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實體與虛空——感知中國傳統建筑韻律美課題欣賞·實踐1課時課型年級課時高一年級授課教師學科領域政治、設計、音樂、歷史、文學問題情境:建筑作為一門單獨的藝術門類,應該如何去欣賞它?又該如何理解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下,傳統建筑以何種方式展現它的和諧美?學生從中獲得怎樣美的升華?教材分析:本節課選自人民美術出版社新教材普通高中《美術鑒賞》第四單元第一課《實體與虛空——凝固的音樂》,本主題教學重點是提煉出原課本中關于中國傳統建筑的部分,結合后面的園林建筑、徽派建筑、詩意棲居、設計實踐四節課內容,建構《中國傳統建筑》大單元,從傳統出發,以文化引領,從裝飾之美、虛實之美、序列之美、韻律之美四個方面,從案例引路、作品解讀到綜合比較分析,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最后達成對建筑美的理解。學情分析:該課面對的是高一的學生,思維活躍,對新興事物飽含好奇,普遍有基礎音樂知識的儲備,能夠進行跨學科理解的互動,學生有一定團隊溝通協同能力,個人也有較強的表現欲望。經過義務教育的美術教學積累,學生們已經具備一定的美術鑒賞能力,而且能熟練運用所學鑒賞方式進行課前準備工作和課堂探究分析,具備實踐分析的能力。基本問題:如何從裝飾處理、空間虛實等角度感受建筑的美,從跨學科多角度來感知中國傳統建筑的美?小問題:1、如何由色彩、材質感知中國傳統建筑的裝飾美?2、建筑空間的虛實關系如何理解?3、傳統中國建筑如何布局?4、如何從音樂的視角感知中國傳統建筑的旋律?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通過對范例的賞析、小組思考探究、實踐體驗等活動,認識藝術與建筑的關系,初步了解不同藝術語言對建筑設計的表述;(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2、過程與方法:能在理解藝術視角認知建筑的基礎上,積極與同伴合作探究,運用已有的知識積累,用辯證的思維進行相關研究性學美術表現、習;通過與音樂互動體驗,感知中國傳統建筑的韻律之美;(審美判斷、創意實踐)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感知、體驗、研究、交流的過程中,初步認識中國傳統建筑。(審美判斷、文化理解)二、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了解中國傳統建筑藝術空間虛實的構成,深刻體會中國傳統建筑中蘊含的音樂律動。2、教學難點:建筑不僅具有藝術審美規律,而且蘊含社會文化價值。三、教學過程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1、思考、討論與回答。切 換 角度 啟 發 學 生多思維角度,引 導 學 生 運用 已 有 的 知識 , 展 開 討論、分析,主動認知,給學生 探 索 有 限課 題 背 景 下無 限 的 可 能機會。1、創設問題情境,播放學校車棚圖片,引發對建筑概念的討論。情境導入2、問題串啟發學生進一步思考:如何去感知建筑的美?哪種類型的建筑符合你對美的認知?引發對建筑的關注討論。3、播放故宮建筑視頻引導學生從身邊建筑引申到對中國傳統建筑最著名的代表-故宮建筑的探究,引發學生對中國傳統建筑之美的思考。2、進入創設意境欣賞故宮建筑。4、導入課題感知中國傳統建筑韻律美(一)細賞建筑裝飾之美創 設 探究情境,引導學生分組進行探究活動,提高學生圖像識讀與對比分析能力。1、跟隨教師云游講授設置問題探究導引:故宮為何被稱之為最美宮殿?太和殿,并思考探究。2、分組分享探究成果。1、探究活動一:探游太(參考導學案和課本,分別從屋頂、藻井、地臺、蟾柱分四個組分析建筑的紋樣、色彩,感知故宮之美并完成學習任務單。)通 過 對和殿,感知中國古建之美。故宮建筑的識讀,從細微處觸發對建筑裝飾美的感受,建立 審 美 聯系。(一)細賞故宮----裝飾之美教師化身導游,帶領學生利用全景故宮網站,在線云游太和殿,引導學生完成自主學習。2、教師總結:錯彩鏤金、3、思考教師提問并回答:裝飾美表達的背后向我們傳達的是美輪美奐構成了故宮的形色寓美。3、教師引導:艷麗的色 至高無上的皇權。彩、精美的裝飾背后透露著什么?追問中國傳統建筑的功能性如何體現?引導學生積極分析討論。