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2與山為鄰一、單選題1.阿爾卑斯山脈跨越的國家有( )①英國 ②德國 ③法國 ④奧地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下面旅游項目中最有可能在阿爾卑斯山區開展的是( )A. B.C. D.3.瑞士成為旅游者天堂的人文原因有( )①旅游設施精良 ②溫泉資源豐富 ③交通條件便利 ④有冰川和積雪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4.小圓同學在學習“各具特色的區域生活”時,繪制了一張當地人們生產生活景觀簡圖,由此可以推測這一地區是( )A.澳大利亞牧場 B.安第斯山區C.阿爾卑斯山區 D.以色列綠洲農業區5.關于秘魯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秘魯大部分國土位于安第斯山區B.玉米和馬鈴薯是山區居民的主要糧食C.羊駝毛是秘魯外匯收入的重要來源D.秘魯國徽上的動物是羊駝6.安第斯山區平均海拔4000多米,山體表面景觀自下而上呈現明顯的變化,在南緯5°左右的山脈東坡(見下圖)依次是( )①熱帶雨林 ②低緩山坡的草地和林地③高山冰雪帶 ④高山草地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7.某同學在歐洲西部旅游時拍攝了許多旅游景點的照片。下列是他上傳至網絡的部分照片。其中標注與照片不符的一項是( )A.埃非爾鐵塔--法國B.風車--荷蘭C.斗牛--葡萄牙D.古羅馬斗獸場--意大利8.阿爾卑斯山成為旅游熱點地區的自然原因是( )①是世界上最高大雄偉的山脈②夏季景色優美,氣候涼爽③冬日白雪皚皚,滑雪條件好④良好的基礎設施和交通條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安第斯山區的印第安人在低海拔的地方開辟梯田,種植作物;在高海拔地區放牧羊駝和駱馬。這主要是利用安第斯山區的( )A.地形復雜多樣 B.海拔較低,氣候溫暖C.優越的地理位置 D.氣候垂直差異顯著小張暑假去阿爾卑斯山地區旅行(左圖),右圖為阿爾卑斯山的局部自然帶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10.阿爾卑斯山( )A.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B.地處北寒帶地區C.其東部為日內瓦湖 D.最高峰海拔大于4千米11.導致阿爾卑斯山地區不同高度景觀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氣候 C.河流 D.緯度位置12.左圖所示區域( )A.多高原盆地,河網密布 B.山脈為南北走向C.大部分河流發源于南部山脈 D.河流呈向心狀分布1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氣溫下降0.6℃②安第斯山區氣候和植被類型復雜多樣,從山麓到山頂氣候差異顯著③安第斯山區的高海拔處,印第安人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④安第斯山區地勢崎嶇,氣候寒冷,空氣稀薄,對人類活動造成許多限制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14.在一次國際中學生交流會中,來自阿爾卑斯山區瑞士的中學生法雅,和來自安第斯山區的印第安中學生勞拉見面了,他們分別向對方介紹了自己的家鄉。據此回答第1~ 2題。(1)下列各項中,哪一項不是法雅說的 ( )A.旅游業是我國的支柱產業之一 B.這里是理想的滑雪勝地C.我國有豐富的礦產資源 D.我國有著名的“冰川快車”(2)下列各項中,哪一項不是勞拉講的 ( )A.我家鄉自然景觀垂直變化明顯 B.我家鄉玉米和馬鈴薯品種繁多C.這里馴養羊駝和駱馬 D.這里有小溪流水15.秘魯國徽左上角的動物是 ( )A.牦牛 B.美利奴羊 C.駱馬 D.駱駝16.圖是某大洲局部示意圖,回答下面小題。(1)對該大洲的描述正確的是( )A.居民大多信奉基督教 B.黑色人種的故鄉C.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 D.直接瀕臨印度洋(2)丙處海拔較低的山谷地帶宜發展的經濟是( )A.發展高山滑雪旅游 B.適合發展漁業生產C.可放牧羊駝、駱馬等畜種 D.種植玉米、馬鈴薯等作物17.假如你到秘魯旅游,可能會看到以下哪些景象( )①山區居民騎著駱馬去趕集②印加文明遺跡馬丘比丘③街上到處是美利奴羊毛制成的服裝專賣店④當地人的餐桌上總少不了玉米和馬鈴薯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8.阿爾卑斯山成為旅游熱點地區的自然原因有( )①是世界最高大、最雄偉的山脈 ②夏季景色優美,氣候涼爽③冬季日光充足,滑雪條件好 ④良好的基礎設施和交通條件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二、填空題19.生活在安第斯山區的秘魯印第安人利用山區的環境特點,形成了山上山下不同的 景觀。