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歷史與社會(人文地理)上冊分層同步練習第三單元:各具特色的區域生活3.1家住平原3.1.1稻作文化的印記一、單選題1.家住平原、與山為鄰各具特色的區域場景,給我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的啟示有( )①區域自然環境是沒有優劣之分的 ②要合理利用自然條件③要因地制宜,遵循自然規律 ④要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下列關于以色列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以色列位于亞洲的西部,地中海的東北角B.以色列的降水北多南少C.以色列被稱為歐洲人的“大花園”D.以色列目前已是農業發達國家3.中南半島上的泰國、越南、緬甸分布有世界著名的稻米區,人們的生產生活都有稻作文化的印記。下列場景中符合這種印記的是( )A.地廣人稀,地勢平坦,推行大規模的機械化耕作B.農場之間是大面積的農田,人們居住得很分散C.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牛羊在奔跑D.渠道和河流構成密集水網,環繞著農田和村莊4.下列關于湄公河平原人民的生產和生活場景,錯誤的一項是( )A.他們所住的房屋通常以竹、木為材料.通風透氣B.他們居住稠密、共同勞動、團結互助,生活較為傳統且和諧C.他們以手工勞動為主,精耕細作,但人均產量不大D.遇到豐收時節,人手不夠,會雇用大量的農業工人,機械化作業5.下列說法符合湄公河平原人們的生產或生活方式的是 ( )A.生產主要用機器B.人們居住在現代化的高樓大廈里C.生產水平較高D.農業生產需要投入大量的勞動力6.下列為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生產提供良好的自然條件的有( )①高溫多雨 ②足夠的水分 ③深厚而肥沃的土壤 ④眾多的人口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7.下列各項內容中,展示湄公河平原生活圖景的有( )①人們居住得比較分散②農忙時節互相幫忙③農業生產以人工為主④農業生產主要是機械化作業⑤插秧和收割的季節是人們最為忙碌的時候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②③⑤ D.①④⑤8.水稻生產過程中最忙碌的季節有( )①播種 ②插秧 ③除草、除蟲等田間管理 ④收割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9.下列各項內容與湄公河平原人們的生產生活不符的是( )A.插秧和收割的季節,田野里到處都是人們忙碌的身影B.這里有渠道、河流、大片的稻田和村莊,形成了獨特的聚落景觀C.村民們彼此相隔較遠,各干各的D.這里的許多文化活動都與水稻生產息息相關二、材料分析題10.閱讀圖文,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圖說泰國材料二:曼谷是泰國首都.位于湄南河三角洲,氣候宜人榮色優美,人口l200萬。當地政府為了保護本國特有文化吸引國外游客,建立了具有泰國生活特色的水上集市,一條條載有新鮮果蔬、各色小吃的商船在河中穿梭,讓游客垂涎三尺。(1)寫出圖1使用的定向方法及湄公河的流向。(2)根據上述圖片與文字,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曼谷水上市場熱鬧繁忙的成因。你能從中得到什么啟示?11.世界上大多數人口居住在平原地區。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比較內容 湄公河平原 美國大平原主要農作物人口密度科技發展程度生產方式農田類型傳統民居(1)請對比湄公河平原和美國大平原,完成下列表格。(2)你家鄉最主要的糧食作物是什么?請從氣候、水文、地形、土壤等方面分析家鄉種植該作物的原因。(3)說說水稻的生產與湄公河平原人們的生活有怎樣的關系。三、綜合題12.讀“美國本土略圖(甲圖)”和“中國東北地區略圖(乙圖)”,回答問題.(1)河流①是 河,流域內是重要的糧食生產區.(2)山脈②是 山脈,它是東部平原區糧食生產的重要屏障,山脈北段主要土地利用類型是 .(3)美國中部與我國東北地區都適宜大規模機械化耕作,其有利的自然條件是 .(4)甲、乙兩區域水稻分布緯度較高的是 區域,其有利的氣候條件是 。(5)美國與中國東北部地區都是著名的老工業區,請你為振興中國東北工業基地提出合理的建議(至少兩條).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解析】【分析】 家住平原、與山為鄰各具特色的區域場景,它們給我們生產和生活的啟示:②要合理利用自然條件,③要因地制宜,遵循自然規律,④要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②③④,正確。①區域環境是沒有優劣之分的,本身說法錯誤。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在發展地方經濟時應注意要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特點發展地方經濟;要注意保護環境,做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2.【答案】A【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以色列是一個位于西亞黎凡特地區的國家,地處地中海東南沿岸,北靠黎巴嫩、東臨敘利亞和約旦、西南則為埃及。不在地中海的東北角,故說法錯誤。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以色列水資源短缺, 以色列人采用世界最先進的節水農業技術,在沙漠中建起了綠洲; 以色列人努力讓寶貴的土地資源和水資源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但由于石油資源豐富,是世界上發達的國家。3.