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歷社九上1.1.2《第一次世界大戰》同步試卷一、單選題1.(2019九上·富陽期中)一戰期間,歐洲戰場上主要有三條戰線,其中西線主要的交戰雙方是 ,雙方展開的 大會戰使西線戰事進入相持態勢。( ?。?br/>A.英法軍隊 德軍 凡爾登B.比利時、法國 德國 馬恩河C.英法軍隊 德軍 馬恩河D.塞爾維亞 奧匈帝國 巴爾干2.在學習“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歷史課上,有些同學認為德國是有罪的,有些同學則認為主要責任在英國和法國,還有些同學說這罪行雙方都有份??偟恼f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應該是( )A.德國蓄意發動的侵略戰爭 B.英法被迫應戰的正義戰爭C.西方列強爭奪霸權的戰爭 D.塞爾維亞的民族解放戰爭3.《全球通史》中寫道:“德國人在短短的戰線上集中了1400門……正如所預料的那樣,法國人趕緊調集增援部隊,并提出了‘不讓他們通過’的戰斗口號?!罱K結果是:法軍總共傷亡35萬人,德軍的傷亡人數也幾乎同樣的多,被稱為最慘烈之戰?!睋伺袛噙@場戰役是 ( ?。?br/>A.馬恩河戰役 B.敦刻爾克戰役C.凡爾登戰役 D.索姆河戰役4.印度外交官潘尼卡曾講:用亞洲人的觀點來看,1914年-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歐洲國際社會內的一場內戰。潘尼卡如此解讀一戰,最符合的依據是 ( ?。?br/>A.一場只有歐洲國家參與B.一戰以歐洲為主要戰場C.一戰只影響了歐洲國家D.一戰由當時歐洲后起資本主義國家德國引發5.(2019九上·桐鄉月考)下列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敘述中,正確的有( )①1914年,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標志著一戰的爆發②戰場主要集中在歐洲,先后有30多個國家卷入戰爭③1918年,協約國的核心國——德國投降,宣告一戰結束④一戰的根本原因是帝國主義國家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6.(2019九上·寧波月考)一戰期間,下列事件按發生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br/>①凡爾登戰役 ②薩拉熱窩事件 ③美國參戰 ④德國投降A.②③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③④①②7.(2019九上·蕭山月考)下圖是一戰時期使用的新式武器,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br/>A.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B.科技加劇了戰爭的災難性C.科技加速了戰爭的結束 D.科技導致了環境的污染8.(2019九上·義烏月考)運用數據進行分析是歷史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下表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情況統計持續時間 4年多參與國家 30多個死傷人數 3000多萬經濟損失 3400多億美元A.是人類歷史上的空前浩劫 B.促進了殖民地人民的覺醒C.是十月革命爆發的直接原因 D.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戰爭9.(2019九上·蕭山月考)德皇威廉二世對戰爭的勝利信心百倍,他對即將開往前線的士兵宣布:“葉落之前你們就能返回故鄉。”一戰中德國在西線速勝的信心被打破的戰役是( ?。?br/>A.馬恩河戰役 B.凡爾登戰役 C.索姆河戰役 D.日德蘭海戰10.(2019九上·金華月考)有專家說:“就像1914年時那樣,一起小事件就能夠觸發同盟義務,引發一場覆蓋面更廣的戰爭?!边@起“小事件”是( ?。?br/>A.克里木戰爭 B.英俄簽訂軍事協約C.薩拉熱窩事件 D.德、奧、意三國同盟形成11.第一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的掠奪戰爭。這么說的依據是( ?。?br/>A.戰爭導致大量人員傷亡B.主要參戰國的目的是為了重新瓜分世界C.參戰雙方都是帝國主義國家D.戰爭給世界帶來了巨大災難12.(2018八上·婺城期末)2018年11月11日,法國政府在巴黎雄偉的凱旋門前舉行儀式,隆重紀念( ?。?br/>A.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00周年 B.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100周年C.馬克思誕辰200周年 D.《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13.“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八年的戰爭,從雙方來說,都是帝國主義的(即侵略的、掠奪的、強盜的)戰爭?!边@是列寧對下列哪次戰爭的評價?( ?。?br/>A.普法戰爭 B.拿破侖的對外戰爭C.第一次世界大戰 D.第二次世界大戰14.恩格斯曾說:“未來的戰爭是世界戰爭,規??涨?、破壞巨大,將長達3-4年,將有800-1000萬士兵互相殘殺,把整個歐洲吃個干凈,導致歐洲貧困普遍化。”最先驗證了恩格斯說法的戰爭是( ?。?br/>A.第一次世界大戰 B.第二次世界大戰C.“冷戰”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5.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場上,處于兩線作戰的國家有( ?。?br/>①英國 ②德國 ③俄國 ④奧匈帝國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16.以下內容的描述與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戰不符合的是( ?。?br/>A.1914年6月28日發生的薩拉熱窩事件成為引發一戰的導火索B.世界一戰以非洲為主戰場,形成了西線、東線、南線三條戰線C.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集團的失敗而告終D.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是凡爾登戰役17.(2018九上·杭州期中)一位英國政治家說:我們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一戰中為自身利益而望風使舵,背叛“朋友”的國家是( ?。?br/>A.德國 B.法國 C.英國 D.意大利18.(2019九上·義烏月考)英軍第一次使用了坦克……陸地的遠程大炮、空中的飛機、海上的戰艦展開了全面和立體的廝殺。這種場景最先發生在( ?。?br/>A.拿破侖對外戰爭 B.第一次世界大戰C.第二次世界大戰 D.第二次鴉片戰爭19.(2018九上·泰順期中)20世紀初的歐洲,“每個國家突然之間有了要使自己強大的感情,但都忘記了別的國家也會有同樣的情緒;每個國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財富,每個國家都想從別國得到點什么”。“在一九一四年戰爭開始的幾個星期……最愛好和平,最心地善良的人,也像喝醉了酒似的兩眼殺氣騰騰”。由此可見,一戰的性質是( )A.反對殖民主義的戰爭 B.反對帝國主義的戰爭C.正義的民族解放戰爭 D.列強侵略和掠奪的非正義戰爭20.(2018九上·杭州期中)史論結合是歷史學科的重要特點之一。在歷史學習過程中,要注意區分史實和史論。下列表述中屬于史論的是( ?。?br/>A.1916年2月,德法雙方在凡爾登展開血戰B.一戰爆發,意大利參加協約國集團C.一戰中,英國首先使用新式武器坦克D.一戰是帝國主義國家掠奪與侵略的非正義戰爭二、材料分析題21.(2019九上·蕭山月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漫畫《第一次世界大戰概況》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歐洲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與殖民地占有情況。國家 英 法 俄 德工業產量位次 2 3 4 1殖民地面積(平方千米) 3350萬 1060萬 1740萬 290萬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德國和奧匈帝國首先挑起的,在戰后應該審判的是它們;而英國、法國、俄國是世界秩序的保護者,應該肯定。(1)寫出漫畫中的“?”