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檢測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某班同學組織研學旅行,在廣州黃埔拍攝了下圖中的實景照片。下列選項中最符合他們研學主題的是( )A.辛亥革命 B.五四運動 C.國民革命 D.土地革命【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據所學知,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國共實現第一次合作,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后開展了反帝反封建的國民革命運動。1924年5月,國民黨在廣州黃埔創辦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簡稱黃埔軍校,蔣介石任校長,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黃埔軍校培養了大量軍事政治人才,為建立國民革命軍奠定了基礎。ABD三項和題干圖文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國民革命最符合他們研學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共第一次合作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基礎知識。2.上圖是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陳列的一支M1896式警用型毛瑟手槍(局部) ,這支朱德使用過的手槍被稱為“中國革命第一槍”。根據手槍上的刻字判斷“第一槍”的含義是( )A.推翻清王朝的第一槍 B.共產黨成立后的第一槍C.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槍 D.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答案】D【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率領兩萬多人在南昌舉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南昌起義成為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是“第一槍”的含義,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昌起義的相關史實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南昌起義的相關史實。3.國民政府鐵道部部長張嘉璈在日記中記載:1937年8月18日,敵機首次轟炸滬寧、滬杭兩鐵路,石蕩、正儀兩橋被炸毀,他隨即派人督修。據此推斷,他當時經歷的是( )A.淞滬會戰 B.徐州會戰 C.太原會戰 D.長沙會戰【答案】A【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1937年8月18日”“滬寧”“滬杭”等信息,聯系所學,1937年8月13日,日軍便以租界和停泊在黃浦江中的日艦為基地,對上海發動了大規模進攻,上海中國駐軍奮起抵抗,在上海和全國人民的支持下,開始了歷時3個月之久的淞滬會戰。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滬會戰結束。淞滬會戰持續3個月,斃傷日軍4萬多人,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粉碎了日本迅速滅亡中國的計劃。A項淞滬會戰和題干材料內容相符,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淞滬會戰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淞滬會戰的相關史實。4.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全面掌握了自制子彈的全部生產技術,形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生產鏈。據記載,1943 年自制子彈年產量就達300萬發,各類炮彈11萬發。這一史實直接印證了抗日根據地推進( )A.精兵簡政 B.減租減息運動C.大生產運動 D.民主政權建設【答案】C【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為鞏固敵后抗日根據地,爭取抗戰勝利,中國共產黨制定了各項政策和措施,包括在根據地政權中,實行“三三制”原則,鞏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其中在生產上,開展大生產運動,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全面掌握了自制子彈的全部生產技術,形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生產鏈。據記載,1943 年自制子彈年產量就達300萬發,各類炮彈11萬發”直接印證了抗日根據地推進大生產運動。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大生產運動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根據地的大生產運動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抗日戰爭的相關史實。5.竺可楨在1949年9月30日的日記中寫道:“全體代表由車運至天安門外之廣場上,為過去反抗帝國主義、封建魔王而殉難之志士以及解放軍之烈士紀念碑奠基典禮。”他參加的這次會議是( )A.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B.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C.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D.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答案】B【知識點】政治協商會議【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1949年9月30日”“全體代表由車運至天安門外之廣場上,為過去反抗帝國主義、封建魔王而殉難之志士以及解放軍之烈士紀念碑奠基典禮”等信息,聯系所學,1949年9月,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北平隆重舉行,大會制定了《共同綱領》,大會選舉產生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選舉毛澤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會確定五星紅旗為新中國的國旗;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北平改名北京,作為新中國的首都;新中國采用公元紀年。