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復習專題:14 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一、單選題1.(2020七下·奉化期末)公元25年劉秀重建漢王朝,史稱“東漢”,距離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西漢已經過去了 年( )A.176 B.177 C.226 D.2272.(2020八上·臺州月考)某歷史興趣小組在課外探究活動中收集到以下歷史典故。這些典故反映的史實是( )歷史典故 原文出處揭竿而起 “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過秦論》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史記·陳涉世家》A.國人暴動 B.陳勝、吳廣起義C.黃巾起義 D.劉邦、項羽起義3.(2020八上·新昌月考)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發動了起義。對這次起義認識正確的是( )A.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B.這次起義直接導致秦朝的滅亡C.起義前準備充分,建立政權D.帶領起義軍消滅秦軍的主力4.(2019八上·余姚期末)下圖《揭竿而起》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A.牧野之戰,武王伐紂 B.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C.陳勝、吳廣農民起義 D.岳飛抗金,郾城大捷5.(2019八上·蕭山期中)蕭山人杰地靈,歷史悠久,公元2年始建縣,稱為“余暨”,屬會稽郡。“余”為越語指鹽,因蕭山產鹽,又臨暨浦江,所以稱“余暨”,三國時改名為永興,唐天寶元年,以蕭然山為名,稱蕭山,沿用至今。蕭山設縣始于哪個朝代?( )A.三國 B.西漢 C.東漢 D.唐朝6.(2019八上·長興期中)小欣同學在網絡搜索引擎里輸入“公元前209年”“大澤鄉”等字眼,那么出現的網頁中涉及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A.劉邦項羽 B.陳勝吳廣 C.商鞅秦孝公 D.李斯蒙恬7.(2019八上·蒼南期中)下圖是某同學制作的中國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空白處政權的建立者是( )A.劉邦 B.劉秀 C.劉備 D.劉徹8.(2019八上·柯橋月考)觀察下面的時間軸,西漢歷史的起止時間應標識在( )A.①④之間 B.②③之間 C.①③之間 D.②④之間9.(2019八上·臺州月考)秦帝國的橫空出世和頃刻間灰飛煙滅的命運,似乎是被一種無法抗拒的力量所主宰。最后秦朝統治者向誰投降( )A.項羽 B.陳勝 C.吳廣 D.劉邦10.(2019七下·仙居期末)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了西漢王朝,公元9年,西漢滅亡。請計算西漢存在的時間( )A.193年 B.210年 C.211年 D.212年11.(2019八上·臺州開學考)詩歌和童謠是我們了解歷史的一種途徑,在秦朝時期,流行這樣一句童謠“阿房,阿房,亡始皇”。這句童謠暗指( )A.阿房將發動起義滅亡秦朝 B.秦朝濫用民力,以致民怨沸騰C.秦朝刑法特別殘酷 D.秦始皇將葬于阿房宮12.(2019八上·臺州開學考)漢高祖提出:“過去可以在馬上打天下,現在怎能還在馬上治天下呢?”這句話告誡當時的統治者( )A.秦朝的統治被推翻B.必須解除統軍大將的兵權C.盡快停止戰爭,注重恢復和發展生產D.大力分封同姓人做諸侯王13.(2019八上·臺州開學考)賈誼的《過秦論》中以“斬木為兵,揭竿為旗”記敘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發動這次起義的領導人有( )①陳勝 ②吳廣 ③項羽 ④劉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2018八上·嘉興期末)如圖示意羅馬帝同版圖基本確立時的疆界,此時中國所處的歷史時期是( )A.秦朝 B.漢朝 C.唐朝 D.元朝15.(2018八上·西湖期末)某班同學排演一場歷史課本劇“文景之治”,以下片段不符合史實的是( )A.農民阿毛僅把收成的1/30交給國家B.漢文帝命人仿照秦始皇陵修建陵墓C.城門口張貼著文帝最新詔令:廢除肉刑D.某縣令因關心農桑受到漢景帝提拔16.(2018八上·余杭期末)《漢書·食貨志》記載:“漢興……天下既定,民亡蓋藏,白天子不能俱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上于是約法省禁,輕田租,十五稅一。”這里的“上”是( )A.秦始皇 B.漢高祖 C.漢文帝 D.漢景帝17.(2018八上·臺州期中)有資料形容秦朝時“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擠滿了穿囚衣的犯人,監獄里關滿了人,如同集市一樣。這些現象說明了( )A.制罰嚴酷,人民經常受處置 B.當時社會治安混亂C.人們的法制觀念淡薄 D.國民素質不高18.(2018八上·余杭期中)中國象棋上的“楚河漢界”與下列哪些歷史人物有關( )①劉邦 ②陳勝 ③項羽 ④吳廣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9.(2018八上·余杭期中)評價歷史人物要把握“全面性”。以下關于秦始皇筑長城的評價比較全面的觀點是( )A.祖舜宗堯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蒼生。不知禍起蕭墻內,虛筑防胡萬里城。B.秦筑長城比鐵牢,蕃戎不敢過臨洮。雖然萬里連云際,爭得堯階三丈高。C.秦皇筑長城,乃為萬世利。連山絕谷勢蜿蜒,雄圖自足制中外。D.當其興大役,天下皆痍瘡。以之召禍亂,不旋踵滅亡。豈知易代后,功及萬世長。20.(2018八上·余杭期中)“農耕是天下的根本,黃金珠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此話出自( )A.漢高祖 B.漢文帝 C.漢景帝 D.