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五育并舉”讓孩子幸福成長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談談最近教育界熱詞“五育并舉”。“五育并舉”是什么意思呢?“五育”又是哪幾個呢?“五育”并舉本身不是一個新話題,但卻是新時代的新任務。如何更好落實“五育”并舉,更好推進教育教學管理的改革,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新使命。中小學校教育要圍繞“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根本目標,全力推進“五育并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一批又一批的新時代好少年。我們的教學要進行學科研討,既有理論的高度,又有實踐的探索。雖然學科不同、學段不同,但都有一些共識:課堂教學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和諧發展人才的主渠道、主陣地,培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是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關鍵因素。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需要課內外結合,學科間整合,活動中融合。“德智體美勞”五育之間并非是孤立的,而應是一個相互依存、互相促進的有機整體,要實現“五育融合”育人,關鍵在于如何打破其邊界壁壘、打通內在聯系。首先,“德”是根本。中小學校要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立德樹人內化到學校建設和教育管理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和各個環節。要大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持續加強文明禮儀和思想品德教育,培養青少年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真誠的、無私的、廣泛的、一視同仁的,盡管孩子情況不同,但要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在老師愛的教育下長大成才,對每一個學生的關愛,都應該是毫無保留的,無論是對品學兼優的學生,還是對頑皮、學習成績不理想、需要心理疏導的學生,教師都要主動去親近和關愛他們,讓學生感到老師是自己最信賴、最尊敬、最親近的人。這就要求我們中小學肩負起全力推進文明校園創建工作,打造平安和諧的良好育人環境的重要任務。其次,豐富的知識是基礎。一個人身上永遠被別人帶不走的便是知識,而學校是傳播知識的最直接、最有效、最便捷的直通車,要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生珍惜學習時光,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勤學好問,增長見識,豐富學識。為了對學生進行個性化、差異性的學習指導服務,學科組、教研組在疫情期間組織線上直播課,在直播課開始前五天就組織教師進行網絡“一次教研”,共同商定教學內容,以微課形式合理補充教學資源。學科教師同步參與直播聽課,及時記錄所思所想。直播課結束,教研組教師隨即進行網絡“二次教研”,查漏補缺,為線上練習設計、作業批閱答疑解惑做好準備。在授課中,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上好每一堂課,帶領孩子們在知識的海洋里暢游。教師通過班級QQ群及時推送教研組有的放矢制作的重難點突破微視頻,幫助學生整理知識要點和進行思維拓展。利用QQ群在線作業提交等方式批改學生作業并進行反饋,有針對性地進行集體輔導和個別指導。為了讓學生感受到集體學習的氛圍,分享成功的喜悅,班主任積極引導家長利用釘釘“班級圈”功能展示孩子的學習過程、個性化的學習成果等。各學科教師也根據需要組織學生通過作品展示、錄音、視頻等多種方式分享在家學習心得、成長趣事,讓學生在家依然感受到身處集體之中,真正做到“隔而不離”。第三,健康、強健的體質是本錢。習近平總書記在談青少年教育時提到:“要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關乎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也是每個家庭最大的愿望和期盼。近年來,青少年由于學業壓力大,身體素質也有所下滑,面對當前中小學生比較突出的肥胖癥、近視眼等問題,中小學校要結合實際情況,開設多種多樣的體育課程。中小學生課后服務要多安排一些體育類的興趣小組,通過體育鍛煉,增強他們的體質,錘煉他們的意志。第四,要有欣賞美的眼睛。在青少年的心靈世界里,必須要有動人的音符和豐富的顏色,必須要有藝術愛好和藝術修養,只有這樣,他們才有可能得到全面發展。中小學校要開足音樂、美術、書法等課程,要定期舉辦校園藝術節,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組建藝術團隊,要引導學生唱響主旋律歌曲,要讓青少年的精神世界豐富多彩、絢爛芬芳。最后,也是我本次想和大家重點分享的,就是勤勞。勤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品質,自古以來,“勤勞致富”的理念就深深地刻在每一個中國人的腦海里,而如今,孩子們生活條件優越了,社會發展進步了,科技也越發先進了,隨之而來的便是新一代的學生養尊處優、眼高手低、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情況也在逐步顯現,因此,讓學生體驗生活實踐異常重要。中小學校要教育引導青少年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珍惜勞動成果。要鼓勵孩子們在家里多干家務,多組織孩子們參加社區志愿服務勞動,積極參與校外勞動實踐活動,要在勞動當中逐步培養他們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和頑強拼搏的奮斗精神。學校為了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營造干凈文明的學習環境,制定了一列的制度要求,也給出了評比標準,每周檢查并在例會上對優秀班級進行表揚,對做得好的地方倡導大家學習。學校也開展了一系列勞動實踐課程,不斷創新內容,根據不同年齡段設定不同的勞動教育目標,內容涵蓋烹飪、傳統手工制作、收納整理和農事勞作體驗等,讓孩子們明白勞動實踐的重要性。我們聯系了校園周圍的農場、果蔬莊園等,根據植物成熟情況安排學生參觀,學習農業知識,認識農具,了解農業技術,并且進行難易程度不同的農事勞作。例如割韭菜、撒種、掰玉米等,讓城市中的孩子明白勤勞的重要性,體會勞動的辛苦。此外,學校結合本校特點和城市所處位置,根據二十四節氣還原勞動場景,學生可以根據場景了解到節氣對農作物以及勞作方式的影響。我們還根據本地傳統文化開展勞動實踐課程,體驗手工藝制作流程,例如剪紙課程、泥人課程、皮影課程等,體會勞動人民勞作之余陶冶性情的方式。“五育”并舉,德智體美勞,一樣不可少。我們依然在實踐,相信只要努力去做,就能給學生們一個生氣勃勃的、生龍活虎的校園生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