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單元: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單元檢測同步試題一、單選題1.下列草原文化現象,內蒙古境內很少見的是( )A.那達慕大會 B.馬頭琴C.賽龍舟 D.奶茶2.讀下圖,回答問題。(1)圖中( )A.A是西藏自治區,C是青藏鐵路 B.B是西藏自治區,C是青藏鐵路C.B是青海省,D是塔里木河 D.A是青海省,D是雅魯藏布江(2)沿C鐵路線能看到的景觀是( )A.黃土深厚,許多地方溝壑縱橫 B.地面崎嶇不平,農田多為梯田C.成群的牦牛、藏綿羊、藏山羊 D.平坦廣闊,有成群的三河馬3.有關青藏地區的敘述,正確的有 ( )①青藏地區海拔高,氣溫低,所以牧草的營養成分含量低。②青藏地區傳統的服飾——藏袍,能適應當地晝夜溫差大的特點③青藏地區的畜牧業被稱為高寒畜牧業④青藏高原上的牧民們延續著“靠天養畜’’的傳統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③④4.我國首都北京,和溫州的城市功能有很大的差異,北京的城市功能最主要側重于( )A.旅游功能 B.經濟功能 C.文化功能 D.政治功能5.新疆著名的紅色系列產品是( )。A.西紅柿、辣椒、紅柿子 B.西紅柿、石榴、辣椒C.西紅柿、石榴、枸杞 D.西紅柿、葡萄、辣椒6.浙江烏鎮被確定為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永久會址。參加互聯網大會的代表們能夠在此領略到的風土人情是( )①當地居民紛紛獻哈達②大多飯店都有魚蝦、米飯③臨河建屋、河道縱橫④不時傳來“信天游”的歌聲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7.火車上了高原后,寧寧體會到了人們說的“到了昆侖山,氣息已奄奄”,從地理角度分析,其中主要原因是青藏高原( )A.地勢高 B.地勢低 C.氣溫高 D.人煙稀少8.藏族人民的生產和生活資料與畜牧業息息相關,如穿戴的是皮衣皮帽,吃的是牛羊肉,喝的是酥油茶。被當地居民認為“貴如金”的最主要、最重要的燃料是( )A.牛糞 B.秸稈C.煤炭 D.稻草9.太湖流域的居民長期以來所從事的是 ( )A.建筑業和手工業B.畜牧業和建筑業C.農副業和手工業D.農副業和畜牧業10.國際奧委會投票決定,將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交給北京和張家口。北京創造了奧林匹克的新歷史:第一個既舉辦了夏季又舉辦了冬季奧運會的城市。下列氣溫曲線與降水柱狀圖與北京地區氣候類型相符合的是( )A.A B.B C.C D.D11.讀圖,完成下列小題。(1)該圖所示的景觀,出現在黃河的(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源頭(2)形成該圖所示的景觀的主要原因是( )A.黃河上游氣候趨于干旱 B.河套平原大量引水灌溉C.中游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 D.內蒙古草原嚴重沙漠化(3)關于黃土高原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世界最大的高原B.水土流失嚴重,千溝萬壑,支離破碎C.黃土層深厚,植被覆蓋好D.北依陰山,南鄰秦嶺12.我國東北地區的山脈中,作為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的山脈的是( )A.小興安嶺 B.大興安嶺 C.長白山 D.陰山山脈二、填空題13. 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們了解社會、認識社會的主要渠道。14.北京位于 的西北角, 和 背靠群山,面向渤海,是全國的 中心, 中心 中心.15.北京從 (朝代)開始建都,距今已有800多年建都史.世界上現存最大的古代宮殿建筑群是 .16.讀相關材料和地圖,回答下列問題。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8.1級地震發生后,我國日喀則、山南、阿里、拉薩等多地震感強烈,目前共發生三級以上余震10余次,最大震級達到7級。目前已造成我區20人死亡、4人失蹤、58人受傷,1263戶房屋和1座寺廟倒塌,10641戶房屋和54座寺廟出現不同程度受損,近30萬人不同程度受災。(1)材料中日喀則、阿里、拉薩等地所在的省區是 (全稱)。該省地處 高原,由于地勢高,成為亞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地,如A (河流),B ( 河流),都發源于此。(2)拉薩位于中國四大地理區域中的 地區,該地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 (“高寒”或“干旱”)。 是本地區代表畜種,善于爬山負重,被譽為“高原之舟”。(3)圖中是該地區著名的宗教圣地是 。17.黃土高原東起 ,西到 ,北抵 ,南連 ,是世界上 的高原。