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3.2草原風情一、單選題1.工業生產為我們提供豐富多樣的生活資料。我國工業部門齊全,輕重工業發展都較快。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題。若從接近原料產地方面考慮,呼和浩特紡織工業應為( ?。?br/>A.棉紡織工業 B.毛紡織工業 C.麻紡織工業 D.紡織工業2.“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的景觀是指( ?。?br/>A.黃土高原 B.華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內蒙古高原3.下列有關描述是對內蒙古草原的真實寫照的是( )A.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B.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C.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D.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4.暑假期間,小明一家一起去外地旅游,在那個地方,他們喝到了新鮮的牛奶和奶茶,還參加了那達慕大會。小明一家最有可能去的地方是( )A.太湖流域 B.四川盆地 C.內蒙古高原 D.天山牧場5.在烏拉蓋草原能夠感受到的蒙古族特色文化是( )A.潑水節 B.冰雪節 C.火把節 D.那達慕大會6.烏拉蓋草原發展生態旅游可以( )A.對草原任意開發與利用 B.促進草原可持續發展C.導致自然災害的增多 D.限制原生態文化的發展7.“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來形容內蒙古草原非常恰當,從詩句中可以看出內蒙古草原屬于典型的( )A.熱帶草原氣候 B.亞熱帶草原氣候C.溫帶草原氣候 D.寒帶草原氣候下圖為內蒙古自治區降水量分布圖,回答下題。8.影響該地降水分布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因素 B.緯度位置 C.海陸位置 D.光熱因素9.與圖中a、b、c三地相對應的景觀是( )A.高嶺蒼茫低嶺翠 平沙莽莽黃入天 風吹草低見牛羊B.高嶺蒼茫低嶺翠 風吹草低見牛羊 平沙莽莽黃入天C.平沙莽莽黃人天 風吹草低見牛羊 高嶺蒼茫低嶺翠D.風吹草低見牛羊 高嶺蒼茫低嶺翠 平沙莽莽黃入天10.網友“暢行天下”暑假騎自行車進行了一次終生難忘的旅行,下面是他用“行者”軟件記錄的旅行線路(終點是烏魯木齊)。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下列景觀或人文活動與內蒙古自治區相符的是( ?。?br/>A.以種植水稻、柑橘和甘蔗為主B.摔跤是人們喜愛的傳統體育活動C.傳統民居屋頂坡度大,利于排水D.代表性植被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11.從東往西,內蒙古自治區的植被變化規律是( ?。?br/>A.草原、森林、沙漠 B.森林、草原、沙漠C.草原、沙漠、森林 D.沙漠、草原、森林12.我國內蒙古牧區的優良畜種主要有( ?。?br/>A.牦牛、綿羊 B.灘羊、山羊C.細毛羊、伊犁馬 D.三河牛、三河馬13.內蒙古素有“塞上米糧川”之稱的地區是( ?。?br/>A.呼倫貝爾草原 B.河西走廊C.銀川平原 D.河套平原14.讀“內蒙古自治區植被景觀分布圖”,完成小題。(1)內蒙古自治區從東往西,植被變化的規律大致是( )A.森林→草原→荒漠 B.荒漠→森林→草原C.森林→荒漠→草原 D.草原→森林→荒漠(2)植物生長與水分關系密切,據圖推斷內蒙古自治區年降水量的分布規律大致是( ?。?br/>A.南多北少 B.北多南少 C.東多西少 D.西多東少(3)內蒙古自治區最主要的農業生產部門是( ?。?br/>A.林業 B.牧業 C.種植業 D.漁業15.有“塞上米糧川”之稱的地區是( ?。?br/>A.河套平原 B.陰山C.大興安嶺 D.呼倫貝爾大草原16.三河馬、三河牛主要分布在( ?。?br/>A.內蒙古牧區 B.新疆牧區 C.西藏牧區 D.青海牧區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呼和浩特位于內蒙古高原,內蒙古牧區是我國四大牧區之一,畜牧業發達。因此從接近原料地考慮,呼和浩特的紡織工業應是毛紡織工業。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 工業生產為我們提供豐富多樣的生活資料.我國工業部門齊全,輕重工業發展都較快. 工業 布局也日趨合理。工業技術水平也不斷提高。 北京、上海已成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核心。