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6課1.唯物史觀:通過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的歷史,著重培養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把握中國歷史的發展脈絡;通過認識中國國情,理解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意義,理解新中國取代舊中國的歷史邏輯以及新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從而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類社會形態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歷史總趨勢。2.時空觀念:通過梳理建國初期的歷史發展線索,在歷史時空框架下整體把握新中國成立后各種歷史現象,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3.史料實證:通過對史料的分析,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求證意識,在新的情境下對新中國的歷史進行探索,培養學生史料實證。4.歷史解釋:將本單元的內容與前面幾個單元聯系起來思考,從而理解歷史進程中的變化與延續、繼承與發展、原因與結果, 并建構歷史發展的前后聯系,作出符合歷史發展實際的解釋,培養學生歷史解釋素養。5.家國情懷:認同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必然,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教學重點】新中國成立的偉大意義、鞏固新生政權的主要舉措、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學難點】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中國全面確立的深遠意義。【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引導探究法;學習方法—合作學習法。導入新課[引入]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在北京隆重舉行。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本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第二步:講授新課[講] 隨著解放戰爭的勝利進行,為籌備新中國,在新中國成立前夕,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開幕。[投影] 材料: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各單位代表名單(共45個單位及特邀人士,正式代表和候補代表共計662人)(甲)黨派代表(十四單位,正式代表一百四十二人、候補代表二十三人)一、中國共產黨(正式代表十六人、候補代表二人)毛澤東 劉少奇 周恩來 林伯渠 董必武 陳云 彭 真 鄭位三 王稼祥 陸定一 吳玉章 徐特立 劉瀾濤 李維漢 李克農 安子文 候補代表:邢西萍(徐冰) 齊燕銘二、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正式代表十六人、候補代表二人)李濟深 何香凝(女) 柳亞子 李德全(女) 張 文 李錫九 陳劭先 朱蘊山 三、中國民主同盟(正式代表十六人、候補代表二人)張 瀾 沈鈞儒 章伯鈞 張東蓀 羅隆基 史良(女) 周新民 楚圖南 丘 哲 周四、民主建國會(正式代表十二人、候補代表二人)黃炎培 章乃器 胡厥文 施復亮 胡子嬰(女) 孫起孟 陳巳生 章元善 盛康年 [問]從參加的人員名單來看,這次政治協商會議有什么特點?[學生回答]略。[講]充分體現了人民民主原則,具有廣泛性、民主性、權威性。[問] 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有哪些重要的內容?[學生回答]略。[講] 會議決定采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名。通過了具有臨時憲法作用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等重要文件。大會選舉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毛澤東為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為副主席。[投影]《共同綱領》規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以工人階級為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團結各民主階級和國內各民族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人民行使國家政權的機關是在民主集中制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政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央人民政府為國家最高政權機關;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組織形式;在軍事上,人民解放軍和人民公安部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建立的統一的軍隊;在經濟上,實行“以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城鄉互助、內外交流的政策,達到發展生產、繁榮經濟之目的”的根本方針;在文化教育上,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養建設人才為主要任務;在民族政策上,實行團結互助,各民族一律平等,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外交上,堅持獨立、自主和領土主權的完整,擁護國際持久和平和各國人民間的友好合作,反對帝國主義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的原則。[問] 《共同綱領》是什么性質綱領?體現了哪些原則?[學生回答]略。[講]具有臨時憲法的性質,體現出來人民民主、政治協商原則。[問] 經過精心籌備,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了盛大的開國大典,標志著新中國的成立。新中國成立有何重要歷史意義?[學生回答]略。[講]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結束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長期壓迫和剝削中國各族人民的歷史,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中華民族開始以嶄新的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國歷史進人新紀元。[問] 新中國成立后,各方敵對勢力企圖采用各種方式顛覆新生的政權,新中國是如何反擊這些顛覆行動的?請同學閱讀教材,從軍事、經濟、外交等方面歸納總結。[學生回答]略。[講]軍事上剿匪鎮反,新中國成立時,人民解放軍仍在進行人民解放戰爭的后期作戰,肅清土匪和切反革命武裝。