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7-2018年人教版初中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三課地域差異顯著同步練習一、單選題1.(2017七下·桐鄉月考)我國東、西部在自然條件方面存在明顯差異。與西部相比,東部自然條件的優勢是( )A.經濟發展快 B.教育先進C.氣候溫暖濕潤 D.礦產和能源資源豐富2.(2017七下·桐鄉月考)劃分我國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主要依據是( )A.南、北方地形不同 B.南、北方氣候不同C.南、北方語言不同 D.南、北方植被類型不同3.下列關于北方地區范圍的敘述,正確的是( )A.東北三省全部 B.秦嶺—淮河一線以北地區C.甘肅、寧夏的全部 D.江蘇、安徽兩省的大部分4.南方地區的主要水果為( )A.桃、菠蘿、蘋果 B.葡萄、哈密瓜C.菠蘿、柑橘、荔枝 D.蘋果、香蕉、梨5.(2016七下·溫州期中)關于北方地區農業的生產條件、主要的農作物、存在的主要問題的說法,錯誤的是( )A.北方地區平原面積廣大,土壤肥沃,耕地連片集中B.大量種植小麥、玉米、谷子等糧食作物,甜菜、棉花、大豆等經濟作物C.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降水較少,且集中于冬季,沒有春旱D.農業要持續發展,必須發展節水農業,推廣滴灌、噴灌等技術6.(2016七下·杭州期中)下例省級行政區完全位于西部的是( )A.湖南、內蒙古自治區 B.陜西省、湖北省C.江西省、云南省 D.青海省、甘肅省7.(2017七下·浙江期中)四省區內有一東西走向的山脈,山北以旱地為主,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山南以水田為主,主要種植水稻。該山脈是( )A.昆侖山脈 B.太行山脈 C.秦嶺 D.南嶺8.(2017七下·杭州月考)我國的東部和西部差異很大,下列現象屬于東部地區的是( )A.高原、山地面積廣大 B.水資源短缺C.氣候干旱 D.土地肥沃9.(2017七下·杭州月考)下列地理現象主要出現在南方的是( )①一月均溫高于0℃,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②利用灌溉種植水稻,柑橘,內河航運發達③以種植小麥和甜菜為主,河流結冰④濕潤地區,農作物一年兩熟或三熟A.①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2017七下·桐鄉月考)“十二五”期間,浙江省對口支援西藏那曲地區規劃建設項目共65個,總投資約12.4億元,將全部用于改善民生。浙江省援建西藏地區有利于( )①消除差異 ②互通有無 ③交流合作 ④優勢互補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③④11.(2016七下·杭州期中)下列描述中,表示北方地區的是( )A.四季有花常見雨 B.旱地麥浪泛金黃C.大漠黃沙駝鈴響 D.青稞美酒鍋莊舞12.下列四省區境內的山脈界線與我國1月份0℃等溫線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吻合的是( )A.A B.B C.C D.D13.當前,我國東部和西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共同問題是( )A.礦產和能源資源短缺 B.交通和通信落后C.環境問題 D.人才資源極其缺乏二、綜合題14.星期天,小葉來到嘉興的舅舅家,發現舅舅家用的是天然氣。他回到學校后找出一張我國西氣東輸的線路圖研究了起來。(1)西氣東輸工程西起 ,東到 。(填省級行政單位全稱)(2)西氣東輸工程經過的主要地形區有:甲 (盆地),乙 (高原),丙 (平原)。(3)圖中山脈A是 ,B是 。(4)西氣東輸工程從一個側面說明我國在資源分布上存在什么問題 15.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東北地區山環水繞,沃野千里,成為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是“新中國工業的搖籃”,是我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材料二:長江三角洲以全國2.2%的陸地面積,創造了全國22.1%的國內生產總值。長江三角洲地區自古就有“魚米之鄉”之稱,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水平最高的區域。材料三:東北和長江三角洲地區示意圖。(1)東北地區成為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的自然條件: 。(至少一個)(2)比較東北和長江三角洲地區,完成下表。地區 耕地類型 人們主食 傳統運輸 傳統民居東北地區 ① 面食 ③ ④ “長三角”地區 水田為主 ② 水路為主 屋頂坡度較大(3)國家有計劃地將“北大倉”變成“北大荒”,以保護濕地。保護濕地的措施有 。A.退林還耕 B.擴大耕地面積C.大力發展家具制造業 D.建立自然保護區(4)長江三角洲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魚米之鄉”。與東北地區相比,它最大的自然優勢是 。如果把東部沿海地區比作“弓”,把長江比作“箭”,長江三角洲就位于箭頭的位置。作為“箭”的長江,為長江三角洲的發展提供了條件: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東部和西部差異【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東西部差異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AB是經濟文化方面的內容,與題意不符;與西部相比,東部自然條件的優勢是氣候溫暖濕潤,所以C符合題意;礦產和能源資源豐富是西部的優勢,所以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東西部差異的識記。2.【答案】B【知識點】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劃分我國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主要依據是南、北方氣候不同。故選擇B。【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劃分依據的識記。3.【答案】B【知識點】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北方地區范圍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秦嶺—淮河一線以北地區是我國的北方地區。