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美術鑒賞課《走進抽象藝術》教學目標1.知識、技能目標:(使學生學會)使學生了解抽象藝術的主要特點,代表畫家的代表作品及其各自的風格差異。2.過程與方法目標:(使學生會學)切實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提高對抽象藝術審美的整體素質。如: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歸納知識的能力;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表達、表演能力;變換思維和審美角度的創造性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使學生樂學)使學生感受到創造能力的可貴與高尚,熱愛生活,熱愛創造的美。教學重點:理解什么是抽象藝術和抽象藝術的美有哪些表現,以及了解代表藝術家的代表作品和不同風格。教學難點:理解抽象藝術產生的歷史文化根源和在現實中的意義。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二)導入新課方式:請同學欣賞爵士樂,同時欣賞蒙得里安的《百老匯的爵士樂》談談音樂所表現的內容和這幅畫所表達的東西有何相同之處?目的:創設情境,尋找共性,暗示特點,導入課題。情境,尋找共性,從而,導 (三)講授新課第一板塊:什么是抽象藝術?方式一:請學生講述康定斯基發現抽象藝術的故事。目的:通過故事情景先給學生一個感性認識,為下一步概念講述做好鋪墊。方式二:教師展示抽象圖片,提出概念:什么是抽象藝術?通過同學課前收集的抽象藝術資料圖片,讓同學討論。之后,給出概念:藝術形象較大程度偏離或完全拋棄自然對象外觀的藝術。抽象一詞原義指人類對事物非本質因素的舍棄與對本質因素的抽取。進而,展示畢加索的牛的變形圖片。學生討論:在抽象的過程中,抽取了牛的形象的什么本質因素?在中國的象形文字中是否也存在這樣的現象?結論:抽取了牛的形體的幾何化特征和牛角特征,形成牛的抽象符號。舉例:中國象形字的“羊”字就是一種保留了羊角特征的抽象符號。學生討論\分析\回答、教師補充總結。目的:在情境中給出概念和知識線索,運用對比漸進的圖片探究、交流,實例分析,理解了什么是抽象藝術,并聯系中國象形造字法,深化認識,解決了教學重點。第二板塊:藝術為什么會走向抽象?方式:展示古典寫實繪畫和抽象藝術繪畫圖片,提出問題:藝術為什么會走向抽象?學生討論。得出結論:首先,科技的發展、照相機的發明;其次,人們在工藝美術運動、象征主義等藝術實踐中發現:美術形式可以通過表現性的處理提升為自為的抽象藝術形式,另一方面,人們從音樂的類比中得到啟發。(在導入新課時已經做好鋪墊,至此,突破了教學難點。)第三板塊:誰都能創作抽象藝術嗎?方式:分別展示蒙得里安的早、中、晚期的藝術作品,學生分組討論這幾幅畫有什么不同?這樣的不同說明了什么?目的:以一個畫家的藝術歷程進一步揭示從具象到抽象的過程變化,說明抽象藝術也來源于生活,但決不是任意的涂抹。第四板塊:抽象藝術的美有哪些表現?1.可以表現形式與色彩的美方式一:展示:蒙得里安的樹的抽象過程圖片和真實樹的圖片學生討論:蒙得里安充滿抽象形式的樹與真實的樹相比帶給你什么樣的獨特美感?方式二:展示圖片:荷蘭畫家—蒙德里安《百老匯的爵士樂》(同時播放爵士音樂)學生討論:你在畫面中的形式感和色彩使你感受到了百老匯的什么特征?結論:①用縱橫交錯的水平與豎直線的構圖傳達了,百老匯街道縱橫交錯的感覺。②用點狀的密集色塊,表現了爵士樂的歡快輕松節奏。③用鮮明的色彩對比傳達了百老匯燈紅酒綠的感覺。目的:通過由易到難和情境的創設,使學生感受到不同抽象形式帶來的不同美感。方式三:進行一次色彩感受實驗。對應前面的文字內容請選擇能夠帶給你這種感覺的抽象色彩圖片。目的:通過色彩與日常生活中某種情境的聯系,很容易使學生找到欣賞抽象藝術色彩美的途徑。進而,展示康定斯基的繪畫作品,讓學生感受其作品的色彩美和情感美就變得有路可循了。2.可以表現構圖與筆觸之美方式一:展示中國古典門窗與蒙德里安的冷抽象作品對比。學生討論:二者有何共性?目的:以熟悉的文化與陌生藝術的共性打開認知的窗口。說明抽象構圖之美,解決重點、突破難點。方式二:以中國書法中的狂草與抽象繪畫中的線條筆觸對比,很容易從中國文化情境角度使學生體會到抽象藝術的線條、筆觸之美。方式三:學生實踐:在貝多芬《命運交響曲》的伴奏下用抽象線條在紙上體現音樂所表達的情緒。目的:抽象藝術的產生與音樂有著直接的關系,引導學生以音樂之美去感受線條筆觸之美,學科聯系、實踐感受、情境交融。3.可以表現材料與肌理之美方式一:播放西班牙斗牛曲、展示圖片:畢加索的《公牛》學生討論:這是用什么現成材料做成的?你得到什么啟發?目的:引發學生對創造力的感悟,培養細心觀察生活的習慣。方式二:展示波洛克的繪畫作品和創作過程圖片,使學生真實感受波洛克的畫面肌理與其特殊創作手法的關系。進而,學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自然肌理和人造肌理圖片。目的:感受美的發現!激勵美的創造!4.可以表現空間與透視之美方式:學生討論畢加索《哭泣的女人》中人物的五官位置進行了怎樣的空間挪移?并通過制作“翻轉過來的臉”的紙制道具,體會空間錯位的抽象美樂趣。目的:引發學生的興趣,實踐與探究相結合,突破本課重點中的“難點”。第五板塊:抽象藝術的兩種代表風格簡要介紹:冷抽象、熱抽象的不同風格和代表畫家。第六板塊:教材拓展方式:展示重慶黃桷坪涂鴉一條街圖片,播放動感音樂,學生感受并討論:你看到了哪些抽象藝術家的風格?這樣的街道帶給你什么感受?目的:強化學生在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作品的重要性,聯系實際,突破教學難點,面向生活!(四)小結:藝術為什么會走向抽象。布置研究性作業:學生收集并研究波洛克藝術的風格特點,把研究成果發到我的博客上進行交流。目的:延伸課堂教學內容,充分運用網絡等現代溝通方式,實現教育回歸生活,教育生活化,使學生養成開放的、自主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養成對美術的終身愛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