所反映的事件。根據漫畫列舉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概況。(2)請你根據材料二,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3)材料三中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評價是否正確?為什么?22.(2019九上·義烏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13~1914年列強的經濟實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況國別 占世界工業總產量(%) 殖民地面積(萬平方千米) 殖民地人口(萬人)英國 14 3350 39350俄國 2.6 1740 3320法國 6 1060 5550德國 16 290 1230美國 38 30 970材料二:一戰爆發時,交戰雙方都滿懷信心地期待著短時間內就能取得勝利,反戰聲音微乎其微。各國的民眾積極支持戰爭,英國志愿入伍者簇擁在征兵處……在德國,出征的士兵斗志高昂,婦女們爭相向士兵槍管里插入鮮花,運兵車上寫著“圣誕節回家”……——高中歷史選修《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材料三:材料四:不久他們便發現自己被一場持久的、殘酷的戰爭折磨。凡爾登戰役雙方死傷近一百萬人。一位戰地記者寫道:“整個樹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蓋物彈痕累累……到處都是殘骸、擊破的戰車、碎成一塊一塊的尸體……”——岳麓書社《世界歷史》(九上)(1)根據材料一,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2)對比材料二,三,人們對戰爭的態度有何不同?請用材料四的史實概括影響人們態度轉變的因素。(3)當今世界仍不太平,從科索沃到伊拉克,再到敘利亞……可謂是炮聲隆隆,硝煙彌漫。以古鑒今,談談一戰留給我們哪些啟示?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戰爭分布在三條戰線上,分別是:西線英法同德國作戰,東線德奧同俄國作戰,南線奧匈對塞爾維亞和俄國;其中西線是一戰的主要戰場。1914年8月,德國攻入法國,直逼巴黎;9月,在巴黎東北部的馬恩河附近,德國同英法聯軍在馬恩河流域200公里的戰線上展開會戰,雙方共150萬人參加戰斗,是一戰中第一次大規模的決戰,穩定了西線局勢。AB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英法軍隊 德軍 馬恩河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有關知識的掌握能力,重點識記一戰原因、過程、影響及性質。2.【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依據已學知識可知,一戰前夕,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為了重新瓜分世界,形成了兩大軍事侵略集團,兩個集團瘋狂的擴軍備戰,對世界和平形成嚴重威脅,使得大戰一觸即發,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是帝國主義的掠奪戰爭。ABD三項都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不符合題意;C項西方列強爭奪霸權的戰爭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的準確識記。需要準確識記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3.【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中的“德國”“法國”“被稱為最慘烈之戰”等關鍵信息,所學知識可知,一戰中,1916年2月21日,德國在凡爾登向法國軍隊發起進攻,此戰雙方傷亡人數70多萬人,是一戰最殘酷的戰役,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德軍進攻被遏止,法軍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AB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凡爾登戰役是題干描述的戰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凡爾登戰役。準確記憶課本基礎知識是答題的關鍵,凡爾登戰役因使用新式武器而更加慘烈,被稱為“絞肉機”。4.【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據所學知,一戰以歐洲為主要戰場,所以印度外交官潘尼卡曾講:用亞洲人的觀點來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歐洲國際社會內的一場內戰。ACD三項解讀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一戰以歐洲為主要戰場解讀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印度外交官潘尼卡的一段話為切入點,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注意識記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5.【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隨著德國經濟的迅速增長,它不僅謀求在歐洲的霸權地位,還要求重新分割世界,由此對英國構成嚴重的威脅和挑戰,英德矛盾成為歐洲大國之間的主要矛盾。伴隨著帝國主義國家矛盾的加劇,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德國為核心形成了三國同盟集團,以英國為核心形成了三國協約集團。故③說法錯誤,應排除含③的選項。C項③敘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組合選擇題一般排除一個錯誤內容即可獲取正確答案,部分題目需要經過兩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題目所有內容都正確。6.【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一戰的有關知識。凡爾登戰役發生于一戰前期,戰事從1916年2月21日延續到12月19日;薩拉熱窩事件發生于1914年6月28日,是一戰爆發的導火線;1917年,美國對德宣戰;1918年11月11日,德國投降。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一戰重要事件的識記。7.【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一戰中新式武器的應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為了取得勝利,參戰各國都將最新研制的武器投入戰場,飛機、坦克、毒氣等首次用于戰爭,遠程大炮殺傷力巨大,造成了重大的物資破壞和人員傷亡,由于這些新式武器的使用,使得第一次世界大戰更加殘酷,說明科技加劇了戰爭的災難性。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一戰中新式武器應用的理解。8.【答案】A【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分析圖表,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戰持續時間長,參加國家多,死傷人數大,經濟損失嚴重,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造成巨大的物質破壞和人員傷亡,是人類歷史上的空前浩劫。A項是人類歷史上的空前浩劫是題干表格反映出的內容,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表格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第一次世界大戰情況統計》為切入點,考查一戰的相關史實。由表中數據說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了空前的災難。注意準確識記一戰的影響。9.【答案】A【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馬恩河戰役。