漢武帝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據題可知,公元25年劉秀建立漢朝,是公元后25年,而劉邦建立西漢是公元前202年,兩者相距202+25=227年,即距離公元前202年已經過去了226年。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公元紀年 公元是“公歷紀元”的簡稱,是國際通行的紀年體系。以傳說中耶穌基督的生年為公歷元年(相當于中國西漢平帝元年)。 公元常以 A.D.(拉丁文 Anno Domini 的縮寫,意為“主的生年”)表示,公元前則以 B.C.(英文 Before Christ 的縮寫,意為“基督以前”)表示。2.【答案】B【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秦始皇統治時期,征收沉的賦稅,大規模的征調民力服徭役和兵役,施行嚴酷的刑法,對農民進行殘酷的壓迫和剝削,秦二世在位統治更加殘暴。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揭竿而起,提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一號召。ACD三項都不是題干典故反映的史實,不符合題意;B項陳勝、吳廣起義是題干典故反映的史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陳勝、吳廣起義的相關知識,關鍵信息是“揭竿而起”“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注意識記陳勝、吳廣的相關知識。3.【答案】A【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被征發到漁陽戍守長城時,遇雨誤期,按秦律誤期當斬,陳勝吳廣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斬木為兵、揭竿而起,在大澤鄉起義,起義軍攻下陳,建立了張楚政權。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公元前207年,項羽以少勝多,在巨鹿大敗秦軍主力,與此同時,劉邦率兵直逼咸陽,秦朝統治者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陳勝、吳廣起義前準備不充分。B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陳勝、吳廣起義。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本題主要考查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秦的暴政和秦末農民戰爭的相關史實。4.【答案】C【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公元前209年,九百多個農民,被征伐到漁陽戍守長城。他們走到大澤鄉,遇上了連日大雨沖毀了道路,不能按期到達。按照秦法,誤期者被處斬。陳勝和武廣設計殺死押送的軍官,號召大家舉行起義。秦末農民戰爭爆發。題目所給的圖片是大澤鄉起義,即陳勝、吳廣農民起義。ABD三項均與題中描述不符合,不符合題意;C項陳勝、吳廣農民起義是題干圖片《揭竿而起》反映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大澤鄉起義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對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理解并識記秦末農民大起義的相關史實。5.【答案】B【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漢元始二年(公元2年),蕭山始建縣,名余暨,屬會稽郡。A項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與題干時間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蕭山公元2年始建縣,是在西漢時期,符合題意;C項東漢(25年——220年)是中國歷史上繼西漢之后又一個大一統的中原王朝,不符合題意;D項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后的大一統中原王朝,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蕭山設縣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掌握歷史朝代基礎知識的能力。6.【答案】B【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公元前209年陳勝和吳廣在薊縣大澤鄉發起農民起義,故排除了A、C、D。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識記秦末農民起義的相關知識,屬于容易題。7.【答案】A【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根據題意結合所學可知,秦與新朝之間為西漢,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秦朝與新朝之間為西漢,所以朝代更替表(部分),空白處政權應西漢,建立者是劉邦。A項劉邦是空白處西漢政權的建立者,符合題意;BCD三項均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西漢建立時間的識記能力。解題的關鍵是識記中國古代朝代更替的史實。8.【答案】A【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西漢的起止時間是公元前202年到公元9年,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建國到公元9年王莽篡權,西漢結束。A項①④之間是西漢歷史的起止時間,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漢歷史的起止時間,旨在考查學生知識的識記能力。準確識記西漢建立和滅亡的史實是解題的關鍵。