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心向卓越 奮進向前——在第36個教師節表彰大會上的講話尊敬的各位教師、全體教職員工:大家晚上好!園中桃李年年秀,校內菊花朵朵香。這是一個收獲果實的季節,又是一個播種希望的季節,我們剛送走畢業季,又迎來新學年;剛送走一批奔夢的學子,又迎來一批追夢的孩子。四季輪回,光陰不老,在第36個教師節到來之際,讓我們歡聚一堂,共訴教育事業的神圣,共享教師職業的榮光。在此,我謹代表公司和學校向全體教職員工致以節日的問候,同時,也向默默支持學校發展的廣大家屬表示衷心的感謝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情”不同。2020年是一個不尋常的年份,庚子新春,“新冠”肆虐,舉國抗疫,眾志成城。2020年,我們過得很艱辛,活得很充實,走得很穩健。2020年,我們克服了疫情對教育教學的不利影響,變被動為主動,變壓力為動力,變挑戰為機遇。疫情來襲,全體教師同舟共濟、智慧育人——線上教學動腦筋,開學復課講科學,復習迎考有策略;疫情來襲,全體教職工守望相助、共克時艱——難忘后勤部的“愛心小超市”在疫情彌漫的冬季,給我們提供的貼心服務;難忘學生返校時,司機、教師變為搬用工,“最美女教師”成為搬運隊伍中最美的風景。盡管疫情讓我們拉開了距離,但母校情、師生情、同學情,讓我們心心相印、緊緊相依。操場上,簡約而莊重的畢業典禮,豐潤了學子的心靈;夜幕下,高三教師擂起的戰鼓,振奮了學子的士氣。師生齊努力,共赴好前程。我校2020年高考再創輝煌,有5名學子考入清北,有121名學子考入“雙一流”大學,達600分以上學生有179名,占比38%(理科)。2020年中考全面大捷,生均總分538分,再次位居太原市“直升類”民辦學校第一名。這是一個跨越式的發展,也是一個了不起的突破。事實再次證明,不畏艱難的“新希望”人一定能在變幻莫測的民辦教育浪潮中站穩腳跟,一定能在風云突變的大考中取勝。在此,讓我們將熱烈的掌聲送給辛勤耕耘的自己,送給不畏艱險的自己,送給追求卓越的自己。行百里路半九十,如今我們“新希望”已經走過六年的奮斗歷程,六年,在學校的發展中也只是一個起步,第二個五年計劃已經開啟,新希望人需永葆奮斗底色,永葆創業熱情,下面我提三點希望與大家共勉。教師要涵養為師之德師德師風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也是老師最容易出錯、犯錯的地方,所以我每次大會上都會多講幾句。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要培養學生崇高的道德品質,做教師的首先要具有這樣的品質。教育是崇高而偉大的事業,選擇了做教師就選擇了與真善美同行。一個教師的師德如果出了問題,就是他的人品出了問題。最近,一則教師失德行為在全國引發熱議。這則新聞事件就發生在我省,距離我們僅有100多公里的朔州區。2020年7月18日上午,朔城區某小學六年級數學老師,因對班上的一位學生在畢業時沒給她送花感到非常憤怒,于是當場發飆,罰站全班學生,并向未送花學生及其家長吐口水,罵臟話,長達10分鐘之久。這個視頻被學生偷拍播放到網上,點擊量超過3200萬次,在微博上設置的該話題,閱讀量超過2億次。這位教師受到了“頂格”懲罰——撤銷教師資格,薪級工資也降到最低級1級;與之相關的領導也受到了“頂格”處分——免職。這位教師的失德行為,再次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言行有師德,心中有底線,我們當引以為戒。教師們總以為傳授知識才是教育,其實教師每時每刻都在教育,一言一行都是教育。當了一輩子班主任的李鳳遐老師在給我校教師做講座時說過,“當教師往學生面前一站,教育就發生了。”在我校,廣大教師精心執教、甘做人梯、愛生如子、無私奉獻讓人感動。高三1班班主任吳戰經常自掏腰包獎勵學習優秀或者進步的學生,今年考入清華的劉思羽的爸爸說,光是劉思羽同學從吳戰老師那里得到的獎金就有1000多元。有個高三女生高考前一個月因為壓力大睡不著覺,她初中的班主任老師張月萍就主動做她的心理導師,并安排這個孩子和自己住在單身宿舍,期間一個多月愛人、孩子都沒能和這位女教師聚會。今年高考,這個孩子最終考入了自己心儀的大學。這樣的事例在我校還有很多……但極個別教師的不當行為也應引起重視。2018年教育部出臺了《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標準》,2019年國家六部委聯合出臺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為教師職業規范劃定了底線。在此,希望廣大教師要對照師德標準,涵養為師之德。教師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用道德力量感召學生,用言傳身教滋養學生,實現對學生心靈和人格的塑造。教師要力行篤行之風“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作為教師,既要練硬功還要練內功,練硬功就是練教師的基本功。練內功,就是要有廣博的知識,知識從哪里來?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閱讀和寫作。