【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地廣人稀,地勢平坦,推行大規模的機械化耕作,是美國中央大平原的生產特色。農場之間是大面積的農田,人們居住得很分散,也是美國中央大平原的。 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牛羊在奔跑,是非洲草原的特色。渠道和河流構成密集水網,環繞著農田和村莊,符合中南半島上人們生活特色。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湄公河平原上主要種植水稻,在生產力水平普遍較低的情況下,這些勞動主要靠人工完成,屬于精耕細作的農業,氣候條件優越,適宜人類的生存和居住,比較稠密,共同勞動,團結互助,生活較為傳統。遇到豐收時節,人手不夠,大家互相幫忙,但不會使用大量機械。4.【答案】D【解析】【分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湄公河平原上主要種植水稻,在生產力水平普遍較低的情況下,這些勞動主要靠人工完成,屬于精耕細作的農業,氣候條件優越,適宜人類的生存和居住,比較稠密,共同勞動,團結互助,生活較為傳統。遇到豐收時節,人手不夠,大家互相幫忙,但不會使用大量機械。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東南亞地區是世界著名的熱帶經濟作物產區,主要原因是濕熱的氣候有利于熱帶經濟作物的生長,有許多河流形成了沖積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勢平坦開闊,土壤深厚肥沃,這里也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勞動力豐富,且需求量大,這里種植水稻歷史悠久,有精耕細作的傳統經驗,水稻單產高。5.【答案】D【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湄公河平原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情況。湄公河平原上主要種植水稻,在生產水平普遍較低的情況下,這些勞動主要依靠人工完成,屬于精根細作的農業,故AC排除;湄公河平原屬于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因此平原上人們住的是高腳屋,B排除。正確答案是D。【點評】知道湄公河平原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情況。6.【答案】C【解析】【分析】 湄南河平原位于湄南河下游, 地形平坦開闊,有湄南河攜帶的泥沙沖積而成的。這里有深厚而肥沃的土壤,加上高溫多雨的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降水較多,湄南河河水的灌溉,當地的人們依靠優越的自然條件很早就在這里發展水稻生產。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和技術條件。自然條件包括氣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會經濟因素包括市場、交通運輸、政府政策、勞動力、土地價格等。7.【答案】B【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湄公河平原上主要種植水稻,在生產力水平比較低的情況下,這些勞動主要靠人工來完成,屬于精耕細作農業,特別是插秧和收割的季節是人們最為忙碌的時候,每到農忙季節,人們互相幫忙。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湄公河平原地處亞洲東南部的中南半島上,由河流沖積而成,湄公河平原地處熱帶,高溫多雨,水網密布,土壤深厚、肥沃,主要河流是湄公河。整個平原為熱帶季風氣候,終年高溫,有明顯的旱雨兩季,降水集中在5~10月份。8.【答案】C【解析】【分析】 水稻生產過程中最忙碌的季節是在插秧和收割的季節。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水稻所結子實即稻谷,稻谷脫去穎殼后稱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層即可得到大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以大米為主食。水稻除可食用外,還可以釀酒、制糖作工業原料,稻殼和稻稈可以作為牲畜飼料。中國水稻主產區主要是東北地區、長江流域、珠江流域。水稻屬于直接經濟作物,大米飯是中國東北居民與南方居民的主食,目前國內的水稻種植面積常規稻是2.45億畝,而雜交稻的種植面積是2億畝。9.【答案】C【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湄公河平原地區的人們利用當地優越的自然條件,主要發展了水稻種植業。人口密集,投入了大量勞動力進行精耕細作,每到忙碌的季節,人們之間互相幫忙。 插秧和收割的季節,田野里到處都是人們忙碌的身影; 這里有渠道、河流、大片的稻田和村莊,形成了獨特的聚落景觀; 這里的許多文化活動都與水稻生產息息相關。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東南亞地區有許多河流形成了沖積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勢平坦開闊,土壤深厚肥沃,這里也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勞動力豐富,且需求量大,這里種植水稻歷史悠久,有精耕細作的傳統經驗,水稻單產高。10.【答案】(1)經緯網定向法。自北向南(或自西北向東南)。(2)地處湄公河平原,地勢平坦,適宜種植農作物;降水豐沛,河網密布;氣溫較高,河流終年不凍;政策支持和引導等。啟示:自然環境對人類的生產活動和生活方式影響巨大,要因地制宜發展經濟,與自然和諧共處,走可持續發展之路。【解析】【分析】(1)、寫出圖1使用的定向方法是經緯網定向法。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由此可以判讀湄公河的流向是自北向南(或自西北向東南)。