在海拔較低的山谷和山坡處,印第安人開辟梯田,種植 、 、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在山區的 處,氣候寒冷,人們以放牧馴養的 和 為生。20. 是歐洲最高大、最雄偉的山脈,山區的瑞士是個典型的 之國,瑞士人被稱為“大山之子”。三、材料分析題2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安第斯山區北段氣候植被垂直變化示意圖。材料二:在安第斯山區發展農業很困難,植物產量相當低。水源供給不足,高原的大部分地區比較干旱,季節性降雨雨量很少,并且沒有規律;海拔高的平原地區氣候寒冷,莊稼經常受到霜凍;地勢崎嶇不平,土壤發育不良;即便有肥沃的谷地,也都十分狹小。(1)從材料一看,安第斯山區從山麓到山頂的自然景觀是怎樣變化的?(2)“在安第斯山區發展農業很困難,植物產量相當低。”安第斯山區的農業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主要的農作物有哪些?(3)“海拔高的平原地區氣候寒冷,莊稼經常受到霜凍。”高海拔地區的印第安人是如何利用當地自然環境生產、生活的?其中蘊含了哪些道理?(4)你認為像安第斯山這樣的山區在發展地方經濟時應注意什么?22.瑞士景色優美,經濟發達。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瑞士“名片” 面積:約為4.13萬平方千米。 人口:約829萬人,近10年共增加約86萬人。 地形:以山地和高原為主,平均海拔約為1 350米。 資源:礦產資源匱乏,旅游資源豐富。 交通:公路四通八達,鐵路密度大,航空業發達。 其他:16世紀中葉出現鐘表制造業,聞名世界,目前其出口額約占國際市場銷售額的40%。重視職業技能培養,不斷引進優秀鐘表匠。(1)冬季是瑞士的滑雪旅游旺季。說出該國主要滑雪場的分布特點,并單從地形角度分析瑞士冬季多降雪的原因。(提示:降雪需具備“氣溫低于0℃,有充足水汽”的氣候條件)分布特點: 。降雪原因: 。(2)依據材料,概述該國進一步發展鐘表制造業的有利條件。(3)根據材料指出該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四、綜合題23.讀南美洲地圖,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A是 河;B是 高原;C是 山脈;D是 運河;E是 洋;F是 洋。(2)安第斯山區從山麓到山頂氣候差異十分顯著。這對當地的農業生產有怎樣的影響?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解析】【分析】據圖分析,阿爾卑斯山脈跨越了德國,法國,奧地利。沒有涉及英國,并且英國是一個島國,和阿爾卑斯山沒有聯系。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最高的山脈,位于法國、意大利、瑞士、德國、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6個國家的部分地區,主要分布在瑞士和奧地利國境內。西起法國東南部的尼斯附近地中海海岸,呈弧形向北、東延伸,經意大利北部、瑞士南部、列支敦士登、德國西南部,東止奧地利的維也納盆地。2.【答案】A【解析】【分析】根據圖中信息可知,A是滑雪,B是騎馬,C是沖浪,D是劃船。其中,最有可能在阿爾卑斯山區開展的是滑雪。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阿爾卑斯山的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其山地氣候以夏季涼爽濕潤,冬季寒冷而陽光明媚為特色;地形有犬牙交錯的陡峭山峰,也有坡陡底平的寬谷,加上綠色植被覆蓋,景色壯麗而變化萬千;山地湖水和高山積雪可以滿足多種旅游需要。夏季可進行避暑、療養和風景觀賞旅游,冬季可開展滑雪運動旅游。3.【答案】B【解析】【分析】在給出的四個選項中, ①旅游設施精良 ②溫泉資源豐富 ③交通條件便利 ④有冰川和積雪 , ①③ 是人文原因,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瑞士是山地之國,境內有阿爾卑斯山脈,海拔高,有冰川和積雪,自然風光獨特,旅游資源豐富,吸引力強;瑞士有發達的鐵路公路,有許多電纜車直通山巔,有直升機提供空中救援,交通便利,游客來的人多;旅游設施精良,地區接待能力強。每年來瑞士旅游的人較多,成為一個旅游熱區。4.【答案】B【解析】【分析】根據給出的生活簡圖來分析,這個地區農業生產是在不同高度發展不同的農業生產,具有垂直地帶性特點。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應該是安第斯山區的農業生產。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區的環境特點,形成了山上和山下不同的生產生活景觀:安第斯山區居民在高海拔地區以放牧馴養的羊駝和駱馬為生,低海拔的山坡上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生活上靠山吃山,自給自足。5.【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秘魯國徽左上角的動物圖案是一匹金黃色的美洲無峰駱馬,那是秘魯稀有的珍離異獸.