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馬恩河戰役使德軍包抄法軍的計劃失敗,德國在西線速決戰略破產,總參謀長毛奇被德皇威廉二世撤職,改由法金漢擔任,這一戰役使德國的速勝計劃破產。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馬恩河戰役影響的識記。10.【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據“就像1914年那樣,一起小事件就能觸發同盟義務,引發一場覆蓋面更廣的戰爭?!笨芍@起小事件是薩拉熱窩事件。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參加指揮一次軍事演習,演習在奧匈帝國控制的波斯尼亞舉行,并以鄰近的塞爾維亞為假想敵人;年僅17歲的青年普林西普開槍刺殺了斐迪南夫婦;這就是著名的薩拉熱窩事件;就是這樣的一個偶發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C項薩拉熱窩事件是題干材料描述的“小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薩拉熱窩事件以及學生的解讀題干信息能力。理解并識記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史實。11.【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交戰主要力量是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它們參戰的目的都是為了爭奪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即瓜分世界.因此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的掠奪戰爭。B項主要參戰國的目的是為了重新瓜分世界是第一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的掠奪戰爭的依據,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理解一戰爆發的目的。12.【答案】A【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2018年11月11日,法國政府在巴黎雄偉的凱旋門前舉行儀式,隆重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00周年。A項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00周年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CD三項說法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識記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史實。13.【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 1914年7月,奧匈帝國以薩拉熱窩事件為借口對塞爾維亞,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和俄、英、法、意、美先后參戰,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失敗而結束.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的掠奪戰爭.雖然塞爾維亞為獨立而戰,具有民族解放性質,但不足以改變整場戰爭的非正義性。ABD均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 本題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掌握其背景、起止時間、導火線、參戰國家、主要戰場、重要戰役、結果及影響。14.【答案】A【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恩格斯生活年代為19世紀。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于1914年,持續時間長達四年之久;參加國家超過30個;死傷人數達3000多萬人;經濟損失超過3400多億美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規??涨暗氖澜缧砸幠5膽馉?,給歐洲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二戰發生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冷戰則是指二戰后美蘇的對峙。八國聯軍侵華只是一場歐洲八國對中國的殖民侵略。BCD均不符合題意,A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內容,根據材料中形容的關于戰爭的史實,即可判斷。15.【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內容。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場上,處于兩線作戰的國家是德國、奧匈帝國,它們的西面要面對法國、英國、意大利,東面要面對俄國。ABD均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內容,熟悉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國家的作戰方式。16.【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1914年至1918年,幾個帝國主義大國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此次戰爭中的主要戰場是歐洲戰場。A項1914年6月28日發生的薩拉熱窩事件成為引發一戰的導火索與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戰符合,不符合題意;B項世界一戰以非洲為主戰場,形成了西線、東線、南線三條戰線與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戰不符合,因為世界一戰以歐洲為主戰場,形成了西線、東線、南線三條戰線,符合題意;C項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集團的失敗而告終與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戰符合,不符合題意;D項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是凡爾登戰役與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戰符合,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17.【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參戰國情況,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意大利原本同德國和奧匈帝國簽訂條約,成立三國同盟,但是在戰爭爆發后,意大利為了自身利益,同協約國秘密簽訂協議,參加協約國一方作戰,因此成為一戰中為利益驅使,見風使舵的國家。ABC均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內容, 了解各國同盟的歷史背景進行分析。18.【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根據本題材料“英軍第一次使用了坦克……遠程大炮、空中的飛機、海上的戰艦展開了全面和立體的廝殺”可知,這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科技革命許多重要成果首次被應用于第一次世界大戰,如新式武器坦克、毒氣、飛機、潛水艇,這些新式武器的應用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使得一戰的戰場慘烈無比。B項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軍第一次使用了坦克……陸地的遠程大炮、空中的飛機、海上的戰艦展開了全面和立體的廝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能力,準確掌握教材基礎知識即可作答。19.