大會決定在首都天安門廣場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竺可楨這次參加的會議,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及學生的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相關史實。6.下圖是民國時期一對新人的結婚照,新郎的黑色禮帽、西服和新娘的白色旗袍相得益彰。它反映的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的趨向是( )A.侈奢繁復 B.等級分明 C.保守落后 D.崇洋逐新【答案】D【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解析】【分析】辛亥革命后,民國政府頒布了剪辮、易服和勸禁纏足等革除社會陋俗的法令。強令男子剪掉辮子,勸禁女子纏足。廢除有損人格的跪拜禮,代之以簡單的鞠躬、握手禮。取消“老爺”“大人”的稱謂,代之以“先生”的稱呼,體現出自由平等的新風尚。飲食、服飾、婚喪以及體閑娛樂方式目益開放,出現了崇洋逐新的趨向。題干中“新郎的黑色禮帽、西服和新娘的白色旗袍相得益彰”反映的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的趨向是崇洋逐新。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崇洋逐新是題干現象反映的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的趨向,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社會生活的變化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近代生活的變遷和近代社會習俗的變化。7.“誰說污泥滿身的不算英雄”,右圖反映了鐵人王進喜的感人事跡。從中可見他身,上集中體現的精神品質主要是( )A.艱苦創業 B.助人為樂 C.改革創新 D.團結互助【答案】A【知識點】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解析】【分析】王進喜是石油工人的代表,為祖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建設立下了功勛,他是“鐵人”精神的代表。以王進喜為代表的工人階級的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精神,被譽為“鐵人”精神。A項艱苦創業是王進喜身上集中體現的精神品質,符合題意;BCD三項和王進喜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王進喜的識記和理解能力,需要準確識記模范人物王進喜的事跡。8.1988年至2018年,臺胞赴大陸總計1.04億人次,兩岸貿易額累計約2.6萬億美元,臺商直接來大陸投資金額累計678億美元。這說明( )A.祖國統一大業已經完成 B.海峽兩岸交流更加密切C.“一國兩制”成為現實 D.中國人民洗雪百年國恥【答案】B【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1988年至2018年,臺胞赴大陸總計1.04億人次,兩岸貿易額累計約2.6萬億美元,臺商直接來大陸投資金額累計678億美元”表明海峽兩岸交流更加密切。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海峽兩岸交流更加密切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海峽兩岸關系及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必須認真閱讀材料,提煉材料觀點。9.2022年初,有人在“融冰初心”的紀錄片中設問:“50年前是什么原因,促使兩個彼此處在隔絕和敵對狀態的國家,能夠打破冷戰的堅冰走到一起?”紀錄片中所說的50年前“打破冷戰的堅冰走到一起”的兩國是( )A.中俄兩國 B.中美兩國 C.中法兩國 D.中英兩國【答案】B【知識點】中美建交與中國重返聯合國【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2022年初”“50年前”,聯系所學可知,2022-50=1972年,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標志著中美兩國打破了隔離的堅冰,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中美兩國50年前“打破冷戰的堅冰走到一起”,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尼克松訪華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解答本題,注意抓住題干中的關鍵信息。二、綜合題10.誰解決土地問題,誰就會贏得農民。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47年山西省中陽縣農戶階級構成表(總戶數:12690戶)貧雇農 下中農 中農 上中農 富農 地主 無成分或工商戶58.98% 0.14% 36.3% 0.23% 2.24% 1.9% 0.9%材料二:在解放以前,他(武漢市喻橋鄉貧農陳友漢)的土地很少,無耕牛農具,每年只收七擔谷,一年之中吃野菜、麥皮、雜糧達八個月之久,一年全家只吃四斤油、七斤鹽。現在,他家有田地十五畝四分,農具齊全,全年有米吃,今年(引者注:指一九五三年) 他家收谷三十二擔,一年中能吃四十八斤油,二十八斤鹽。——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1)運用所學知識,寫出解放戰爭時期土地改革總路線,根據材料一指出制定這一總路線的依據。(2)閱讀材料二,運用所學知識指出引起陳友漢一家生活巨變的政策。 根據材料二分析這一政策對農民的影響。【答案】(1)總路線:依靠貧雇農,團結中農,有步驟地、有分別地消滅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發展農業生產。依據:貧雇農和中農占農村人口的大多數,是擁護土地改革的主要力量。(2)政策:土地改革。影響: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農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知識點】土地改革;土地改革【解析】【分析】(1)聯系所學,1947年,中國共產黨召開全國土地會議,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大綱規定: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按照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隨后,制定了土地改革總路線依靠貧雇農,團結中農,有步驟地、有分別地消滅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發展農業生產。根據材料一“1947年山西省中陽縣農戶階級構成表”可知,制定這一總路線的依據是貧雇農和中農占農村人口的大多數,是擁護土地改革的主要力量。