故選擇B。【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北方地區范圍的識記。4.【答案】C【知識點】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南方地區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蘋果是我國北方地區的特產,哈密瓜是我國新疆地區的特產,所以ABD不符合題意;菠蘿、柑橘、荔枝是我國南方地區的水果,所以C符合題意。故選擇C。【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南方地區水果分布的識記。5.【答案】C【知識點】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北方地區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北方地區包括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為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所以C錯誤。故選擇C。【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北方地區自然人文特征的了解。6.【答案】D【知識點】東部和西部差異【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東西部劃分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湖南省、內蒙古自治區,湖南省大部位于東部;青海省、甘肅省,都位于西部;江西省、云南省 ,江西省位于東部;陜西省、山東省,山東省位于東部。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東西部劃分的識記。7.【答案】C【知識點】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秦嶺分布及地理意義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我國,秦嶺為東西走向山脈,該山脈與淮河構成我國東部地區重要的地理界線,在它的南北兩側,自然環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的生產生活習慣有明顯的差異:該線以北以旱地為主,主要種植小麥、玉米;以南以水田為主,主要種植水稻。所以,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秦嶺分布及地理意義的識記。8.【答案】D【知識點】東部和西部差異【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我國東西部的差異。我國東部地區平原廣闊,氣候較為濕潤,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故ABC描述的是西部地區,正確答案是D。【點評】知道我國東西部的差異。9.【答案】D【知識點】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南方地區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南方地區一月均溫高于0℃,年降水量高于800毫米,所以①錯誤;我國北方地區以種植小麥和甜菜為主,河流結冰,所以③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南方地區的了解。10.【答案】C【知識點】交流與互補【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東西部交流與互補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浙江省援建西藏地區并不能消除浙江和西藏的各種差異,所以①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東西部交流與互補的理解。11.【答案】B【知識點】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北方降水較少,耕地以旱地為主,主要農作物是小麥、玉米等,所以B符合題意。A是我國南方的景觀;C是我國西北沙漠的景觀;D是我國青藏地區的景觀。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北方地區自然人文特征的了解。12.【答案】B【知識點】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南北分界線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南北方是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同時也是我國1月份0℃等溫線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圖B為陜西省,所示山脈為秦嶺,所以B符合要求。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南北分界線分布的識記。13.【答案】C【知識點】東部和西部差異【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東西部經濟發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東部和西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共同問題是環境問題。交通和通信落后、人才資源極其缺乏是西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礦產和能源資源短缺是東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東西部經濟發展的了解。14.【答案】(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上海市(2)塔里木盆地;黃土高原;長江中下游平原(3)天山山脈;昆侖山脈(4)說明我國西部地區油氣資源豐富,東部地區則相對貧乏,也說明東部地區對石油、天然氣的使用需求量較大。【知識點】交流與互補【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西氣東輸工程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氣東輸工程西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到上海市。