【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由于帝國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后期的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爭奪霸權的斗爭愈演愈烈,最終導致了一戰,因而一戰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沒有什么正義可言,是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戰爭。D項列強侵略和掠奪的非正義戰爭是一戰的性質,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20.【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本題考查考生的歷史基礎知識。“史實”即對歷史事實的客觀陳述,“史論”即人們對歷史事件的價值評判和主觀評價。據此分析可知,A、B、C項都是一戰中的客觀事實,屬于史實;而D項是人們對一戰性質的評價,屬于史論。故本題正確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考生的歷史基礎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即可得出答案。21.【答案】(1)薩拉熱窩事件。概況: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交戰雙方是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巴爾干半島成為戰爭的“火藥桶”;導火線是薩拉熱窩事件。(2)根本原因: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3)不正確。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的侵略戰爭,參戰的大多數國家的目的是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殖民地。【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20世紀初的世界格局【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一戰。根據圖片中的“三國同盟、三國協約;巴爾干”等信息,可知題干中描述的是薩拉熱窩事件;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的王儲在南斯拉夫的薩拉熱窩遇刺,由此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根據漫畫中的信息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交戰雙方是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巴爾干半島成為戰爭的“火藥桶”。(2)本題考查的是一戰爆發的根本原因。由材料二圖表可以看出,承伴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展,美國和德國的工業產量超過了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英、法等國,但在占有的殖民地上卻遠遠落后于英、法兩國,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這種資本主義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是一戰爆發的根本原因。一戰結束后,通過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暫時緩和了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形成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3)本題考查的是一戰的性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之間的分贓不平衡的帝國主義戰爭,對交戰雙方來說,都是非正義的戰爭,盡管塞爾維亞是為了保衛自己的主權和獨立而戰,它所從事的戰爭具有正義的民族解放的性質,但這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整個戰爭的非正義性。故上述觀點不正確。【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一戰的理解,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22.【答案】(1)主要帝國主義國家的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2)不同:材料二:滿懷信心、積極支持。材料三:恐懼、逃避。因素:一戰持久而殘酷;造成人員的大量傷亡;給社會帶來巨大的破壞。(3)戰爭給人類帶來深重的災難;我們要珍惜和平,反對戰爭;世界各國要加強合作交流,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要正確利用科技造福人類。【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1)據材料“1913-1914 年列強的經濟實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況”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是主要帝國主義國家的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第二次工業革命后,在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的影響下,帝國主義國家間圍繞著爭奪殖民地、爭奪霸權展開了激烈的斗爭。各帝國主義大國出于自身的利益,拉幫結派,尋找盟友,重新組合,導致帝國主義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兩大軍事集團形成后,激烈爭奪巴爾干半島的控制權,使巴爾干成為歐洲戰爭的“火藥桶”,軍事集團的形成嚴重威脅了世界和平,最終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2)據材料“一戰爆發時,交戰雙方都滿懷信心地期待著短時間內就能取得勝利,反戰聲音微乎其微。各國的民眾積極支持戰爭,英國志愿入伍者簇擁在征兵處……在德國,出征的士兵斗志高昂,婦女們爭相向士兵槍管里插入鮮花”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據材料“耶穌基督啊,救我出去吧。請求基督行行好吧。只要 您救我一命,您說什么我都干。我相信您,我要告訴世上每一 個人,您是唯一至關重要的。請求親愛的耶穌行行好吧”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對比材料二、四,材料二人們對戰爭的態度是滿懷信心、積極支持等。材料四人們對戰爭的態度是絕望、恐懼、厭惡、逃避等。據材料“不久他們便發現自己被一場持久的、殘酷的戰爭折磨。凡爾登戰役雙方死傷近 一百萬人”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影響人們態度轉變的因素因素是一戰持久而殘酷;造成人員的大量傷亡;給社會帶來巨大的破壞。(3)本題是開放型題目,考查學生開放性思維的能力。只要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戰爭給人類帶來深重的災難。我們要珍惜和平,反對戰爭;世界各國要加強合作交流,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故答案為:(1)主要帝國主義國家的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2)不同:材料二:滿懷信心、積極支持。材料三:恐懼、逃避。因素:一戰持久而殘酷;造成人員的大量傷亡;給社會帶來巨大的破壞。(3)戰爭給人類帶來深重的災難;我們要珍惜和平,反對戰爭;世界各國要加強合作交流,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要正確利用科技造福人類。【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四則材料為依托,綜合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性質以及影響,題目設計既注重基礎性,又注重概括性和開放性,對學生答題能力要求較高。要求識記與靈活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原因、性質以及影響的相關史實。