18.太湖流域位于 的南緣,三面瀕江臨海,以 為主。三、問答題19.你知道去烏魯木齊最佳的旅游時間是什么時候嗎?為什么?你能向游人們推薦一些著名的旅游景點嗎?(至少推薦三個)20.森林木材為什么要進行FSC標志認證?四、材料分析題2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998年,周莊被聯合國教科文組鋸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隨著周莊的名氣越來越大,旅游人數也逐年遞增。近年來,在“保護古鎮,建設新區,發展經濟,開辟旅游“的總體規劃下,周莊充分發揮水鄉古鎮的優勢,大力發展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截至2002年底,周莊年客流量達到250萬人次;旅游年總收入可達2.5億元,占當年全鎮財政總收入的57%。對于主要游覽區僅有0.4平方千米的周莊古鎮來說,環境壓力無疑是巨大的。如何處理好環境與旅游發展的矛盾,成為周莊的一個嚴峻考驗。(1)除了周莊以外,你還知道哪些水鄉古鎮?(至少寫出兩個)(2)為什么周莊的布局主要是依水而建?(3)周莊如何才能處理好環境保護與旅游發展的關系?請你提一些建議。(寫出兩條即可)22.黃河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自古以來,不斷被文人墨客吟頌和贊美。讀“黃河流域圖”,結合所學回答下列問題。(1)①河段 資源豐富,原因是 (2)②河段 大,原因是由于流經 (地形區),該地形區 嚴重(生態問題)(3)③河段由于流經 (地形區),流速減緩,泥沙堆積,形成 ,容易引發 (填災害)(4)治理黃河的根本措施是什么?五、綜合題23.觀察下圖,回答問題。(1)圖中的A字母表示 (山脈);B字母表示 (山脈);C字母表示 (山脈);E字母表示 (山脈);F字母表示 (高原);G字母表示 (海);H字母表示 (海)。(2)D字母表示的是 (省級行政區)。其行政中心是 ,該地位于 (地形區),該地的氣候類型是 (3)D地主要的自然景觀是( )A.荒漠 B.森林 C.草原 D.雪山(4)D地適宜發展( )A.種植業 B.畜牧業 C.漁業 D.商業(5)歷史上,D地曾經“水草肥美”“風吹草低見牛羊”,而如今草原退化,沙塵暴天氣頻發,其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有哪些 (6)你認為保護D地的草原,防治荒漠化,可采取哪些措施 24.讀圖回答問題。(1)甲區域位于我國的 (地理區域)地區,甲、乙兩區域實地范圍較大的是 。(2)列舉甲區域典型的生產、生活方式各一例。分析圖二中成都平原成為我國重要農產品生產基地的有利條件。(3)甲、乙兩區域緯度相近,生產和生活方式卻差異顯著,請根據圖三分析原因。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內蒙古草原上的相關情況。A是內蒙古草原上一年一度的大型娛樂活動;馬頭琴是蒙古族人喜愛的樂器;奶茶是他們的主要食物之一。內蒙古草原上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少,河流也少,賽龍舟的活動是不能看到的,在南方的端午節可以看到賽龍舟活動。故符合題意的是C。【點評】知道內蒙古草原上的相關情況。2.【答案】(1)A(2)C【解析】【分析】 (1)、 青藏鐵路起于青海省西寧市,終到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全長1956千米。圖中信息來看,A是西藏自治區,B是青海省,C是青藏鐵路,D是雅魯藏布江。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2)、青藏地區由于海拔高,大部分地區發展了高寒畜牧業,沿C鐵路線能看到的景觀是成群的牦牛、藏綿羊、藏山羊。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青藏地區的主體是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由于海拔高,氣溫氣溫日較差大,年較差小,最大的自然環境特點是高寒.地勢較低的河谷地區,土壤比較肥沃,水源較為充足。日照時間長,積溫較高,有水灌溉。水熱條件好,因而適宜耕作,適宜發展河谷農業,主要的糧食作物是青稞和小麥。其他地區發展了高寒畜牧業,主要畜種有藏綿羊、臧山羊、牦牛等。3.【答案】B【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青藏高原的相關知識。青藏地區海拔高,太陽光強烈,有利于牧草中蛋白質的合成;晝夜溫差大有利于其他營養物質的積累,加上高寒氣候條件下植株矮小,莖干少而頁量大,因此,青藏地區牧草應養成分大。故①中的氣溫低不正確。故答案選B。其余三種說法都符合青藏地區的生產方式特點。【點評】知道青藏地區的生產特點。4.【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題意, 我國首都北京,和溫州的城市功能有很大的差異,北京的城市功能最主要側重于政治功能。