故說法不正確的是D項。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秘魯國徽上有3個圖案:右上部是一棵枝繁葉茂的綠色金雞納樹,那是秘魯的森林和農業;左上部一匹金黃色的美洲無峰駱馬,那是秘魯稀有的珍離異獸;羊駝在秘魯人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羊駝的數量也是秘魯最多。下部一只涌出金幣的金黃色羊角, 那是國家財富和安第斯山蘊藏的豐富礦產資源。頂部飾有用紅色彩帶系扎的棕櫚和月桂枝葉,那是勝利的榮耀。4面秘魯國旗分別飾于國徽兩側。6.【答案】C【解析】【分析】 0米到1500米是分布熱帶雨林帶, 1500米到3000米是溫帶闊葉林帶 ,3000米到4500米是干寒草原帶, 4500米以上是積雪冰川帶 。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海拔每升高1000米,氣溫下降約6℃。因此,山體不同高度的自然景觀差異明顯。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安第斯山區從山麓到山頂的自然景觀依次是: 熱帶雨林——草地和林地——草地——高山森林——高山草地——雪地。7.【答案】C【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歐洲西部有許多旅游資源。法國的埃菲爾鐵塔,荷蘭的風車,西班牙的斗牛,意大利古羅馬的斗獸場。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歐洲西部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異常豐富。挪威陡峻幽深的峽灣、瑞士冰雪皚皚的山峰、西班牙陽光燦爛的海灘、法國景色如畫的田園,風光旖旎;千年故都羅馬、音樂之都維也納、藝術之都巴黎,精湛典雅;古老的城堡、莊嚴的教堂、為數眾多的博物館,風格各異;西班牙的斗牛場、意大利的狂歡日、慕尼黑的啤酒節,氣氛熱烈。歐洲西部國家通過合理開發和利用這些旅游資源,大力發展各種形式的旅游業。在21世紀初,歐洲西部是國際旅游業最發達的地區,法國、西班牙和意大利是歐洲三大著名的旅游國。8.【答案】C【解析】【分析】阿爾卑斯山成為旅游熱點地區的自然原因是②夏季景色優美,氣候涼爽,③冬日白雪皚皚,滑雪條件好,②③ ,正確。①錯誤,世界上最高大雄偉的山脈是喜馬拉雅山脈,④良好的基礎設施和交通條件,不是自然原因,不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阿爾卑斯山的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其山地氣候以夏季涼爽濕潤,冬季寒冷而陽光明媚為特色;地形有犬牙交錯的陡峭山峰,也有坡陡底平的寬谷,加上綠色植被覆蓋,景色壯麗而變化萬千;山地湖水和高山積雪可以滿足多種旅游需要。夏季可進行避暑、療養和風景觀賞旅游,冬季可開展滑雪運動旅游。9.【答案】D【解析】【分析】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區的環境特點,形成了山上和山下不同的生產生活景觀:安第斯山區居民在高海拔地區以放牧馴養的羊駝和駱馬為生,低海拔的山坡上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說明安第斯山區氣候差異顯著,山上和山下自然景觀不同。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安第斯山脈屬于科迪勒拉山系,位于南美洲的西岸,范圍從巴拿馬一直到智利。從北到南全長8900余千米,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縱貫南美大陸西部,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稱,山脈有許多海拔6000米以上、山頂終年積雪的高峰,且地區礦產資源豐富。【答案】10.D11.A12.C【解析】【點評】阿爾卑斯山脈位于歐洲中南部。地處溫帶和亞熱帶緯度之間,成為中歐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和南歐亞熱帶夏干氣候的分界線。高峰全年寒冷,在海拔2000米處年平均氣溫為O℃。山地年降水量一般為1200~2000毫米。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最大的山脈,同時也是是個巨大的分水嶺,歐洲許多大河如多瑙河、萊茵河、波河、羅訥河等均發源于此。各河上游都具有典型山地河流特點,水流湍急,水力資源豐富。10.據圖可知,根據圖中經緯度和半球的劃分,阿爾卑斯山脈位于北半球,東半球,故A錯誤;阿爾卑斯山主要位于46°N—47°N之間,地處北溫帶地區,故B錯誤;阿爾卑斯山其西部為日內瓦湖,故C錯誤;阿爾卑斯山最高峰海拔在4千米以上,故D正確。11.地形對氣候的影響主要表現為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降低,降水也會出現相應的變化,導致阿爾卑斯山地區不同高度景觀差異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素。