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歷社九上1.1.2《第一次世界大戰》同步試卷一、單選題1.(2019九上·富陽期中)一戰期間,歐洲戰場上主要有三條戰線,其中西線主要的交戰雙方是 ,雙方展開的 大會戰使西線戰事進入相持態勢。( ?。?br/>A.英法軍隊 德軍 凡爾登B.比利時、法國 德國 馬恩河C.英法軍隊 德軍 馬恩河D.塞爾維亞 奧匈帝國 巴爾干【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戰爭分布在三條戰線上,分別是:西線英法同德國作戰,東線德奧同俄國作戰,南線奧匈對塞爾維亞和俄國;其中西線是一戰的主要戰場。1914年8月,德國攻入法國,直逼巴黎;9月,在巴黎東北部的馬恩河附近,德國同英法聯軍在馬恩河流域200公里的戰線上展開會戰,雙方共150萬人參加戰斗,是一戰中第一次大規模的決戰,穩定了西線局勢。AB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英法軍隊 德軍 馬恩河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有關知識的掌握能力,重點識記一戰原因、過程、影響及性質。2.在學習“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歷史課上,有些同學認為德國是有罪的,有些同學則認為主要責任在英國和法國,還有些同學說這罪行雙方都有份??偟恼f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應該是( ?。?br/>A.德國蓄意發動的侵略戰爭 B.英法被迫應戰的正義戰爭C.西方列強爭奪霸權的戰爭 D.塞爾維亞的民族解放戰爭【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依據已學知識可知,一戰前夕,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為了重新瓜分世界,形成了兩大軍事侵略集團,兩個集團瘋狂的擴軍備戰,對世界和平形成嚴重威脅,使得大戰一觸即發,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是帝國主義的掠奪戰爭。ABD三項都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不符合題意;C項西方列強爭奪霸權的戰爭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的準確識記。需要準確識記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3.《全球通史》中寫道:“德國人在短短的戰線上集中了1400門……正如所預料的那樣,法國人趕緊調集增援部隊,并提出了‘不讓他們通過’的戰斗口號。……最終結果是:法軍總共傷亡35萬人,德軍的傷亡人數也幾乎同樣的多,被稱為最慘烈之戰。”據此判斷這場戰役是 ( )A.馬恩河戰役 B.敦刻爾克戰役C.凡爾登戰役 D.索姆河戰役【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中的“德國”“法國”“被稱為最慘烈之戰”等關鍵信息,所學知識可知,一戰中,1916年2月21日,德國在凡爾登向法國軍隊發起進攻,此戰雙方傷亡人數70多萬人,是一戰最殘酷的戰役,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德軍進攻被遏止,法軍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AB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凡爾登戰役是題干描述的戰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凡爾登戰役。準確記憶課本基礎知識是答題的關鍵,凡爾登戰役因使用新式武器而更加慘烈,被稱為“絞肉機”。4.印度外交官潘尼卡曾講:用亞洲人的觀點來看,1914年-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歐洲國際社會內的一場內戰。潘尼卡如此解讀一戰,最符合的依據是 ( ?。?br/>A.一場只有歐洲國家參與B.一戰以歐洲為主要戰場C.一戰只影響了歐洲國家D.一戰由當時歐洲后起資本主義國家德國引發【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據所學知,一戰以歐洲為主要戰場,所以印度外交官潘尼卡曾講:用亞洲人的觀點來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歐洲國際社會內的一場內戰。ACD三項解讀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一戰以歐洲為主要戰場解讀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印度外交官潘尼卡的一段話為切入點,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注意識記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5.(2019九上·桐鄉月考)下列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敘述中,正確的有( ?。?br/>①1914年,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標志著一戰的爆發②戰場主要集中在歐洲,先后有30多個國家卷入戰爭③1918年,協約國的核心國——德國投降,宣告一戰結束④一戰的根本原因是帝國主義國家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隨著德國經濟的迅速增長,它不僅謀求在歐洲的霸權地位,還要求重新分割世界,由此對英國構成嚴重的威脅和挑戰,英德矛盾成為歐洲大國之間的主要矛盾。伴隨著帝國主義國家矛盾的加劇,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德國為核心形成了三國同盟集團,以英國為核心形成了三國協約集團。故③說法錯誤,應排除含③的選項。C項③敘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組合選擇題一般排除一個錯誤內容即可獲取正確答案,部分題目需要經過兩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題目所有內容都正確。6.(2019九上·寧波月考)一戰期間,下列事件按發生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凡爾登戰役 ②薩拉熱窩事件 ③美國參戰 ④德國投降A.②③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③④①②【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一戰的有關知識。凡爾登戰役發生于一戰前期,戰事從1916年2月21日延續到12月19日;薩拉熱窩事件發生于1914年6月28日,是一戰爆發的導火線;1917年,美國對德宣戰;1918年11月11日,德國投降。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一戰重要事件的識記。7.(2019九上·蕭山月考)下圖是一戰時期使用的新式武器,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br/>A.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B.科技加劇了戰爭的災難性C.科技加速了戰爭的結束 D.科技導致了環境的污染【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一戰中新式武器的應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為了取得勝利,參戰各國都將最新研制的武器投入戰場,飛機、坦克、毒氣等首次用于戰爭,遠程大炮殺傷力巨大,造成了重大的物資破壞和人員傷亡,由于這些新式武器的使用,使得第一次世界大戰更加殘酷,說明科技加劇了戰爭的災難性。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一戰中新式武器應用的理解。8.(2019九上·義烏月考)運用數據進行分析是歷史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下表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戰( ?。?br/>第一次世界大戰情況統計持續時間 4年多參與國家 30多個死傷人數 3000多萬經濟損失 3400多億美元A.