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1屆高三畢業典禮校長致辭:回望建黨百年史,長懷青春熱血情各位2021屆的畢業生們:你們好!歲月不居,似水流年。每年的此時此刻,莘松校園,花開花謝,我就知道,畢業如期,離別又至。今天,我們又要揮手作別,互道珍重。在這里,我代表莘松中學全體老師向你們表示熱烈的祝賀,恭喜你們完成學業,順利畢業,開啟新的人生之旅!2021年是特殊而盛大的年份,我們即將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100年不過短暫一瞬,但是對于中華民族來說卻是改天換地、滄海桑田。從一盤散沙到組織起來,從任人宰割到當家作主,從貧窮落后到繁榮昌盛——100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締造了一個新中國、開啟了一個新時代!我相信,今年一定會在你們的心里留下一段難忘的時代記憶,進而成為你們未來人生路上的一個別樣印記。這幾個月來,莘松校園掀起了黨史學習教育的熱潮,全體師生共同回顧了黨在各個歷史時期、各條戰線上作出的重大貢獻。回顧黨史的過程中,有三位青年黨員的事跡和精神讓我深受觸動、備受感動。我想,借此機會,同大家分享一下這三位黨員的青春故事,交流一下我的學習體會,也借此對大家提出幾點勉勵和期許。始終葆有對祖國、對人民的深情厚愛我要講的第一位黨員名叫陳延年。他是陳獨秀的長子,1898年出生。1919年12月,21歲的陳延年赴法國勤工儉學。在法國期間,他開始信仰馬克思主義,并與趙世炎、周恩來一起創建旅歐共產主義組織“中國少年共產黨”。1922年秋,他加入法國共產黨,不久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4年,陳延年回國,被派赴廣州工作,后被任命為中共廣東區委書記。他極為重視加強黨的建設,健全區委領導機構,建立黨課制度,著力于黨員的培訓和教育,加強黨的團結。到1927年3月,廣東黨組織已擁有9000多名黨員,是當時全國黨員人數最多、組織機構最健全、具有高度凝聚力和戰斗力的地方黨組織之一。然而,正在革命事業如火如荼之際,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爆發,白色恐怖籠罩全國。1927年6月,陳延年任中共江蘇省委書記。在白色恐怖籠罩下的上海,陳延年等人不顧危險,尋找失散的同志,恢復和重建黨組織,積極開展斗爭。6月26日,陳延年遭國民黨軍警逮捕。敵人為了得到上海中共黨組織的秘密,對陳延年用盡酷刑,將他折磨得體無完膚。但陳延年以鋼鐵般的意志,嚴守黨的機密,寧死不屈。7月4日晚,陳延年被國民黨反動軍警押赴刑場。劊子手喝令他跪下,他卻高聲回應:革命者光明磊落、視死如歸,只有站著死,決不跪下!幾個執刑士兵用暴力將其按下,正要揮刀時,陳延年又一躍而起,劊子手沒砍到他的脖子,卻嚇得差點摔倒。最后,陳延年被劊子手們按在地上以亂刀殘忍地殺害。那年,陳延年29歲,正是風華正茂的年紀。同學們,我們學習黨史,要做到學史崇德,首先就是要葆有對祖國、對人民的深情厚愛。習近平總書記說,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個人的理想追求只有與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結合在一起,才有意義、有價值。正是無數個像陳延年一樣的中國共產黨人,把對祖國、對人民的忠誠寫在中華熱土上,“鐵心跟黨走、九死而不悔”,才成就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B站上的網紅動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兒》里有一句話很打動我:“此生無悔入華夏,來生愿在種花家。”同學們,英烈功勛彪炳史冊,烈士精神燭照未來。對革命先烈最好的致敬,就是賡續他們的精神。唯有始終常懷中國心,在新征程上奮力前行,才能創造出無愧于先烈、無愧于祖國的時代偉業。選擇正確的道路,堅定不移地走下去我想講的第二位黨員叫胡偉武,是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1986年入黨。他還有一個身份:龍芯CPU首席科學家。CPU大家肯定不陌生,就是計算機的中央處理器。其實,在20世紀90年代末,是自主研制CPU等計算機核心模塊,還是直接使用外國研制的產品,在國內學術界存在較大爭議。然而,胡偉武堅決表示,要徹底解決我國在計算機領域的自主創新問題,必須自主研發中國的CPU。2001年,歷史的使命落到了只有33歲的胡偉武身上,他承擔起龍芯CPU的研發任務。