(2)本題考查的是西氣東輸工程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氣東輸工程經過的主要地形區有:甲塔里木盆地,乙 黃土高原,丙長江中下游平原。(3)本題考查的是新疆重要地形區分布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A是天山山脈,B是昆侖山脈。(4)本題考查的是東西部交流與互補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氣東輸工程從一個側面說明我國西部地區油氣資源豐富,東部地區則相對貧乏,也說明東部地區對石油、天然氣的使用需求量較大。【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西氣東輸工程的理解。15.【答案】(1)示例:東北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2)①旱地為主;②米飯;③陸路為主;④屋頂坡度較小(3)D(4)熱量充足,降水豐富;長江為其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便利的水路交通條件等【知識點】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東北地區自然環境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東北地區成為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的自然條件是東北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2)本題考查的是東北和長江三角洲地區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東北地區以旱地為主,運輸方式以陸路為主,傳統民居屋頂坡度較小;長江三角洲地區主要種植水稻,當地人的主食是米飯(水稻)。(3)本題考查的是東北地區自然環境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國家有計劃地將“北大倉”變成“北大荒”,以保護濕地。保護濕地的措施有建立自然保護區。退林還耕、擴大耕地面積、大力發展家具制造業都會破壞當地自然環境,對保護濕地不利。故選擇D。(4)本題考查的是東北地區自然環境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長江三角洲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魚米之鄉”。與東北地區相比,它最大的自然優勢是當地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熱量充足,降水豐富。如果把東部沿海地區比作“弓”,把長江比作“箭”,長江三角洲就位于箭頭的位置。作為“箭”的長江,為長江三角洲的發展提供了條件:長江為其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便利的水路交通條件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東北地區和長江三角洲地區自然人文特征的理解。1 / 12017-2018年人教版初中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三課地域差異顯著同步練習一、單選題1.(2017七下·桐鄉月考)我國東、西部在自然條件方面存在明顯差異。與西部相比,東部自然條件的優勢是( )A.經濟發展快 B.教育先進C.氣候溫暖濕潤 D.礦產和能源資源豐富【答案】C【知識點】東部和西部差異【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東西部差異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AB是經濟文化方面的內容,與題意不符;與西部相比,東部自然條件的優勢是氣候溫暖濕潤,所以C符合題意;礦產和能源資源豐富是西部的優勢,所以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東西部差異的識記。2.(2017七下·桐鄉月考)劃分我國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主要依據是( )A.南、北方地形不同 B.南、北方氣候不同C.南、北方語言不同 D.南、北方植被類型不同【答案】B【知識點】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劃分我國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主要依據是南、北方氣候不同。故選擇B。【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劃分依據的識記。3.下列關于北方地區范圍的敘述,正確的是( )A.東北三省全部 B.秦嶺—淮河一線以北地區C.甘肅、寧夏的全部 D.江蘇、安徽兩省的大部分【答案】B【知識點】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北方地區范圍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秦嶺—淮河一線以北地區是我國的北方地區。故選擇B。【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北方地區范圍的識記。4.南方地區的主要水果為( )A.桃、菠蘿、蘋果 B.葡萄、哈密瓜C.菠蘿、柑橘、荔枝 D.蘋果、香蕉、梨【答案】C【知識點】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南方地區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蘋果是我國北方地區的特產,哈密瓜是我國新疆地區的特產,所以ABD不符合題意;菠蘿、柑橘、荔枝是我國南方地區的水果,所以C符合題意。故選擇C。【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南方地區水果分布的識記。5.(2016七下·溫州期中)關于北方地區農業的生產條件、主要的農作物、存在的主要問題的說法,錯誤的是( )A.北方地區平原面積廣大,土壤肥沃,耕地連片集中B.大量種植小麥、玉米、谷子等糧食作物,甜菜、棉花、大豆等經濟作物C.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降水較少,且集中于冬季,沒有春旱D.