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人美版美術 五年級上冊 第8課《提線紙偶》教學設計課題 提線紙偶 課時 1 學科 美術 年級 五上教材分析 本課屬于“設計 應用”學習領域。是在了解偶戲的發展歷史及種類的基礎上的一種延伸與探索,讓學生初步了解“提線紙偶”的形式美感,學習制作提線紙偶。通過本課教學培養學生合作能力,學習策劃簡單的活動,發揮小組合作的群體力量,展示學生的個性特點。學習目標 藝術表現:了解提線紙偶的形式美感,學習制作提線紙偶。2、創意實踐:通過策劃、合作、展示等活動,學習制作提線紙偶的方法,培養學生造型能力、設計意識和動手能力。3、審美感知:引導學生在感受古老民間藝術形式美感和情趣的同時,學習利用紙材進行提線紙偶的設計制作。4、文化理解:培養學生繼承并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熱愛民間藝術的情感。重點 掌握制作提線紙偶的基本方法,感受提線紙偶的形式美感。難點 形象的設計和提線的連接、調節方法。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情景激趣——初識木偶 課件播放泉州木偶藝人表演的《四將開臺》創設情境,導入新課。2、播放視頻:我們再來了解提線木偶的歷史和發展。 提問:看過視頻你了解到了什么? 教師小結:提線木偶在我國很早就出現了,一直流傳至今,它是我國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形式。 觀看視頻 視頻直觀讓學生感受我國民族文化的藝術魅力通過播放視頻了解我國提線木偶發展歷史,明白提線紙偶具有歷史和藝術價值。講授新課 1、了解提線紙偶結構和如何賦予紙偶新的生命。 教師:請同學們觀察教師自制的提線紙偶,小組討論以下問題:1)提線紙偶有幾部分組成?2) 如何賦予紙偶新的生命,讓它活動自如呢?(從頭、身體、四肢方面來說。) 學生小組討論后派代表回答:1)提線紙偶分為筷子部分、提線部分、和偶人部分。2)頭、身體和四肢做成能活動的,四肢做的長一些,軟一些。教師小結:(1)從大方面整體來分可以分為勾牌、提線、偶人。從偶人細部來分又可以分為:偶頭、籠腹、四肢三部分。(2)要賦予紙偶新的生命,讓它活動自如,偶人的各個部分要能夠活動,四肢做的長一些表演起來動作會更加明顯一些。2、探究提線紙偶制作方法: 教師提問:1)提線紙偶的頭、身體和四肢如何制作?學生討論后派代表回答:1)頭、身體要抓住特征做得生動、有趣。2)四肢的制作可以用反復折疊、和紙彈簧的方法,學生上臺示范四肢的做法。教師小結: 四肢的做法有兩種:(1)反復折疊 (2)紙彈簧提示學生:紙彈簧因為比較厚、硬不便于活動,如果做得不夠長并不適合做四肢,倒是很適合做頭頸部、尾巴等不需要太多活動的地方。3、研究栓線的方法1)提問:如何給提線紙偶栓線?學生討論后講出本組認為合理的栓線方法,并說明理由。 教師總結:學生回答后教師給出合理的提線紙偶的栓線方法:栓線是難點需要兩個學生配合,先根據其它線的長度確定栓中間線的位置,拴好中間的線,然后再把其他的線拴上,前后線栓兩只腳,左右線栓兩只手。2)觀看視頻更進一步了解栓線的重要作用。 學生思考討論、回答學生探究學生深入探究偶人的制作方法學生嘗試、思考栓線的方法觀看視頻 通過觀察感受,了解提線紙偶的組成。初步感受提線紙偶簡單的表演方法,激發探究的欲望。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在討論、研究中認識提線偶人特有的形式美感。讓學生自己探索紙偶各個部分的制作方法。在討論中讓學生明白線栓的不好,不光無法表演動作,而且可能造成偶人無法直立。通過視頻更好地了解拴線的重要性鞏固與拓展 總結提線紙偶的制作步驟學生與教師共同總結提線紙偶的制作步驟。得出結論:1、幾何形體概括基本形2、制作偶人的各部分3、組合連接偶人4、制作提線板及提線5、手腳打孔穿線,連接提線 師生共同總結 通過回顧、總結,得出提線紙偶的制作步驟,為學生后面的制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課堂練習 以小組為單位,4人合作完成一個提線紙偶的制作。 要求:1、提線紙偶要可操作而且有趣;2、完成后組內編一個小故事,派一個人表演;3、注意用具安全 。 學生實踐 讓學生嘗試制作,體驗其快樂。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完成任務的精神。課堂展示 請展示已完成的作品,談談自己的想法,相互之間交流自己的收獲及心得。 展示作品 鍛煉學生合作表演的能力,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互相學習。課堂小結 同學們,提線木偶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備受海內外人士的喜愛,希望同學能夠傳承我國的民間藝術,將它發揚光大,世代相傳。 激發學生保護民間藝術的意識拓展提高 觀看快樂劇場——三個和尚 學生觀看 通過拓展延伸,激發學生制作提線紙偶的學習欲望。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