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北京, 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轄市和國家中心城市,中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中國經濟、金融的決策和管理中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所在地,具有重要的國際影響力,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5.【答案】C【解析】【分析】 新疆著名的紅色系列有西紅柿、石榴、枸杞等,是基于新疆優越的光熱條件影響的結果。新疆夏季熱量充足,光照強烈,有利于瓜果著色,形成新疆特色的紅色系列。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 新疆地區,因深居內陸,距海遙遠,在水源豐富的綠洲地區,適宜農業生產。由于特有的光熱條件,新疆形成了特色的綠洲農業。因新疆夏季熱量充足,光照強烈,有利于瓜果著色,形成了特色的紅色系列農產品。6.【答案】B【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當地居民紛紛獻哈達,應該在青藏高原;②大多飯店都有魚蝦、米飯,正確,這里是浙江,屬于魚米之鄉;③臨河建屋、河道縱橫,正確,南方降水多,水網稠密;④不時傳來“信天游”的歌聲,應該在黃土高原。 ②③ 正確,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浙江,簡稱“浙”,省會杭州,位于中國東南沿海,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季風顯著,四季分明,年氣溫適中,光照較多,雨量豐沛,空氣濕潤,雨熱季節變化同步,氣候資源配制多樣,氣象災害繁多。7.【答案】A【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由于地勢高,氣溫氣壓都比較低。空氣稀薄,大氣能見度好。人們在這里感到高寒,缺氧。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青藏地區的主體是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由于海拔高,氣溫氣溫日較差大,年較差小,最大的自然環境特點是高寒.地勢較低的河谷地區,土壤比較肥沃,水源較為充足。8.【答案】A【解析】【分析】此題考查青藏地區的有關情況。藏族人民飼養牦牛。牦牛的毛厚而長,可以臥雪御寒;體矮身健,能負重爬山,被稱為"高原之舟“。牦牛全身都是寶,糞便還可以用作燃料。因此答案是A。【點評】知道青藏地區的有關情況。9.【答案】C【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太湖流域長期以來的主要產業,根據七下教材《水鄉孕育的城鎮》一課閱讀卡描述內容。由于太湖流域除了農業發達,農副業和手工業 也非常發達,加上此處水運發達。在一些交通方便之地形成交易場所,漸漸出現商業城鎮。所以選C。【點評】掌握太湖流域長期以來的主要產業10.【答案】B【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北京氣候特征和氣候柱狀圖識讀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北京位于北方地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降水量低于800mm,所以B符合題意。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北京氣候特征的識記和氣候柱狀圖的識讀。11.【答案】(1)C(2)C(3)B【解析】【分析】(1)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顏喀拉山,流經青海、四川等9省區,注入渤海,全長5464千米,流域面積75。24萬平方千米。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嚴重,河流泥沙大增,下游在華北平原上,河床寬坦,水流緩慢,泥沙大量淤積,使河床抬高,成為圖中舉世聞名的地上河。基本無支流匯入,流域面積狹小。故答案為:C。(2)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顏喀拉山,流經青海、四川等9省區,注入渤海,全長5464千米,流域面積75。24萬平方千米。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嚴重,河流泥沙大增,下游在華北平原上,河床寬坦,水流緩慢,泥沙大量淤積,使河床抬高,成為舉世聞名的地上河。故答案為:C。