9.【答案】D【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公元前207年,項羽以少勝多,在巨鹿大敗秦軍主力,與此同時,劉邦率兵直逼咸陽,秦朝統治者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故最后秦朝統治者向劉邦投降。D項劉邦打敗了秦朝統治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以“秦朝統治者向誰投降”為切入點,考查巨鹿之戰的相關知識。熟練掌握秦朝統治者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10.【答案】B【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漢王朝的建立是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滅亡。202+8=210年。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公元前206年劉邦率軍攻入咸陽,推翻了秦朝,劉邦稱漢中王,但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劉邦接受諸侯王上疏“請尊漢王為皇帝”而稱帝,5月定都長安,12月,滅西楚項羽。至公元9年1月10日王莽篡位稱帝,改國號為新,西漢滅亡。11.【答案】B【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題干的童謠“阿房,阿房,亡始皇”實際是暗指修建阿房宮使得秦始皇濫用民力,農民階級受到殘酷的剝削和壓迫,成千上萬的農民背井離鄉,脫離農業生產,使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再加上其刑法嚴苛,最終導致百姓的反抗。B項秦朝濫用民力,以致民怨沸騰是題干童謠暗指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朝的暴政相關內容,旨在考查認知和分析的能力。12.【答案】C【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漢高祖說的“過去可以在馬上打天下,現在怎能還在馬上治天下呢?”意思是漢朝通過戰爭建立統一政權,現在管理國家就不能再依靠戰爭了,要注重恢復和發展生產。ABD三項內容材料均不體現,不符合題意;C項盡快停止戰爭,注重恢復和發展生產是漢高祖提出:“過去可以在馬上打天下,現在怎能還在馬上治天下呢?”要告誡當時的統治者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漢初的休養生息政策,旨在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讀懂材料熟練掌握西漢初的基礎知識。13.【答案】A【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由于秦的暴政,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在大澤鄉發動了反秦起義。陳勝、吳廣起義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沉重打擊了秦朝的統治,故①②符合題意;項羽、劉邦是秦末農民戰爭的代表人物,不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的領導者。A項①②是大澤鄉起義的領導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陳勝、吳廣起義的史實。14.【答案】B【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A項埃及象形文字保存了古埃及文明并流傳至今說法錯誤,埃及象形文字逐漸消失,并沒有流傳至今,不符合題意;B項蘇美爾人創造楔形文字促進了西歐文化發展說法錯誤,蘇美爾人創造楔形文字促進了兩河流域文化發展,不是西歐文化發展,不符合題意;C項腓尼基字母文字為歐洲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礎說法正確,符合題意;D項甲骨文成為秦朝統一后使用的全國規范文字說法錯誤,秦朝統一后使用的全國規范文字是小篆,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文字的出現是人進入文明時代的主要標志為依托,考查古代文字成就。識記與靈活掌握世界古代文字成就。15.【答案】B【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秦初統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訓,采取了休養生息的政策。漢文帝在位時期,減輕賦稅和徭役。A、C、D體現了休養生息的政策。根據題意選擇不符合該政策史實。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理解漢初統治者的實施休養生息,屬于簡單題。16.【答案】B【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由材料“漢興…天下既定,民亡蓋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上于是約法省禁,輕田租,十五稅一”可知這是描繪漢初經濟的貧困,此處“上”指的是漢高祖。漢高祖為恢復經濟的發展,采取了減輕百姓賦稅、田租十五稅一、徭役和兵役負擔,發展農業生產的與民休息的休養生息政策。故“上”是漢高祖劉邦。AC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漢高祖是題干里的“上”,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漢初年的社會狀況、西漢初期的漢高祖及其采取的休養生息政策。注意掌握漢朝初年的狀況以及休養生息政策。17.【答案】A【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結合秦朝的相關資料可知,秦朝的法律既細密又嚴苛,人民動不動就觸犯法律,受到嚴酷的刑罰,導致監獄里面人滿為患。