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染色游戲》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 初步了解染頻的基本知識,感受傳統藝術的魅力。2、 掌握基本的折紙、染紙方法,通過折一折、浸一浸、染一染,染制美麗的染紙 作品。從而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創造能力以及審美能力。3、 體驗染色千變萬化的樂趣,感受色彩帶來的絢麗多彩的美感,激發學生對藝術 學習的興趣和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探究、學習紙的不同折疊方法,掌握染紙制作的方法和步驟。教學難點:能運用多種折疊方法進行染色練習。教學具準備:課件、范作、餐巾紙、彩筆水、調色盤、報紙等。教學過程一、 觀察發現1、老師給學生表演一個小游戲,將彩筆水分別滴在A4紙和餐巾紙上,讓學生觀 察發生了什么變化?(通過觀察,學生得岀餐巾紙吸水性特別強這個特點,從而培養學 生從生活中尋找創作素材的意識)2、 你知道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像這樣吸水性很強的紙嗎?(生宣紙、衛生紙、 高麗紙、毛邊紙等)教師展示高年級學生用宣紙畫的國畫作品。3、 教師岀示染紙范作,讓學生發現其對稱美和暈染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 岀課題。二、 了解染緞工藝1、了解染頻工藝(結合課件講解)師:染綴是指在織品上印染出圖案花樣,是我國傳統的民間印染工藝。它始于秦漢 時期,距今己有2000年多年的歷史了。從印染工藝上分為藍印花布、扎染、蠟染、夾 染四種基本類型。作品色彩樸實、自然、大方,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民族風味。受到 我國人民,乃至于世界人民的喜愛。2、 簡介扎染、藍印花布、夾染和蠟染(結合課件)。3、 教師小結:通過學習,使我感受到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與精深,感受到 了中國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意識到,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和歷史,每個民 族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今天我們要學的染紙就是從染頻工藝中演變而來的。三、 動手嘗試探究方法1、 引題激趣提問:怎樣用餐巾紙做岀美麗的染紙作品呢?學生小組探究,得岀結論:先折后染(教師板書)2、 學生嘗試制作。師:給大家3分鐘的時間,自己嘗試著來做一個染紙作品。學生制作,教師巡視。(注意收集不同折法和染法的作品)3、 探究折法、染法(1) 教師展示不同折法、染法的作品。師:這是誰做的?你是怎樣折的?染的?給大家演示一下。(學生演示:田字格、 米字格、點染、浸染)師:還有不同的折法嗎?(學生展示)(2) 教師結合課件回顧染紙的制作步驟和基本折法、染法。(3) 探究不同折法(課件展示與教師演示相結合)問:為什么要學習這么多仲折法?觀察課件,得岀:折法不同,染岀來的花紋的排列方法也是不一樣的。四、 教師演示制作步驟。(教師邊講解邊演示)第一步折。第二步染。染的時候要注意,顏色要染透。選擇色彩的時候也要注意,要以一種顏 色為主,色度要有深淺的變化。一般以不超過3種顏色為宜。也可以嘗試同色系的染法, 比如藍色系、綠色系等。還要注意留白等等。展開。慢慢展開,鋪在報紙上晾干。五、 學生分組進行染紙作品的制作,教師巡視、指導。1、作業要求:請同學們用不同的折法和染法,制作1—-2塊不同圖案的染紙作品。看看誰制作的色彩最漂亮,最有創意。2、學生制作,教師巡視輔導。(播放葫蘆絲音樂)六、 展示、交流1、 展示學生做的染紙作品。2、 你最喜歡哪一件作品,說說自己的理由。七、 小結師:這節課我們知道了染緞,基本了解了藍印花布、扎染、蠟染和夾染這四種染色 工藝。學會用不同的折法和染法制作出色彩斑斕、形態各異的染紙作品,大家表現都非 常岀色。那這些染紙作品還有什么作用呢?(教師展示范作和課件)那染頻工藝在我們 的生活中有哪些應用呢?(課件展示用染緞工藝制作的各種包、帽子、扇子、桌布和服 裝等)有興趣的同學課下嘗試一下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