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上第5課《青銅器與甲骨文》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了解夏、商、西周青銅制造業的基本史實和特點,知道著名的青銅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2. 了解甲骨文發現的基本史實和影響,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點。 3.初步認識、理解夏、商、西周時期高度發達的文明,明確中華民族文明源遠流長,一脈相承的強大生命力。教學內容教學重點: 1. 了解青銅器的高超工藝和典型代表。 2. 理解甲骨文的造字特點及地位價值。 教學難點: 甲骨文的造字特點,理解青銅器和甲骨文對研究當時歷史的重要意義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師:模擬場景,帶學生一起走進中國國家博物館,來感受夏商西周時期燦爛的文明成果。 總體感知夏商西周時期青銅器和甲骨文創造的燦爛文化情境創設法,將遙遠的歷史拉入現實場景,縮小與學生的距離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吉金鑄史 ——青銅器青銅器的發展歷程: 兩張圖片展示黃河流域遺址中發現的早期銅器,思考:從中我們能獲取什么信息?引導學生理解青銅時代,商朝達到的鼎盛時期。根據圖文資料獲取歷史信息,明確青銅時代及鼎盛的商朝。提高學生圖文信息分析處理能力青銅器的特點:示兩組圖片,猜一猜它們各自有何用途?明確青銅器種類豐富,用途廣泛的特點。引導學生通過鼎和簋理解商周的禮制,感愛功能的變化,從食器到禮器。根據圖片明確青銅器的不同種類及用途。由周朝列鼎列簋制度,分析青銅器功能的轉變。根據分類,感知青銅器的豐富多樣和對社會等級狀況的反映。3.青銅器的高超工藝:播放短視頻并提問:那么多的青銅器是如何鑄造出來的?并引導學生歸納青銅器鑄造業的特點。觀看視頻并思考概括其特點。通過播放視頻材料能引起學生認真思考,培養學生分析概括的能力。4.典型代表:示第三組國寶圖,教師分別介紹后,播放視頻,展現司母戊鼎守護與傳承的故事。觀看故事,感知文明守護與傳承的力量。通過故事展現司母戊鼎的傳奇經歷,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5.展示利簋銘文。重點解讀第一句話,穿插金文介紹,感知青銅器是研究歷史的重要史料。通過銘文知道武王伐紂的真實性,感受青銅器對于記錄歷史的重要性。挖掘文物的歷史內涵,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民飛。展現文物證史補史的功能,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的能力。證古澤今 ——甲骨文走進甲骨文文化展區,示圖文資料,問:何謂甲骨文?是如何被發現的?為什么要將文字刻在龜甲和獸骨上?感知甲骨文發現、發掘的歷程。學生了解基礎知識,展現甲骨文的守護與傳承,彰顯家國情懷。展示記載有關婦好的三段卜辭,分析甲骨文記錄的內容豐富,使它成為研究商代歷史的第一手資料。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思考,提取關鍵信息,解決問題。通過文字資料分析,使學生有不斷思考,提高學生能力。播放視頻,介紹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并出示四組甲骨文,說說甲骨文代表的是什么字,并指出其造字方法。觀看視頻,并指認甲骨文,理解其主要的造字方法。通過視頻引導,運用漢字進行示范和講解,巧妙突破難點問題。文明傳承呈現圖片:“車”字的文字演變,感知甲骨文已具備漢字的基本結構,是漢字的根源。理解漢字一脈相承的意義。理解甲骨文的重要意義。總結:引用習總書記的話,做文明的守護者和傳承人。引起情感共鳴,努力成為文明守護者和傳承人。引導學生將守護與傳承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