農業要持續發展,必須發展節水農業,推廣滴灌、噴灌等技術【答案】C【知識點】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北方地區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北方地區包括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為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所以C錯誤。故選擇C。【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北方地區自然人文特征的了解。6.(2016七下·杭州期中)下例省級行政區完全位于西部的是( )A.湖南、內蒙古自治區 B.陜西省、湖北省C.江西省、云南省 D.青海省、甘肅省【答案】D【知識點】東部和西部差異【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東西部劃分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湖南省、內蒙古自治區,湖南省大部位于東部;青海省、甘肅省,都位于西部;江西省、云南省 ,江西省位于東部;陜西省、山東省,山東省位于東部。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東西部劃分的識記。7.(2017七下·浙江期中)四省區內有一東西走向的山脈,山北以旱地為主,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山南以水田為主,主要種植水稻。該山脈是( )A.昆侖山脈 B.太行山脈 C.秦嶺 D.南嶺【答案】C【知識點】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秦嶺分布及地理意義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我國,秦嶺為東西走向山脈,該山脈與淮河構成我國東部地區重要的地理界線,在它的南北兩側,自然環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的生產生活習慣有明顯的差異:該線以北以旱地為主,主要種植小麥、玉米;以南以水田為主,主要種植水稻。所以,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秦嶺分布及地理意義的識記。8.(2017七下·杭州月考)我國的東部和西部差異很大,下列現象屬于東部地區的是( )A.高原、山地面積廣大 B.水資源短缺C.氣候干旱 D.土地肥沃【答案】D【知識點】東部和西部差異【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我國東西部的差異。我國東部地區平原廣闊,氣候較為濕潤,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故ABC描述的是西部地區,正確答案是D。【點評】知道我國東西部的差異。9.(2017七下·杭州月考)下列地理現象主要出現在南方的是( )①一月均溫高于0℃,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②利用灌溉種植水稻,柑橘,內河航運發達③以種植小麥和甜菜為主,河流結冰④濕潤地區,農作物一年兩熟或三熟A.①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知識點】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南方地區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南方地區一月均溫高于0℃,年降水量高于800毫米,所以①錯誤;我國北方地區以種植小麥和甜菜為主,河流結冰,所以③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南方地區的了解。10.(2017七下·桐鄉月考)“十二五”期間,浙江省對口支援西藏那曲地區規劃建設項目共65個,總投資約12.4億元,將全部用于改善民生。浙江省援建西藏地區有利于( )①消除差異 ②互通有無 ③交流合作 ④優勢互補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C【知識點】交流與互補【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東西部交流與互補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浙江省援建西藏地區并不能消除浙江和西藏的各種差異,所以①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東西部交流與互補的理解。11.(2016七下·杭州期中)下列描述中,表示北方地區的是( )A.四季有花常見雨 B.旱地麥浪泛金黃C.大漠黃沙駝鈴響 D.青稞美酒鍋莊舞【答案】B【知識點】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北方降水較少,耕地以旱地為主,主要農作物是小麥、玉米等,所以B符合題意。A是我國南方的景觀;C是我國西北沙漠的景觀;D是我國青藏地區的景觀。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北方地區自然人文特征的了解。12.下列四省區境內的山脈界線與我國1月份0℃等溫線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吻合的是( )A.A B.B C.C D.D【答案】B【知識點】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南北分界線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南北方是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同時也是我國1月份0℃等溫線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圖B為陜西省,所示山脈為秦嶺,所以B符合要求。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南北分界線分布的識記。13.當前,我國東部和西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共同問題是( )A.礦產和能源資源短缺 B.交通和通信落后C.環境問題 D.人才資源極其缺乏【答案】C【知識點】東部和西部差異【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東西部經濟發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東部和西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共同問題是環境問題。