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 題 第13課 古建筑的保護 課時 1課時教學目標 1、欣賞了解古建筑,正確認識古建筑的價值,整理本地區古建筑資料,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現古建筑。 2、培養學生分析、探究、總結問題及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人愛家鄉的自豪感,樹立保護身邊古建筑的意識。教學重點 認識古建筑的價值,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現古建筑。教學難點 能比較準確的畫出古建筑的外形,思考保護古建筑的措施。教學準備 學生 搜集到的古建筑圖文資料、各種制作材料、繪畫工具材料。老師 多媒體課件、古建筑模型、圖片文字資料、制作材料、繪畫工具材料。教 學 過 程 教學備注一、導入新課: 一座具有歷史的城鎮,不僅會將它的歷史寫在書上,還會將它的歷史通過古建筑告訴后人,并流傳后世。我們偉大的祖國歷史悠久,古建筑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技術的結晶,珍惜、保護好古建筑,是現代人的職責,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走近古建筑,保護古建筑。導出課題——《古建筑的保護》 二、欣賞感知 1、欣賞中國古代建筑視頻或圖片——北京故宮,孔廟,頤和園復原圖,貴州地坪風雨橋,北京四合院,江南水鄉,喬家大院,應縣木塔,福建省四大民居:土樓、紅磚厝、土堡、灰磚民居。引導學生觀看視頻、圖片,說出這些古建筑的名稱,地理位置,初步感受建筑風貌及藝術價值。 2、學生交流課前搜集到的古建筑資料或相關故事。 3、談談自己對于親身經歷過的古建筑的認識、感想。 4、在欣賞過程中,細致觀察古建筑的造型特點。 5、課件中展示家鄉古建筑,感受家鄉古建筑藝術美。了解福建四大民居: 1.土樓2.土堡3.灰磚民居4.紅磚厝 三、導人(廈門)本土古建筑──紅磚厝民居: 思考:紅磚厝民居有哪些特點,象征寓意? 1.屋頂:造型特點:燕尾(單曲、雙曲)馬鞍(方、銳、曲、直、圓) 圖案裝飾特點,講解紅磚厝屋脊非常講究美觀,屋頂上雕有龍鳳,描繪美麗的花邊圖案,色彩艷麗。 2.墻.:組成部分(墻基、腰身、山頂) 運用材料(紅磚、青石、灰)特點:磚石混砌、出磚人石。引導欣賞出磚人石的韻律由點、線、面組成。 圖案特點象征寓意:引導學生感知花墻裝飾的形式美和吉祥圖案寓意。 3.門窗: 門:分為門框和門扇兩部分。還設有門鼓、石獅等。(拱型、方型、長型.) 窗:房屋的眼睛。書卷窗、月洞窗、八卦窗、竹節窗、扇面窗…… 4.梁柱:縱向橫放的稱梁,垂直的稱柱。 引導感知紅磚厝在裝飾上的追求和講究,木雕、石雕裝飾在門窗、梁柱上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四、介紹嘉庚建筑(著名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一生傾資辦學,在家鄉廈門投資興創立并親自規劃建設了著名的集美學村和廈門大學兩處學校區,建成了一批具有獨特風格的中西合璧的建筑,被稱為“嘉庚建筑”。嘉庚先生熱愛熟悉中國文化傳統,特別是閩南當地的傳統民俗,根據他在南洋各地接觸到的近代西方科技文化,他精心規劃設計了這兩處地方。嘉庚風格建筑不僅僅指的是建筑本身,還有嘉庚先生對集美學村和廈門大學的規劃。) 嘉庚風格建筑體現了中西建筑文化的融合,具有獨特的建筑形態和空間特征。其建筑呈現出閩南式屋頂,西洋式屋身,南洋建筑的拼花、細作、線腳等;其空間結構上注重與環境的協調;在選材用工上“凡本地可取之物料,宜盡先取本地生產之物為至要”。廈大群賢樓群、建南樓群均為“一主四從”的組團結構,即以上樓為中心,其它四幢從樓沿兩側對稱“一字”排開,主樓以中式風格為主,從樓以西式風格為主。陳嘉庚先生深受中華傳統儒家文化和多年南洋僑居生活的影響,汲取了中西文化不同的審美觀,既注重中西交融又突出地方特色。 五、教師演示學生觀摩 教師講授線畫寫生步驟,要求:a觀察思考后構圖定位;b從屋頂處開始下筆;c線條要流暢肯定,盡可能用長線畫;d畫出些細部,看不清的想像完成。教師邊指點實物邊畫。 六、布置學生作業 1.在室外時教師安排學生自選一處建筑物或建筑物的一部分進行寫生描畫,注意組織好學生。教師旁觀,對有問題的學生解惑,提示。 2.在室內時,則按古建筑照片進行線描。 七、作業評價 1.在室外時教師將學生所畫之作業集中擺放一起進行評價,比較與改進,對照實景能解決很多問題。 2.在室內畫古建筑照片時,所畫作業可以放在投影儀下打出,能更便于指出優點改進不足。板書設計教學后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