記得俞敏洪寫過一篇文章叫《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讀書的教師在拼命教書》,這篇文章道出了部分教師的實情。很多教師把時間都花在了學生管理、家校溝通、作業批改、安全等日常工作中,再加上擠出時間搞教研學習、備課研討、教學情分析,剩下給自己讀書、寫作的時間就少得可憐了。很多教師說沒時間閱讀,沒時間寫作,眼睛一睜忙到熄燈,我要說只要你想做,只要你覺得應該做,只要你覺得一件事情就是你的生活,如一日三餐、梳洗打扮,那你就一定有時間去做。最近在東莞打工的農民工吳桂春一不小心就成了網紅。我先把這則新聞事件給大家分享一下:54歲的農民工吳桂春是東莞圖書館的一名忠實讀者。2020年因為疫情,他工作的鞋廠不能復工,他連一個月200元的房租也交不起了。在離開東莞之際,他來到東莞圖書館辦理“退還圖書借書證”手續,并在圖書館的讀者意見本上寫下這樣的留言:我在東莞打工17年,其中有12年在東莞圖書館看書。書能明志,有百益無一害的唯書也。今年疫情讓好多企業倒閉,農民工也無事可做了,所以我選擇了回鄉。想起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圖書館了,雖萬般無奈,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東莞圖書館。農民工吳桂春只讀過五年小學,近五年中,吳桂春在東莞圖書館讀了五六十本書,有《東周列國傳》《老子》《陶淵明傳》《曾國藩傳》,因為給東莞圖書館留言,吳桂春成了網紅。不久他就被光大物業聘用,成為一名綠化工。 一個農民工生存狀況如此窘迫,尚且愛上閱讀,甘之如飴,那我們做教師的呢?更應該把閱讀和寫作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閱讀的高度決定了精神的高度,如果沒有閱讀的生活,如果不懂得運用文字來思維,你就OUT了。一個人的精神發展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新教育”中,教師成長最重要的理論之一就是專業閱讀,專業閱讀對教師的成長非常重要。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教育觀,通過大量閱讀構建起來的教育工具箱、教育思維庫能夠對你所面臨的各種教育問題應付自如,而一個沒有閱讀的教師只能措手不及上陣應付。再談談寫作。寫作是思維的外殼,沒有寫作就談不上真正的思考。老師們經常懶于動筆,認為自己寫不好,或者說沒什么可寫的,干脆不寫。我認為,寫不好往往是因為你想不清,“學而不思則罔思,思而不學則殆”。寫作是思維,尤其是批判性思維、系統性思維的最有效的方式。“新教育實驗”特別強調專業寫作,老師們,大家在工作生活中,能寫的東西太多了,可以寫火熱的校園生活,寫你和孩子們的故事,你的個案記錄,寫你的讀書體驗,寫你對教育的感悟。老師們,只要你愿意,只要你想做,只要你舍得花時間,只要你堅持不懈地去讀書,去寫作,忽然某一天,你就會發現自己思維敏捷、心胸開闊;行云流水、筆下生花。曾國藩說過:人之氣質、由于天生,本難改變,惟有讀書則可以變化氣質。讀書、寫作的大益處就在于此。教師要有崇高的職業道德作為一名教師,這份職業是平凡、孤獨、清苦的,但我們既然選擇了這份職業就應該靜下心來,堅守自己的課堂、守護自己的學生,堅持自己的職業理想。 遺憾的是,面對當前眼花繚亂的民辦教育市場,一些老師坐不住了,打工驅利、游走江湖,憑著僅有的一點家底吃飯,這是短期利益,是不能長久的。下面我把最美鄉村教師胡清汝的故事講給大家聽,希望能給大家一點啟示。胡清汝,河北省平鄉縣賈村小學教師。胡清汝來自一個教育世家,他的祖輩、父輩,他自己、他的孩子都從事教師這個職業,這個家庭已經有近70年的從教歷史,出過20名鄉村教師,有兩萬名孩子是他家族的學生。他本人從教30年,讓一所地處偏僻的農村小學吸引了三縣十二村的孩子,教學成績全縣名列前茅。胡清汝最初的理想本來不是教師,是做教師的父親在他高中畢業打算下海經商時,面對村里青黃不接的教師現狀,苦苦懇求他留下來做鄉村教師。從教五年后,因為收入低,經濟拮據,他向學校遞交了辭職報告,但在給孩子們上最后一堂課時,他被學生的真情留住了,他被孩子們求知的目光留住了,從此,他就把心留在鄉村里,把根扎在教書育人這個崗位上。在這里,我講胡清汝的故事,不是讓大家做苦行僧,我只是希望大家有胡清汝一樣的教育情懷。我說過,新希望教師應該有自己的價值追求:因精神豐盈而幸福,因物質豐富而幸福,因愛和被愛而幸福,因耕耘收獲而幸福,因健康快樂而幸福。我們要變打工者為主人翁,變教書匠為教育家,變謀生手段為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了這樣的追求,有了這樣的理想,我們才能做一名真正意義上的人民教師。三尺講臺系國運,一顆丹心鑄民魂。教育大計,教師為本,老師們,你走多遠,孩子們就能走多遠,請帶我們的孩子走得遠些,再遠些。今朝灑下愛心和汗水,明天迎來桃李滿天。老師們,全體教職工同志們,新學年開始了,新希望又踏上新的征程。我們讓心向卓業、奮進先前,讓我們凝心聚力,共創新希望美好的未來!最后祝愿全體教師節日愉快,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家庭幸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