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2 我國的社會保障 教學設計【課 題】 我國的社會保障【課 型】 新授課【課 時】 兩課時【課標要求】了解我國個人收入的方式與合法途徑,解釋個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評析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政策,列舉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措施。闡明勞動對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意義,弘揚勞動精神,樹立崇尚勞動、熱愛勞動的觀念。【教材分析】《我國的社會保障》是統編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經濟與社會》第四課的第二框,是第四課我國的分人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本框題內容的學習,可以使學生進了解我國的社會保障是怎樣的,國家通過社會保障要達到的目的是什么,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國家是怎樣完善社會保障的。【學情分析】學生已經完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學習,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歷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從基礎上繼續學習《經濟與社會》,對學生來說有很大的吸引力,畢竟經濟是與我們生活聯系最為緊密的部分。學生學習經濟知識的興趣濃厚,提升用經濟理論分析經濟現象和參與經濟生活的能力十分必要,所以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要貼近學生實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結合學生的閱歷,設計實踐操作環節,增強探究活動的可操作性,以便于提高學科核心素養,增強學生實踐能力。【教學目標】必備知識:我國的社會保障是怎樣的,為什么要完善社會保障以及怎樣完善社會保障。關鍵能力:通過自主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總結歸納能力;通過合作探究,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通過展示成果環節,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和自我表達能力;通過對我國社會保障相關的學習,增強理論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核心價值:通過對本節課知識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明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全面認識我國的社會保障,堅定“四個自信”。【學科素養】政治認同:理解國家社會保障的相關政策規定,堅定“四個自信”。科學精神:運用我國社會保障的知識,分析經濟現象。法治意識:依法參保。公共參與:為完善社會保障建言獻策。【教學重點】我國社會保障【教學難點】區分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教學方式】 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情景再現法、講授法等【課前準備】 教學PPT【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在做大蛋糕的同時要分好蛋糕,促進社會和諧,提高人民幸福感,除了完善個人收入分配,還需要完善我國的社會保障。講授新課:環節一:自主學習 發現新知1.我國為什么要完善社會保障2.我國的社會保障是怎樣的3.怎樣完善我國的社會保障要求:根據自主學習提綱,在課本上找到本節課理論知識,并勾畫出來,備查。環節二:自主檢查 獲得新知要求:根據課本內容,自主檢查,了解基本知識點環節三:合作探究 鞏固新知【多媒體展示】探究一:感受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鏡頭一 “十三五”期間,為了讓更多應參保而未參保的城鄉居民享受社會保障,我國開展了社會保障歷史上規模最大、范圍最廣的全民參保登記工作,基本摸清了參保底數,建立了覆蓋13.9億人基礎數據的全民參保數據庫,精準推進重點群體參保,各項社會保險覆蓋范圍不斷擴大。截至今年10月底,全國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9.92億人、2.14億人、2.64億人,均提前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共有594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超過99.99%,基本實現應保盡保。目前,我國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已占全球養老保障總人數的三分之一,是世界上覆蓋人數最多的養老保險制度。鏡頭二 不斷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更發揮著社會“穩定器”的作用,在充分保障參保人員社會保險權益的前提下,2015—2019年我國先后6次進行社保降費,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今年以來,為了穩定和擴大就業,國家還出臺了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費政策,推出“免、減、緩”三項措施。今年1—10月,企業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會保險共減免12741億元,緩繳社保費655億元。鏡頭三 “十三五”期間,我國加強公共服務設施和信息化平臺建設,實施社會保障卡工程。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國社保卡持卡人數已達到13.32億人,覆蓋95%人口和所有地市,提前并超額完成了“十三五”規劃目標。同時,全國電子社保卡已達到3.14億張,用戶可通過419個APP、小程序等渠道獲取電子社保卡服務。結合上述鏡頭,說說我國建立的社會保障體系有何特點?學生活動:同學交流,小組成員合作探究。教師活動:走近學習小組,了解學生探究狀況,及時指導。學生回答: 多媒體展示:完善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要堅持應保盡保原則,健全統籌城鄉、可持續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穩步提高保障水平,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探究活動二:探究二:如何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學生活動:同學交流,小組成員合作探究。教師活動:走近學習小組,了解學生探究狀況,及時指導。學生回答: 多媒體展示:社會保障: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推進社保轉移接續,健全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籌資和待遇調整機制。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推動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省級統籌,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落實異地就醫結算,穩步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積極發展商業醫療保險。健全靈活就業人員社保制度。健全退役軍人工作體系和保障制度。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健全老年人、殘疾人關愛服務體系和設施,完善幫扶殘疾人、孤兒等社會福利制度。