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1課《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唯物史觀:了解西漢的建立、休養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等基本史實,透過歷史現象認識歷史發展規律,思考內在的因果關系。2.時空觀念:記住漢朝建立的時間和都城所在位置,梳理漢初統治者治國的相關政策,幫助學生樹立時間和空間概念。3.歷史解釋:根據所學知識和認知,培養學生對休養生息政策、無為而治思想、以及民本思想等專業名詞的歷史解釋能力,考查學生綜合知識能力運用。4.史料實證:通過對漢朝初年相關材料的分析,得出漢初面臨的困境,做到論從史出,培養學生史論結合分析材料的能力。5.家國情懷:通過對漢初民本思想到今之民生的發展演變,幫助學生樹立民生為立國之本的理念。二、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休養生息政策;文景之治。難點:理解休養生息政策的歷史概念及意義。三、教學準備:收集資料,制作課件四、課時安排:1課時五、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對漢王朝進行描述,讓學生猜說的是哪個朝代?(二)新課講授一、建國之初——西漢的建立1.自主學習:閱讀課本“西漢的建立”正文部分,回答下列問題。問題:西漢建立的時間、都城、建立者。問題:漢初統治者面臨的首要問題是什么?(1)學生歸納朝代建立三要素:建立時間、建立者、定都。(2)出示材料:《漢書·食貨志》記載:“西漢剛建立時,民失作業,而大饑饉。人相食,死者過半”。《史記》記載:自天子不能具醇駟(四匹馬的毛色一樣),而將相或乘牛車。提問:根據材料,說說漢初社會處于什么樣的境況?導致漢初這種境況的原因是什么?漢初統治者最迫切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呢?(3)提問:如果你是劉邦,應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學生討論)2.出示材料:事逾煩天下逾亂,法逾滋而天下逾熾,兵馬益設而敵人愈多。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舉措太眾、刑罰太極故也。——陸賈《新語》提問:陸賈是想讓漢高祖認識到什么?(秦失天下的原因)二、治國之策——休養生息政策1.解釋休養生息政策的含義2.合作探究:漢高祖休養生息政策的措施有哪些?結果如何?(1)措施:①解甲歸田,讓士兵還鄉務農;②將奴婢釋放為平民;③鼓勵人民致力農業生產;④輕徭薄賦(十五稅一)。(2)實行休養生息政策起到了什么效果?(漢初經濟逐漸得以恢復和發展,社會局勢穩定下來。)3.合作探究漢文帝、漢景帝采取的休養生息政策的具體措施?“文景之治”的表現。(1)出示材料:材料一:夫農,天下之本也,朕親率天下農耕以供粢盛(zi cheng)(古代盛在祭器內以供祭祀的谷物),皇后親桑以奉祭服,其具禮儀。——《漢書·文帝紀第四》農,天下之本也。黃金珠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國務勸農桑,益種樹可得衣食物。——《漢書·景帝紀第五》材料二:漢文帝時期,把服役由一年一次改為三年一次,文帝二年、十二年,兩次降低當年田租之半,十三年更是全免田租。為發展農業生產,漢景帝進一步減輕農民負擔,在位的第一年,下詔將田租十五稅一減為三十稅一。從此成為漢朝稅率的定制。材料三:年八十已上,賜米人月一石(dan),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賜帛人二匹,絮三斤。——《漢書·文帝紀第四》漢文帝廢除連坐,廢除肉刑。漢景帝改革笞刑,減輕了笞刑的強度,降低了笞刑對犯罪者身體的傷害程度,也減少了受笞刑而死的數量。材料四:文帝在位23年,車騎服御之物都沒有增添;屢次下詔禁止郡國貢獻奇珍異寶;平時穿戴都是用粗糙的黑絲綢做的衣服。在中國歷代帝王中,文帝是一生都注重簡樸為世人稱道的皇帝。(2)引導學生根據材料,歸納出文景時期休養生息政策的措施:①注重農業生產,提倡以農為本結合課后活動第一題,追問:為什么要實行以農為本的政策?②進一步減輕賦稅和徭役。③重視“以德化民”,廢除嚴刑峻法。④提倡勤儉治國,反對奢侈浮華。4.出示文景時期休養生息政策的具體措施,提問:文景之治是一種什么樣的統治局面?5.觀看視頻——文景之治6.總結漢高祖與文景時期的休養生息政策。提問:我們從漢初統治者治理國家的政策中可以看出,他們的政策其實大多數都是與什么有關——民。三、立國之本——民生1.學生活動:請用一句話概括“民”與“國”的關系(1)民惟邦本,本固邦寧(2)民本思想(重民、愛民、寬民、富民)討論:漢初統治者以民為本治理國家的政策對今天的民生有沒有什么地方是值得借鑒的?3.展示今之民生之部分舉措(圖片短片)(三)課堂小結:通過學習,我們了解西漢建立之初,民生凋敝,政權不穩,而漢高祖吸取秦亡教訓,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文帝、景帝繼續推行休養生息政策,出現了“文景之治”的局面。漢初統治者所采取的以民為本的民本思想,仍然對我們當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借用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句話“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因此民生為立國之本。(四)課后作業1.對比秦朝的政策和漢初的政策有何不同?你認為哪個好?(五)板書設計西漢建立 → 休養生息 → 文景之治 (背景) (措施) (影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