是人類歷史上的空前浩劫 B.促進了殖民地人民的覺醒C.是十月革命爆發的直接原因 D.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戰爭【答案】A【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分析圖表,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戰持續時間長,參加國家多,死傷人數大,經濟損失嚴重,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造成巨大的物質破壞和人員傷亡,是人類歷史上的空前浩劫。A項是人類歷史上的空前浩劫是題干表格反映出的內容,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表格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第一次世界大戰情況統計》為切入點,考查一戰的相關史實。由表中數據說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了空前的災難。注意準確識記一戰的影響。9.(2019九上·蕭山月考)德皇威廉二世對戰爭的勝利信心百倍,他對即將開往前線的士兵宣布:“葉落之前你們就能返回故鄉。”一戰中德國在西線速勝的信心被打破的戰役是( ?。?br/>A.馬恩河戰役 B.凡爾登戰役 C.索姆河戰役 D.日德蘭海戰【答案】A【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馬恩河戰役。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馬恩河戰役使德軍包抄法軍的計劃失敗,德國在西線速決戰略破產,總參謀長毛奇被德皇威廉二世撤職,改由法金漢擔任,這一戰役使德國的速勝計劃破產。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馬恩河戰役影響的識記。10.(2019九上·金華月考)有專家說:“就像1914年時那樣,一起小事件就能夠觸發同盟義務,引發一場覆蓋面更廣的戰爭?!边@起“小事件”是( ?。?br/>A.克里木戰爭 B.英俄簽訂軍事協約C.薩拉熱窩事件 D.德、奧、意三國同盟形成【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據“就像1914年那樣,一起小事件就能觸發同盟義務,引發一場覆蓋面更廣的戰爭。”可知,這起小事件是薩拉熱窩事件。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參加指揮一次軍事演習,演習在奧匈帝國控制的波斯尼亞舉行,并以鄰近的塞爾維亞為假想敵人;年僅17歲的青年普林西普開槍刺殺了斐迪南夫婦;這就是著名的薩拉熱窩事件;就是這樣的一個偶發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C項薩拉熱窩事件是題干材料描述的“小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薩拉熱窩事件以及學生的解讀題干信息能力。理解并識記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史實。11.第一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的掠奪戰爭。這么說的依據是( ?。?br/>A.戰爭導致大量人員傷亡B.主要參戰國的目的是為了重新瓜分世界C.參戰雙方都是帝國主義國家D.戰爭給世界帶來了巨大災難【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交戰主要力量是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它們參戰的目的都是為了爭奪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即瓜分世界.因此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的掠奪戰爭。B項主要參戰國的目的是為了重新瓜分世界是第一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的掠奪戰爭的依據,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理解一戰爆發的目的。12.(2018八上·婺城期末)2018年11月11日,法國政府在巴黎雄偉的凱旋門前舉行儀式,隆重紀念( ?。?br/>A.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00周年 B.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100周年C.馬克思誕辰200周年 D.《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答案】A【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2018年11月11日,法國政府在巴黎雄偉的凱旋門前舉行儀式,隆重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00周年。A項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00周年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CD三項說法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識記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史實。13.“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八年的戰爭,從雙方來說,都是帝國主義的(即侵略的、掠奪的、強盜的)戰爭。”這是列寧對下列哪次戰爭的評價?( ?。?br/>A.普法戰爭 B.拿破侖的對外戰爭C.第一次世界大戰 D.第二次世界大戰【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 1914年7月,奧匈帝國以薩拉熱窩事件為借口對塞爾維亞,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和俄、英、法、意、美先后參戰,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失敗而結束.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的掠奪戰爭.雖然塞爾維亞為獨立而戰,具有民族解放性質,但不足以改變整場戰爭的非正義性。ABD均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 本題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掌握其背景、起止時間、導火線、參戰國家、主要戰場、重要戰役、結果及影響。14.恩格斯曾說:“未來的戰爭是世界戰爭,規??涨?、破壞巨大,將長達3-4年,將有800-1000萬士兵互相殘殺,把整個歐洲吃個干凈,導致歐洲貧困普遍化?!弊钕闰炞C了恩格斯說法的戰爭是( ?。?br/>A.第一次世界大戰 B.第二次世界大戰C.“冷戰”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答案】A【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恩格斯生活年代為19世紀。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于1914年,持續時間長達四年之久;參加國家超過30個;死傷人數達3000多萬人;經濟損失超過3400多億美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規??涨暗氖澜缧砸幠5膽馉帲o歐洲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二戰發生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冷戰則是指二戰后美蘇的對峙。八國聯軍侵華只是一場歐洲八國對中國的殖民侵略。BCD均不符合題意,A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內容,根據材料中形容的關于戰爭的史實,即可判斷。15.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場上,處于兩線作戰的國家有( )①英國 ②德國 ③俄國 ④奧匈帝國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內容。