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如何說課(一)說課的概念“說課”是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對領導、同行或評委,用口頭語言講解某一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依據的一種教研活動,它是將教材理解、教法及學法設計轉化為“教學活動”的一種課前預演,是教師要闡明教什么、怎樣教和為什么要這樣教及其理論依據,是教師素質、功底等綜合能力的體現。(二)說課與備課、上課的區別1、說課與備課的區別( 1 )概念內涵不同。說課是屬于教研活動,要比備課研究問題更深入。而備課是教學任務如何完成的方法步驟,是知識結構如何轉化為學生認知結構的實施方案,屬于教學活動。( 2 )對象不同。備課是要把結果展示給學生,即面對學生去上課。而說課是對其他教師,說明自己為什么要這樣備課。(三)說課與備課、上課的區別(3)目的不同。說課是幫助教師認識備課規律,提高備課能力;而備課是面向學生為目的,它促使教師搞好教學設計,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效率。(4)基本要求不同。說課教師不僅要說出每一具體內容的教學設計,而且還要說出設計的依據是什么。而備課的特點是在于實用,強調教學活動的安排,只需要寫出做什么,怎么做就行了。2、說課與上課的區別:(1)要求不同:上課主要解決教什么,怎么教的問題;說課則不僅解決教什么,怎么教的問題,而且還要說出“為什么這樣教”的問題。(2)對象不同:上課是課堂上教師與學生間的雙邊教學活動;說課是課堂外教師同行間的教研活動。上課的對象是學生,說課的對象是具有一定教學研究水平的領導和同行。(3)評價標準不同:上課的評價標準雖也看重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案的實施能力,但更看重課堂教學的效果,看重學生實際接受新知、發展智能的情況;說課重在評價教師掌握教材、設計教學方案、應用教學理論以及展示教學基本功等方面。(四)教師為什么要說課 一方面,說課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理論素養,這就促使教師不斷地去學習教育教學的理論,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另一方面,說課要求教師用語言把自己的教學思路及設想表達出來,這就在無形中提高了教師的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素質。 實踐證明,說課活動是提高教師素質,培養造就研究型、學者型教師的較好途徑之一。(五)說課說什么?說 課 的 基 本 框 架★ 說課開始前:應當先做自我介紹,再報出課題以及課時。整個說課將分為哪幾個部分。介紹+課題+課時+部分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 《 》(板書:課題、作者),下面我將從說教材、學情、教法和學法、教學設計(等 )個方面來對本課的教學進行說明。★ 說課的內容包括以下四個方面:1、說教材2、說學情3、說教法學法4、說教學過程說 課 的 基 本 框 架(一)說教材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說明:1、本課題內容在整個教材體系或本單元教材中的位置、地位和作用;2、本課的教學目標及依據;(一)說教材★ 說教材中每個步驟的具體要求:1、說地位和作用教材內容的位置(年級、版本、科目、冊數、單元、章節);教學內容,教學知識點是什么?單元或章節教學要點,本課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與前后知識的聯系。★ 說教材中每個步驟的具體要求:◆ 舉例:《漢武帝推進大一統格局》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第三單元第三課的課題。本課的課程標準是列舉漢武帝大一統的史實,評價漢武帝。本課是由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方面介紹了漢武帝是如何加強中央集權,使大一統帝國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的。秦漢文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代中國以一個發達國家而聞名于世,也是從秦漢開始的。如果說,秦開創了統一國家的模式,那么漢則是將古代中國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大一統突出特點發展縱深的典型朝代。所以本課在整本教材中處于核心地位,對以后古代史的學習過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說教材中每個步驟的具體要求:2.說目標要求:(1)要按素養目標具體分解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不再去講三維目標。(2)要用通過什么方式或手段使“學生學到什么、獲得什么、悟出什么”的角度來表達,不能用“教師教什么、怎么教”來表達;(3)目標表述要準確、規范,要將目標細化。舉例1.知識與技能①了解漢武帝實施大一統措施的背景;②列舉漢武帝所采取的大一統措施,并分析其影響。2.過程與方法理解漢武帝的文治武功,認識到漢武帝是我國古代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學會評價漢武帝。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認識漢武帝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使儒家學說逐漸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并一直延續兩千多年。1.在原有基礎上刪去三維目標。2.在了解、理解、認識等詞前加上你運用的方法和手段。解決教學關鍵問題1. 如何運用地圖圖表等獲取信息,描述區域的自然、人文環境特征及其相互關系。2. 如何認識區域之間的差異和聯系,逐步形成“因地制宜、優勢互補”的區域發展觀。3. 如何看待人類與地理環境的相互關系,逐步形成正確的人口、資源、環境觀,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4.如何梳理人類歷史演進的基本脈絡,認識歷史發展的基本趨勢,認同統一始終是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主流。5.如何描述農耕時代的技術進步、工業化時期的重大發明給社會發展帶來的巨大變化,理解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根本原因。6.如何評述重要歷史人物、事件、現象,恰當說明他(它)們在歷史進程中的作用。7.如何基于學科任務(課程目標),創設任務情境,選擇恰當的社會調查等方法或途徑,規劃、設計社會實踐活動方案。8.如何在日常學習、野外活動和其他環境下開展實踐活動,嘗試探究、解決與本學科有關的歷史和現實問題。9.如何在具體時空條件下認識生活的區域和生活的變化。10.如何解釋地理條件對文明多樣性的作用及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11.