(3)黃土高原地表形態的特征是千溝萬壑、支離破碎;黃土高原的生態建設,一方面把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修梯田、筑堤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產活動活動,逐步退耕還林、還草,杜絕過度放牧;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為因素有亂墾濫伐、過度放牧。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故A不符合題意;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千溝萬壑,支離破碎,故B不符合題意;黃土高原黃土土層深厚,植被覆蓋少,故C不符合題意;黃土高原北到長城,南到秦嶺。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1)黃河發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呈巨大的“幾”字形,在山東省注入渤海。黃河上中游水能資源豐富;黃河塑造了寧夏平原、河套平原和華北平原;灌溉了有著“塞上江南”之稱的河套平原和寧夏平原。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支流較多。黃土高原土層疏松,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現象嚴重,導致河水泥沙含量增大;黃河進入下游平原地區,河道變寬,河床坡度變緩,水流速度減慢,河水攜帶的泥沙沉積下來,使河床逐漸抬高,形成“地上河”,洪澇災害嚴重。(2)黃河的治理;加固大堤退耕還林還草,植樹合理放牧、加強中游黃種草,少放牧,保持水土退耕還草。12.【答案】B【解析】【分析】根據題意,陰山山脈不在東北地區。小興安嶺,長白山不是季風區和非季風的分界線,故答案選擇大興安嶺。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大興安嶺位于內蒙古東北部,地理位置在43'N-53'N,116'E-124'E,是我國東北平原與內蒙古高原的分界線,是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是我國內流區和外流區的分界線,是我國400毫米等降水線分界線,是我國地勢的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是東北季風區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區的分界線.13.【答案】社會調查【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社會調查是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們認識社會了解家鄉的主要渠道。【點評】社會調查是社會“調查”和“研究”的簡稱。社會調查是指人們為達到一定目的,有意識地通過對社會現象的考察、了解和分析、研究,來了解社會真實情況的一種自覺認識活動。14.【答案】華北平原;北部;西部;政治;文化;國際交往【解析】【分析】北京位于華北平原的西北邊緣,北部是燕山,西部是太行山,面向渤海,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北京市未來的建設發展目標定位于:國家首都(政治中心)、世界城市(國際交往中心)、文化名城(文化中心),并首次提出“宜居城市”概念.故答案為:華北平原;北部;西部;政治;文化;國際交往.【點評】北京市位于我國北方地區,在太行山、燕山和華北平原的結合部,西部太行山,北部燕山,被河北省環抱,地勢特點是西北高東南低,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區,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溫多雨.15.【答案】金代;故宮【解析】【分析】北京是我國著名的古都和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金代在北京建中都,元朝則改為大都,明朝、清朝相繼將其作為都城.擁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北京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為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故答案為:金代;故宮.【點評】北京市位于太行山、燕山和華北平原的結合部,是我國的首都,全國的政治、文化、交通、科研、教育中心,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國際化大都市.16.【答案】西藏自治區 ;青藏高原;黃河;長江;青藏;高寒;牦牛;布達拉宮【解析】【分析】此題考查西藏自治區的相關情況。