A項制罰嚴酷,人民經常受處置是題干現象說明的問題,符合題意;BCD三項內容與所給材料不相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始皇時期的暴政,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18.【答案】B【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秦朝滅亡后,擁有重兵的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雙方為爭奪帝位,展開征戰,史稱“楚漢戰爭”。所以,中國象棋的棋盤中間都有“楚河漢界”字樣,與這一成語相關的歷史人物是劉邦、項羽。B項①③與中國象棋上的“楚河漢界”有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楚漢之爭。19.【答案】D【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秦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蜿蜒萬余里,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但秦始皇濫用民力,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A項“祖舜宗堯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蒼生。不知禍起蕭墻內,虛筑防胡萬里城”體現了對秦始皇修筑長城完全持否定態度,不符合題意;B項“秦筑長城比鐵牢,蕃戎不敢過臨洮。雖然萬里連云際,爭得堯階三丈高” 體現的不是認同秦修筑長城的歷史功績,不符合題意;C項“秦皇筑長城,乃為萬世利。連山絕谷勢蜿蜒,雄圖自足制中外” 只認同修長城的歷史功績,表述不客觀,不符合題意;D項“當其興大役,天下皆痍瘡。以之召禍亂,不旋踵滅亡。豈知易代后,功及萬世長” 從積極和不足兩個方面給予了秦長城全面認識,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秦始皇修筑長城的相關史實,旨在考查解讀材料、正確認知的能力。20.【答案】C【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漢初的幾位統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訓,減輕農民的徭役和賦稅負擔,實行修養生息政策。漢文帝和漢景帝注重發展農業生產,漢景帝說“農耕是天下的根本,黃金珠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絲麻。”C項漢景帝說“農耕是天下的根本,黃金珠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文景之治”有關知識的準確識記,注意準確識記文景之治的有關內容。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復習專題:14 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一、單選題1.(2020七下·奉化期末)公元25年劉秀重建漢王朝,史稱“東漢”,距離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西漢已經過去了 年( )A.176 B.177 C.226 D.227【答案】C【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據題可知,公元25年劉秀建立漢朝,是公元后25年,而劉邦建立西漢是公元前202年,兩者相距202+25=227年,即距離公元前202年已經過去了226年。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公元紀年 公元是“公歷紀元”的簡稱,是國際通行的紀年體系。以傳說中耶穌基督的生年為公歷元年(相當于中國西漢平帝元年)。 公元常以 A.D.(拉丁文 Anno Domini 的縮寫,意為“主的生年”)表示,公元前則以 B.C.(英文 Before Christ 的縮寫,意為“基督以前”)表示。2.(2020八上·臺州月考)某歷史興趣小組在課外探究活動中收集到以下歷史典故。這些典故反映的史實是( )歷史典故 原文出處揭竿而起 “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過秦論》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史記·陳涉世家》A.國人暴動 B.陳勝、吳廣起義C.黃巾起義 D.劉邦、項羽起義【答案】B【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秦始皇統治時期,征收沉的賦稅,大規模的征調民力服徭役和兵役,施行嚴酷的刑法,對農民進行殘酷的壓迫和剝削,秦二世在位統治更加殘暴。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揭竿而起,提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一號召。ACD三項都不是題干典故反映的史實,不符合題意;B項陳勝、吳廣起義是題干典故反映的史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陳勝、吳廣起義的相關知識,關鍵信息是“揭竿而起”“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注意識記陳勝、吳廣的相關知識。3.(2020八上·新昌月考)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發動了起義。對這次起義認識正確的是( )A.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B.這次起義直接導致秦朝的滅亡C.起義前準備充分,建立政權D.帶領起義軍消滅秦軍的主力【答案】A【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被征發到漁陽戍守長城時,遇雨誤期,按秦律誤期當斬,陳勝吳廣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斬木為兵、揭竿而起,在大澤鄉起義,起義軍攻下陳,建立了張楚政權。