12.讀圖可知,該區域多高山平原,河網密布,故A錯誤;山脈大致為東西走向,故B錯誤;大部分河流發源于南部山脈,故C正確;河流發源于阿爾卑斯山,向南北流向兩側,故D錯誤。13.【答案】C【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氣溫與海拔關系是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海拔每升高1 00米,氣溫下降0.6℃,①錯誤。②安第斯山區氣候和植被類型復雜多樣,從山麓到山頂氣候差異顯著,正確。③安第斯山區的低海拔處,印第安人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故錯誤。④安第斯山區地勢崎嶇,氣候寒冷,空氣稀薄,對人類活動造成許多限制,正確。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海拔每升高1000米,氣溫下降約6℃。同時山區地形對降水也有一定的影響。山區的印第安人在低海拔的山坡上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在山區的高海拔處,由于雨水較少,又極為寒冷,因而形成廣闊的干寒草原地帶,居民以放牧馴養的羊駝和駱馬為生。14.【答案】(1)C(2)D【解析】【分析】此題考查阿爾卑斯山區瑞士和安第斯山區智利的相關情況。阿爾卑斯山區的瑞士的山區站到了國土面積的60%,礦產資源奇缺,但是多樣的地形、奇特的景觀,以及古老的城鎮和純樸的鄉村生活,成就了瑞士豐厚的旅游資源。故小題1的答案是C。安第斯山區地勢崎嶇,從山麓到山頂氣候差異顯著,自然景觀隨之呈現出明顯的變化。在海拔較低的山谷和山坡處,印第安人開辟梯田,種植玉米和馬鈴薯等農作物,在海拔較高的地方,馴養羊駝和駱馬,發展畜牧業。故符合題意的是D。【點評】知道阿爾卑斯山區瑞士和安第斯山區智利的相關情況。15.【答案】C【解析】【分析】駱馬是安第斯山區當地居民的主要運輸工具。秘魯國徽左上部一匹金黃色的美洲無峰駱馬,那是秘魯稀有的珍離異獸。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C。【點評】理解秘魯國徽的圖案含義。16.【答案】(1)A(2)D【解析】【分析】 (1)、根據題中的信息可知,該大洲是南美洲,居民大多數是混血人種,大多信奉基督教,氣候以熱帶大多氣候為主,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2)、根據圖中信息分析,丙處屬于安第斯山脈的一部分。安第斯山脈垂直地帶性明顯,當地人民利用有利的自然條件,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生產。丙處海拔較低的山谷地帶宜發展的經濟是 種植玉米、馬鈴薯等作物。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安第斯山區的自然環境特征以及秘魯安第斯山區人民順應自然,遵循自然規律,在山區發展高寒種植業和畜牧業,展示了當地獨特的生產生活場景讓學生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時思考當地人是怎樣順應自然環境,和自然和諧相處等更深層次的問題,從而使學生初步樹立因地制宜的觀念。17.【答案】D【解析】【分析】秘魯位于安第斯山區,高山地區發展畜牧業,主要畜種是羊駝,駱馬,山區的居民騎著駱馬去趕集;羊駝的毛,光亮而富有彈性,可以制成高級毛織物,不可能街上到處都是;海拔地處發展種植業,主要種植玉米和馬鈴薯,當地人的餐桌上總少不了玉米和馬鈴薯;印加文明遺跡在秘魯的馬丘比丘。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馬丘比丘,位于現今的秘魯境內庫斯科西北75公里,整個遺址高聳在海拔約2350米的山脊上,俯瞰著烏魯班巴河谷,為熱帶叢林所包圍,是秘魯著名的前哥倫布時期印加帝國建于約公元1500年的遺跡,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18.【答案】A【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瑞士旅游業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世界最高大、最雄偉的山脈是喜馬拉雅山脈,所以①不符合題意;良好的基礎設施和交通條件是阿爾卑斯山成為旅游熱點地區的人文條件,不是自然原因,所以④不符合題意。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瑞士發展旅游業的理解。19.【答案】生產生活;玉米;馬鈴薯;高海拔;羊駝;駱馬【解析】【分析】生活在安第斯山區的秘魯印第安人利用山區的環境特點,形成了山上山下不同的生產生活景觀;在海拔較低的山谷和山坡處印第安人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大等農作物;在山區的高海拔處,氣候寒冷,人們以放牧馴養駝和駱馬為生。【點評】印第安人充分掌握了安第斯山區自然環境的變化規律,趨利避害,使自然環境有利于人類生存,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20.