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變形的魅力(活動一)教學設計【設計理念】新課標中明確指出:“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以對視覺形象的 感知、理解和創造為特征,是學校實行美育的主要途徑,是九年義 務教育階段全體學生必修的藝術課程,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具有 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術課程改變單純以學科知識體系構建課程的思路 和方法,從促進學生素質發展的角度。本課屬于“造型 表現"是美 術學習的基礎,其活動方式更強調自由表現,大膽創造,外化自己的 情感和認識。在教學設計中以學生為主體,循序漸進讓學生在玩中學, 做中學,想中學,用中學。【課題】:變形的魅力【課時】:1課時【課型】:造型 表現【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巧:能夠了解生活中事物的變形現象,運用變形的規律 和方法,大膽的創造出新奇的新形象。2、 過程與方法:參與探究、討論、示范、欣賞等學習活動,創造出 新奇的新形象。3、 情感與態度:能夠留心觀察生活細節,感受變形的魅力,關注新 奇的視覺現象。【教學重點】:變形的規律和方法。【教學難點】: 抓住特點,夸張細節,體現個性與趣味。【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彩色卡紙、勾線筆等。【教學過程】:一、互動激趣、引入課題1 .照片展示:老師帶來一張特別的照片,哪些特別之處呢?2.交流:討論照片中的變形現象。3.引題其實是哈哈鏡現象,走進變形的世界一一變形的魅力(板書課題)湘美版四年級下冊變形的魅力嘉祥縣臥龍山街道黃莊聯小 執教人:武然然設計意圖:設置情景、增強師生互動,讓學生形成對“變形'‘的初步印象,直接進入課題,激發學生對于“變形”的學習興趣。二、分析探究、組織重點(一)觀察探究1.交流: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有趣的變形現象?2、 說一說3.小結:變化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也正因為有了這些 變化,我們的生活才平添了幾分魅力。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觀 察,進一步加深對變形的印象和感受。(二)對比探究1.觀察:猜一猜屏幕上的四位同學都是誰,這些大家熟悉的同學 都發生了什么變化?(播放班上同學身體變形后的圖片)(第一個同學頭腳小身子胖,第二個同學頭腳大腰細,第三個同學的脖子和腿都變長了,第四個同學身體變成了波浪形)2.師小結:桶形變化、枕形變化、拉伸變化、波形變化。3.感受:四種不同變形的變形分別帶有怎么的視覺感受。出示動漫人物具體分析效果(高大強壯、機敏靈巧、苗條纖細、縹緲神秘。)設計意圖:將同學們不熟悉的用電腦軟件處理的人物照片替換成本 班學生的照片,激發學生自主探究、體驗、學習的興趣。三、品鑒演示、突破難點1.許多藝術家從生活中受到啟發,也將這些變形的手法運用到自 己的創作中,很多作品已成了經典。比如:蒙克的作品《吶喊》設計意圖:很多同學認為變形就是把人物夸張、丑化,在此教師增 加了戲劇漫畫等多種藝術形式的變形表現,對學生的審美判斷做出正 確的引導。豐富學生視野,對變形的魅力做出更加完善的詮釋。2.老師自己為例畫一畫桶形變化后的模樣。設計意圖:強調小一大 一小的變形特征,身型變化順著“哈哈鏡''的走勢,用點線面來進行 細節裝飾,鼓勵學生大膽夸張。3.作品欣賞:出示不同學生作品,這些作品中你覺得那些比較有趣, 為什么? 設計意圖:強調構圖、線條、細節。四、 實踐體驗、創作表現選用一種變形手法,大膽嘗試畫一畫變形后的自己。要求:構圖飽滿,線條肯定流暢。五、 展示評價、歸納拓展1.自評:將自己的作品進行自我評價。2.互評:說說使你印象深刻、極具魅力的作品。六、歸納拓展今天我們學習了變形的魅力,掌握了變形的方法,感受到了變形 的樂趣。希望大家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能夠愛觀察、勤動腦、巧創 造,發現生活的別樣之美。板書設計2、變形的魅力變形方式:桶形變化 向外拉伸枕形變化一一向內壓縮拉伸變化一一整體拉長波形變化一一左右扭曲結束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