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1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教學設計課題 3.1 世界是普遍聯系的 課型 新授課 課時 2 授課對象 高二級學生日期 2022年 8 月16 日 設計人 節次 2 教材來源 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必修四《哲學與文化》第27-31頁目標確立依據 課標分析 課標摘錄:1.4 描述世界是普遍聯系的。 課標分解: 1.學生學什么 聯系的含義;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系統優化的方法。 2.學生學到什么程度 理解聯系的含義,掌握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的特點;區分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把握整體與部分的內在聯系;理解系統優化的方法。 3.學生怎么學 (1)設計議學任務一,學生聯系國際時政熱點,分析圖片的人物、事件及影響,通過分析時政熱點明確聯系的含義,理解掌握聯系具有普遍性的特征。 (2)設計議學任務二,學生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搜集有關臺灣的今生來世,閱讀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8月10日發表《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進一步了解我國對臺灣問題的闡述及解決辦法,從而理解聯系具有客觀性的特征。同時,設計了3道針對性訓練題及時跟蹤學生的掌握情況。 (3)設計議學任務三,圍繞任務同學們構建推導圖并理解聯系的多樣性特征。同時,設計了3道針對性訓練題及時跟蹤學生的掌握情況。 (4)設計議學任務四,學生開展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對理性解決此次臺海危機出謀劃策。從學生的建言獻策中引導學生進行歸納,分析哪些是從全局考慮的,哪些要注意局部問題的解決,從而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并且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同時,設計了2道針對性訓練題及時跟蹤學生的掌握情況。教材 分析 1.教學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課“把握世界的規律”是第一單元的最后一課,在第二課的基礎上進一步追問世界是怎樣的、世界以怎樣的狀態存在和發展、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是什么、發展的方向和道路是什么。 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是第三課的起點,安排兩目內容。通過學習本框,為第二框、第三框奠定知識基礎,對于學生樹立唯物辯證觀起到基礎性作用。 2.教學內容的知識結構 第三課第一框題“世界是普遍聯系的”,包括兩個目題,第一目“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與多樣性”,第二目“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本框的教學內容所體現的知識結構為“原理+方法論”,首先介紹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原理,進而引導學生樹立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的方法論;此后介紹整體和部分的辯證關系原理,引導學生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論。學情分析 已有知識經驗:通過前兩課的學習,學生學習了哲學基本問題、基本派別、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對辯證唯物論有初步認識,為本課學習作了知識鋪墊。 已有生活經驗:美國國會眾議長佩洛西竄訪臺灣,縱容“臺獨”、破壞一中原則,造成嚴重的臺海危機,我國政府及時采取反制措施,學生對此很關注。 已有策略經驗:學生自學、合作探究、反思的學習方式較為熟練;學生的思辨能力較強。 學習困難障礙:(1)對“人為事物的聯系”,“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等難點知識突破,部分學生不能及時掌握;(2)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實際的能力較弱。 突破措施:大道至簡;充分尊重學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多讓學生思辨,并聯系實際社會熱點,提高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目標敘寫 學習目標 1.結合教材P27-28,圍繞議學任務一,聯系國際時政熱點,分析圖片的人物、事件及影響,通過分析時政熱點明確聯系的含義,理解掌握聯系具有普遍性的特征。 2.結合教材P28-29,圍繞議學任務二,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合作、探究,搜集、整理有關臺灣的今生來世,閱讀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8月10日發表的《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了解我國政府對臺灣問題的闡述及解決辦法,并且理解聯系具有客觀性的特征。 3.結合教材P29,圍繞議學任務三,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構建推導圖并理解聯系的多樣性特征。 4.結合教材P29-31,圍繞議學任務四,學生開展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對理性解決此次臺海危機出謀劃策。從學生的建言獻策中引導學生進行歸納,分析哪些是從全局考慮的,哪些要注意局部問題的解決,從而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并且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教學重難點 重難點:聯系的特征、整體與部分的關系評估任務 1.圍繞議學任務一,多數學生能夠分析圖片的人物、事件及影響,通過分析時政熱點明確聯系的含義,理解掌握聯系具有普遍性的特征。(對應目標1) 2.結合教材P28-29,圍繞議學任務二,多數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合作、探究,搜集、有效整理有關臺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的材料,分析佩洛西竄臺,會見臺獨份子,企圖搞“一中一臺”,分裂國家的活動,違背了聯系的客觀性。多數學生能夠做對3道針對性訓練題。(對應目標2) 3.結合教材P29,圍繞議學任務三,多數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能夠構建出推導圖并找出它們之間具體的聯系關系,從而理解聯系的多樣性特征。多數學生能夠做對3道針對性訓練題。(對應目標3) 4.