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4張PPT)古代中外交往【 使者·紐帶】西漢唐朝明朝張騫玄奘鑒真鄭和BC2028618907136816441206元朝馬可·波羅遣唐使評選最優秀使者要求:①小組分工合作②仔細閱讀使者的相關資料,劃出關鍵詞、句③概括推薦他的理由,按1、2、3分點羅列④時間:5分鐘小組合作推薦最優秀使者絲路開拓者——張騫材料一:漢武帝欲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招募使者,張騫應募任使者,于長安出發,經匈奴,被俘,被困十年,后逃脫。西行抵達大月氏。在歸途中,張騫又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匈奴內亂,張騫乘機逃回漢朝。材料二:張騫出使西域與古代絲綢之路路線對比圖漢代絲綢之路示意圖張騫出使西域路線圖材料三:《漢書 張騫傳》:“然騫鑿空,諸后使往者皆稱博望侯,以為質于外國,外國由是信之。”擁有堅持不懈的品質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奠定了基礎第一次打通了中原和西域之間的通道絲路開拓者——張騫①堅韌不拔、不辱使命,②鑿空西域,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奠定基礎。③促進了中原與西域之間的友好往來。推薦理由:鑿井技術造紙術鐵器漆器葡萄核桃石榴汗血馬佛教樂舞絲綢比一比誰最快1.以上物品中,從西方輸入的有:從東方輸出的有:絲綢之路上的貨物往來2、體現了絲綢之路發揮了什么作用?西來東去鑿井技術造紙術絲綢鐵器漆器石榴苜蓿核桃葡萄汗血馬佛教樂舞經濟文化西域商隊長安商隊作用:絲綢之路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經濟文化3.根據圖片說說,西漢政府為了保障絲綢之路的暢通采取了哪些措施?漢武帝反擊匈奴軍事上:①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三次攻打匈奴②大力構筑河西長城,沿線構筑軍事防御設施,設置官員鎮守。政治上:①BC121年,漢朝擊敗匈奴,占領河西走廊,先后設置酒泉、張掖、武威、敦煌四郡;②BC60年(漢宣帝時),西域設置西域都護府,總管西域事務,保護往來商旅。佛教傳播者——玄奘、鑒真玄奘鑒真材料一:玄奘西行玄奘因感到各師所說不一,決定西行求法,以解迷惑。貞觀三年,他從長安出發輾轉到達印度。玄奘往返十七年,旅程五萬里,帶回佛教經律論共五百二十夾,六百五十七部。材料三:路途遙遠、艱險,但堅持不懈材料二:玄奘西行加強了古中國和天竺(今印度)的聯系,不僅為中國的佛教文化做出了卓越貢獻,同時促進了中印兩國人民的文化交流。大大促進了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大唐西域記》更成為印度研究本國歷史的一本重要典籍。玄奘西行促進了中印之間的文化交流,由他口述、弟子整理的《大唐西域記》是研究中亞、印度半島等地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材料四:鑒真東渡除了傳播佛經,還傳播了很多盛唐文化。唐招提寺建筑群,即為鑒真及其弟子留下的杰作。受鑒真影響,至今日本人民猶熱愛中國書法藝術。鑒真對日本人民最突出的貢獻,是醫藥學知識的傳授,被日本人民奉為醫藥始祖。鑒真除了傳播佛學,還帶去了盛唐的醫藥、建筑、雕塑、繪畫等技術和知識,促進了中日文化交流材料三:鑒真東渡唐玄宗天寶元年,鑒真決定赴日,但五次東渡皆未能成功,其間雙目失明。天寶十二年,第六次東渡,最終成功在日本登岸。堅持不懈、有恒心佛教傳播者——玄奘、鑒真①路途遙遠仍堅持不懈、不畏艱辛;②由他口述、弟子整理的《大唐西域記》是研究中亞、印度半島等地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③促進了中印之間的文化交流玄奘推薦理由:佛教傳播者——玄奘、鑒真鑒真①失敗多次仍堅持不懈,雙目失明仍不放棄,意志堅強②除了傳播佛學,還帶去了盛唐的醫藥、建筑、雕塑、繪畫等技術和知識,促進了中日文化交流③尤其為日本的文化發展作出巨大貢獻推薦理由:鑒真和玄奘都是傳播佛法的使者,但兩者有何不同之處?玄奘是求取佛經是“引進來”,鑒真是傳播佛法以及醫藥建筑等技術和知識,是“傳出去”。比一比誰最快來華使者——遣唐使、馬可·波羅日本遣唐使馬可·波羅材料一: 日本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幾次遣唐使團。其次數之多、規模之大、時間之久、內容之豐富,可謂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舉。遣唐使對推動日本社會的發展和促進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材料二: 遣唐使引進唐朝典章律令,推動日本社會制度的革新。遣唐使回國后仿行唐制。還仿效唐朝教育制度,培養人才。遣唐使還輸入唐朝書法、繪畫、雕塑、音樂、舞蹈等藝術,經過消化改造,融為日本民族文化。遣唐使多次去唐朝學習,非常好學;學習唐朝的典章律令、教育制度、書法等多方面知識,促進了日本民族文化的發展,也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貢獻材料三:《馬可·波羅行紀》記述了他在中國的見聞,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熱烈向往,為歐洲人展示了全新的知識領域和視野。這本書的意義,在于對以后新航路的開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激發了歐洲人探索海洋的欲望。勇敢、有毅力材料三:馬可·波羅跟隨父親、叔父從威尼斯出發,取道波斯,沿古老的絲綢之路東行,翻越帕米爾高原,穿過河西走廊,歷時4年到達元帝國。