(2)根據材料二中的“在解放以前……今年(引者注:指一九五三年) ……”,聯系所學,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在全國農村展開;到1952年底,全國大陸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億多無地少地的農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廢除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經濟上翻了身;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了農村經濟迅速走向恢復和發展。故答案為:(1)總路線:依靠貧雇農,團結中農,有步驟地、有分別地消滅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發展農業生產。依據:貧雇農和中農占農村人口的大多數,是擁護土地改革的主要力量。(2)政策:土地改革。影響: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農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解放區的土地改革和新中國成立后的土地改革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解放區的土地改革和新中國成立后的土地改革的相關史實。11.學黨史,悟思想。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日本帝國主義決定要變全中國為它的殖民地,和中國革命的現時力量還有嚴重的弱點,這兩個基本事實就是黨的新策略即廣泛的統一戰線的出發點。組織千千萬萬的民眾,調動浩浩蕩蕩的革命軍……才能把日本帝國主義和漢奸賣國賊打垮,這是有目共見的真理。——毛澤東《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咯》材料二全黨工作的著重點應該從一九七九年轉移到社會主又現代化建設上來。……現在我國經濟管理體制的一個嚴重缺點是權力過于集中,應該有領導地大膽下放,讓地方和工農業企業在國家統一計劃的指導下有更多的經營管理自主權。——《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1)材料一中的“新策略”是什么?根據材料一概括制定這一 策略的依據。(2)根據材料二,簡要說明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3)根據材料二中的決策,20 世紀80年代初在農村和城市進行了哪些改革?【答案】(1)策略: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依據: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或“日本要將全中國變成它的殖民地”)。(2)作出了把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3)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推進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改革開放;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日本帝國主義決定要變全中國為它的殖民地,和中國革命的現時力量還有嚴重的弱點,這兩個基本事實就是黨的新策略即廣泛的統一戰線的出發點。組織千千萬萬的民眾,調動浩浩蕩蕩的革命軍……才能把日本帝國主義和漢奸賣國賊打垮,這是有目共見的真理”“毛澤東《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咯》”,聯系所學,隨著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為國內主要矛盾,中國共產黨以大局為重,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集中力量一致抗日。(2)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因此,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我國實行經濟體制改革,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從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開,重點是國有企業的改革,擴大企業自主權。故答案為:(1)策略: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依據: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或“日本要將全中國變成它的殖民地”)。(2)作出了把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3)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推進城市經濟體制改革。【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十一屆三中全會,對內改革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抗日戰爭,十一屆三中全會,對內改革的相關史實。1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規劃]1956年,國務院成立科學規劃委員會,先后集中了七百位科學家,編制出《十二年科技發展遠景規劃》,本著“重點發展,迎頭趕上”的方針,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一個“向科學進軍”的熱潮。——摘自《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必修三)[發展]中國載人航天發展主要歷程時間 載人飛船 主要成就1999年 神舟號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首次太空飛行實驗成功2003年 神州五號 載人飛船搭載宇航員升空并成功返回地面,中國成為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2008年 神州七號 航天員成功完成出倉任務,實現了太空行走2021年 神州十三號 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完成自主快速交會對接,航天員進駐天和核心艙,中國空間站開啟有人長期駐留時代[榮光]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于2021年11月3日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務院決定對264個項目、10名科技專家和1個國際組織進行表彰。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大會并為獲獎代表頒獎。(1)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我國編制《十二年科技發展遠錄規劃》的時代背景。