結合教材P29-31,圍繞議學任務四,學生開展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小組代表能夠分享解決臺海危機的辦法,引導學生進行歸納,分析哪些是從全局考慮的,哪些要注意局部問題的解決,從而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并且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多數學生能夠做對3道針對性訓練題。(對應目標4)活動設計 1.活動一:學生課前自主預習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內容,并課前完成練習冊的主干知識的填空題。學習小組組長組織學生搜集有關臺灣的歷史由來,查閱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8月10日發表的《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了解我國政府對臺灣問題的闡述及解決辦法。 2.活動二: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合作、探究、分享各個議學任務。 2.活動三:限時完成針對性訓練題。 3活動四:自主構建本課知識網絡。教 學 過 程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 評估要點新課預習檢查 學生:提前預習教材P27-31,課前自主預習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內容,并課前完成練習冊的主干知識的填空題。學習小組組長組織學生搜集有關臺灣的歷史由來,查閱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8月10日發表的《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了解我國政府對臺灣問題的闡述及解決辦法。 教師:檢查學生的預習資料,并在課堂上反饋。 全體學生都能完成。展示學習目標 教師通過課件展示學習目標,學生明確本節課要掌握的學生目標。 1.結合教材P27-28,圍繞議學任務一,聯系國際時政熱點,分析圖片的人物、事件及影響,通過分析時政熱點明確聯系的含義,理解掌握聯系具有普遍性的特征。 2.結合教材P28-29,圍繞議學任務二,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合作、探究,搜集、整理有關臺灣的今生來世,閱讀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8月10日發表的《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了解我國政府對臺灣問題的闡述及解決辦法,并且理解聯系具有客觀性的特征。 3.結合教材P29,圍繞議學任務三,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構建推導圖并理解聯系的多樣性特征。 4.結合教材P29-31,圍繞議學任務四,學生開展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對理性解決此次臺海危機出謀劃策。從學生的建言獻策中引導學生進行歸納,分析哪些是從全局考慮的,哪些要注意局部問題的解決,從而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并且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 全體學生明確學生內容和學習任務。講授新課 一、聯系的含義 二、聯系的特征 1.聯系具有普遍性 議學任務 1.她是誰?她最近在中國做了什么事?為什么全世界都在聚焦她的行程?由此可見,說說什么是聯系?這體現了聯系的什么樣的特點呢? 議學提示 學生合作、探究,教師引導、小結。 議學小結 一、聯系的含義 二、聯系的特征 1.聯系具有普遍性 任何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每一事物內部的各個部分、要素之間也是相互聯系的。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沒有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要求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追問:聯系是普遍的,是否可以說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有聯系 ? 聯系是普遍的,但事物的具體聯系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具體的。 圍繞議學任務一,多數學生能夠分析圖片的人物、事件及影響,通過分析時政熱點明確聯系的含義,理解掌握聯系具有普遍性的特征。講授新課 2.聯系具有客觀性 議學任務 2.她的竄訪能不能改變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一現狀?請聯系史實并結合聯系的客觀性分析這一行為。 議學提示 學生合作、探究,教師引導、小結。 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不容置疑也不容改變。佩洛西竄訪臺灣,縱容“臺獨”、破壞一中原則,嚴重違背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客觀事實,外部勢力阻礙中國完全統一必遭失敗。 議學小結 2.聯系具有客觀性 (1)內容:聯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要求我們從事物固有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 (2)客觀性的表現: 自在事物的聯系(臺灣自古與中國大陸就聯系在一起) 人為事物的聯系(中國政府在不同時期在臺灣設立建制單位) 難點突破:人為事物的聯系的客觀性 (1)建立的基礎看:人為事物的聯系以自在事物的聯系為基礎 (2)產生的過程看:人為事物的聯系只有通過實踐這一客觀的物質活動才能建立 (3)產生的結果看:人為事物的聯系,形成之后便獨立于人的意識之外 針對性限時訓練 (2019全國)最近,科學家設計和制造出一種小蛋白,這種小蛋白自我組裝成螺旋狀的蛋白長絲。該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天然蛋白絲,進而研制出自然界沒有的全新材料,如超過蜘蛛絲強度的人造纖維等。這表明 ①人類能夠基于事物固有的聯系建立新的聯系 ②實踐可以把自在事物的聯系轉化為人為事物的聯系 ③人為事物的聯系比自在事物的聯系更高級、更復雜 ④人為事物的聯系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具有“人化”的特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5全國)“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看,對蘇軾的《琴韻》理解正確的是 ①琴聲是人的活動的產物,具有鮮明的“人化”特點 ②琴聲來自于琴與指之間的相互作用,與人的主觀世界無關 ③琴、指、琴聲以及三者之間的聯系都具有客觀實在性 ④只要指與琴發生相互作用,就能產生美妙的音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22廣東卷)苦瓜味苦性寒,是一種消暑清熱的食材。清代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這樣評價苦瓜:“雜他物煮之,他物弗苦,自苦不以苦人,有君子之德焉?!