《馬可·波羅行紀》引起更多歐洲人對中華文明的興趣,是新航路開辟的原因之一促進了東西方文化交流來華使者——遣唐使、馬可·波羅①渡過茫茫大海,路途遙遠卻仍求學若渴②規模大,學習范圍廣,對日本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③促進了中日文化交流日本遣唐使推薦理由:推薦理由:馬可·波羅來華使者——遣唐使、馬可·波羅①勇敢、有毅力②促進了東西方文化交流③《馬可·波羅行紀》引起更多歐洲人對中華文明的興趣,是新航路開辟的原因之一1.馬可·波羅沿著絲綢之路而來,又從海路返回威尼斯,你知道這條海路的名稱嗎?海上絲綢之路比一比誰最快2.海上絲綢之路上運輸的主要貨物除了絲綢,可能還有哪些東西?瓷器、茶葉等海上絲綢之路,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遠洋航線,途經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到了宋元時期,瓷器出口漸成為主要貨物,因此又稱作“海上陶瓷之路”。到元代,中國陶瓷風靡亞、非、歐三洲。亞非和平大使——鄭和材料一:鄭和,明朝航海家、外交家。1405-1433年,鄭和率船隊7次下“西洋”,規模之浩大,在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是15世紀初葉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對中外經濟、文化交往起到了積極作用;鄭和本人,也在這一歷史事件中展現出其外交才能、軍事謀略以及精神品質,并贏得世人的尊重和紀念。材料二:路途遙遠,不怕艱險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有優秀的外交才能、軍事謀略材料三:鄭和所率的船隊,滿載著中國的優質絲綢、精美瓷器、上等茶葉和漆器等各類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銀貨幣。鄭和還購回當地的特產象牙、寶石、珍珠、珊瑚、香料等。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國家的經濟交流下西洋次數多、規模大亞非和平大使——鄭和推薦理由:①鄭和下西洋,路途遙遠但不畏艱辛;②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③有優秀的外交才能鄭和下西洋路線圖1.鄭和下西洋的起點和最遠到達哪里?并指出西洋指的是哪個大洋?起點:江蘇劉家港;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西洋:印度洋比一比誰最快材料二:各國君臣看見船隊規模宏大,使者的態度友好親切,都表示熱烈歡迎;許多外國使臣搭載鄭和寶船回訪中國,明成祖期間訪華次數為明代最高,達到318次。材料三:圓滿完成外交使命之外,鄭和還成功地開辟了新的航線,他發現經過印度古里(今科澤科德)和溜山(今馬爾代夫群島),可以避開風暴區,直接到達阿拉伯半島紅海沿岸和東非國家。2.根據材料二、三,說說鄭和下西洋的意義。意義:①材料一體現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友好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②材料二體現鄭和下西洋開創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航海事業作出偉大貢獻。對外交流 作用 共同作用開辟絲綢之路玄奘西行 鑒真東渡 日本遣唐使 馬可·波羅來華 海上絲綢之路 鄭和下西洋 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國家的經濟交流 小結促進了不同區域之間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與中亞、印度半島文化的交流促進了中日文化交流促進了中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 交流·進步】這些使者都直接或間接地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請你結合史實論述:“區域文明交流促進社會進步”。這一觀點。遣唐使 馬可·波羅來華示例:自從張騫開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漢朝的開渠、鑿井等技術傳到西域,促進了西域農耕經濟的發展。西域的葡萄、石榴等水果以及歌舞等傳入中國,豐富了中原人們的生活。①漢代絲綢之路開辟后,我國的鑄鐵、鑿井等技術以及四大發明傳播到西方, 推動了西方國家的發展變革。西方的文化經由絲綢之路傳入中國,促進了中華文化的發展。②唐朝玄奘西行帶回佛經大大促進了佛教在中國的發展。鑒真東渡日本帶去了唐朝的先進工藝、文化,推動了日本的極大進步。③遣唐使引進唐朝典章律令,推動日本社會制度的革新。《馬可·波羅行紀》引起西方人對東方的興趣,是新航路開辟的原因之一。④鄭和下西洋給亞非地區帶去了絲綢、茶葉等物品,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國家的經濟交流,推動了亞非國家的發展綜上,區域文明交流促進社會進步。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我們要加強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夯實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習近平2019年5月15日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感謝聆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