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2課《阿拉伯帝國》教學設計學科 歷史 教學對象 九年級 設計者課時 1 使用教材 人教版一、教材內容分析本課是人教版初中歷史九上第三單元古代亞洲下的內容,課文共分為3個子目,“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為阿拉伯半島的統一和阿拉伯帝國的創立奠定宗教基礎;“阿拉伯帝國”講述了帝國的對外擴張,最終成為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隨著帝國的壯大與擴張,阿拉伯文化日益繁榮,同時,阿拉伯人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二、學情分析學生對阿拉伯半島的地理位置與歷史文化了解不多...三、課標要求了解伊斯蘭教的傳播,初步認識阿拉伯帝國在文化上的貢獻。四、教學目標掌握伊斯蘭教創立與傳播的基本事實;阿拉伯帝國的擴張;阿拉伯文化的代表作; 運用歷史地圖、時間軸及相關史料,分析伊斯蘭教創立對阿拉伯半島由分裂到統一有何作用,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史料實證等核心素養 借助歷史地圖、相關史料,了解阿拉伯人在世界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角色,明白和平的文化交流推動人類進步。(唯物史觀)五、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伊斯蘭教的傳播;阿拉伯文化 難點:伊斯蘭教的傳播與阿拉伯半島統一及擴張的關系六、教學環境與資源準備PPT七、教學過程教學 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導入 ( 分鐘) 阿拉伯帝國,632年-1258年,是中古時期時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伊斯蘭帝國。唐代以來的中國史書均稱之為“大食”,而西歐則習慣將其稱作薩拉森帝國、哈里發國。 史料: 《新唐書·西域傳下·大食》:“大食,本波斯地。男子鼻高,黑而髯。女子白晳,出輒鄣面。日五拜天神。” 《宋史·外國傳六·大食》:“唐永徽以后,﹝大食﹞屢來朝貢。 師:7世紀初,唐朝建立,阿拉伯帝國也與之同時期發展起來,經過絲綢之路,兩國產生了很多的政治經濟往來。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阿拉伯帝國。 初步了解阿拉伯帝國 幫助學生進行時空定位,培養時空觀念新課 分鐘 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 背景 介紹阿拉伯半島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 師:惡劣的生存環境激化了半島上的危機。 任務一:閱讀教材P55,概括6世紀末七世紀初阿拉伯半島上的危機,并指出解決危機的辦法是什么。 概況 任務二:閱讀教材,梳理伊斯蘭教創立的有關知識點,填入表格中 展示材料: 材料一:“宇宙間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人的一切也都是安拉賜予的,只有生前服從安拉,死后才能進入天堂。”號召人們“圣戰”。 材料二:“每個穆斯林是另一個穆斯林的兄弟(姊妹),所有穆斯林都是一族。” 材料三:“真主命令人們把齋,以便讓富人窮人平等。” 提問: 概括伊斯蘭教的思想 史料一 :穆罕默德創立了嚴格信仰一神的伊斯蘭教,就是要通過消滅偶像崇拜的傳統習慣,引導阿拉伯各部落在信仰宇宙唯一之神的基礎上,突破氏族部落的樊籬,為建立統一國家掃清思想上的障礙。 ——郭永勝《試論伊斯蘭教的產生與阿拉伯統一國家形成的關系》 史料二 :順從真主實際上就是要順從安拉的使者,順從穆罕默德的領導。所以,伊斯蘭教實質上是穆罕默德用以建立自己的統治,實現在這個半島上政治統一的思想工具。 ——摘編自高嵐《伊斯蘭教的起源和阿拉伯的政治統一》 閱讀材料,分析伊斯蘭教的產生與阿拉伯統一的關系。 傳播 任務三:閱讀教材,以時間軸形式梳理穆罕默德的活動軌跡。 師:伊斯蘭教的產生順應了阿拉伯半島政治統一的需求,也必將促進這一歷史進程。一神崇拜的思想,反映了國家統一的政治思想,同時伊斯蘭教是宗教、政治、軍事一體的組織,為統一國家的形成提供了組織形式。 1.閱讀課文,概括半島上的危機有: (1)生存危機:各部落相互仇殺 (2)信仰危機:多神崇拜體系阻礙統一 (3)解決辦法: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統一阿拉伯半島 填寫表格; 思想:統一、平等 作用:為阿拉伯半島的統一奠定思想基礎。 3.繪制時間軸 通過自主閱讀材料,繪制時間軸等方式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提取信息能力,提高時空觀念和歷史解釋的素養二、阿拉伯帝國 1.帝國的統治 教師介紹:穆罕默德逝世后,繼任者為哈里發。阿拉伯帝國實行政教合一的哈里發中央集權統治。哈里發集政權、軍權和神權于一身。既是帝國最高元首,又是全體穆斯林的宗教領袖。 2.帝國的擴張 播放動態地圖,展示阿拉伯帝國對外擴張的進程 (1)地位 (2)影響 任務四:回顧所學知識,整理世界三大宗教的相關知識 三大宗教的相同點: (1)都誕生于亞洲。 (2)要求人民忍受苦難,順從命運安排,放棄斗爭。 (3)都得到廣泛傳播,成為統治階級統治人民的工具。 觀察地圖,了解阿拉伯帝國擴張進程,分析帝國擴張的影響 利用動態地圖,結合相關史料,引導學生在特定的時空條件下分析阿拉伯帝國的擴張帶來的影響,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三、阿拉伯文化 任務五:閱讀教材,回答問題。 阿拉伯文化的成就有哪些? 阿拉伯人如何創造自己的文化? 阿拉伯文化有何特點? 阿拉伯人對世界文化的貢獻? 學生閱讀教材,得出答案: 阿拉伯數字、《醫學集成》、《醫典》、《天方夜譚》; 吸收希臘、波斯、印度等外來文化,創造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 開放、包容、創新 阿拉伯人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增強學生自學能力。同時教師提供相關材料,如《天方夜譚》中著名的故事,激發學生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知識點。鞏固小結 ( 分鐘) 提問:綜合本課所學,說說伊斯蘭教和阿拉伯國家興起和發展的關系。 伊斯蘭教適應阿拉伯半島統一需要而誕生,伊斯蘭教的迅速傳播,促進了阿拉伯各部落迅速走向統一,并建立起統一的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國家。同時,阿拉伯帝國的擴張使伊斯蘭教得到廣泛傳播,并成為世界性的宗教。 培養學生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提升綜合能力。檢測練習 ( 分鐘) 材料 游牧民族的征戰使古老的農耕文明受到巨大沖擊,甚至遭到毀滅,如日耳曼人和蒙古人。阿拉伯人則不同,他們在吸收融合被征服地區文明的基礎上,創造出了豐富的物質文明和燦爛的精神文明,并在東西方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使處于黑暗之中的西方重新找回失落的文明,點燃起文藝復興的熊熊烈焰,開啟了人類歷史的新時代。 —尚勸余《阿拉伯帝國的興衰》 問:概括材料四中作者認為阿拉伯人對世界的貢獻。 答案:創造出了豐富的物質文明和燦爛的精神文明;架起了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對文藝復興產生一定影響。 培養時空觀念(板書)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