當時,這個青年說了一句很震撼的話:要是做不出來,提頭來見。就這樣,胡偉武帶領幾十名年輕科研人員日夜奮戰,終于在2002年8月10日,將中國人設計的第一枚通用CPU“龍芯1號”研制成功,終結了國產計算機沒有自主CPU芯片的歷史。隨后20年中,胡偉武帶領科研團隊走出了一條從實驗室走向市場的道路,在學習中不斷追趕全球最前沿技術,逐漸將龍芯二字發展成為中國自主CPU的代名詞。今年,最新研發的龍芯3A5000系列通用CPU正式亮相,性能已經接近國際主流CPU,在部分實際應用中表現甚至優于國外同類型產品。在這奮起直追的20年間,不斷有國外廠商找到胡偉武,勸他放棄自主研制,使用國外現成的技術,但都被胡偉武一一拒絕。同學們,未來是由無數境遇和際遇組成的,你們會遇到平川,也會遇到高山,會有緩流,也會有險灘。“至道無難,唯嫌選擇”,走好人生路,最重要的在于“選擇”:一是能否選擇正確的道路,二是能否沿著正確的道路堅持走下去。胡偉武在青年時期就樹立“填補祖國空白,為祖國爭光”的雄心壯志,他堅毅篤行,終獲成就。但是,我們在其他一些領域,就因為缺少“胡偉武”而遭遇“卡脖子”。每當我們處在時代的路口,回首走過的路,有很多經驗教訓會顯得特別銘心刻骨。面對這個教訓,如今我們選擇了彌補,選擇了追趕,選擇了重生。同學們,你們的年紀賦予了你們可以選、有得選的權利,希望你們要學會選、選得對,更要為自己的選擇而負責,在選定的道路上一往無前。學習不止,奮斗不息,鍛造更好的自己我想講的最后一位黨員叫張彥,是第25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獎者、上海盛東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橋吊司機,也是一名“80后”。大學畢業后,張彥選擇進入上港集團。如今的他雖然是世界紀錄保持者,但剛開始他卻是同期學員中考核成績最差的。不過他深知,做什么事都要肯吃苦、肯學習。所以,就算他最開始沒機會操作,也會堅持坐在副駕駛上,俯身十多個小時觀看師傅的操作過程,記錄要點。橋吊駕駛室距離地面43米,高度相當于15-16層樓,面積僅3平米,橋吊司機在駕駛室內身體必須保持向前傾斜60度的姿勢,趕上重點任務,有時要連續保持12個小時。這些困難并沒有嚇到張彥,反而給了他不斷磨礪精進的機會。2007年,不到24歲的張彥迎來人生轉折點。那年5月,洋山港區迎來當時全球最大的集裝箱輪“地中海澤布勒赫”號靠泊。在作業中,張彥團隊以平均每小時裝卸690個集裝箱的效率,成功打破每小時545個集裝箱的世界紀錄,同時張彥駕駛的橋吊以每小時97個集裝箱的裝卸效率,一舉刷新原每小時裝卸80個集裝箱的世界紀錄。張彥興奮地說:“盡管連續10小時高強度作業,我的雙手已經僵硬,但得知刷新世界紀錄,巨大的驚喜涌上心頭,也堅定了我在崗位上的堅持和成長。”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引用過一句話:“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意思是立志追求不容易實現目標的人能夠取得成功,做事不回避艱難險阻的人才能不斷前進。清代的彭端淑寫過一篇很有名的文章《為學一首示子侄》,也曾收錄在我們的語文書里。其中有一段話,將難易的道理分析得很透徹:“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同學們,當今世界,知識信息快速更新,學習稍有懈怠,就會落伍。每個人的世界都是一個圓,學習是半徑,半徑越大,擁有的世界就越廣闊。不論我們走向何方,請一定要堅持學習,把自己塑造成本領過硬、品格高尚的勞動者、建設者、創造者。三位黨員的故事分享完了,最后我還想跟大家分享一段話,是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李大釗同志的名作《青春》里的一段話,我最近觀看《覺醒年代》時重溫了一遍,非常有感觸。這段話是: “地球即成白首,吾人尚在青春,以吾人之青春,柔化地球之白首,雖老,猶未老也。是則地球一日存在,吾人之青春一日存在,吾人之青春一日存在,即地球之青春一日存在,宇宙有無限之青春。”習近平總書記曾說:“中國共產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百年恰是風華正茂!”展望復興路,百年正青春。同學們,你們正處于胸懷理想、富于朝氣、踏浪前行的青春年華,正處在一個充滿機遇、加速轉型、蓬勃發展的時代潮頭。希望你們不負青春、不負韶華,去書寫無愧于自己、無愧于時代的青春華章。最后,衷心祝愿同學們前程似錦,乘風破浪!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