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公元前207年,項羽以少勝多,在巨鹿大敗秦軍主力,與此同時,劉邦率兵直逼咸陽,秦朝統治者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陳勝、吳廣起義前準備不充分。B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陳勝、吳廣起義。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本題主要考查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秦的暴政和秦末農民戰爭的相關史實。4.(2019八上·余姚期末)下圖《揭竿而起》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A.牧野之戰,武王伐紂 B.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C.陳勝、吳廣農民起義 D.岳飛抗金,郾城大捷【答案】C【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公元前209年,九百多個農民,被征伐到漁陽戍守長城。他們走到大澤鄉,遇上了連日大雨沖毀了道路,不能按期到達。按照秦法,誤期者被處斬。陳勝和武廣設計殺死押送的軍官,號召大家舉行起義。秦末農民戰爭爆發。題目所給的圖片是大澤鄉起義,即陳勝、吳廣農民起義。ABD三項均與題中描述不符合,不符合題意;C項陳勝、吳廣農民起義是題干圖片《揭竿而起》反映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大澤鄉起義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對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理解并識記秦末農民大起義的相關史實。5.(2019八上·蕭山期中)蕭山人杰地靈,歷史悠久,公元2年始建縣,稱為“余暨”,屬會稽郡。“余”為越語指鹽,因蕭山產鹽,又臨暨浦江,所以稱“余暨”,三國時改名為永興,唐天寶元年,以蕭然山為名,稱蕭山,沿用至今。蕭山設縣始于哪個朝代?( )A.三國 B.西漢 C.東漢 D.唐朝【答案】B【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漢元始二年(公元2年),蕭山始建縣,名余暨,屬會稽郡。A項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與題干時間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蕭山公元2年始建縣,是在西漢時期,符合題意;C項東漢(25年——220年)是中國歷史上繼西漢之后又一個大一統的中原王朝,不符合題意;D項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后的大一統中原王朝,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蕭山設縣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掌握歷史朝代基礎知識的能力。6.(2019八上·長興期中)小欣同學在網絡搜索引擎里輸入“公元前209年”“大澤鄉”等字眼,那么出現的網頁中涉及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A.劉邦項羽 B.陳勝吳廣 C.商鞅秦孝公 D.李斯蒙恬【答案】B【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公元前209年陳勝和吳廣在薊縣大澤鄉發起農民起義,故排除了A、C、D。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識記秦末農民起義的相關知識,屬于容易題。7.(2019八上·蒼南期中)下圖是某同學制作的中國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空白處政權的建立者是( )A.劉邦 B.劉秀 C.劉備 D.劉徹【答案】A【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根據題意結合所學可知,秦與新朝之間為西漢,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秦朝與新朝之間為西漢,所以朝代更替表(部分),空白處政權應西漢,建立者是劉邦。A項劉邦是空白處西漢政權的建立者,符合題意;BCD三項均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西漢建立時間的識記能力。解題的關鍵是識記中國古代朝代更替的史實。8.(2019八上·柯橋月考)觀察下面的時間軸,西漢歷史的起止時間應標識在( )A.①④之間 B.②③之間 C.①③之間 D.②④之間【答案】A【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西漢的起止時間是公元前202年到公元9年,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建國到公元9年王莽篡權,西漢結束。A項①④之間是西漢歷史的起止時間,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漢歷史的起止時間,旨在考查學生知識的識記能力。準確識記西漢建立和滅亡的史實是解題的關鍵。9.(2019八上·臺州月考)秦帝國的橫空出世和頃刻間灰飛煙滅的命運,似乎是被一種無法抗拒的力量所主宰。最后秦朝統治者向誰投降( )A.項羽 B.陳勝 C.吳廣 D.劉邦【答案】D【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公元前207年,項羽以少勝多,在巨鹿大敗秦軍主力,與此同時,劉邦率兵直逼咸陽,秦朝統治者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故最后秦朝統治者向劉邦投降。