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神奇的小畫冊課時:1課時教學目標 1.巧妙構思、大膽繪制小畫冊。 2.在欣賞、制作、游戲的過程中,體驗美術學習的樂趣。教學要點 1.教學重點:掌握折、剪、畫等制作方法。 2.教學難點:畫冊內容的發散。教學準備 1.教師用具:電教媒體、教學課件、剪刀、彩色筆等。 2.學生用具:剪刀、彩色筆等。 3.座位安排:分為六組,每組五人。這樣分組是為了安排好添畫競賽這個教學環節。教學方法:發現法、觀察法、討論法、演示法。設計思路 這是一節融制作、繪畫、活動為一體的課。制作比較簡單,把幾張大小相同的白紙對折后,再巧妙地剪為上、下活頁,然后在上面進行適當繪畫,可以是動物、植物、人物、房屋、生活用品等,注意每幅圖中合頁處要銜接巧妙,繪畫完畢,可以隨意翻動上頁, 畫面內容將會隨翻動的活頁而產生有趣的變化。本課教師將引導學生探究與感受小畫冊的“神奇”,體驗與領略它的魅力。為了使學生能制作出更神奇的小畫冊,本節課安排了一個巧妙的添畫比賽,不但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散,想像力更加豐富,而且熱情飽滿地把教學推向了高潮!教學過程:一、欣賞導入,明確學習目標。(通過多媒體演示,讓學生觀察、發現小畫冊神奇之處) 1.欣賞小畫冊,并分析其制作的特殊性。 2.板書課題:神奇的小畫冊二、探究質疑,嘗試了解折制方法。(探究性學習。第一部分:師生探討;第二部分:學生實踐研究) 1.討論:神奇小畫冊是怎樣制作的呢 2.請學生上臺來嘗試折。 3.運用媒體直觀了解折法。三、教師示范,解決折剪處添畫、銜接問題。 師生互動制作小畫冊。 提示:剪部位與小畫冊變化中的聯系。 (出示例圖進行說明) 1.頭與身體的變化。 2.上半身與下半身的變化。四、拓展思維發散,分組進行添畫比賽。(通過討論、比賽、欣賞,使學生思維更活躍, 同時鞏固銜接問題) 1.討論:小畫冊除了畫人物之外,還能畫什么 2.分組比賽:各組同學按座位順序逐個上臺輪流畫。 3.評析作業,解決銜接問題。板書:巧妙銜接。 4.欣賞畫冊,鞏固知識。五、學生自主表現,教師指導。(明確作業要求,引導學生創作表現) 1.作業要求:運用折、剪、畫等方法制作一本神奇小畫冊。 2.學生作業,教師輔導。六、相互賞析評價,總結下課。(通過相互賞析評價,滿足學生表現欲望) 1.師生開展評述交流活動。 2.教師總結。教學后記: 1.欣賞導入時學生的興奮: 當屏幕上播放出課件中小畫冊翻動的場景,學生的眼睛都瞪得大大的,“哇!老師,這本畫冊真有趣!”“這本畫冊,我知道它是怎樣做的啦!”…… 2.添畫比賽時熱烈的場景: 比賽開始了,只見每組的第一個同學拿著筆沖上了講臺, 臺下頓時熱鬧地叫了起來:“快點畫”、“加油”等。第五組的第一個同學最先添畫完,第二個同學急忙接過筆,第一個同學還叮囑道:“要記得銜接好!”第二個同學點了點頭,就埋頭畫了起來, 由于氣氛過于熱烈和緊張,我發現他拿筆的手邊畫還邊發抖呢!課后反思:在上《神奇小畫冊》我便用故事導入。畢竟學生是喜歡聽故事的。所制作的小畫冊是由幾張大小相同的白紙對折后。再巧妙地剪為上下活頁,適當地添畫而成。可以隨意翻動上頁和下頁,而畫面的內容隨著翻動的活頁出現有趣變化。在這課中制作是簡單的,繪畫留給學生很大的表現空間。在教學設計上是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基礎沙鍋內,讓學生自己尋找制作中遇到的障礙。尋求解放的方法,最終制作出一本神奇的小畫冊。按這樣的教學上來說是很好的。在課堂上以故事導入后,出示兩本為完成的畫冊,請學生自己上臺進行添加。但也存在了不足,有些學生在繪制畫冊過程中,考慮到的只是一幅畫的完整性。可是畫冊是分為上下兩頁,上頁的畫和與下頁的畫內容并未能銜接上,還有作畫過程中也極容易將畫冊給弄斷。對繪制的內容未能充分發揮,想象設計上有局限。這個在課堂上我雖大力鼓勵學生進行創作,可還是出現了不敢動筆的現象。畫的畫也拘謹。課上完了,但課堂上學生熱情并沒有充分的調動。學生上這課應該是覺得很好玩,很有趣。這個在備課時是我沒有多考慮的。對低年級學生而言,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講解時不僅要了解他們的心理,對于他們難以理解的概念要加以解釋。示范也是一個重要環節。在怎樣制作畫冊上,我沒有多講,上希望學生自己發現制作的方法。但由于在這一環節沒有示范,學生就有些不知道該怎么做,怎么畫。課后想想,如果在課堂上讓懂制作的同學上臺告訴不懂的同學,那課堂的氣氛會很活躍。。。。。。。。。通過這一課的教學,雖能順利地完成教學計劃,但學生的激情不夠。如何在美術教學中讓學生不僅獲得“魚”更能懂得“漁”。就應拋開拘泥于一格的教法。開拓學生造型思維能力,讓學生審美,造型,創作等各方面素質都得以提高。這也是我今后教學中努力提高的方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