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3張PPT)高中音樂鑒賞第二單元 | 第一主題中國音樂 | 中國近代音樂聆聽作品,判斷兩首作品的產生年代。阿炳《二泉映月》劉天華《光明行》壹二胡曲《光明行》創作背景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社會矛盾日益激化。五四運動后,中國音樂創作領域產生了很大改進,有人認為我國的民族音樂萎靡不振的靡靡之音。為此,正值創作高峰期的劉天華遍創作了一曲音調雄壯,氣勢豪邁的《光明行》,作為對那些輕視民族音樂的論調的有力回擊。樂曲以明快、堅定的旋律表現了舊社會知識分子不斷追求進步和光明的心情。它是中國第一首進行曲風格的二胡獨奏曲。主題1本段主題音調似號角,節奏鏗鏘有力,具有進行曲風格,塑造了英勇豪邁,昂首挺進的音樂形象。作品中引用了小提琴的頓弓技法。主題2音樂主題反復使用了前附點的節奏,表現了知識分子樂觀積極的心態。請問這一主題在這段音樂中出現了幾次?附點節奏型聆聽主題3和主題4,感受這兩段主題在節奏特點和情緒上有何區別。主題3以短小的,軍鼓式的動機,來表現人群從四面八方匯成一股洪流,勇往直前的狀態。主題4歌唱性曲調,大量運用了附點節奏,音樂堅毅穩健,預示著黑暗必將過去,光明即將到來。小軍鼓節奏:X XX X X X X附點節奏:X. X完整聆聽音樂作品,將你所聽到的音樂片段按照順序進行編排,完成圖示分析圖。光明行主題1+主題2主題3+主題4主題2段落A段落B貳小提琴曲《思鄉曲》作者介紹馬思聰是我國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和音樂教育家,早年留學法國,1931年回國后主要從事音樂教育工作,解放后曾擔任中央音樂學院首任院長。1967年在"文革"中被迫出走美國,1987年在美國費城逝世。馬思聰,廣東海豐人聆聽兩段音樂,判斷這兩段音樂的關系。part.1part.2綏遠民歌《城墻上跑馬》,歌曲表現了漂泊在外的青年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小提琴曲《思鄉曲》表達了作曲家遠離家鄉,對故鄉的懷念之情。《思鄉曲》是馬思聰于1937年創作的管弦樂曲《綏遠組曲》中的第二樂章,常作為音樂會獨奏曲目單獨演奏,采用了蒙古民歌音調為素材,采用了帶再現的復三部曲式寫成,以如歌如素的旋律表現遠離家鄉的人們對于故鄉的思念之情。作品分析你還知道哪些中國作曲家創作的著名音樂作品嗎?西樂全都優于國樂嗎?對此你有何看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024.光明行.mp3 024.光明行A段.mp3 024.光明行B段.mp3 025.思鄉曲.mp3 中國近代音樂.ppt 光明行主題1.mp3 光明行主題2.mp3 光明行主題2完整.mp3 光明行主題4.mp3 光明行片段3.mp3 柔云 - 城墻上跑馬.mp3 阿炳 - 二泉映月(二胡獨奏).mp3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