經濟上一是進行土地改革,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1952年底,全國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土地改革在全國大陸基本完成。約三億無地少地的農民共獲得約七億畝土地。農民從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縛中徹底解放出來,農村生產力得到大解放,為中國逐步實現工業化掃除了障礙。二是穩定物價、統一財經,為制止投機資本制造的市場混亂,黨和政府同上海等大城市的投機資本進行”銀元之戰“和米棉之戰” 。為了從根本上穩定物價,政務院院通過采取統一全國財政收支管理、物資管理,現金管理等措施實現了國家財政經濟的統一。到1950年春,全國物價趨于穩定,結束了連續十幾年物價暴漲的局面,人民政府贏得了全國人民的信任。到1952年底,解放前遭到嚴重破壞的國民經濟得到全面恢復。對外方面抗美援朝,1950年10月,以彭德懷為司令員的中國人民志 愿軍開赴朝鮮,中朝軍隊把戰線穩定在“三八線”附近。1953 年7月,美國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中國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國威和軍威,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志愿軍的英雄事跡匯成強大的民族凝聚力,極大地鼓舞著全國人民為保衛和建設祖國而團結奮斗。[問] 二戰結束以后,冷戰接踵而至,世界分為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兩大陣營,剛剛成立的新中國面臨的外交環境不容樂觀,為了應對復雜的國際形勢,新中國采用哪些外交方針政策?[學生回答]略。[講] 總原則是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同時實行三大方針,一是按照“一邊倒” 方針,先后與蘇聯等十個人民民主國家建交。二是按照“另起爐灶” 先談判再建交,同印度、印度尼西亞芬蘭等國建交。中華人民共和國迎來第一次建交高潮。三是按照“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的方針,取消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特權。[問] 新中國在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指導下,在20世紀50年代取得了哪些著名的外交成就?[學生回答]略。[講]這一時期的外交成就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參加日內瓦會議,1954年4月,新中國首次以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參加討論朝鮮問題和印度支那問題的日內瓦會議。由于中國作出的努力,印度支那問題得以政治解決,顯示了新中國堅持正義、維護世界和平的形象和在通過談判解決國際爭端方面所起的積極作用。二是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1953年12 月,中印兩國就歷史上遺留下來的一此問題舉行談判,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第一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4 年6月,周恩來應邀訪問印度、緬甸,中印、中緬雙方總理發表聯合聲明,正式倡議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國際關系的準則。三是提出求同存異,1955年4月,亞非會議在印度尼西亞萬隆舉行。戰后第一次沒有西方殖民國家參加的國際會議。會議上,中國提出并堅持“ 求同存異“的方針,避免了會議可能走上歧路的危險。為進一步開展同亞非各國的友好合作關系創造了條件;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了新進展。[引入] 新中國建立之初,尚屬于新民主主義國家,那么,新中國是如何從新民主主義社會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從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思想體系三方面來歸納。[問] 首先,我來看新中國在經濟方面是如何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學生回答]略。[講] 1953年,中國共產黨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 主要內容是實施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一化三改”)。到1956年底,我國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標志著生產資料公有制占絕對優勢的在我國初步建立起來。到1957年,經過有計劃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前完成,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奠定了我國工業化的基礎,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問] 其次,我們來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是如何建立的?[學生回答]略。[講]1954年9月,在北京召開第一屆全國人大,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體現了人民民主原則和社會主義原則。構建社會主義政治制度體系,第一屆全國人大確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以上制度初步構成了我國社會主義的政治制度體系。[問] 再次,我們當時思想體系是如何構建的?[學生回答]以毛澤東思想為指導思想。[講] 毛澤東思想在中共七大上面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建國以后,不斷豐富發展,毛澤東思想不僅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指導思想,也是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思想。[問] 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這在中國歷史上有什么重要的歷史意義?[學生回答]略。[講]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第三步:學生練習略第四步:課堂小節第五步:布置課后作業完成課后的問題探究和學習拓展。老師做簡單的引導分析。【板書設計】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1.政治協商會議2.開國大典二、人民政權的鞏固1.剿匪鎮反2.土地改革3.穩定財經4.抗美援朝三、開創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建國初期的外交2.20世紀50年代的外交四、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1.經濟制度2.政治制度3.思想體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