D項劉邦打敗了秦朝統治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以“秦朝統治者向誰投降”為切入點,考查巨鹿之戰的相關知識。熟練掌握秦朝統治者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10.(2019七下·仙居期末)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了西漢王朝,公元9年,西漢滅亡。請計算西漢存在的時間( )A.193年 B.210年 C.211年 D.212年【答案】B【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漢王朝的建立是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滅亡。202+8=210年。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公元前206年劉邦率軍攻入咸陽,推翻了秦朝,劉邦稱漢中王,但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劉邦接受諸侯王上疏“請尊漢王為皇帝”而稱帝,5月定都長安,12月,滅西楚項羽。至公元9年1月10日王莽篡位稱帝,改國號為新,西漢滅亡。11.(2019八上·臺州開學考)詩歌和童謠是我們了解歷史的一種途徑,在秦朝時期,流行這樣一句童謠“阿房,阿房,亡始皇”。這句童謠暗指( )A.阿房將發動起義滅亡秦朝 B.秦朝濫用民力,以致民怨沸騰C.秦朝刑法特別殘酷 D.秦始皇將葬于阿房宮【答案】B【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題干的童謠“阿房,阿房,亡始皇”實際是暗指修建阿房宮使得秦始皇濫用民力,農民階級受到殘酷的剝削和壓迫,成千上萬的農民背井離鄉,脫離農業生產,使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再加上其刑法嚴苛,最終導致百姓的反抗。B項秦朝濫用民力,以致民怨沸騰是題干童謠暗指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朝的暴政相關內容,旨在考查認知和分析的能力。12.(2019八上·臺州開學考)漢高祖提出:“過去可以在馬上打天下,現在怎能還在馬上治天下呢?”這句話告誡當時的統治者( )A.秦朝的統治被推翻B.必須解除統軍大將的兵權C.盡快停止戰爭,注重恢復和發展生產D.大力分封同姓人做諸侯王【答案】C【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漢高祖說的“過去可以在馬上打天下,現在怎能還在馬上治天下呢?”意思是漢朝通過戰爭建立統一政權,現在管理國家就不能再依靠戰爭了,要注重恢復和發展生產。ABD三項內容材料均不體現,不符合題意;C項盡快停止戰爭,注重恢復和發展生產是漢高祖提出:“過去可以在馬上打天下,現在怎能還在馬上治天下呢?”要告誡當時的統治者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漢初的休養生息政策,旨在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讀懂材料熟練掌握西漢初的基礎知識。13.(2019八上·臺州開學考)賈誼的《過秦論》中以“斬木為兵,揭竿為旗”記敘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發動這次起義的領導人有( )①陳勝 ②吳廣 ③項羽 ④劉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由于秦的暴政,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在大澤鄉發動了反秦起義。陳勝、吳廣起義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沉重打擊了秦朝的統治,故①②符合題意;項羽、劉邦是秦末農民戰爭的代表人物,不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的領導者。A項①②是大澤鄉起義的領導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陳勝、吳廣起義的史實。14.(2018八上·嘉興期末)如圖示意羅馬帝同版圖基本確立時的疆界,此時中國所處的歷史時期是( )A.秦朝 B.漢朝 C.唐朝 D.元朝【答案】B【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A項埃及象形文字保存了古埃及文明并流傳至今說法錯誤,埃及象形文字逐漸消失,并沒有流傳至今,不符合題意;B項蘇美爾人創造楔形文字促進了西歐文化發展說法錯誤,蘇美爾人創造楔形文字促進了兩河流域文化發展,不是西歐文化發展,不符合題意;C項腓尼基字母文字為歐洲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礎說法正確,符合題意;D項甲骨文成為秦朝統一后使用的全國規范文字說法錯誤,秦朝統一后使用的全國規范文字是小篆,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文字的出現是人進入文明時代的主要標志為依托,考查古代文字成就。識記與靈活掌握世界古代文字成就。15.(2018八上·西湖期末)某班同學排演一場歷史課本劇“文景之治”,以下片段不符合史實的是( )A.農民阿毛僅把收成的1/30交給國家B.漢文帝命人仿照秦始皇陵修建陵墓C.城門口張貼著文帝最新詔令:廢除肉刑D.某縣令因關心農桑受到漢景帝提拔【答案】B【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秦初統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訓,采取了休養生息的政策。漢文帝在位時期,減輕賦稅和徭役。A、C、D體現了休養生息的政策。根據題意選擇不符合該政策史實。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理解漢初統治者的實施休養生息,屬于簡單題。16.