珠江三角洲、滬寧杭、京津石(石家莊)因具備工業基礎、科技力量雄厚、高層次知識性人才集聚、交通便利、對外開放程度高等有利因素,已開始形成高新技術產業帶,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我國中西部的武漢、重慶、西安、蘭州等地正日益成為中西部地區的高新技術產業中心。2.【答案】D【解析】【分析】 “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為內蒙古高原的美麗景象。主要的民居是蒙古包.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 內蒙古高原地勢平坦開闊,一望無際,東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畜牧業較發達,內蒙古牧區是我國四大牧區之一。3.【答案】C【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 ”是西北地區的真實寫照,“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指橫斷山區,“ 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 ”是云貴高原的真實寫照,“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描述的是內蒙古高原的景觀.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內蒙古高原地勢平坦開闊,一望無際,青藏高原是我國第一大高原,內蒙古高原為我國第二大高原,云貴高原地面崎嶇,多山間小盆地,青藏高原起伏平緩,雪山連綿,冰川廣布。黃土高原是千溝萬壑,支離破碎。4.【答案】C【解析】【分析】根據題目中的“他們喝到了新鮮的牛奶和奶茶,還參加了那達慕大會”可知小明一家最有可能去的地方是內蒙古高原。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內蒙古高原是中國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為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又稱北部高原,位于陰山山脈之北,大興安嶺以西,北至國界,西至東經106°附近。介于北緯40°20′~50°50′,東經106°~121°40′。面積約34萬平方千米。5.【答案】D【解析】【分析】 蒙古族最大的傳統的節日性群眾集會為“那達慕”,蒙古語意為娛樂、游藝,起源于13世紀初。蒙古族的傳統節日有馬奶節、那達慕大會和新年(也稱白月)。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 我國民族眾多,風土人情多姿多彩,各民族和睦相處,創造并保留了各自別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其中傣族有潑水節,彝族有火把節,藏族有雪頓節,苗族有蘆笙節,回族有開齋節,蒙古族有那達慕大會,高山族有豐收節,漢族有傳統的元宵節。6.【答案】B【解析】【分析】對草原任意開發與利用會破壞生態環境,A項錯誤。發展生態旅游可以加強對草原的保護,減少自然災害的發生,可以促進草原生態文化的發展,C項、D項錯誤。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烏拉蓋草原因烏拉蓋河得名,地處錫林郭勒盟、興安盟和通遼市三盟市的交界處,動植物種類繁多,有“天邊草原”的美譽。 草原可利用面積4350.53平方公里,總體表現草地質量優良,產量中高。境內植物類型多樣,以木科豆科為主,牧草種類優良。7.【答案】C【解析】【分析】由“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可知,該地植被屬于草原,該地的草原一年有一次豐美,還有一次枯黃,說明該地是溫帶草原氣候,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內蒙古高原是中國重要的牧場,草原面積約占高原面積的80%,屬歐亞溫帶草原區的一部分,是中國最大的綿羊及山羊放牧區和中國駱駝主要產區之一。【答案】8.C9.B【解析】【點評】西北地區地處我國大陸內部地區,由于各地距海遠近不同,加之山脈的阻擋,降水呈現出自東向西逐漸減少的趨勢,故自然景觀呈現出森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變化。氣候為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稀少,河流也比較少,主要以內流河為主。植被稀少,以草原、荒漠草原為主,加之人為對植被的破壞,使得西北地區土地荒漠化嚴重。8.