【答案】阿爾卑斯山脈;山地【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最高大、最雄偉的山脈,山區的瑞士是個典型的2之國,瑞士人被稱為“大山之子”。【點評】瑞士是位于歐洲中南部的多山內陸國。東界奧地利、列支敦士登,南鄰意大利,西接法國,北連德國。瑞士全國地形高峻,全境分中南部的阿爾卑斯山脈(占總面積的60%)、西北部的汝拉山脈(占10%)、中部高原(占30%)三個自然地形區。21.【答案】(1)熱帶雨林——草地和林地——草地——高山森林——高山草地——雪地。(2)海拔較低的山谷和山坡處。農作物有玉米、馬鈴薯、小麥、大麥。(3)在高海拔的干寒草原地帶,發展畜牧業,以放牧馴養羊駝和駱馬為生。羊駝和駱馬的奶、肉與皮革為人們提供了衣食來源。道理:印第安人充分掌握了安第斯山區自然環境的變化規律,趨利避害,使自然環境有利于人類生存,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4)要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特點發展地方經濟;要注意保護環境,做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解析】【分析】 (1)從材料一看,安第斯山區從山麓到山頂的自然景觀依次是: 熱帶雨林——草地和林地——草地——高山森林——高山草地——雪地。(2)根據材料可知,安第斯山區的農業主要分布在海拔較低的山谷和山坡處。農作物有玉米、馬鈴薯、小麥、大麥。(3)在高海拔的干寒草原地帶,發展畜牧業,以放牧馴養羊駝和駱馬為生。羊駝和駱馬的奶、肉與皮革為人們提供了衣食來源。道理:印第安人充分掌握了安第斯山區自然環境的變化規律,趨利避害,使自然環境有利于人類生存,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4)山區生態環境脆弱,自然條件差。像安第斯山這樣的山區在發展地方經濟時應注意要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特點發展地方經濟;要注意保護環境,做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點評】 地勢對氣候的影響,主要表現為隨著地勢的增高,氣溫降低.一般情況下,每增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南美洲安第斯山脈海拔高,氣溫低,氣候出現垂直地帶性規律,導致植被分布出現垂直變化.這也是形成一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山頂積雪終年不化的主要原因.22.【答案】(1)集中分布在中南部(或南部),西北部地區有少量分布;多山區地形,海拔高,氣溫低;山區阻擋、抬升冬季盛行西風帶來的水汽,多降雪(2)歷史悠久,基礎好;市場廣闊;人力資源豐富,勞動力素質高;交通運輸體系完善且發達。(3)面積狹小、礦產資源匱乏與人口不斷增長之間的矛盾。【解析】【分析】(1)、 根據圖中信息可知,該國的滑雪場集中分布在中南部(或南部),西北部地區有少量分布。根據題意,瑞士多山區地形,海拔高,氣溫低;山區阻擋、抬升冬季盛行西風帶來的水汽,多降雪。(2)、依據材料,概述該國進一步發展鐘表制造業的有利條件是歷史悠久,基礎好;市場廣闊;人力資源豐富,勞動力素質高;交通運輸體系完善且發達。(3)、根據材料指出該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是面積狹小、礦產資源匱乏與人口不斷增長之間的矛盾。【點評】瑞士被譽為“鐘表之國”,鐘表制造業是瑞士的傳統產業,也是技術先進的精密制造業,最能代表瑞士的工匠精神。瑞士的鐘表產品質量卓越,在全球享有極高知名度,受到各國消費者青睞。23.【答案】(1)亞馬孫;巴西;安第斯;巴拿馬;大西;太平(2)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海拔每升高1000米,氣溫下降約6℃。同時山區地形對降水也有一定的影響。山區的印第安人在低海拔的山坡上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在山區的高海拔處,由于雨水較少,又極為寒冷,因而形成廣闊的干寒草原地帶,居民以放牧馴養的羊駝和駱馬為生。【解析】【分析】(1)讀圖分析可知,A是亞馬孫河,B是巴西高原,C是安第斯山脈,D是巴拿馬運河,E是大西洋,F是太平洋。(2)山區的印第安人在低海拔的山坡上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在山區的高海拔處,由于雨水較少,又極為寒冷,因而形成廣闊的干寒草原地帶,居民以放牧馴養的羊駝和駱馬為生。【點評】安第斯山區從山麓到山頂氣候差異十分顯著。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海拔每升高1000米,氣溫下降約6℃。同時山區地形對降水也有一定的影響。印第安人充分掌握了安第斯山區自然環境的變化規律,趨利避害,使自然環境有利于人類生存,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