(2)根據表格并結合所學,概括我國載人航天技術的發展狀況并簡述其意義。(3)閱讀材料,結合所學指出國務院的地位。并從公民權利的角度分析國家為什么要召開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答案】(1)背景: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開始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2)發展狀況:發展迅速,成就顯著,領先世界。意義:增強科技實力,提高國際地位。(3)地位:國務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國最高行政機關。我國憲法規定,國家對從事教育科技等有益于人民的創造性工作給予鼓勵和幫助,召開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有利于保障公民的文化權利,鼓勵和幫助公民開展科學文化活動。【知識點】兩彈一星【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1956年……編制出《十二年科技發展遠景規劃》”,聯系所學,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建立起來,從此,我國進入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2)根據表格“中國載人航天發展主要歷程”可知,我國載人航天技術發展迅速,成就顯著,領先世界。我國載人航天技術的快速發展增強了我國的科技實力,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3)國務院也叫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國最高國家行政機關。《憲法》規定,國家對于從事教育、科學、技術、文學、藝術和其他文化事業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創造性工作,予以鼓勵和幫助。召開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有利于保障公民的文化權利,鼓勵和幫助公民開展科學文化活動。故答案為:(1)背景: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開始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2)發展狀況:發展迅速,成就顯著,領先世界。意義:增強科技實力,提高國際地位。(3)地位:國務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國最高行政機關。我國憲法規定,國家對從事教育科技等有益于人民的創造性工作給予鼓勵和幫助,召開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有利于保障公民的文化權利,鼓勵和幫助公民開展科學文化活動。【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編制《十二年科技發展遠錄規劃》的時代背景,我國載人航天技術的發展狀況、意義,國務院的地位,國家召開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的原因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理解材料,聯系所學,具體分析作答。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檢測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某班同學組織研學旅行,在廣州黃埔拍攝了下圖中的實景照片。下列選項中最符合他們研學主題的是( )A.辛亥革命 B.五四運動 C.國民革命 D.土地革命2.上圖是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陳列的一支M1896式警用型毛瑟手槍(局部) ,這支朱德使用過的手槍被稱為“中國革命第一槍”。根據手槍上的刻字判斷“第一槍”的含義是( )A.推翻清王朝的第一槍 B.共產黨成立后的第一槍C.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槍 D.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3.國民政府鐵道部部長張嘉璈在日記中記載:1937年8月18日,敵機首次轟炸滬寧、滬杭兩鐵路,石蕩、正儀兩橋被炸毀,他隨即派人督修。據此推斷,他當時經歷的是( )A.淞滬會戰 B.徐州會戰 C.太原會戰 D.長沙會戰4.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全面掌握了自制子彈的全部生產技術,形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生產鏈。據記載,1943 年自制子彈年產量就達300萬發,各類炮彈11萬發。這一史實直接印證了抗日根據地推進( )A.精兵簡政 B.減租減息運動C.大生產運動 D.民主政權建設5.竺可楨在1949年9月30日的日記中寫道:“全體代表由車運至天安門外之廣場上,為過去反抗帝國主義、封建魔王而殉難之志士以及解放軍之烈士紀念碑奠基典禮。”他參加的這次會議是( )A.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B.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C.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D.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6.下圖是民國時期一對新人的結婚照,新郎的黑色禮帽、西服和新娘的白色旗袍相得益彰。它反映的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的趨向是( )A.侈奢繁復 B.等級分明 C.保守落后 D.崇洋逐新7.“誰說污泥滿身的不算英雄”,右圖反映了鐵人王進喜的感人事跡。從中可見他身,上集中體現的精神品質主要是( )A.艱苦創業 B.助人為樂 C.改革創新 D.團結互助8.1988年至2018年,臺胞赴大陸總計1.04億人次,兩岸貿易額累計約2.6萬億美元,臺商直接來大陸投資金額累計678億美元。這說明( )A.祖國統一大業已經完成 B.海峽兩岸交流更加密切C.“一國兩制”成為現實 D.中國人民洗雪百年國恥9.2022年初,有人在“融冰初心”的紀錄片中設問:“50年前是什么原因,促使兩個彼此處在隔絕和敵對狀態的國家,能夠打破冷戰的堅冰走到一起?”紀錄片中所說的50年前“打破冷戰的堅冰走到一起”的兩國是( )A.中俄兩國 B.中美兩國 C.中法兩國 D.中英兩國二、綜合題10.誰解決土地問題,誰就會贏得農民。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47年山西省中陽縣農戶階級構成表(總戶數:12690戶)貧雇農 下中農 中農 上中農 富農 地主 無成分或工商戶58.98% 0.14% 36.3% 0.23% 2.24% 1.9% 0.9%材料二:在解放以前,他(武漢市喻橋鄉貧農陳友漢)的土地很少,無耕牛農具,每年只收七擔谷,一年之中吃野菜、麥皮、雜糧達八個月之久,一年全家只吃四斤油、七斤鹽。