(2)、根據上述圖片與文字,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可知,該地地處湄公河平原,地勢平坦,適宜種植農作物;降水豐沛,河網密布;氣溫較高,河流終年不凍;政策支持和引導等。啟示:自然環境對人類的生產活動和生活方式影響巨大,要因地制宜發展經濟,與自然和諧共處,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點評】人類生活在自然環境中,人與自然要做到和諧相處。人類在發展地方經濟時應注意要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特點發展地方經濟;要注意保護環境,做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11.【答案】(1)比較內容湄公河平原美國大平原主要農作物水稻小麥等人口密度高不高科技發展程度不高高生產方式精耕細作的人工勞動為主大規模的機械化作業農田類型水田旱田傳統民居高腳屋,居住密集現代化房屋,居住分散(2)示例:以浙江為例,農作物主要是水稻。水稻是喜熱喜濕的作物,浙江地處亞熱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對水稻的生長極為有利;浙江位于長江中下游平原,水網密布,水源充足,便于水稻的灌溉;地勢起伏較小,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為水稻的生長提供了“基地“。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村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地方,悠久的種植歷史,使水稻咸為浙江人民最主要的糧食作物。(3)①水稻生產影響著人們的精神生活,人們的文化活動與水稻生產息息相關, 如柬埔寨的御耕節、越南的水上木偶戲等。②大量灌溉和水利工程的修建、維護,每年的播種、插秧和收割都需要全村人協作完成,人們在勞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團結互助、關愛弱者的品質。【解析】【分析】此題考查中南半島上的湄公河平原與美國中部大平原生產生活等情況,以及我們家鄉的生產等情況。位于亞洲中南半島上的湄公河平原屬于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的特點適宜種植水稻,人口密度高,因為是發展中國家,故科技發展程度不高,主要是精耕細作的人工勞動為主,耕作的是水田。因終年氣溫較高,降水豐沛,故當地人們居住高腳屋,且居住密集,鄰里關系緊密。美國中部大平原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適宜種植小麥等旱田作物,因為是發達國家,故科技發展水平高,主要是大規模得到機械化作業,耕作的是旱田。人們居住現代化的房屋,且居住分散。家鄉最重要的糧食作物應該根據自己家鄉的實際情況來說明了。以浙江為例,農作物主要是水稻。水稻是喜熱喜濕的作物,浙江地處亞熱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對水稻的生長極為有利;浙江位于長江中下游平原,水 網密布,水源充足,便于水稻的灌溉;地勢起伏較小,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為水稻的生長提供了“基地“。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村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地 方,悠久的種植歷史,使水稻咸為浙江人民最主要的糧食作物。水稻的生產與湄公河平原人們的生活也是息息相關的。①水稻生產影響著人們的精神生活,人們的文化活動與水稻生產息息相關, 如柬埔寨的御耕節、越南的水上木偶戲等。②大量灌溉和水利工程的修建、維護,每年的播種、插秧和收割都需要全村人協作完成,人們在勞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團結互助、關愛弱者的品質。【點評】知道中南半島上的湄公河平原與美國中部大平原生產生活等情況,以及我們家鄉的生產等情況。12.【答案】(1)密西西比(2)大興安嶺;林地(3)地勢平坦,平原廣闊(4)乙;我國夏季普遍高溫,雨熱同期,水熱條件配合得當,使農作物和林木在旺盛的生長期內,能夠得到充足的熱量和水分,因此中國喜溫作物的種植界限,比世界其他地區的緯度要高;(5)實施產業轉型和結構調整;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解析】【分析】讀圖可知:(1)河流①是美國的密西西比河,它為農業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2)山脈②是大興安嶺,山脈北段主要土地利用類型是林地.(3)美國中部與我國東北地區都適宜大規模機械化耕作,其有利的自然條件是平原廣闊.大規模機械化耕作的好處:效率高、產量大.(4)甲、乙兩區域水稻分布緯度較高的是乙地,其原因是我國夏季普遍高溫,雨熱同期,水熱條件配合得當,使農作物和林木在旺盛的生長期內,能夠得到充足的熱量和水分,因此中國喜溫作物的種植界限,比世界其他地區的緯度要高.(5)振興中國東北工業基地要實施產業轉型和結構調整、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減少資源和能源浪費、發展觀光旅游業、堅持統籌兼顧,注重協調發展;擴大對外開放等.故答案為:(1)密西西比;(2)大興安嶺;林地;(3)地勢平坦,平原廣闊;(4)乙;我國夏季普遍高溫,雨熱同期,水熱條件配合得當,使農作物和林木在旺盛的生長期內,能夠得到充足的熱量和水分,因此中國喜溫作物的種植界限,比世界其他地區的緯度要高;(5)實施產業轉型和結構調整;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點評】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解答地理問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