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章 綜合學習活動說課稿尊敬的評委老師: 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廣東科技出版社《通用技術 必修 技術與設計 1》第一章《技術及其巨大的作用》的最后一部分內容:綜合學習活動。下面開始我的說課。說課目錄我的說課內容包括: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分析、學情分析、重難點分析、教學策略、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教學反思。其中教學過程是我的重點說課內容。教材分析首先,課程標準既是教材編寫的頂層設計,也是我們課堂教學的落腳點。所以分析教材, 我們要先看一下課程標準。根據最新的課程標準,必修一的課標要求是:本模塊旨在為學生深化對技術的基本認識、經歷一般的技術設計過程、形成基本的學科核心素養打好基礎。所以要在課堂教學上要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方法,來實現學生的“技術認識”、“經歷過程”、“形成素養”這樣層層遞進的教學效果。然后,從教材編寫的內容主線可以看出,新教材在每章的最后添加了一個綜合學習活動的內容,這是對老版教材明顯的改進,而這部分內容既能復習鞏固本章學習的知識與技能, 又能升華學生們的情感體驗,同時也是“做中學 學中做”這一創造性和實踐性教學理念的具體體現。所以,基于全章大單元思想的教學設計,以及本節項目式教學理念,那么本節的課標要求是:在教學中結合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引火”技術和學生個人的成長經歷,分析理解“引火”技術的性質、缺點和改進設計,讓學生形成積極的技術價值觀。目標分析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基于高中通用技術學科的核心素養要求,結合我在本節課上開展的教學活動,本節的教學目標要培養學生的“技術意識”、“工程思維”、“物化能力”這三個核心素養,并且在每個核心素養目標上有多個水平的細分。“技術意識”上應達到的水平是:水平 1,能結合具體的“引火”技術案列,討論技術的性質;水平 2,形成對各種“引火”技術的理性態度和評價;水平 3,結合生活體驗和各種“引火”技術的優缺點判斷其發展趨勢。“工程思維”上應達到的水平是:水平 1,能結合具體的“引火”技術案列,初步進行各種“引火”技術方案的多因素分析,比如反映什么技術性質,適用哪些場景,解決什么樣的問題,仍存在哪些缺陷。“物化能力”上應達到的水平是:水平 1,在材料和其加工過程中,具有基本的安全、環保意識;水平 2,能根據設計要求進行簡單的技術試驗。學情分析高一的學生對日常生活的“引火”技術有所了解,但是對我國歷史上的“引火”技術和發展過程并不清楚,需要教學引導。另一方面,他們第一次接觸通用技術這一個全新的學科, 對學習內容很是好奇,有探索欲望。高中的學生是各方面能力都快速成長的,更需要我們在課堂上引導他們接受正確、全面的教育,也需要課堂上提供更多的平臺和機會讓他們鍛煉自己的思考、合作、表達、動手、反思等多種能力。同時也需要借助這個學科向學生普及我國優秀的傳統技術文化,培養他們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重難點分析本節內容的重點是:1.通過對多個“引火”技術方案的分析,讓學生學會分析討論其體現了怎樣的技術性質。2.通過對每個“引火”技術的缺點分析,判斷其發展趨勢。本節內容的難點是:1.根據學習資料提示猜測判斷屬于哪一種引火技術。2.結合所學電學知識,對電池和口香糖包裝紙進行簡單加工,并成功“引火”。如何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針對多個“引火”技術,我把全班同學分成 8 個小組進行討論,既可以個人思考也可以合作共贏,并且在師生問答互動中通過老師的引導和總結把技術性質和技術發展趨勢兩個重點內容再梳理清晰,給所有學生一個準確的反饋。針對教學中的第一個難點——根據學習資料提示猜測判斷屬于哪一種引火技術,通過師生互動把難題帶給全班同學思考,大家群策群力、互相學習,使得學習效果事半功倍。針對第二難點——結合所學電學知識,對電池和口香糖包裝紙進行簡單加工,并成功“引火”, 我給同學們齊全的工具(電池、口香糖包裝紙、剪刀、水筆)和略有提示的視頻資料,讓學生細心觀察、全面思考、失敗反思,通過成功組、失敗組形成對照,讓同學們有更深刻的領悟和體會。教學策略圍繞本章的內容(技術的發展、性質、影響、和設計的關系),我對全章的教學進行了大單元的設計,本節內容就是以一個主題——從古至今“引火”技術的演變,把我們本章的知識內容給串聯起來,同時也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總體的教學設計思路分為明線和暗線。兩條明線:其一是內容線,小魔術—自然火—鉆木取火—火鐮—陽燧—火折子—火柴— 火機—電引火—親自試驗;其二是活動線,課堂魔術——分組討論——師生互動——動手實踐。兩條暗線:其一是知識線,在課堂活動(分組討論、師生互動、動手實踐)中,分析每種“引火”技術反應的技術性質和技術缺點,學生思考該如何設計來“引火”技術的發展方向,在潛移默化中同學們不知不覺就對本章的重點知識內容進行的復習和應用。