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1.1稻作文化的印記一、單選題1.世界各地的自然條件不同,但人們都能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營造出美好的生活圖景。下列描述符合上述觀點的是:( ?。?br/>①湄公河流域的人們大面積種植小麥②阿爾卑斯山區的居民修建了“冰川列車”③以色列人利用滴灌技術發展農業④日本的人們因地制宜,“耕海牧漁”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2.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人類追求的目標之一。下列區域的生產、生活方式中體現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理念的有:( ?。?br/>①日本人大力建設“海洋牧場” ②馬賽人視草原為心中的神靈③巴黎人尊重文化、熱愛藝術 ④威尼斯因水而生、因水而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下列描述中,符合湄公河平原居民生產和生活特征的是( )A.農業生產主要依靠機器 B.人們居住得比較分散C.主要種植小麥和玉米 D.農業生產需要投人大量勞力4.泰國盛產大米的良好自然條件包括( )①地處熱帶,高溫多雨 ②土壤深厚肥沃③水網密布 ④充足的勞動力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5.下列各地與其區域生產生活相匹配的是( )A.湄公河平原——用機械種水稻B.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量開采石油并出口C.澳大利亞牧區——牧民逐水草而居D.安第斯山脈——利用山地發展垂直農業6.下列各項中展示了湄公河平原生活圖景的有( )①人們居住得比較分散②農忙時節互相幫忙③農業生產以人工為主④農業生產主要是機械化作業⑤插秧和收割的季節,是人們最為忙碌的時候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②③⑤ D.①④⑤7.東南亞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是( )A.湄公河 B.紅河 C.湄南河 D.怒江8.對下圖中甲、乙、丙、丁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城市是緬甸的首都金邊B.乙城市是泰國的首都仰光C.丙河是東南亞流經國家最多的湄公河D.丁河是湄南河9.讀圖,湄公河平原地區有利于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有( ?。?br/>A.人口多,勞動力豐富 B.全年溫和,降水均勻C.地勢低平,土壤肥沃 D.農業基礎設施完善10.下圖為東南亞部分區域示意圖,回答:圖中序號代表的四條河流中,表示湄公河的是( ?。?br/>A.① B.② C.③ D.④11.東南亞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是( ?。?br/>A.湄南河 B.紅河 C.伊洛瓦底江 D.湄公河12.下列國家中屬于東南亞重要稻米出口國的是( ?。?br/>A.印度尼西亞 B.泰國 C.菲律賓 D.馬來西亞13.以下符合湄公河自然環境特征的是 ( )A.氣候溫和,四季分明 B.面積不大,但地勢平坦C.高溫多雨,水網密布 D.干旱缺水二、材料分析題14.水稻和小麥是主要的糧食作物。紹興某校七年級同學擬以“影響水稻、小麥分布的主要自然條件比較”為題進行探究,請你參與完成該探究過程。【探究材料】(1)【嘗試探究】 A區 B區地理位置 亞洲東南部湄公河平原 美國中部大平原主要糧食作物 水稻 小麥自然 條件 分析 相同之處 不同之處 (2)【歸納總結】通過上述探究可以發現,從自然條件看,一個地區適合種植水稻還是小麥,主要影響因素是 。(3)【遷移應用】根據“探究材料”中的兩幅圖判斷,亞洲東部地區(圖中陰影部分)更適合種植水稻還是小麥,為什么?15.水稻和小麥是主要的糧食作物。某小組同學擬以“影響水稻、小麥分布的主要自然條件比較”為題進行探究。請你參與完成該探究過程。【探究材料】下圖(1)【嘗試探究】 A區 B區地理位置 ① 洲東南部湄公河平原 ② 國中部大平原主要糧食作物 ③ ④ 自然條件分析 相同之處 ⑤ 不同之處 ⑥ ⑦ (2)【歸納總結】通過L述探究可以發現,從自然條件看,一個地區適合種植水稻還是小麥,主要影響因素是 。(3)【遷移應用】根據下面兩幅圖判斷.亞洲東部地區(圖中陰影部分)更適合種植水稻還是小麥。為什么?三、綜合題16.讀下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圖一中的A是 平原,圖二中的B是 平原。A平原以 氣候為主,B平原以 氣候為主。(2)B平原上最主要的河流是 河,它最后流入 。(3)A,B兩地在主要農作物、人口、農田類型方面有哪些差異?試列表比較。17.讀美國中部平原圖,回答問題。(1)美國西臨A ,東臨B 。(2)美國的鄰國有C 、D 。(3)美國中部平原位于E 和F 之間,由G 沖積形成,G河自北往南注入H 。(4)美國大平原的主要氣候類型是( ?。?br/>A.地中海氣候 B.亞熱帶季風氣候C.溫帶海洋性氣候 D.溫帶大陸性氣候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湄公河流域的人們大面積種植水稻,故①說法錯誤。阿爾卑斯山區人民修建冰山快車,促進當地旅游的發展,故②說法正確;以色列水資源匱乏,利用滴灌技術發展節水農業,故③說法正確;日本是一個島國,漁業發達,故④說法正確。故答案為: B【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和理解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屬于容易題。2.【答案】A【解析】【分析】日本大力發展人工養殖,建設海洋牧場,有利于保護魚類資源,故①說法符合題意;馬賽人把養育牛群的草原視為神靈,有利于保護操場自愿,故②符合題意;巴黎人尊重文化,熱愛藝術,體現重視精神文明,故③與題意不吻合;威尼斯因水而生、飲水而興,與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理念不吻合,故排除④。故答案為: A【點評】本題考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屬于容易題。3.