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7課1.唯物史觀: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一分為二的分析方法看待社會主義建設中的曲折,啟發學生理解歷史發展不是直線的。2.時空觀念:通過梳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歷史發展線索,在歷史時空框架下整體把握社會主義曲折發展中的歷史現象,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3.史料實證:通過對史料的分析,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求證意識,在新的情境下對新中國的歷史進行探索,培養學生史料實證。4.歷史解釋:正確分析社會主義建設中的曲折及成就。運用歷史辯證法觀察歷史現象,學會從主流和本質上把握歷史脈絡,避免從表象上簡單地解釋歷史,培養學生歷史解釋素養。5.家國情懷:通過學習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認同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必然,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通過學習先進英模人物,以及當時中國人民艱苦奮斗、奮發圖強的精神風貌,啟發學生理解歷史發展不是直線的,幫助學生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學重點】社會主義在探索中的良好開端和曲折發展、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和經驗。【教學難點】“文化大革命”的性質。【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引導探究法;學習方法—合作學習法。【教學準備】1.學生準備:通過預習新課,完成學案。2.教師準備:課件、學案、習題。3.第一步:導入新課[引入] 1956年以基本完成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和開始探索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而被載入史冊。社會主義工業化已取得重大進展,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中國已經建立起來。中國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應該怎樣建設和發展,這是全黨面臨的全新課題。中共八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探索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取得初步成果。第二步:講授新課[問] 中共八大有哪些重要的內容?此次會議的探索是否正確?[學生回答]略。[講]大會正確分析了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明確了現階段的主要任務:黨和全國人民當前的主要任務,是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中共八大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投影] 材料:敵我之間的矛盾是對抗性的矛盾。人民內部的矛盾,在勞動人民之間說來,是非對抗性的;在被剝削階級和剝削階級之間說來,除了對抗性的一面以外,還有非對抗性的一面。人民內部的矛盾不是現在才有的,但是在各個革命時期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有著不同的內容。在我國現在的條件下,所謂人民內部的矛盾,包括工人階級內部的矛盾,農民階級內部的矛盾,知識分子內部的矛盾,工農兩個階級之間的矛盾,工人、農民同知識分子之間的矛盾,工人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同民族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民族資產階級內部的矛盾,等等。——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 這段材料核心思想是什么?有什么歷史意義?[學生回答]略。[講] 1957年春,毛澤東提出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重要思想,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作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這個論述為認識中國基本國情奠定了理論基礎。[投影]材料:“藝術問題上的百花齊放,學術問題上的百家爭鳴,我看應該成為我們的方針。” “百花齊放’是群眾中間提出來的,不曉得是誰提出來的。人們要我題詞,我就寫了‘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百家爭鳴’,這是兩千年以前就有的事,春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講學術,這種學術也可以講,那種學術也可以講,不要拿一種學術壓倒一切。你講的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勢必就會越來越多。”——1956年4月28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問] 這段材料集中體現了什么文藝方針,對文藝事業的發展有什么意義?[學生回答]略。[講]1956年,毛澤東提出藝術問題上“百花齊放”,學術問題上“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成為我國促進藝術發展和科學進步,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的指導方針。[問] 新中國以上成功的探索具有歷史意義,很可惜的是,正確的路線方針沒有能一直貫徹下去,國家經濟建設出現了嚴重的“左”傾錯誤,探索失誤接踵而至,有哪些錯誤的探索呢?[學生回答]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講] 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在全國掀起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問] “左”傾錯誤給社會主義建設帶來哪些危害?[學生回答]略。[講]總路線反映了廣大人民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后狀況的普遍愿望。總路線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加上對社會主義建設經驗不足,以及當時的自然災害等因素,1959—1961 年,我國經濟發生了嚴重困難。[問] 面臨經濟嚴重困難,中共中央對經濟政策做出哪些調整?[學生回答]略。[講] 從1960年冬開始,中共中央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同時對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識分子等方面的政策進行重要調整。1962年初召開的七千人大會比較深入地總結了經驗,取得了重要成果。