(2018八上·余杭期末)《漢書·食貨志》記載:“漢興……天下既定,民亡蓋藏,白天子不能俱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上于是約法省禁,輕田租,十五稅一。”這里的“上”是( )A.秦始皇 B.漢高祖 C.漢文帝 D.漢景帝【答案】B【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由材料“漢興…天下既定,民亡蓋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上于是約法省禁,輕田租,十五稅一”可知這是描繪漢初經濟的貧困,此處“上”指的是漢高祖。漢高祖為恢復經濟的發展,采取了減輕百姓賦稅、田租十五稅一、徭役和兵役負擔,發展農業生產的與民休息的休養生息政策。故“上”是漢高祖劉邦。AC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漢高祖是題干里的“上”,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漢初年的社會狀況、西漢初期的漢高祖及其采取的休養生息政策。注意掌握漢朝初年的狀況以及休養生息政策。17.(2018八上·臺州期中)有資料形容秦朝時“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擠滿了穿囚衣的犯人,監獄里關滿了人,如同集市一樣。這些現象說明了( )A.制罰嚴酷,人民經常受處置 B.當時社會治安混亂C.人們的法制觀念淡薄 D.國民素質不高【答案】A【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結合秦朝的相關資料可知,秦朝的法律既細密又嚴苛,人民動不動就觸犯法律,受到嚴酷的刑罰,導致監獄里面人滿為患。A項制罰嚴酷,人民經常受處置是題干現象說明的問題,符合題意;BCD三項內容與所給材料不相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始皇時期的暴政,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18.(2018八上·余杭期中)中國象棋上的“楚河漢界”與下列哪些歷史人物有關( )①劉邦 ②陳勝 ③項羽 ④吳廣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B【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秦朝滅亡后,擁有重兵的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雙方為爭奪帝位,展開征戰,史稱“楚漢戰爭”。所以,中國象棋的棋盤中間都有“楚河漢界”字樣,與這一成語相關的歷史人物是劉邦、項羽。B項①③與中國象棋上的“楚河漢界”有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楚漢之爭。19.(2018八上·余杭期中)評價歷史人物要把握“全面性”。以下關于秦始皇筑長城的評價比較全面的觀點是( )A.祖舜宗堯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蒼生。不知禍起蕭墻內,虛筑防胡萬里城。B.秦筑長城比鐵牢,蕃戎不敢過臨洮。雖然萬里連云際,爭得堯階三丈高。C.秦皇筑長城,乃為萬世利。連山絕谷勢蜿蜒,雄圖自足制中外。D.當其興大役,天下皆痍瘡。以之召禍亂,不旋踵滅亡。豈知易代后,功及萬世長。【答案】D【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秦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蜿蜒萬余里,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但秦始皇濫用民力,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A項“祖舜宗堯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蒼生。不知禍起蕭墻內,虛筑防胡萬里城”體現了對秦始皇修筑長城完全持否定態度,不符合題意;B項“秦筑長城比鐵牢,蕃戎不敢過臨洮。雖然萬里連云際,爭得堯階三丈高” 體現的不是認同秦修筑長城的歷史功績,不符合題意;C項“秦皇筑長城,乃為萬世利。連山絕谷勢蜿蜒,雄圖自足制中外” 只認同修長城的歷史功績,表述不客觀,不符合題意;D項“當其興大役,天下皆痍瘡。以之召禍亂,不旋踵滅亡。豈知易代后,功及萬世長” 從積極和不足兩個方面給予了秦長城全面認識,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秦始皇修筑長城的相關史實,旨在考查解讀材料、正確認知的能力。20.(2018八上·余杭期中)“農耕是天下的根本,黃金珠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此話出自( )A.漢高祖 B.漢文帝 C.漢景帝 D.漢武帝【答案】C【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漢初的幾位統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訓,減輕農民的徭役和賦稅負擔,實行修養生息政策。漢文帝和漢景帝注重發展農業生產,漢景帝說“農耕是天下的根本,黃金珠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絲麻。”C項漢景帝說“農耕是天下的根本,黃金珠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文景之治”有關知識的準確識記,注意準確識記文景之治的有關內容。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復習專題:14 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學生版).docx 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復習專題:14 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