如何理解中華文明與世界各區域文明之間交流互鑒的意義。12如何認識和感受傳統文化對現實社會生活的影響。13.如何認識中華文明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逐步形成對中國、中華民族、中華優秀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自豪感。14.如何理解只有共產黨、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發展中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必然。15.如何關注全球文明動態,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樣性和差異性,樹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空間感知歷史意識家國情懷綜合思維社會參與P4(一)說教材★ 說教材中每個步驟的具體要求:3、說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是教材中學生必須掌握的關鍵性的內容,它的確定要遵循課標、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共性)■ 教學難點是學生學習時困難所在,它是依據各學科特點和學生的認識水平而定。(個性)舉例本課的中心內容是漢武帝如何推進漢朝的大一統局面的形成,因此依據歷史課程標準,確定的教學重難點是:重點:漢武帝推進大一統格局的措施及其作用。難點:如何正確評價漢武帝。(二)說學情2、說學情教學對象的實際情況(包括學科水平、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情緒等)是確立教學目標、教學的重難點和教法的重要依據。2、說學情(一)學生年齡特點分析 包括所在年齡階段的學生長于形象思維還是抽象思維;樂于發言還是開始羞澀保守;喜歡跟老師合作還是開始抵觸老師;不同年齡學生注意的深度、廣度和持久性也不同。對這些特點進行簡單的分析。(二)學生學習態度分析 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愿望和積極性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熱情、興趣,也直接影響他們的能力發揮、潛能激發、知識建構、態度形成、價值認同等。(三)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分析 學生對學習新內容具有哪些基本的、前提性的知識與技能,具備哪些生活經驗。 (四)學生學習能力分析 學生學習新內容所具有的包括“最近發展區”的學習能力的分析。主要包括觀察判斷能力、思維能力、知識遷移能力、知識運用能力、實踐操作能力等。 ★ 說教材中每個步驟的具體要求:舉例七年級學生歷史知識積累有限,但學習歷史的興趣濃厚。通過半個學期的學習,學生應該初步掌握了學習歷史的方法,初步了解對歷史人物的正確評價需要史論結合、全面并客觀分析的方法和態度。通過對之前的學習,學生對中央集權、大一統國家等概念有初步理解,但七年級學生對于古代政治制度理論興趣不大,應將枯燥的內容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和多種形式的途徑教授清楚。說教法主要說明: “怎樣教”和“為什么這樣教 道理 。具體要求:(1)要說出本節課所采用的最基本或最主要的教法及其所依據,選擇主要教法作重點說明。(2)教法由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決定,要參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年段發展水平。(3)要說明教師的教法與學生應采用的學法之間的聯系,突出教法為學法服務的理念。(4)要重點說說如何突出重點、化解難點的方法。(5)要說明運用這些教法,預計會達到什么效果。也要注意前后呼應。舉例1.導學法:學生根據學習提綱,自主學習,掌握基礎知識。2.探究法:從漢武帝推進大一統格局的原因、過程、影響三方面探究,深入了解漢武帝推進大一統格局的背景、具體措施、作用及影響。3.表演法:情景課本劇《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表演,讓學生了解各學派治國思想的優劣,明確漢武帝的決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4.討論法:通過“議一議”,分析討論削弱封國勢力的必要性、存在的風險、措施的成效,讓學生理解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削弱封國勢力的“巧妙之處”。5.比較法:比較秦始皇、漢武帝加強思想統治措施的異同,認識其加強思想統治的共同目的,對待儒家學派的不同態度。比較秦始皇、漢武帝監察制度,認識漢武帝對大一統制度的完善和發展。比較漢景帝“削藩令”和漢武帝“推恩令”的不同結果,認識“推恩令”的巧妙之處。6.講授法:講解董仲舒儒家思想的主要觀點,讓學生深入理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作用和影響。圖示講解“推恩令”,讓學生理解其內容和巧妙之處。講解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讓學生通過評價漢武帝,進一步掌握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二)說學法主要說明:“怎樣學”和“為什么這樣學的道理。具體要說清的問題:針對本節教材特點及教學目的,學生宜采用怎樣的學習方法來學習它,這種學法的特點怎樣?如何在課堂上操作?(依據、操作、指導、目的、效果)舉例自主、合作、探究法舉一反三法查閱資料法觀察法質疑法讀、品、悟、議、辯、入。(四)說教學過程★主要說明:“怎樣安排”以及“為什么這樣安排”的道理。教學過程分為四大環節:一是自主學習。學生根據學習提綱,自主學習,掌握基礎知識。二是合作探究。這一環節分三個部分進行:第一部分——喜憂參半(原因篇),主要了解漢武帝推進大一統格局的背景;第二部分——披荊斬棘(過程篇),了解漢武帝推進大一統格局的措施及作用;第三部分——鞏固大統(影響篇),了解漢武帝推進大一統格局的成效及影響。三是評價人物。教給學生全面客觀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結合漢武帝推進大一統格局的措施正確評價漢武帝。四是趣味練習。通過“模擬采訪漢武帝”的教學活動,檢查鞏固本課主要內容。說課的方法與技巧1、合理分配時間,做到說課內容主次分明。說課的時間不宜太長,也不宜太短,時間應控制在10一15分鐘之內。一般說來,說教材、說教法、學法三大塊以2—3分鐘左右為宜,說教學過程以8—10分鐘左右為宜。2、有效說課,抓住“教學主線”是關鍵。在設計教學主線時應深入鉆研教材,結合單元重點,抓住能起主導作用的關鍵詞或短語、主要句型、中心句、中心話題和語言功能來設計課堂教學主線。個人感悟說課要有廣博的知識做基石,吃透教材基礎知識、補充綜合性知識、關注前沿性知識。要精細準備說課的資料,熟讀說課模板去套用,背住關鍵性問題,多看優秀的教學案例和課程標準。個人感悟珍惜每一次機會,多學、多看、多參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