅購得,曹雪芹就誕生在園內,少年時也常在園中游玩,所以大觀園的許多景致描寫取材于拙政園。(二)創設情境,園林里的花窗(視頻)分組討論:探究中國園林里建筑的妙趣典型案例:園林建筑的妙趣“與誰同坐軒”立體的山水畫:畫理、畫法、畫意筆在意先 疏密得當 藏露相宜 虛實相生園林布局 追求 曲徑通幽,以小見大,以簡代繁。(三)發揮想象,動手制作。(四)小組交流,構建新知。造園手法怎樣形成意境之美造園技巧 講究 巧于因借1、“因”依據地理和內外風景特征,用人工設施來引導賞景。2、“借”借景入園,納景入室,取景入眼,通過有遠借、鄰借、仰借、俯借,因時而借的手法。(五)品析匾額楹聯文化,體味花木意境之美。耦園 “城曲草堂”一副對聯臥石聽濤滿衫松色 開門看雨一片蕉聲(六)建立“疊山理水”的概念(視頻)“疊山理水”是中國傳統園林的基本造園手法。1、所謂疊山,就是隨形就勢,削低墊高,筑土為山;2、所謂理水,就是引水成池,在有限的空間里營建靈動的水系。3、“疊山理水”是園林意趣的重要表現形式,并通過與自然山水對比思考傳統園林的特點。(七)討論:“雖由人作,宛自天開”這一重要造園理念(八)中外園林是如何相互影響的小結:說說你收獲了什么?1、師生共同總結的方式,回顧本課重要知識點,并且從中國園林體現出的哲理觀念“天人合一”、審美情趣這一點入手進行情感升華。2、鼓勵學生說一說去過的園林,結合造型分析其功能和造園理念。七、說練習1、造園的四大要素 ? (對的畫“√”)2、課后動手做一做、畫一畫、讀一讀八、板書設計:九、下節預告:人居與環境 詩意的棲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