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場上,處于兩線作戰的國家是德國、奧匈帝國,它們的西面要面對法國、英國、意大利,東面要面對俄國。ABD均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內容,熟悉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國家的作戰方式。16.以下內容的描述與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戰不符合的是( ?。?br/>A.1914年6月28日發生的薩拉熱窩事件成為引發一戰的導火索B.世界一戰以非洲為主戰場,形成了西線、東線、南線三條戰線C.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集團的失敗而告終D.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是凡爾登戰役【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1914年至1918年,幾個帝國主義大國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此次戰爭中的主要戰場是歐洲戰場。A項1914年6月28日發生的薩拉熱窩事件成為引發一戰的導火索與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戰符合,不符合題意;B項世界一戰以非洲為主戰場,形成了西線、東線、南線三條戰線與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戰不符合,因為世界一戰以歐洲為主戰場,形成了西線、東線、南線三條戰線,符合題意;C項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集團的失敗而告終與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戰符合,不符合題意;D項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是凡爾登戰役與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戰符合,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17.(2018九上·杭州期中)一位英國政治家說:我們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一戰中為自身利益而望風使舵,背叛“朋友”的國家是( )A.德國 B.法國 C.英國 D.意大利【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參戰國情況,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意大利原本同德國和奧匈帝國簽訂條約,成立三國同盟,但是在戰爭爆發后,意大利為了自身利益,同協約國秘密簽訂協議,參加協約國一方作戰,因此成為一戰中為利益驅使,見風使舵的國家。ABC均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內容, 了解各國同盟的歷史背景進行分析。18.(2019九上·義烏月考)英軍第一次使用了坦克……陸地的遠程大炮、空中的飛機、海上的戰艦展開了全面和立體的廝殺。這種場景最先發生在( )A.拿破侖對外戰爭 B.第一次世界大戰C.第二次世界大戰 D.第二次鴉片戰爭【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根據本題材料“英軍第一次使用了坦克……遠程大炮、空中的飛機、海上的戰艦展開了全面和立體的廝殺”可知,這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科技革命許多重要成果首次被應用于第一次世界大戰,如新式武器坦克、毒氣、飛機、潛水艇,這些新式武器的應用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使得一戰的戰場慘烈無比。B項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軍第一次使用了坦克……陸地的遠程大炮、空中的飛機、海上的戰艦展開了全面和立體的廝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能力,準確掌握教材基礎知識即可作答。19.(2018九上·泰順期中)20世紀初的歐洲,“每個國家突然之間有了要使自己強大的感情,但都忘記了別的國家也會有同樣的情緒;每個國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財富,每個國家都想從別國得到點什么”。“在一九一四年戰爭開始的幾個星期……最愛好和平,最心地善良的人,也像喝醉了酒似的兩眼殺氣騰騰”。由此可見,一戰的性質是( ?。?br/>A.反對殖民主義的戰爭 B.反對帝國主義的戰爭C.正義的民族解放戰爭 D.列強侵略和掠奪的非正義戰爭【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由于帝國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后期的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爭奪霸權的斗爭愈演愈烈,最終導致了一戰,因而一戰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沒有什么正義可言,是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戰爭。D項列強侵略和掠奪的非正義戰爭是一戰的性質,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20.(2018九上·杭州期中)史論結合是歷史學科的重要特點之一。在歷史學習過程中,要注意區分史實和史論。下列表述中屬于史論的是( )A.1916年2月,德法雙方在凡爾登展開血戰B.一戰爆發,意大利參加協約國集團C.一戰中,英國首先使用新式武器坦克D.一戰是帝國主義國家掠奪與侵略的非正義戰爭【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本題考查考生的歷史基礎知識?!笆穼崱奔磳v史事實的客觀陳述,“史論”即人們對歷史事件的價值評判和主觀評價。據此分析可知,A、B、C項都是一戰中的客觀事實,屬于史實;而D項是人們對一戰性質的評價,屬于史論。故本題正確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考生的歷史基礎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即可得出答案。二、材料分析題21.(2019九上·蕭山月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漫畫《第一次世界大戰概況》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歐洲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與殖民地占有情況。國家 英 法 俄 德工業產量位次 2 3 4 1殖民地面積(平方千米) 3350萬 1060萬 1740萬 290萬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德國和奧匈帝國首先挑起的,在戰后應該審判的是它們;而英國、法國、俄國是世界秩序的保護者,應該肯定。(1)寫出漫畫中的“?”所反映的事件。根據漫畫列舉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概況。(2)請你根據材料二,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3)材料三中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評價是否正確?為什么?【答案】(1)薩拉熱窩事件。概況: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交戰雙方是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巴爾干半島成為戰爭的“火藥桶”;導火線是薩拉熱窩事件。(2)根本原因: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3)不正確。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的侵略戰爭,參戰的大多數國家的目的是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殖民地。