根據給出的等降水量線可以推斷出當地的降水表現為東多西少,越往內陸,降水越少。因此,影響該地降水分布差異的主要因素是海陸位置。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9.據圖分析可知,圖中a地位于大興安嶺的東側,處于迎風坡,降水較多主要以森林植被為主。圖中b地降水量在200-300毫米之間,屬于溫帶草原氣候,不適宜發展種植業,有利于草類的生長,有大面積的草場。圖中c地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氣候干旱,植被稀疏,主要以荒漠景觀為主。因此,與圖中a、b、c三地相對應的景觀是:高嶺蒼茫低嶺翠 風吹草低見牛羊 平沙莽莽黃入天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10.【答案】B【解析】【分析】以種植水稻、柑橘和甘蔗為主是我國的南方地區,內蒙古自治區以畜牧業為主,故A錯誤;摔跤是蒙古族人們喜愛的傳統體育活動,故B正確;傳統民居屋頂坡度大,利于排水是南方地區的建筑特點,內蒙古地區降水少,故C錯誤;內蒙古自治區地處內陸,遠離海洋,富含水汽的夏季風難以再向西前行,年降水量表現出由東向西逐漸減少的態勢,從東到西,內蒙古自治區自然景觀大致上呈現出由森林→草原→荒漠的變化,故D錯誤。故選:B。【點評】內蒙古自治區是我國跨經度最多的省級行政單位,由于內蒙古自治區從東向西越來越遠離海洋,降水從東向西逐漸減少,植被分布也從森林變為草原、荒漠。11.【答案】B【解析】【分析】內蒙古東部邊緣的大興安嶺山地,降水較多,森林茂盛。中部的多數地方水草豐茂,是廣闊的草原牧場,這里牛羊成群,氈房(蒙古包即氈房的一種)點點。陰山山脈是我國內流區與外流區的重要分界線。陰山以南的河套平原地勢平坦,土質肥沃,溝渠縱橫,素有“塞上米糧川”之稱。自陰山向西,氣候干旱,沙漠面積較大。故選:B。【點評】內蒙古自治區與俄羅斯、蒙古交界的國境線長達4200多千米。在漫長的邊境線上,分布有滿洲里、二連浩特等口岸城市,為開展邊境貿易提供了有利條件,12.【答案】D【解析】【分析】西北和青藏地區的農業部門以畜牧業為主,這里分布有我國四大牧區,分別是新疆牧區、青海牧區、西藏牧區、內蒙古牧區。內蒙古牧場屬溫帶草原牧場,新疆牧場屬山地牧場,青海和西藏屬高寒牧場。內蒙古的優良畜種有三河馬、三河牛、新疆有細毛羊,青藏地區有牦牛、藏綿羊、寧夏有灘羊等。故選:D。【點評】中國西部、北部草原遼闊,牧場寬廣。內蒙古、新疆、西藏、青海是中國的四大牧區,這里的許多地方水草肥美,適宜放牧,具有悠久的畜牧業生產歷史。13.【答案】D【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的是河套平原的相關知識。內蒙古素有“塞上米糧川”之稱的地區是河套平原。故選D。14.【答案】(1)A(2)C(3)B【解析】【分析】(1)內蒙古自治區大部分屬于地勢坦蕩的內蒙古高原,是我國跨經度最多的省級行政單位,內蒙古自治區的降水從東向西逐漸減少,植被分布也從森林變為草地、荒漠。(2)內蒙古自治區大部分屬于地勢坦蕩的內蒙古高原,是我國跨經度最多的省級行政單位,內蒙古自治區的降水從東向西逐漸減少,植被分布也從森林變為草地、荒漠。(3)內蒙古東部邊緣的大興安嶺山地,降水較多,森林茂盛。中部的多數地方水草豐茂,是廣闊的草原牧場,這里牛羊成群,氈房(蒙古包即氈房的一種)點點,畜牧業發達。自陰山向西,氣候干旱,沙漠面積較大。故選:(1)A;(2)C;(3)B。【點評】(1)內蒙古東部邊緣的大興安嶺山地,降水較多,森林茂盛,中部是廣闊的草原牧場,西部氣候干旱,沙漠面積較大。(2)內蒙古東部邊緣的大興安嶺山地,降水較多,森林茂盛,中部是廣闊的草原牧場,西部氣候干旱,沙漠面積較大。(3)我國西部、北部草原遼闊,牧場寬廣。內蒙古、新疆、青海、西藏是我國的四大放牧區,這里的許多地方水草肥美,氣候適宜,具有悠久的畜牧業生產歷史。15.【答案】A【解析】【分析】陰山山脈是我國內流區與外流區的重要分界線,陰山以南的河套平原,位于黃河流域,水源條件好,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是我國重要的農業產區,被稱為“塞上米糧川”。故選項A符合題意。故選:A。【點評】內蒙古東部邊緣的大興安嶺山地,降水較多,森林茂盛,中部的多數地方水草豐茂,是廣闊的草原牧場,西部氣候干旱,沙漠面積較大。本題主要考查內蒙古自治區的農業產區。河套平原和銀川平原被稱為“塞上江南”。16.【答案】A【解析】【分析】呼倫貝爾草原位于內蒙古牧區,故選:A。【點評】我國四大牧區都有著名的畜種,內蒙古牧區的三河馬、三河牛,新疆的細毛羊,青藏的牦牛、藏綿羊和寧夏的灘羊都是著名的畜種。我國四大牧區各具特色,內蒙古主要是溫帶草原牧場,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場,青海和西藏則主要是高寒牧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