(二)近賞建筑空間的虛與實1、進入問題情境(1)思考建筑的(1)教師提問:對建筑 功能性如何體現。1、問題情境創設:先 拋 出理論概念,然后啟發引導學生根據教室空間與范例建筑空間,感知建筑空間的虛實,分析其美術表現的手法,內化為課堂自主探 究 式 學習。講授的功能性來說,什么是最需要被考慮的?(2)討論思考老子的表述,體會無是功(二)(2)引入“老子”對空 能空間。間的表述:“鑿戶牖以為室,近賞故 當其無,有室之用。”闡述鑿門窗筑成房屋,在它空無處,宮---- 有房屋的用途,引發學生思考空間的虛實處理并結合教室(3)觀看視頻,體會如何利用門窗的變化營造虛實關系。空間分析,教室空間各部分何空間虛為實、何為虛。(3)播放短片分析片中實建筑空間的如何處理虛實變化。(4)教師總結:建筑形2、探究活動(1)觀察太和殿象虛與實的手法使空間產生 內外空間圖片。節奏直接影響到建筑的美。設置問題探究導引:太和殿虛實空間又是如何營造的呢?(2)利用導學手冊和學生平板電腦,自2、探究活動二:以太和 主探究,分組分享探究殿為案例分析探究,分析太和 成果,從看見的是什么殿的內外空間虛實處理。和為什么這樣營造兩(1)教師活動:帶領學 個視角,從文化視角理生進入太和殿內外空間,由太 解建筑空間的虛實處和殿到故宮,引領學生感受內 理。外。(2)教師提問:建筑室內外空間的交融這體現了我們中國人怎樣的審美觀和思想?(3)思考回答:天人合一。(三)遠賞建筑的布局1、思考,體會由建筑的序列組合對建1、問題情境創設:大 膽 設疑,引發學生思考,進一步進 行 圖 像 識讀,分析設計講 授(三)假如給太和殿由現有位 筑的影響。置單獨搬到別處,會有何感受?教師展示制作太和殿搬遷、變化環境的圖片,引導學2、利用掌上故宮遠賞故生思考。APP,進行在線欣賞, 意圖,了解建筑 背 后 蘊 含宮----設置問題探究導引:故宮 分組討論、回答,思考的政治、文化因素,加強文化理解。建筑布 如何在虛實相映的院落空間 中國傳統建筑的布局中成為最壯觀宮殿建筑群?方式。局2、探究活動三:鳥瞰故宮,感知故宮的空間布局。(1)教師活動:引導學3、思考回答故宮生化身小導游,繼續云游,從 布局方式背后透露出外部空間看故宮,感知故宮空 禮制思想。間布局。(2)教師提問:故宮的布局方式背后透露著什么思想?(四)建筑與音樂1、觀賞視頻、體會建與 其 他1、播放視頻,跟隨音樂大 筑錯落布局方式的形學科進行連式語言。接,教師通2、思考探討對建筑是 過范例,直凝固的音樂理解。講授師再次走進故宮。2、問題情境創設:觀解釋建筑造型的韻律和節奏,學3、體會音樂可視化與圖像可聽化的思維轉變。生要學會運用比較分析的批判性思維方法,理解建筑藝術與音樂藝術的統一性。深入理解建筑與音樂的共通性,通過實踐、思維、想象綜合 探 索 運用。(四)時空對(1)教師提問:黑格爾4、根據譜曲,打話----說:“音樂是流動的建筑,建 擊出曲式節奏,對應筑是凝固的音樂。”這就不免 品析塔身建筑的節奏讓我們困惑,建筑怎么會是 美。音樂呢?如果是音樂,它的建筑與音樂節奏和韻律又在哪里?建筑與音樂有哪些相似?(2)播放范例視頻5、觀看太和殿正引導學生思考,轉換時間、空間的思維認知。面的構造圖,3、課堂實踐活動教師活動:展示梁思成先生盛贊天寧寺塔為“富有音樂的旋律”后為之譜的曲, 嘗試以四分音符用鼓并請學生通過鼓點敲擊出曲 敲擊律動節奏,對比中的節奏。和天寧寺塔身建筑的旋律,品味兩種不同類型建筑造型產生的不同節奏變化。4、探究活動四:請你給太和殿打節奏。6、在音樂中徜徉,(1)教師活動:對比故聆聽感知中國傳統建筑的律動。宮太和殿的建筑平面示意圖,對應品析宮殿建筑的節奏美。(2)教師提問:故宮的三大殿及中軸線建筑的布局有何節奏變化?(展示圖片)(3)教師活動:播放故宮記憶音樂,引導學生想象、感知故宮建筑的節奏變化。5、總結,再次點出課題,完善標題:實體與虛空——感知中國傳統建筑韻律美。通過對建筑局部裝飾外形與色彩的表現,建筑空間虛實相應的處小結理,建筑布局主次有序的設計,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筑在皇權禮制的背景下,完成了空間與時間的對話。課后探究:課 后 拓 完成旅行中的古建筑學習任務單,分析所見古建筑在建筑群組和裝飾上有哪些特點?展教師提問:這是故宮嗎?(展示圖片)學生互動:討論回答。教師提出課后思考:中國傳統建筑所體現的與自然相融的典范之作又是何處呢?(引出本單元下一課時的主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