現在,他家有田地十五畝四分,農具齊全,全年有米吃,今年(引者注:指一九五三年) 他家收谷三十二擔,一年中能吃四十八斤油,二十八斤鹽。——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1)運用所學知識,寫出解放戰爭時期土地改革總路線,根據材料一指出制定這一總路線的依據。(2)閱讀材料二,運用所學知識指出引起陳友漢一家生活巨變的政策。 根據材料二分析這一政策對農民的影響。11.學黨史,悟思想。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日本帝國主義決定要變全中國為它的殖民地,和中國革命的現時力量還有嚴重的弱點,這兩個基本事實就是黨的新策略即廣泛的統一戰線的出發點。組織千千萬萬的民眾,調動浩浩蕩蕩的革命軍……才能把日本帝國主義和漢奸賣國賊打垮,這是有目共見的真理。——毛澤東《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咯》材料二全黨工作的著重點應該從一九七九年轉移到社會主又現代化建設上來。……現在我國經濟管理體制的一個嚴重缺點是權力過于集中,應該有領導地大膽下放,讓地方和工農業企業在國家統一計劃的指導下有更多的經營管理自主權。——《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1)材料一中的“新策略”是什么?根據材料一概括制定這一 策略的依據。(2)根據材料二,簡要說明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3)根據材料二中的決策,20 世紀80年代初在農村和城市進行了哪些改革?1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規劃]1956年,國務院成立科學規劃委員會,先后集中了七百位科學家,編制出《十二年科技發展遠景規劃》,本著“重點發展,迎頭趕上”的方針,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一個“向科學進軍”的熱潮。——摘自《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必修三)[發展]中國載人航天發展主要歷程時間 載人飛船 主要成就1999年 神舟號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首次太空飛行實驗成功2003年 神州五號 載人飛船搭載宇航員升空并成功返回地面,中國成為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2008年 神州七號 航天員成功完成出倉任務,實現了太空行走2021年 神州十三號 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完成自主快速交會對接,航天員進駐天和核心艙,中國空間站開啟有人長期駐留時代[榮光]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于2021年11月3日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務院決定對264個項目、10名科技專家和1個國際組織進行表彰。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大會并為獲獎代表頒獎。(1)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我國編制《十二年科技發展遠錄規劃》的時代背景。(2)根據表格并結合所學,概括我國載人航天技術的發展狀況并簡述其意義。(3)閱讀材料,結合所學指出國務院的地位。并從公民權利的角度分析國家為什么要召開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據所學知,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國共實現第一次合作,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后開展了反帝反封建的國民革命運動。1924年5月,國民黨在廣州黃埔創辦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簡稱黃埔軍校,蔣介石任校長,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黃埔軍校培養了大量軍事政治人才,為建立國民革命軍奠定了基礎。ABD三項和題干圖文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國民革命最符合他們研學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共第一次合作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基礎知識。2.【答案】D【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率領兩萬多人在南昌舉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南昌起義成為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是“第一槍”的含義,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昌起義的相關史實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南昌起義的相關史實。3.【答案】A【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1937年8月18日”“滬寧”“滬杭”等信息,聯系所學,1937年8月13日,日軍便以租界和停泊在黃浦江中的日艦為基地,對上海發動了大規模進攻,上海中國駐軍奮起抵抗,在上海和全國人民的支持下,開始了歷時3個月之久的淞滬會戰。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滬會戰結束。淞滬會戰持續3個月,斃傷日軍4萬多人,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粉碎了日本迅速滅亡中國的計劃。A項淞滬會戰和題干材料內容相符,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淞滬會戰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淞滬會戰的相關史實。4.【答案】C【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為鞏固敵后抗日根據地,爭取抗戰勝利,中國共產黨制定了各項政策和措施,包括在根據地政權中,實行“三三制”原則,鞏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其中在生產上,開展大生產運動,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全面掌握了自制子彈的全部生產技術,形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生產鏈。據記載,1943 年自制子彈年產量就達300萬發,各類炮彈11萬發”直接印證了抗日根據地推進大生產運動。