【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湄公河平原的居民農業生產主要依靠勞動力,精耕細作,人們之間居住集中,在農忙季節互相幫忙,主要雨熱同期的氣候適宜種植水稻。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湄公河下游的沖積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勢平坦開闊,土壤深厚肥沃,這里也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勞動力豐富,且需求量大,這里種植水稻歷史悠久,有精耕細作的傳統經驗,水稻單產高。4.【答案】B【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泰國盛產大米的良好的自然條件是 泰國盛產大米的良好自然條件是:①地處熱帶,高溫多雨,雨熱同期;②土壤深厚肥沃;③水網密布,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①②③ ,正確。④充足的勞動力,屬于人文條件,與題意不符。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 東南亞地區是世界著名的熱帶經濟作物產區,主要原因是濕熱的氣候有利于熱帶經濟作物的生長,有許多河流形成了沖積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勢平坦開闊,土壤深厚肥沃,這里也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勞動力豐富,且需求量大,這里種植水稻歷史悠久,有精耕細作的傳統經驗,水稻單產高.5.【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湄公河平原——投入大量勞動力,精耕細作,種植水稻;波斯灣沿岸——大量開采石油并出口;非洲肯尼亞牧區——牧民逐水草而居;安第斯山脈——利用山地發展垂直農業;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區的環境特點,形成了山上和山下不同的生產生活景觀:安第斯山區居民在高海拔地區以放牧馴養的羊駝和駱馬為生,低海拔的山坡上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生活上靠山吃山,自給自足。6.【答案】B【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湄公河平原相關知識。結合所學, 湄公河平原人口稠密, 人們居住得比較集中, ①錯 ;鄰里關系密切,團結互助,農忙時節互相幫忙, ②對;精耕細作,農業生產以人工為主, ③ 對,④錯;本區以水稻生產為主, 插秧和收割的季節,是人們最為忙碌的時候 , ⑤ 對。故答案為:B。【點評】湄公河平原的生產特點和生活特色:精耕細作,人力勞作;產量高,商品率低(自給自足);興修水利,便利灌溉和排澇。人口稠密;吊腳屋,通風防潮,安全防獸;以米飯為主,水稻生產影響著文化、精神生活(崇尚稻母、谷神),鄰里關系密切,團結互助。7.【答案】A【解析】【分析】湄公河發源于中國唐古拉山的東北坡,在中國境內叫瀾滄江,流入中南半島后的河段稱為湄公河。流經中國、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是流經東南亞國家最多的河流。紅河發源于云南,流經越南,注入南海。湄南河是泰國第一大河,自北而南地縱貫泰國全境。怒江發源于青藏高原,流入緬甸后改稱薩爾溫江,最后注入印度洋。故答案為:A。【點評】湄公河發源于中國唐古拉山的東北坡,在中國境內叫瀾滄江,流入中南半島后的河段稱為湄公河。湄公河干流全長4909千米,是亞洲最重要的跨國水系,是世界第七長河,亞洲第三長河,東南亞第一長河。流經中國、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流入南海。8.【答案】C【解析】【解答】圖中是中南半島,甲城市是緬甸的仰光;乙城市是泰國的首都曼谷;丙河是東南亞流經國家最多的湄公河;丁是紅河。故答案為: C【點評】東南亞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的優勢:①河流沿岸多為沖積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發展農業.②地形平坦,利于城市建設.③可為城市提供充足的水資源.④航運便利.9.【答案】C【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湄公河平原的自然環境。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主要包括氣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因素。湄公河平原屬于熱帶季風氣候,水資源豐富、熱量豐富 、雨熱同期;地勢平坦開闊 ,土地肥沃(河流一般都把中游和上游的易溶于水的營養物質,如氮肥、鉀肥、磷肥等帶到下游的沖積平原上)。人口多,勞動力豐富,是社會經濟條件,故A錯誤;湄公河平原為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降水季節變化大,故B錯誤;湄公河平原地勢低平,土壤肥沃正確,故C正確;農業基礎設施完善,是社會經濟條件,故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湄公河平原自然環境的理解。10.【答案】C【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東南亞的河流,結合地圖解答即可。圖中①②③④分別是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湄公河、紅河。可知答案為C。【點評】掌握東南亞河流的地理位置。11.【答案】D【解析】【分析】東南亞地區大部分地區地形崎嶇,河流落差大,水能豐富,其中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是流經中國與中南半島的湄公河,包括中國在內共流經了六個國家,被稱為“東方多瑙河”。故答案為:D【點評】瀾滄江發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世界第六長河,瀾滄江流經青海、西藏和云南三省,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出境成為老撾和緬甸的界河,后始稱湄公河。湄公河流經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流入中國南海。12.