完善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環節四:體系建構 歸納新知環節五:過關訓練 應用新知1.2020年5月19日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指出:要完善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統籌城鄉、可持續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穩步提高保障水平。下列選項中,對社會保障體系理解正確的是( )①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②社會救助是保障社會成員生活安全和生存權利的“最后一道防線”③社會福利旨在保障社會成員較高層次的生活需求④社會保障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①②: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和社會救助是保障社會成員生活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線”說法均正確。①②符合題意。③:社會福利是指國家和社會通過各種福利事業、福利設施、福利服務為社會成員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并使其基本生活狀況不斷得到改善的社會政策和制度的總稱,③錯誤。④:社會保障是指國家通過立法,積極動員社會各方面資源,保證無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種意外災害的公民能夠維持生存,保障勞動者在年老、失業、患病、工傷、生育時的基本生活不受影響,同時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逐步增進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國民生活質量。社會保障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④錯誤。故本題選A。2.2020年11月6日,在重慶市醫療保障局和重慶市民政局指導下,重慶人專屬的普惠性補充醫療保險“重慶渝惠保”(由安誠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承保)正式發布。只要是重慶市基本醫保參保人員,不限年齡、不限職業、不限健康狀況,每人每年只需繳納69元保費,就能獲得最高200萬保額的醫療保險。“重慶渝惠保” ( )①是基本醫療保險的有益補充,有助于提高人民健康保障水平②有助于防范和化解群眾因病致貧返貧,鞏固脫貧攻堅的成果③標志著重慶市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形成,增強了市民獲得感④有助于降低重慶市民健康風險,促進重慶市民身體素質提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①②:只要是重慶市基本醫保參保人員,不限年齡、不限職業、不限健康狀況,每人每年只需繳納69元保費,就能獲得最高200萬保額的醫療保險。這表明“重慶渝惠保” 是基本醫療保險的有益補充,有助于提高人民健康保障水平,有助于防范和化解群眾因病致貧返貧,鞏固脫貧攻堅的成果,故①②入選。③:“重慶渝惠保”并不能標志著重慶市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形成,夸大其作用,故③不選。④:“重慶渝惠保”有助于提高人民健康保障水平,與促進重慶市民身體素質提升無關,故④不選。故本題選A。3.新修訂的《養老機構管理辦法》,2020年11月1日起施行。《辦法》從養老機構的功能定位到備案管理、運營管理、服務規范、監督檢查等各方面,對養老機構服務中存在的問題予以規范,增加養老機構辦理備案的便利程度,提升養老機構的公共衛生應急能力,完善安全保障工作要求。該修改旨在( )①減輕政府財政負擔,鼓勵社會力量承擔政府職能②規范養老機構服務,提高養老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③加強養老機構管理,推動養老服務業健康有序發展④推動養老服務改革,提高養老服務業的經濟效益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解析】②③:對《養老機構管理辦法》進行修訂,目的在于加強養老機構管理,規范養老機構服務,提高養老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推動養老服務業健康有序發展,②③符合題意。①:《辦法》從養老機構的功能定位到備案管理、運營管理、服務規范、監督檢查等各方面,對養老機構服務中存在的問題予以規范。而不是為了減輕政府財政負擔,且政府職能不能讓社會力量去承擔,①錯誤。④:推動養老服務改革,目的在于加強養老機構管理,提高養老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而不是為了提高養老服務業的經濟效益,④錯誤。故本題選B。4.近期,國家醫療保障局就推進門診共濟保障、改革個人賬戶的文件稿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引發社會熱議。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改革簡單地說,就是職工醫保參保人的門診費用以前主要通過“個人賬戶”的方式來保障,現在是通過“共濟保障”,也就是統籌賬戶(國家開設的社會保險賬戶)來報銷。這表明,醫療改革( )①會導致“自己的錢給別人用、年輕人的錢給老年人用”②體現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互助性質③體現商業保險保障功能,可以降低風險損失④會影響具有替代性質的零售藥店銷售業績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解析】①:醫療改革會導致“自己的錢給別人用、年輕人的錢給老年人用”,這一認識太絕對化,①錯誤。③:材料所指的是社會保險不是商業保險,③錯誤。②④: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改革簡單地說,就是職工醫保參保人的門診費用以前主要通過“個人賬戶”的方式來保障,現在是通過“共濟保障”,也就是統籌賬戶來報銷。這表明,醫療改革體現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互助性質,會影響具有替代性質的零售藥店銷售業績,②④正確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在發言中強調,黨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按照“幼有所育(生育保障,包括兒童福利等)、學有所教(教育保障)、勞有所得(就業保障,包括工資收入等)、住有所居(住房保障)、病有所醫(醫療保障)、老有所養(養老保障)、弱有所扶(貧困保障)”的總要求,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結合材料和“我國的社會保障”有關知識,分析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答題建議】①社會保障作為精巧的“社會減震器”,能夠通過防范和化解社會成員的生存危機,保障他們基本的生活權利,有效維護社會生活秩序的穩定;②社會保障通過收入再分配,能夠調節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利益關系,化解社會矛盾和沖突,促進社會公平正義;③社會保障能夠通過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同時,通過保障勞動力再生產,有利于提高勞動者素質和勞動生產率,推動勞動力資源優化配置;④社會保障通過風險分攤與責任共擔,充分發揮社會互助功能,同時發揮社會成員的自助與他助,有利于推動社會和社會保障本身的持續健康發展。課堂總結: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業布置:完成本課時的強化訓練板書設計:第二單元 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第四課 我國的個人收人分配與社會保障4.2 我國的社會保障1.我國為什么要完善社會保障2.我國的社會保障是怎樣的3.怎樣完善我國的社會保障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