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大生產運動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根據地的大生產運動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抗日戰爭的相關史實。5.【答案】B【知識點】政治協商會議【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1949年9月30日”“全體代表由車運至天安門外之廣場上,為過去反抗帝國主義、封建魔王而殉難之志士以及解放軍之烈士紀念碑奠基典禮”等信息,聯系所學,1949年9月,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北平隆重舉行,大會制定了《共同綱領》,大會選舉產生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選舉毛澤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會確定五星紅旗為新中國的國旗;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北平改名北京,作為新中國的首都;新中國采用公元紀年。大會決定在首都天安門廣場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竺可楨這次參加的會議,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及學生的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相關史實。6.【答案】D【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解析】【分析】辛亥革命后,民國政府頒布了剪辮、易服和勸禁纏足等革除社會陋俗的法令。強令男子剪掉辮子,勸禁女子纏足。廢除有損人格的跪拜禮,代之以簡單的鞠躬、握手禮。取消“老爺”“大人”的稱謂,代之以“先生”的稱呼,體現出自由平等的新風尚。飲食、服飾、婚喪以及體閑娛樂方式目益開放,出現了崇洋逐新的趨向。題干中“新郎的黑色禮帽、西服和新娘的白色旗袍相得益彰”反映的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的趨向是崇洋逐新。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崇洋逐新是題干現象反映的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的趨向,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社會生活的變化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近代生活的變遷和近代社會習俗的變化。7.【答案】A【知識點】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解析】【分析】王進喜是石油工人的代表,為祖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建設立下了功勛,他是“鐵人”精神的代表。以王進喜為代表的工人階級的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精神,被譽為“鐵人”精神。A項艱苦創業是王進喜身上集中體現的精神品質,符合題意;BCD三項和王進喜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王進喜的識記和理解能力,需要準確識記模范人物王進喜的事跡。8.【答案】B【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1988年至2018年,臺胞赴大陸總計1.04億人次,兩岸貿易額累計約2.6萬億美元,臺商直接來大陸投資金額累計678億美元”表明海峽兩岸交流更加密切。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海峽兩岸交流更加密切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海峽兩岸關系及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必須認真閱讀材料,提煉材料觀點。9.【答案】B【知識點】中美建交與中國重返聯合國【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2022年初”“50年前”,聯系所學可知,2022-50=1972年,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標志著中美兩國打破了隔離的堅冰,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中美兩國50年前“打破冷戰的堅冰走到一起”,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尼克松訪華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解答本題,注意抓住題干中的關鍵信息。10.【答案】(1)總路線:依靠貧雇農,團結中農,有步驟地、有分別地消滅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發展農業生產。依據:貧雇農和中農占農村人口的大多數,是擁護土地改革的主要力量。(2)政策:土地改革。影響: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農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知識點】土地改革;土地改革【解析】【分析】(1)聯系所學,1947年,中國共產黨召開全國土地會議,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大綱規定: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按照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隨后,制定了土地改革總路線依靠貧雇農,團結中農,有步驟地、有分別地消滅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發展農業生產。根據材料一“1947年山西省中陽縣農戶階級構成表”可知,制定這一總路線的依據是貧雇農和中農占農村人口的大多數,是擁護土地改革的主要力量。(2)根據材料二中的“在解放以前……今年(引者注:指一九五三年) ……”,聯系所學,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在全國農村展開;到1952年底,全國大陸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億多無地少地的農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廢除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經濟上翻了身;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了農村經濟迅速走向恢復和發展。