材料中日喀則、阿里、拉薩等地所在的省區是西藏自治區(全稱)。該省地處 青藏高原,由于地勢高,成為亞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地,如A 黃河(河流),B長江( 河流),都發源于此。拉薩位于中國四大地理區域中的青藏地區,該地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高寒(“高寒”或“干旱”)。牦牛是本地區代表畜種,善于爬山負重,被譽為“高原之舟”。圖中是該地區著名的宗教圣地布達拉宮 。【點評】知道西藏自治區的相關情況。17.【答案】太行山脈;烏鞘嶺;長城;秦嶺;黃土覆蓋面積最大【解析】【分析】此題考查黃土高原的范圍。黃土高原動氣太行山脈,西到烏鞘嶺,北抵長城,南連秦嶺,是世界上黃土覆蓋面積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故答案依次是太行山脈、烏鞘嶺、長城、秦嶺、黃土覆蓋面積最大。【點評】知道黃土高原的范圍。18.【答案】長江三角洲;平原【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太湖流域的位置和地形。太湖流域位于長江三角洲的南緣,按摩瀕江臨海,地形以平原為主,地跨蘇、浙、滬。氣候是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濕潤,是著名的水鄉。故答案依次是長江三角洲、平原。【點評】知道太湖流域的位置和地形。19.【答案】最佳旅游時間:8月、9月。原因:烏魯木齊深居內陸,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最熱月是7,8月,平均氣溫25.7℃;最冷月是1月,平均氣溫-15.2℃。去新疆旅游的最佳時間是秋天的8月和9月,這時天氣已經開始涼爽,瓜果也已經成熟。推薦景點:國際滑雪場、紅山、水磨溝風景區、亞洲中心等。【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去烏魯木齊最佳的旅游時間是8月、9月。烏魯木齊深居內陸,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最熱月是7,8月,平均氣溫25.7℃;最冷月是1月,平均氣溫-15.2℃。去新疆旅游的最佳時間是秋天的8月和9月,這時天氣已經開始涼爽,瓜果也已經成熟。當地有名的景點有國際滑雪場、紅山、水磨溝風景區、亞洲中心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烏魯木齊自然人文概況的識記。20.【答案】凡是貼有森林認證標志的木制品,就說明這種產品來自于經營良好的林區,它是可持續經營的,實現了環境、社會和經濟效益的和諧統一。【解析】【分析】本題考查FSC標志認證的作用。凡是貼有森林認證標志的木制品,就說明這種產品來自于經營良好的林區,它是可持續經營的,實現了環境、社會和經濟效益的和諧統一。【點評】本題了解FSC標志認證的作用21.【答案】(1)示例:烏鎮、南潯、西塘、同里等。(2)因為周莊多水,以前居民都是靠水生活,如捕魚、農田耕種都要用水,交通靠船。依水建房方便生活,方便生產,方便運輸。(3)示例:①控制客流量,實行“休游期”;②制訂嚴格的控制發展計劃,任何新建筑都必須經過批準才能動工;③加強環境保護力度。【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南方地區水鄉孕育的城鎮的相關知識。第一小題屬于開放性試題,只要符合要求,不限地區和省份。第二小題解釋成為“水鄉”的原因和如何讓水鄉“因地制宜”發展;第三小題考查學生環保和發展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點評】本題屬于開放性的問題居多,有一定的綜合性。22.【答案】(1)水力;處于1、2階梯交界處,落差大、峽谷多(2)含沙量;黃土高原;水土流失(3)華北平原;地上河(懸河);洪災(4)中游的黃土高原植樹造林,保持水土。【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河段水力資源豐富,原因是處于1、2階梯交界處,落差大、峽谷多。(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②河段含沙量大,原因是由于流經黃土高原(地形區),該地形區水土流失嚴重(生態問題)。(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③河段由于流經華北平原(地形區),流速減緩,泥沙堆積,形成地上河,容易引發洪澇災害(填災害)。(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治理黃河的根本措施是中游的黃土高原植樹造林,保持水土。【點評】黃河從源頭到內蒙古自治區的河口以上為上游,河流長度較長,流域面積廣,水流清澈,含沙量小; 黃河從河口到河南的舊孟津為中游河段,其長度較小,該河段流經了土質疏松、水土流失嚴重的黃土高原,攜帶了大量的泥沙,含沙量大;黃河從桃花峪以下為下游,其長度最小,黃河從中游攜帶的大量泥沙,在下游沉積,形成地上河,其流域面積狹小。