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象外之境——中國傳統山水畫【教學目標】理解中國傳統文人濃郁的山水情懷,培養學生的圖像識讀能力,提升對傳統山水畫的鑒賞能力。在理解山水畫“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創作規律的基礎上,討論與自主探究,并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觀點,形成分析與評價。理解山水情景融合,主客觀統一的山水意境表達,確立山水情懷的審美價值觀,提高對傳統繪畫的鑒賞水平,培養學生文化理解的能力并提升人文素養。【教學思路】傳統山水畫多取材南北方不同物理、物情的自然山水,教學設計可結合不同授課地區的自然風貌,與相關作品進行對比,引導學生理解山水創作“妙奪造化”的藝術表現,感受作品特定的意境傳達,并理解中國古人的山水情懷。【教學重難點】重點:理解中國傳統山水畫“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創作觀。對傳統山水畫的意境的理解,以及對經典作品意境的賞析。難點:理解中國傳統山水畫所蘊含的濃郁山水情懷。解決措施:選用教材作品,分析作品創作的歷史、文化、社會背景,培養學生的審美思維。教學過程使用山水畫術語,恰當引用畫論原文,輔助學生理解“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創作規律。把探究學習的鑒賞方法運用于審美生活中,拓展學習內容和深度,開拓更廣大的審美空間。【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課前準備 1.準備《富春山居圖》“合璧”展出的新聞資料,作品的高清圖片。 2.準備富春江自然風光圖片或視頻圖像資料。 3.設計推進教學實施的問題框架。 4.制作電子課件。 課前預習,閱讀教材。 對比真實的富春山風景與《富春山居圖》中的“山水”。 充分做好教學準備。利于學生理解傳統文化中濃郁的山水情懷。 利于學生把握傳統山水畫的創作規律。導入啟發 以《富春山居圖》“合璧”的文化事件作為本課的導入,創設山水畫鑒賞的問題情境。 為什么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濃郁的山水情懷?畫中的山水是真實的富春江兩岸的景色嗎?為什么要畫山水畫? 出示課題:象外之境——中國傳統山水畫 觀看《富春山居圖》“合璧”展出的新聞,觀察圖像,思考問題。 憑借對圖像的觀察,引發探究意識。 通過問題引領,幫助學生分析判斷。探究發現 一、山水情懷 問題情景:“知者樂水,仁者樂山”“不下堂筵,坐窮泉壑” 《敘畫》所述:“望秋云,神飛揚。臨春風,思浩蕩。” 展示《富春山居圖》 提問: 1.中國山水畫為什么不稱作風景畫? 2.從文中和圖中你是否感覺到“山水”是“暢神”的樂園? 3.“山水”為什么是中國傳統文人的精神家園? 4.為什么說“山水以形媚道”? 5.《富春山居圖》抒發了作者怎樣的內心情懷? 歸納:山水是中國傳統文人的精神家園。他們心系家國天下,悠游山水之間常常是種奢望,山水畫的出現,滿足了“不下堂筵,坐窮泉壑”的追求。 探究、討論、思考。引用畫論的原文還原山水畫創作的時代背景。 閱讀教材中的“探究發現”,深入思考。 通過問題驅動自主探究。 以山水情懷的情境驅動教學活動,指導學生理解山水畫的創作動機。 體會感悟中國傳統山水畫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文人情懷,培養學生的觀察與分析能力。二、妙奪造化 問題情境:黃公望注重搜集山水素材,常隨身攜帶筆墨,見到好景就摹寫下來。 提問: 1.什么是“外師造化”? 2.什么是“中得心源”? 3.為什么說畫中的山水不同于真山真水? 歸納:山水畫的創作源于自然,畫家只有飽游飫看才能從外在的自然山水中汲取創作素材,在頭腦中提煉概括,神領意會,令“一山而兼數十百山之意態”。 圍繞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學生討論、思考、表達見解。 理解山水畫中的妙奪造化,培養審美判斷能力。 明確山水畫的創作。離不開畫家在自然山水中汲取創作素材。三、因心造境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中關于山水畫移情作用的“相關鏈接” 提出問題: 1.什么是山水畫的靈魂? 《青卞隱居圖》怎樣經營“留白”? 《六君子圖》是怎樣的留白方式? 兩件作品的留白有何不同?給你怎樣的藝術感受? “留白”對山水畫意境的表達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2.《溪山行旅圖》與《踏歌圖》分別表達了什么意境? 歸納:山水畫是實境和虛境的統一,是情與景的統一。對山水畫意境的欣賞取決于觀察者的人生經驗與文化修養。 閱讀教材的“相關鏈接”思考回答問題。 畫中山水與真實山水對比。 圍繞問題進行探究活動。 根據學情的差異性,歸納學生的表述。 “實境”指的是自然中存在的山水,“虛境”是畫家通過各種繪畫語言,融合自己的想象,感情、志趣表現出來的山水。課堂總結 山水畫源自對自然山川的寫生,但又超越具體時空,具有純粹的、普遍性的美,是中國傳統山水畫的特質。 欣賞山水畫意境與個人人生經驗、文化修養相關聯,同學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注意自我豐富、自我提高。 在教師的組織下對本節課學習內容進行總結。 鼓勵學生聯系現實生活發表見解。綜合培養和提升美術學科核心素養。學習評價 以《富春山居圖》為例,能否說出中國傳統山水畫的特點? 能否從構圖、筆墨等方面談黃公望此畫的創作特點? 能否根據他的人生經歷,談談文人畫家怎樣借山水創作抒發內心的情懷。 在談論時能否理解本課的學習內容?能否積極表達自己獨特的想法? 依據教材附錄中的“學生學業水平綜合評價表”進行自我評價。 互評,在學習評價中得到提升。 教師通過問題指導學生自我評價,對應本課“評價量規”落實學科核心素養。拓展學習 《千里江山圖》是中國山水畫史上的又一曠世杰作。與《富春山居圖》對讀,二者在描繪對象、表現技法、創作背景等方面有何異同? 用所學的鑒賞方法分析《千里江山圖》。 以“山水情懷”為精神原點,聯合山水詩、山水畫題記及山水畫創作的歷史背景進行拓展學習。 嘗試解決“拓展學習”中的問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