故答案為:(1)總路線:依靠貧雇農,團結中農,有步驟地、有分別地消滅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發展農業生產。依據:貧雇農和中農占農村人口的大多數,是擁護土地改革的主要力量。(2)政策:土地改革。影響: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農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解放區的土地改革和新中國成立后的土地改革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解放區的土地改革和新中國成立后的土地改革的相關史實。11.【答案】(1)策略: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依據: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或“日本要將全中國變成它的殖民地”)。(2)作出了把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3)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推進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改革開放;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日本帝國主義決定要變全中國為它的殖民地,和中國革命的現時力量還有嚴重的弱點,這兩個基本事實就是黨的新策略即廣泛的統一戰線的出發點。組織千千萬萬的民眾,調動浩浩蕩蕩的革命軍……才能把日本帝國主義和漢奸賣國賊打垮,這是有目共見的真理”“毛澤東《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咯》”,聯系所學,隨著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為國內主要矛盾,中國共產黨以大局為重,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集中力量一致抗日。(2)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因此,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我國實行經濟體制改革,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從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開,重點是國有企業的改革,擴大企業自主權。故答案為:(1)策略: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依據: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或“日本要將全中國變成它的殖民地”)。(2)作出了把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3)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推進城市經濟體制改革。【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十一屆三中全會,對內改革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抗日戰爭,十一屆三中全會,對內改革的相關史實。12.【答案】(1)背景: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開始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2)發展狀況:發展迅速,成就顯著,領先世界。意義:增強科技實力,提高國際地位。(3)地位:國務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國最高行政機關。我國憲法規定,國家對從事教育科技等有益于人民的創造性工作給予鼓勵和幫助,召開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有利于保障公民的文化權利,鼓勵和幫助公民開展科學文化活動。【知識點】兩彈一星【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1956年……編制出《十二年科技發展遠景規劃》”,聯系所學,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建立起來,從此,我國進入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2)根據表格“中國載人航天發展主要歷程”可知,我國載人航天技術發展迅速,成就顯著,領先世界。我國載人航天技術的快速發展增強了我國的科技實力,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3)國務院也叫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國最高國家行政機關。《憲法》規定,國家對于從事教育、科學、技術、文學、藝術和其他文化事業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創造性工作,予以鼓勵和幫助。召開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有利于保障公民的文化權利,鼓勵和幫助公民開展科學文化活動。故答案為:(1)背景: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開始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2)發展狀況:發展迅速,成就顯著,領先世界。意義:增強科技實力,提高國際地位。(3)地位:國務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國最高行政機關。我國憲法規定,國家對從事教育科技等有益于人民的創造性工作給予鼓勵和幫助,召開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有利于保障公民的文化權利,鼓勵和幫助公民開展科學文化活動。【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編制《十二年科技發展遠錄規劃》的時代背景,我國載人航天技術的發展狀況、意義,國務院的地位,國家召開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的原因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理解材料,聯系所學,具體分析作答。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檢測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檢測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