23.【答案】(1)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脈;太行山脈;黃土高原;渤海;黃海(2)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內蒙古高原;溫帶大陸性氣候(3)C(4)B(5)自然原因:內蒙古大草原大部分位于半干旱區與半濕潤區,降水少,氣候干旱,冬、春季大風天氣多,土壤易被大風吹走,形成風沙天氣。人為原因:無節制的放牧和墾草種糧使得草場退化,土壤沙化。(6)示例:退耕還草、植樹種草,建立草原保護制度。【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中國重要地理事物分布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A為大興安嶺,B為小興安嶺,C為長白山脈,E為太行山脈,F為黃土高原,G為黃海,H為渤海。(2)本題考查的是內蒙古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D字母表示的是內蒙古自治區。其行政中心是呼和浩特,該地位于內蒙古高原,該地的氣候類型是溫帶大陸性氣候。(3)本題考查的是內蒙古草原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內蒙古高原為溫帶草原氣候,降水量幾乎都在400毫米以下,受海陸位置影響,降水自東向西減少。東部降水量較豐富,水草豐美,越往西降水越少,越不利于牧草生長,甚至出現了大面積的沙漠,所以C最符合題意。故選擇C。(4)本題考查的是內蒙古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發展畜牧業,放牧馬、牛、羊;現在,畜產品加工業和旅游業迅速發展;牧民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現在普遍實現了定居),穿蒙古袍,住蒙古包,喝奶茶,吃牛羊肉和奶制品,舉辦那達慕大會,所以B符合題意。故選擇B。(5)本題考查的是內蒙古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歷史上,內蒙古大草原曾經“水草肥美”“風吹草低見牛羊”,而如今草原退化,沙塵暴天氣頻發,自然原因在于內蒙古大草原大部分位于半干旱區與半濕潤區,降水少,氣候干旱,冬、春季大風天氣多,土壤易被大風吹走,形成風沙天氣;人為原因在于無節制的放牧和墾草種糧使得草場退化,土壤沙化。(6)本題考查的是內蒙古防治荒漠化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為防治荒漠化,我們要退耕還草、植樹種草,建立草原保護制度。【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內蒙古自然人文特征的理解。24.【答案】(1)青藏;甲區域(2)生產方式:高寒畜牧業(或畜牧業)。生活方式:衣:藏袍;食:牛羊肉、酸奶、奶酪、糌粑;住:帳篷;行:馬、牦牛。(任寫其一即可)有利條件:①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夏熱冬溫,降水充沛;②地勢平坦,土壤肥沃;③岷江流經,水資源豐富;④都江堰水利工程發揮了灌溉和防洪作用。(3)甲區域地處高原,海拔高,氣溫低;乙區域地處盆地,地勢低平,夏熱冬溫。【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青藏地區與四川盆地的自然環境特征與人文環境特征。根據經緯網信息可知,甲區域為青藏地區。甲乙兩圖大小相似,甲圖跨緯度更大,故實地范圍較大。青藏地區地處高原,氣候為高原山地氣候,受自然環境限制,以畜牧業為主要生產方式。生活中穿藏袍;吃牛羊肉和奶酪、糌粑等;住帳篷;出行工具為馬和牦牛。成都平原農業發達的原因可從氣候、地形和水文等方面展開分析該地區位于亞熱帶季風區,降水豐沛;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有岷江流經,人們建設水利工程都江堰也為該地區的農產品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從圖三可知,甲乙兩地海拔高度差異明顯,氣溫也有很大的差異。故此題答案為 (1)青藏;甲區域(2)生產方式:高寒畜牧業(或畜牧業)。生活方式:衣:藏袍;食:牛羊肉、酸奶、奶酪、糌粑;住:帳篷;行:馬、牦牛。(任寫其一即可)有利條件:①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夏熱冬溫,降水充沛;②地勢平坦,土壤肥沃;③岷江流經,水資源豐富;④都江堰水利工程發揮了灌溉和防洪作用。(3)甲區域地處高原,海拔高,氣溫低;乙區域地處盆地,地勢低平,夏熱冬溫。【點評】運用經緯網獲取地理信息;了解青藏地區和四川盆地的自然環境特征和人文環境特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