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五育并舉之家校共育學校是在“以質量求生存,以服務贏口碑,以生源求發展”的激烈競爭中優勝劣汰的。而生源和口碑又與家長是否認同學校以及家長認同度的高低密切相關。因此,學校在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的前提下,大力實施“家校共建”工程,對于形成教育合力、創建學校特色、提高教學質量、拓展學生生源,進而把學校做大做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特擬定“家校共建”實施方案如下: 一、活動目的: 通過“家校共建”系列活動讓廣大家長更了解、認同、支持學校工作,進而構建和諧的家校關系,匯聚教育合力,努力促使學校各項工作上臺階、上檔次,促進學校的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 二、活動舉措: 1、建立一支德藝雙馨的教師隊伍。 “金杯銀杯不如家長的口碑”。家長良好的口碑從何而來 從學校良好的管理、突出的辦學特色、一流的教學質量而來。而要達到這一目標的關鍵就在教師。因此,建立一支德藝雙馨的、穩定的教師隊伍是實施“家校共建”工程,開展好相關活動的前提和基礎。 2、建立學校、年級、班級三級家長委員會。 家長委員會成員必須是對學校認同度高、素質全面、熱心參與且方便來校的家長,以便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取得好的效果。 (1)學校家長委員會: 設主任1人,副主任3人(每個年級1人),委員5——7人,原則上每班推選1人。學校家長委員會的主要職責和權利如下: A、了解學校情況,參與學校管理和重大活動。 B、收集家長意見或建議,及時予以反饋并為學校發展建言獻策。 C、協調學校與家庭、教師與家長的關系,形成教育合力。 D、引導和指導家長搞好家庭教育、維護學校形象,努力創建教育品牌。 (2)年級家長委員會: 設主任1人,副主任2——3人,委員2——5人,每班推選1——2人。年級家長委員會的主要職責和權利如下: A、了解年級教育教學情況,參與年級重大活動。 B、收集年級家長意見或建議,為年級發展建言獻策。 C、協調年級教師與家長的關系,形成教育合力。 D、協助年級組解決某些矛盾和問題。 (3)班級家長委員會: 設主任1人,副主任2人,委員2——4人。其主要職責和權利如下: A、了解班級教育教學情況,參與年班級重大活動。 B、收集班級家長意見或建議,為班級發展建言獻策。 C、協調班級教師與家長的關系,形成教育合力。 D、協助班主任解決某些矛盾和問題。 3、讓家長參與學校管理。 根據學校實際,擬在學校家長委員會成員中暫設以下三個小組參與學校管理: (1)飯堂監督組:(3人) 負責對學校飯堂的衛生、食品安全、飯菜質量、服務態度、就餐秩序等方面的監督,并提出改進意見或建議。 (2)宿舍監督組:(3人) 負責對學生宿舍的衛生、內務、紀律、安全等方面的監督,并提出改進意見或建議。 (3)教學監督組:(3人) 負責對教師的教學情況包括教師上課、作業批改、課后輔導等方面的監督,并提出改進意見或建議。 4、提高教師的溝通能力和技巧。 (1)對全體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系統培訓。 (2)請溝通能力強的教師作經驗介紹。 (3)采取多種方式與家長溝通,比如電話、短信、微博、微信、qq、家訪等。 (4)用愛心、誠心、細心和耐心架設溝通橋梁。 5、成立家長學校。 學校成立由學校校長、中層領導和部分家長代表參加的家長學校執委會,全面負責對家長學校工作的領導、并負責工作安排和工作指導,由學校校長兼任家長學校的校長。家長學校的主要任務是: (1)負責對全體家長進行家教理念、家教方法、家教技巧的培訓。 (2)負責宣傳學校的辦學理念、管理理念、教學理念等,并展示學校的辦學成果和亮點。 (3)安排家教中的“成功人士”介紹經驗。 (4)評選“優秀家長”“尊師重教好家長”并予以表彰。 6、開好家長會。 開好每學期一次的學生家長會是“家校共建”的重點工作之一。通過家長會,讓廣大家長進一步了解學校、認同學校;了解其子弟在校的思想表現和學習情況;了解家長的意見、要求和呼聲。從而更有利于家校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促進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保障機制: 為確保“家校共建”系列活動取得理想成效,學校建立如下保障體系: 1、組織保障。 學校成立“家校共建”領導小組: 組長:唐昌旭 副組長:劉海東張運蘭 成員:許來娣陳齊嬌黃小靈 2、經費保障。 學校每年從校長基金中撥專款不低于5000元,以確保“家校共建”系列活動順利開展。 3、制度保障。 (1)把教師在“家校共建”系列活動中的表現納入“銘師工程”考核和“優秀班主任”“優秀教師”“十大杰出青年”等的評定。 (2)把各級組開展“家校共建”系列活動情況納入先進級組考核,PK細則如下: A、各級組根據學校要求制定切實可行方案。(A、300分,B、200分,C、100分) B、各級組根據擬定方案開展相關活動且效果好。(A、300分,B、200分, C、100分) C、家長會到會率高且效果好。(A、300分,B、200分,C、100分) D、對活動資料及時收集整理。(A、300分,B、200分,C、100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