其二是情感線,本節內容的教學案列我選擇的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引火”技術,學習知識的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優秀傳統技術的了解,感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樹立了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教學過程本節課程的教學環節安排是:1、課堂魔術 導入新課 5 分鐘2、溫故知新 分組討論 5 分鐘3、師生互動 突出重點 20 分鐘4、動手實踐 突破難點 10 分鐘5、課堂總結 下面一一細說。 思維升華 5 分鐘1、課堂魔術 導入新課 4 分鐘課堂操作(教師教學和學生活動):師:用“特制”打火機表演一個簡單而吸引學生注意力的魔術:著火的一個火機,用手指“悶”滅火苗,然后打個響指,火苗又突然“著”了起來。師:“引火”是一件很奇妙又很有魔力的事情,那么歷史上又有哪些“引火”技術呢? 生:觀看、猜測。師:本節課之后給同學們解密怎么玩這個魔術。設計意圖:學生對“引火”并不陌生,但利用課堂小魔術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并引出本節主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探索欲。2、溫故知新 分組討論 5 分鐘簡單的溫習本章內容后,學生分成 8 組,每組抽取一張“盲卡”,分別代表 8 種引火技術:自然火、鉆木取火、火鐮、陽燧、火折子、火柴、火機、電引火。課堂操作(教師教學和學生活動):師:把歷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八種“引火”技術提取出來,分解每一種技術的材料和工具, 設計成活動“盲卡”游戲。生:根據“盲卡”的圖片信息提示,猜測判斷所屬“引火”技術。生:根據判斷的“引火”技術,探究其所需材料、科學原理、產生年代,重點是技術性質和缺點改進。設計意圖:“盲卡”游戲非常有趣,填寫表格能復習和應用本章知識(完成教學目標之一“技術意識”的要求);分組活動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能力。3、師生互動 突出重點 18 分鐘課堂操作(教師教學和學生活動):生:小組代表上講臺分享本組“引火”技術和表哥相關內容,重點講解技術性質和缺點改進方案。師:對學生不太清楚的地方進行引導和補充,并補充講解相關技術文化歷史知識。設計意圖:(突破重點):每組的“引火”技術對其他組同學來說都是神秘的、未知的新知識,持續保持同學們的學習探索欲望;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拓寬學生的技術文化知識面。學生們抽取盲卡是隨機的,但是每組代表上臺介紹本組的“引火”技術是按順序的,基本上滿足下面的技術演化過程:設計意圖(突破重點):本節內容最精彩之處,通過一個個“引火”技術的優缺點把技術史清晰地展現出來,讓學生學會多因素分析技術,并判斷技術的發展趨勢(完成教學目標之一的“工程思維”)。課堂操作:在學生介紹完自己的“引火”技術之后,老師會給每個技術附加一個歷史文化介紹。設計意圖:對引火技術提供史料記載,拓寬知識面,樹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對比曾經從國外進口的“洋火”到今天向全世界出口的“火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完成情感升華)。4、動手實踐 突破難點 8 分鐘課堂操作(教師教學和學生活動):師:給每組同學分發試驗材料和工具;觀察并指導學生試驗過程;解決問題(比如有的學生把包裝紙絕緣的那一面連接了電池的正負極而導致實驗失敗、有的學生因為沒有把包裝紙中間部位剪的很窄而實驗效果不明顯、有的學生直接上手按壓電極的包裝紙而有燙傷的危險)、表揚優點(有的實驗效果很明顯——從有燃燒的氣味到包裝紙顏色變黃到冒煙到燒斷)。生:認真觀看視頻資料,親自加工材料和動手試驗。設計意圖(突破難點):培養學生的觀察、動手、反思能力(完成教學目標之一的“物化能力”要求)。5、課堂總結 思維升華 5 分鐘完成前面的動手試驗之后,帶領同學們再一次發揮聯想和想象。課堂操作(教師教學和學生活動):第一部分:師:提問并引導學生思考誰能滅火,那么水能“引火”嗎?(水結成冰,磨成凸透鏡,聚光引火)如何最大限度的獲取能源?(科幻想象:戴森球——能收集全部的太陽能) 生:發揮聯想、想象進行思考設計意圖:通過兩個開放性問題打開同學們的思維和想象。第二部分:師:以表格的形式總結本節內容的介紹的 8 中“引火”技術及相關信息。生:回顧本課內容師:升華主題,我國勞動人民創造了優秀的“引火”技術,方便了人們的生活,我們應當自信、自豪和驕傲。師:布置課后作業板書設計教學反思:教學收獲: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主線清晰,教學策略符合學情特點,達成了預期的教學目的,教學效果反饋良好。本節課選擇了以我國優秀傳統中“引火”技術為主題,在課堂上構建了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在內容上注重技術與人文的有機融合,滿足了學生多樣化的發展需求,培養了學生所必備的學科核心素養。最后本節課也對學生進行了我國傳統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問題及思考其它“引火”技術應該拿出實物來讓同學們親身體驗一下;“引火”很重要,但“防火”安全也很重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