[問] 這些調整政策效果如何?[學生回答]略。[講]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國民經濟穩步增長,接近并超過新中國成立以來最高水平。1964年,提出建設“四個現代化"的偉大目標,極大地激發了億萬人民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積極性。1965年國民經濟調整任務完成。[問] 就在國民經濟恢復之際,更大的危機即將來臨,這就是“文化大革命”,請同學們閱讀教材,這場運動是在什么背景之下發動的?[投影] 材料:發動“文化大革命”,主要考慮的是,防止資本主義復辟、尋求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作為一個執政的無產階級政黨領袖,毛澤東不斷觀察和思考新興的社會主義社會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極為關注艱難締造的黨和人民政權的鞏固,高度警惕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為消除黨和政府中的腐敗和特權、官僚主義等現象,進行不斷探索和不懈斗爭。但是,由于對社會主義社會的建設發展規律認識不清楚,由于“左”的錯誤在理論和實踐上的累積發展,很多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正確思想沒有得到貫徹落實,最終釀成了內亂。——2021年2月《中國共產黨簡史》[學生回答]略。[講] 20世紀60年代中期,毛澤東認為黨和國家面臨著資本主義復辟的現實危險。毛澤東強調“以階級斗爭為綱”,想通過發動“文化大革命”來防止資本主義復辟。[學生活動] 通過閱讀教材,按照時序將文革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列舉出來。[投影]1966年5月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和8月召開的八屆十一中全會,是“文化大革命”全面發動的標志。1967年,“全面奪權”的“一月風暴”發生,社會和生產秩序陷于混亂。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團策動武裝政變,被毛澤東、周恩來粉碎。1972年至1975年,周恩來、鄧小平先后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進行了各方面的整頓,批判極左思潮,經濟形勢有了明顯好轉。江青等人極力反對鄧小平領導的整頓,使國民經濟再度惡化。1976年,9月,毛澤東逝世,10月,中央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團,結束了“文化大革命”這場災難。[問]對于文革,我們應該如何評價?[投影] 材料:“文化大革命 ”持續十年,使黨、國家和各族人民遭到新中國成立以來時間最長、范圍最廣、損失最大的挫折。黨的組織和國家政權受到極大削弱,大批干部和群眾遭受殘酷迫害,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踐踏,全國陷入嚴重的政治危機和社會危機。“文化大革命 ”不是任何意義上的革命和社會進步,它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留下了極其慘痛的教訓。——2021年2月《中國共產黨簡史》[講] “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義上的革命或社會進步,而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應該注意的是,“ 文化大革命”與“文化大革命”時期不能等同,“文化大革命”是一場內亂,應該從根本上否定;而“文化大革命”時期我國仍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主要有兩大領域的成就:一是外交領域,二是科技領域,這些成就是黨和人民對錯誤進行抵制的結果,而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就。[問]那么,我們在文革時期科教經濟領域取得哪些具體的成就呢?[學生回答]略。[講] 工業方面,逐步建成了一批門類比較齊全的基礎工業項目,為國民 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打下 了堅實的基礎,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大規模的三線建設增強了國防力量,改善了工業布局。科技方面,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彈、氫彈,成功發射了中遠程彈道導彈和人造衛星。農業方面,通過興修水利、開展農田基本建設、培育推廣良種、提倡科學種田,我國較大幅度地提高了糧食生產水平和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科教文衛方面,人民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逐步提高。教育事業取得長足進步醫療衛生事業也得到蓬勃發展。時代精神方面,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涌現出無數先進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形成了具有特定內涵的時代精神。代表人物:“鐵人”王進喜、黨的好干部焦裕祿、解放軍好戰士雷鋒;以李四光錢學森、鄧稼先、華羅庚等為代表的科學家。[問] 70年代,是我國外交事業的豐收之年,打開了新局面,有哪些著名的外交成就?[學生回答]略。[講]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1972年,中美開始走向關系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迎來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又一次建交高潮。[問] 這些偉大成就對社會主義的發展有何深遠的影響?[學生回答]略。[講] 這些成就在新中國歷史上都具有開創性莫基性的意義。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供了物質基礎、寶貴經驗和理論準備。[問] 全民建設社會主義的10年,是曲折發展的,有成功,有失誤,學習歷史就是要總結經驗教訓,從今天所學內容中,我們可以得出哪些經驗教訓?[學生回答]略。[講]核心是要堅持實事求是,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結合國情,不能照搬外國發展模式。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發展生產力放在首位。遵循經濟發展客觀規律,生產關系調整必須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實際。國民經濟必須按比例協調發展,搞好綜合平衡。堅持民主集中制,發揚黨內民主,禁止個人崇拜,健全民主法制,堅持依法治國。第三步:學生練習略第四步:課堂小節第五步:布置課后作業完成課后的問題探究和學習拓展。老師做簡單的引導分析。【板書設計】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1.正確探索2.探索失誤3.政策調整二、文化大革命1.原因2.過程3.評價三、偉大的建設成就1.原因2.成就3.影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