【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20世紀初的世界格局【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一戰。根據圖片中的“三國同盟、三國協約;巴爾干”等信息,可知題干中描述的是薩拉熱窩事件;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的王儲在南斯拉夫的薩拉熱窩遇刺,由此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根據漫畫中的信息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交戰雙方是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巴爾干半島成為戰爭的“火藥桶”。(2)本題考查的是一戰爆發的根本原因。由材料二圖表可以看出,承伴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展,美國和德國的工業產量超過了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英、法等國,但在占有的殖民地上卻遠遠落后于英、法兩國,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這種資本主義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是一戰爆發的根本原因。一戰結束后,通過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暫時緩和了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形成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3)本題考查的是一戰的性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之間的分贓不平衡的帝國主義戰爭,對交戰雙方來說,都是非正義的戰爭,盡管塞爾維亞是為了保衛自己的主權和獨立而戰,它所從事的戰爭具有正義的民族解放的性質,但這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整個戰爭的非正義性。故上述觀點不正確。【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一戰的理解,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22.(2019九上·義烏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13~1914年列強的經濟實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況國別 占世界工業總產量(%) 殖民地面積(萬平方千米) 殖民地人口(萬人)英國 14 3350 39350俄國 2.6 1740 3320法國 6 1060 5550德國 16 290 1230美國 38 30 970材料二:一戰爆發時,交戰雙方都滿懷信心地期待著短時間內就能取得勝利,反戰聲音微乎其微。各國的民眾積極支持戰爭,英國志愿入伍者簇擁在征兵處……在德國,出征的士兵斗志高昂,婦女們爭相向士兵槍管里插入鮮花,運兵車上寫著“圣誕節回家”……——高中歷史選修《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材料三:材料四:不久他們便發現自己被一場持久的、殘酷的戰爭折磨。凡爾登戰役雙方死傷近一百萬人。一位戰地記者寫道:“整個樹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蓋物彈痕累累……到處都是殘骸、擊破的戰車、碎成一塊一塊的尸體……”——岳麓書社《世界歷史》(九上)(1)根據材料一,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2)對比材料二,三,人們對戰爭的態度有何不同?請用材料四的史實概括影響人們態度轉變的因素。(3)當今世界仍不太平,從科索沃到伊拉克,再到敘利亞……可謂是炮聲隆隆,硝煙彌漫。以古鑒今,談談一戰留給我們哪些啟示?【答案】(1)主要帝國主義國家的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2)不同:材料二:滿懷信心、積極支持。材料三:恐懼、逃避。因素:一戰持久而殘酷;造成人員的大量傷亡;給社會帶來巨大的破壞。(3)戰爭給人類帶來深重的災難;我們要珍惜和平,反對戰爭;世界各國要加強合作交流,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要正確利用科技造福人類。【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1)據材料“1913-1914 年列強的經濟實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況”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是主要帝國主義國家的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第二次工業革命后,在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的影響下,帝國主義國家間圍繞著爭奪殖民地、爭奪霸權展開了激烈的斗爭。各帝國主義大國出于自身的利益,拉幫結派,尋找盟友,重新組合,導致帝國主義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兩大軍事集團形成后,激烈爭奪巴爾干半島的控制權,使巴爾干成為歐洲戰爭的“火藥桶”,軍事集團的形成嚴重威脅了世界和平,最終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2)據材料“一戰爆發時,交戰雙方都滿懷信心地期待著短時間內就能取得勝利,反戰聲音微乎其微。各國的民眾積極支持戰爭,英國志愿入伍者簇擁在征兵處……在德國,出征的士兵斗志高昂,婦女們爭相向士兵槍管里插入鮮花”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據材料“耶穌基督啊,救我出去吧。請求基督行行好吧。只要 您救我一命,您說什么我都干。我相信您,我要告訴世上每一 個人,您是唯一至關重要的。請求親愛的耶穌行行好吧”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對比材料二、四,材料二人們對戰爭的態度是滿懷信心、積極支持等。材料四人們對戰爭的態度是絕望、恐懼、厭惡、逃避等。據材料“不久他們便發現自己被一場持久的、殘酷的戰爭折磨。凡爾登戰役雙方死傷近 一百萬人”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影響人們態度轉變的因素因素是一戰持久而殘酷;造成人員的大量傷亡;給社會帶來巨大的破壞。(3)本題是開放型題目,考查學生開放性思維的能力。只要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戰爭給人類帶來深重的災難。我們要珍惜和平,反對戰爭;世界各國要加強合作交流,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故答案為:(1)主要帝國主義國家的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2)不同:材料二:滿懷信心、積極支持。材料三:恐懼、逃避。因素:一戰持久而殘酷;造成人員的大量傷亡;給社會帶來巨大的破壞。(3)戰爭給人類帶來深重的災難;我們要珍惜和平,反對戰爭;世界各國要加強合作交流,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要正確利用科技造福人類。【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四則材料為依托,綜合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性質以及影響,題目設計既注重基礎性,又注重概括性和開放性,對學生答題能力要求較高。要求識記與靈活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原因、性質以及影響的相關史實。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歷社九上1.1.2《第一次世界大戰》同步試卷(學生版).docx 歷社九上1.1.2《第一次世界大戰》同步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