交通和通信落后、人才資源極其缺乏是西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礦產和能源資源短缺是東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東西部經濟發展的了解。二、綜合題14.星期天,小葉來到嘉興的舅舅家,發現舅舅家用的是天然氣。他回到學校后找出一張我國西氣東輸的線路圖研究了起來。(1)西氣東輸工程西起 ,東到 。(填省級行政單位全稱)(2)西氣東輸工程經過的主要地形區有:甲 (盆地),乙 (高原),丙 (平原)。(3)圖中山脈A是 ,B是 。(4)西氣東輸工程從一個側面說明我國在資源分布上存在什么問題 【答案】(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上海市(2)塔里木盆地;黃土高原;長江中下游平原(3)天山山脈;昆侖山脈(4)說明我國西部地區油氣資源豐富,東部地區則相對貧乏,也說明東部地區對石油、天然氣的使用需求量較大。【知識點】交流與互補【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西氣東輸工程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氣東輸工程西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到上海市。(2)本題考查的是西氣東輸工程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氣東輸工程經過的主要地形區有:甲塔里木盆地,乙 黃土高原,丙長江中下游平原。(3)本題考查的是新疆重要地形區分布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A是天山山脈,B是昆侖山脈。(4)本題考查的是東西部交流與互補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氣東輸工程從一個側面說明我國西部地區油氣資源豐富,東部地區則相對貧乏,也說明東部地區對石油、天然氣的使用需求量較大。【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西氣東輸工程的理解。15.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東北地區山環水繞,沃野千里,成為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是“新中國工業的搖籃”,是我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材料二:長江三角洲以全國2.2%的陸地面積,創造了全國22.1%的國內生產總值。長江三角洲地區自古就有“魚米之鄉”之稱,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水平最高的區域。材料三:東北和長江三角洲地區示意圖。(1)東北地區成為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的自然條件: 。(至少一個)(2)比較東北和長江三角洲地區,完成下表。地區 耕地類型 人們主食 傳統運輸 傳統民居東北地區 ① 面食 ③ ④ “長三角”地區 水田為主 ② 水路為主 屋頂坡度較大(3)國家有計劃地將“北大倉”變成“北大荒”,以保護濕地。保護濕地的措施有 。A.退林還耕 B.擴大耕地面積C.大力發展家具制造業 D.建立自然保護區(4)長江三角洲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魚米之鄉”。與東北地區相比,它最大的自然優勢是 。如果把東部沿海地區比作“弓”,把長江比作“箭”,長江三角洲就位于箭頭的位置。作為“箭”的長江,為長江三角洲的發展提供了條件: 。【答案】(1)示例:東北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2)①旱地為主;②米飯;③陸路為主;④屋頂坡度較小(3)D(4)熱量充足,降水豐富;長江為其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便利的水路交通條件等【知識點】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東北地區自然環境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東北地區成為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的自然條件是東北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2)本題考查的是東北和長江三角洲地區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東北地區以旱地為主,運輸方式以陸路為主,傳統民居屋頂坡度較小;長江三角洲地區主要種植水稻,當地人的主食是米飯(水稻)。(3)本題考查的是東北地區自然環境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國家有計劃地將“北大倉”變成“北大荒”,以保護濕地。保護濕地的措施有建立自然保護區。退林還耕、擴大耕地面積、大力發展家具制造業都會破壞當地自然環境,對保護濕地不利。故選擇D。(4)本題考查的是東北地區自然環境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長江三角洲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魚米之鄉”。與東北地區相比,它最大的自然優勢是當地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熱量充足,降水豐富。如果把東部沿海地區比作“弓”,把長江比作“箭”,長江三角洲就位于箭頭的位置。作為“箭”的長江,為長江三角洲的發展提供了條件:長江為其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便利的水路交通條件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東北地區和長江三角洲地區自然人文特征的理解。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17-2018年人教版初中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三課地域差異顯著同步練習(學生版).docx 2017-2018年人教版初中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三課地域差異顯著同步練習(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