【答案】B【解析】【分析】 東南亞各國普遍種植水稻,稻米是當地居民的主要糧食,也是傳統的出口產品.泰國、越南、緬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國.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東南亞地區有許多河流形成了沖積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勢平坦開闊,土壤深厚肥沃,這里也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勞動力豐富,且需求量大,這里種植水稻歷史悠久,有精耕細作的傳統經驗,水稻單產高。13.【答案】C【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湄公河地區的自然環境。湄公河地區地處東南亞,氣候是熱帶季風氣候,氣候特點高溫多雨,水網密布。故選C。A選項,錯誤在于該處氣候高溫,并非四季分明。B選項,湄公河下游平原地勢平坦,但其流經的中游地區卻多山地,地勢并不平坦。D選項,該處多雨,并不干旱。【點評】本題要求掌握湄公河地區的自然環境14.【答案】(1)平原地形,地勢低平;土壤肥沃,河網分布,灌溉水源充足;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2)氣候(3)水稻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網密布,水源充足;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有利于水稻生長。【解析】【分析】(1)、兩個區域自然條件分析,相同之處是:平原地形,地勢低平;土壤肥沃,河網分布,灌溉水源充足不同之處是:湄公河平原是熱帶季風氣候,美國中央大平原是溫帶大陸性氣候(2)、通過上述探究可以發現,從自然條件看,一個地區適合種植水稻還是小麥,主要影響因素是氣候。(3)、根據“探究材料”中的兩幅圖判斷,亞洲東部地區(圖中陰影部分)更適合種植水稻,因為該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網密布,水源充足;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有利于水稻生長。【點評】東南亞地區是世界著名的熱帶經濟作物產區,主要原因是濕熱的氣候有利于熱帶經濟作物的生長,有許多河流形成了沖積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勢平坦開闊,土壤深厚肥沃,這里也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勞動力豐富,且需求量大,這里種植水稻歷史悠久,有精耕細作的傳統經驗,水稻單產高。15.【答案】(1)亞;美;水稻;小麥;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網密布,氣候適宜;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2)氣候(3)水稻。圖示亞洲東部地區地勢平坦;有河流經過,水源充足便于灌溉;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有利于水稻的生長。【解析】【分析】(1)、【嘗試探究】A區的地理位置是①亞洲東南部湄公河平原,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主要氣候是熱帶季風氣候;B區的地理位置是②美國中部大平原,主要糧食作物是小麥,主要氣候是溫帶大陸性氣候。自然條件相同之處是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網密布,氣候適宜。(2)、【歸納總結】通過L述探究可以發現,從自然條件看,一個地區適合種植水稻還是小麥,主要影響因素是氣候。(3)、【遷移應用】根據下面兩幅圖判斷.亞洲東部地區(圖中陰影部分)更適合種植水稻。圖示亞洲東部地區地勢平坦;有河流經過,水源充足便于灌溉;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有利于水稻的生長。【點評】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和技術條件。自然條件包括氣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會經濟因素包括市場、交通運輸、政府政策、勞動力、土地價格等。16.【答案】(1)湄公河;美國中部大;熱帶季風;溫帶大陸性(2)密西西比;墨西哥灣(3)A地B地主要農作物水稻玉米、大豆和小麥人口稠密稀少農田類型水田旱地【解析】【分析】(1)圖一中的A是湄公河平原,圖二中的B是美國中部大平原。湄公河平原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美國中央大平原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B平原上最主要的河流是密西西比河,它由北向南流,注入 墨西哥灣。(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湄公河平原主要農作物是水稻,該地人口稠密,農田類型是水田。美國中央大平原地區人口稀少,一個人擁有大片土地,農田類型是旱地,主要農作物是玉米和小麥。【點評】美國大平原,位于美國中部,是世界上著名的平原之一,外貌平整,緩緩向東傾斜。氣候屬于半干旱的大陸性氣候,冬冷夏熱,地帶性植物類型為草原型植被。美國大平原土壤肥沃,適于農業耕作,有機質含量很高。美國重要的糧食出口基地。17.【答案】(1)太平洋;大西洋(2)加拿大;墨西哥(3)落基山脈;阿巴拉契亞山脈;密西西比河;墨西哥灣(4)D【解析】【分析】 (1)據圖分析可知,美國西臨A太平洋,東臨B大西洋。(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美國的鄰國有C是加拿大,D是墨西哥。(3)美國中部平原位于E 落基山山脈和F阿巴拉契亞山脈之間,由G密西西比河沖積形成的,G河自北往南注入H是墨西哥灣。(4)美國大平原的主要氣候類型是溫帶大陸性氣候。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美國大平原,位于美國中部,是世界上著名的平原之一,外貌平整,緩緩向東傾斜。氣候屬于半干旱的大陸性氣候,冬冷夏熱,地帶性植物類型為草原型植被。美國大平原土壤肥沃,適于農業耕作,有機質含量很高。美國重要的糧食出口基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