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9課 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一、教學分析1. 單元地位分析《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是部編人教版初中歷史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19課的內容。主要介紹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隨著法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資產階級日益壯大,要求沖破封建統治的束縛,爆發資產階級革命。這是本單元的最后一課,較之前兩課的資產階級革命事件,難度提升,是一場較為徹底、跌宕和復雜的資產階級革命。2. 課標與本課呈現子目分析課標:通過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的活動,初步理解法國革命的歷史意義。本課由“舊制度的危機”“法國大革命”“拿破侖帝國”三個子目構成。后兩個子目分別與課標一一對應,第一子目介紹了法國革命的條件,對于理解法國革命具有重要作用。3.教學內容邏輯關系本課三個部分之間按時間順序呈現,并有緊密的聯系。舊制度的危機是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條件,拿破侖帝國的建立是對法國大革命成果的鞏固,但不斷的對外戰爭致使帝國的覆滅。(1)舊制度的危機:18世紀法國的社會等級森嚴,出現以法國為中心的啟蒙運動,新舊勢力主張下的根本是封建專制統治和資本主義發展的矛盾,由此引發危機(2)新制度的建立:在制憲議會的迅猛改造下取得第一階段的成果;在國民公會的大膽決議下取得第二階段的成果;在羅伯斯庇爾的血腥拯救下取得第三階段的成果。(3)新制度的鞏固:拿破侖以頒布《拿破侖法典》、建立拿破侖帝國、對外征戰鞏固法國大革命的成果,維護了法國確立的新制度。二、教學目標1.時空觀念:能夠準確表述法國的地理位置,能借助年代尺說出法國大革命的階段性的事件和成果,能梳理拿破侖帝國的興亡過程。2. 歷史解釋:通過閱讀材料,分析伏爾泰、盧梭、孟德斯鳩的主張;通過給予的材料,分析歸納拿破侖為鞏固大革命成果作出的貢獻;通過分析《人權宣言》和《拿破侖法典》的條文,得知其在革命過程中的作用。3. 家國情懷:將人類對民主共和、人權法治的追求落于中國,能思考為中國的民主、法治、平等、自由社會構建貢獻力量。4、唯物史觀:通過評價拿破侖的對外戰爭,引導學生客觀(一分為二)評價歷史事件。四、教學重點與難點1. 重點:了解法國大革命的過程、《人權宣言》的內容和拿破侖帝國興亡的基本情況2. 難點:法國資產階級戰勝封建統治經歷了艱難而曲折的歷程五、教學過程1. 新課導入圖片導入:展示法國國歌圖片及歌詞節選:(這幫國王和那賣國賊......),教師講述:這些歌詞總能將我們帶回法國人民為自由、民主、平等而戰的革命歲月,由此引入法國大革命的學習。2. 正課講授第一篇章:舊制度的危機展示《查理曼帝國的分裂》圖,定位法蘭西王國的空間位置及歷史由來,在此基礎上概述18世紀的法蘭西王國:傳統的農業國、專制的封建王國、被進步思想家稱之為“舊制度”下的國家,舊制度的危機日益顯露。(1)不斷激化的社會矛盾展示《封建社會等級制度》圖,介紹法蘭西王國的等級情況,再展示《被壓迫的法國農民》,讓學生有直觀形象的感知。(2)日益強烈的理性之光呈現伏爾泰、盧梭和孟德斯鳩的話語,設問:材料反映了伏爾泰、盧梭、孟德斯鳩有哪些主張?歸納:旗手伏爾泰提倡開明君主治理國家;盧梭主張國家主權在人民手中,孟德斯鳩主張將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總結:他們共同主張宣傳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用理性之光驅散現實的黑暗。(3)新舊勢力的對比呈現舊制度下新舊兩股勢力的主張,主張的根本在于:封建專制統治與資本主義發展的矛盾三級會議的召開,路易十六(特權等級)與第三等級的矛盾白日化,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開始。學生閱讀課本,梳理法國大革命的過程。第二篇章:新制度的建立第一階段:制憲議會的迅猛改造成果一:通過《人權宣言》這部綱領性文件。呈現《人權宣言》的部分內容,設問:這宣言表達了當時法國人民的哪些訴求?(自由、平等、人權、法治、保護私有財產等基本原則。)成果二:頒布《1791年憲法》。該憲法以《人權宣言》為前言,規定法國為君主立憲制國家,國王只能依據法律治理國家。這部憲法廢除了舊制度,確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第二階段:國民公會的大膽決議成果是:廢除君主制,成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處死路易十六教師講述:路易十六給予歐洲君主干涉的建議,馬賽義勇軍進入巴黎的史實、羅伯斯庇爾的話語,判處死路易十六的情景及處死國王的照片第三階段:羅伯斯庇爾的血腥拯救成果是:平息國內的叛亂,打退反法聯軍教師講述:第一次反法同盟進攻、雅各賓派的嚴厲措施、呈現《法國大革命反思》的材料、羅伯斯庇爾被送上斷頭臺梳理大革命的過程及階段性的成果。法蘭西等待一位英雄橫空出世,鞏固大革命的成果。1799年,它終于等來了這樣一位英雄——拿破侖。第三篇章:新制度的鞏固教師講述并呈現材料:拿破侖在法國大革命時威信日增,此后發動霧月政變,建立新政府。展示材料,設問:歸納拿破侖為鞏固新制度做了哪些貢獻?材料一:《拿破侖法典》的節選,分析可得:該法典再一次以法律形式重申了《人權宣言》的基本原則,將法國大革命成果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材料二:《拿坡侖時代》節選,分析拿破侖帝國鞏固法國大革命方面的作用:保障法蘭西的安全和穩定。材料三:《全球通史》節選,分析拿破侖對外戰爭的積極作用之一:橫掃歐洲大陸,鞏固法國大革命的成果。結合課本和教師提供的材料,評價拿破侖的對外戰爭。(引導學生一分為二地評價歷史事件)。梳理拿破侖在1799至1815的主要事跡,由此呈現拿破侖帝國的興衰;拿破侖至今為人們崇拜和懷念的緣由。3. 課堂總結這一節課,我們從制度廢立的角度學習了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法國從舊制度的廢除到新制度的建立和鞏固,經歷了制憲議會的迅猛改造,國民公會的大膽決議,羅伯斯庇爾的血腥拯救,拿破侖以法典和戰爭的方式鞏固,促使法國煥然一新。與英國革命相比,法國革命具有自己的特點,它更為徹底性,摧毀了法國的君主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思想,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的開啟,具有世界性影響。這段歷史為法國的民主共和奠基,同時也為世界的人權法治添色,之后的拉美獨立運動、中國的民族救亡運動等都受到它的影響與鼓舞。原來民主共和、人權法治不僅是法國人的追求,也是各國、乃至整個人類社會的追求。今天的中國,也正努力構建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的社會,為此,我們可以做哪些努力呢?板書設計(思維導圖式 圖片格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