笨喙线@種“不傳己苦與他物”的特點,使其得了“君子菜”的雅號。從材料可以看出( ) ①事物是各種觀念的集合 ②意識對事物的反映具有選擇性和創造性 ③人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建立新的聯系 ④掌握事物的特性是意識活動的最終目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多數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合作、探究,搜集、有效整理有關臺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的材料,分析佩洛西竄臺,會見臺獨份子,企圖搞“一中一臺”,分裂國家的活動,違背了聯系的客觀性。多數學生能夠做對3道針對性訓練題。講授新課 3.聯系具有多樣性 議學任務 3.她的竄訪對中美、對世界造成哪些不良影響呢?請同學們構建推導圖并思考它們具體的聯系形式,這體現了聯系的什么樣的特點呢? 議學提示 學生合作、探究,教師引導、小結。 議學小結 3.聯系具有多樣性 (1)內容:事物的聯系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 (2)表現: 直接聯系——間接聯系 內部聯系——外部聯系 本質聯系——非本質聯系 必然聯系——偶然聯系 針對性限時訓練 (2020·江蘇卷)有些同學喜歡邊聽音樂邊學習。有研究表明,當學習任務比較簡單時,越不熟悉背景音樂歌詞的語言,背景音樂對學習的影響越小;當學習任務比較難時,越熟悉背景音樂歌詞的語言,背景音樂對學習的影響越小。這啟示我們( ) A. 自在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 B. 局部的變化制約整體功能 C. 事物的量變必然促成質變 D. 事物的聯系是多種多樣的 (2017年江蘇卷)有研究發現,在黑夜翻耕的土壤中,僅有2%的野草種子日后會發芽,但如果在白天翻耕,發芽率高達80%。進一步研究發現,絕大多數野草種子在被翻出土后的數小時內,如果沒有受到光線的刺激,就難以發芽。材料表明 A.人為事物聯系是主觀的 B.新事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C.事物的聯系是有條件的 D.新事物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多數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能夠構建出推導圖并找出它們之間具體的聯系關系,從而理解聯系的多樣性特征。多數學生能夠做對3道針對性訓練題。講授新課 三、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1.整體和部分的辯證關系 2.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 議學任務 4.面對竄訪鬧劇,我們應該如何理性解決此次臺海危機呢?請同學們幫忙出謀劃策。 議學提示 學生合作、探究,教師引導、小結。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8月10日發表《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 五、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推進祖國統一 (一)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 (二)努力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融合發展 (三)堅決粉碎“臺獨”分裂和外來干涉圖謀 (四)團結臺灣同胞共謀民族復興和國家統一 議學小結 三、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1.整體和部分的辯證關系 (1)區別 ①含義不同 ②功能和地位不同 (2)相互聯系、密不可分 ①二者密不可分。 ②二者相互影響。 (3)要求 ①樹立全局觀念,掌握系統優化方法,用綜合的思維方法認識事物,立足整體,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達到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②重視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 追問:整體的功能總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嗎? 學生合作、探究,教師引導、小結。 當各部分以有序、合理、優化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的功能大于各個部分功能之和,即:1+1>2。 當部分以無序、欠佳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即:1+1<2。 2.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 針對性限時訓練 (2019全國卷)在科技創新中,時常存在“管理孤島”“資源孤島”“信息孤島”“技術孤島”等現象,各子系統之間的資源、信息、人才等流動不暢,導致科技創新效率低下。消除科技創新中的“孤島現象”,就要 ①立足關鍵部分,充分發揮其對整體功能的決定作用 ②克服封閉觀念,實現系統中各個要素功能的最大化 ③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和處理問題,促進系統優化 ④破除體制機制障礙,達到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漫畫《各負其責》啟示我們( ) A.要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 B.要從整體著眼,尋求最優目標 C.部分的功能對整體起到決定作用 D.加強聯系就能夠促進事物的發展 學生開展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小組代表能夠分享解決臺海危機的辦法,引導學生進行歸納,分析哪些是從全局考慮的,哪些要注意局部問題的解決,從而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并且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多數學生能夠做對3道針對性訓練題。課堂小結 1.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網絡。 2.學習對應學習目標進行自主反思,對沒有達成的學習任務進行跟進。 全體學生進行知識回顧與反思作業布置 1.必做:①反思課堂學習內容、整理筆記;②限時完成練習冊配套練習題;③熟記原理內容 2.選做:《五三高考》 3.預習:《世界是永恒發展的》教材、練習冊預習內容 筆記留痕、錯題的歸因分析板書設計復盤反思基于目標的復盤式評課 議題式教學的設計與實施是實現活動型學科課程的重要抓手。 本節課是根據一中“教學評一致性”備課專業化進行教學設計,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創設情境讓學生參與探究、思考和感悟,總體上體現了“教學評一致性”的基本要求。但是要做到真正的教學評一致性,還有待加強。備注1:主設計人,參與設計人、參與討論人等補充信息。備注2:其他補充信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