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第3節 長度和時間測量的應用知識回顧1.長度的國際單位是 ,符號 。2.測量長度的基本工具是 。3.正確使用刻度尺 、 、 、 。4.誤差: 值與 值之間的差異。5.時間的基本單位是 。米m刻度尺會放會看會讀會記測量真實s一、長度的“間接”測量A.測量一張紙的厚度活動1累積法步驟:(1)用刻度尺測量出n張紙的總厚度為D(2)算出一張紙的厚度d=D/n注意:最終結果要保留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數據記錄實驗序號 總張數 總厚度 一張紙的厚度/mm 平均值/mm12 3 在測量時要進行估讀,估計值有的偏大,有的偏小這樣就產生誤差.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可減小這種誤差.B.測量一段曲線的長度步驟:(1)將圓規的兩腳張開一定的角度,用刻度尺測出兩腳間的距離d。(2)從曲線的一端開始,依次利用圓規的兩腳分割曲線,記下分割的段數n。(3)曲線的大致長度等于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乘以分割的段數即l=dn。分割法B.測量一段曲線的長度(1)找一條足夠長的細棉線,讓其一端和曲線的一端重合,沿著曲線把細線緊貼在曲線上,直至曲線的另一端,并在細線上做上記號。(2)把細棉線拉直,用刻度尺測出長度,即為所要測量的曲線的長度。以直代曲法步驟C.測量一枚硬幣的直徑步驟:(1)使直角三角板的一條直角邊與刻度尺左邊的一段重合,調整三角板的位置使另一條直角邊對準刻度尺上的某一條刻度線。(2)將硬幣立放在刻度尺上,使其與三角板和直尺相切。(3)在硬幣右端再放一個直角三角板,使其一條直角邊與刻度尺右端重合,另一條直角邊與圓周相切。(4)從刻度尺上讀出兩個直角三角板相互平行的兩條直角邊間的距離即為硬幣的直徑。輔助工具法點擊下方圖片——觀察測量硬幣直徑的動畫D.測量細金屬絲的直徑步驟:(1)將細金屬絲在鉛筆上緊密排繞n圈后用刻度尺測出長度為L(2)算出金屬絲的直徑為d=L/n累積法活動2測形狀不規則物體的體積1.測量工具:量筒(或量杯)、水、燒杯2.認識量筒(量杯)量筒量杯注意:(1)測量范圍(2)分度值(3)量筒和量杯的區別(4)讀數:如果量筒或是量杯里液面是凹形的,觀察時要以凹形的底部為準。若量筒或量杯里的液面是凸形的,觀察時要以凸形的頂部為準。23.0mL25.0mL視線與凹面的底部相平視線與凸形的頂部相平點擊下方圖片——觀察測量液體體積的視頻(2)用量筒測量一不規則石塊的體積1.器材:量筒(1個)、細線(1根)、待測石塊、水、燒杯(1個)2.步驟:(1)根據需要選擇適當的量筒(2)用量筒取適量的水,記下此時液面的示數V0(3)用細線拴住石塊,緩慢放入量筒中,使石塊全部浸沒在水中。記下此時液面的示數V1(4)待測石塊的體積V= V1- V0你身上的“尺”和“表”活動3A.你身上的“尺”B.你身上的“表”在正常的情況下,你的脈搏1min跳動多少次?能否用它作為“表”來估測時間呢?思考測量脈搏:平靜地坐下來,測出你10次脈搏的時間.次序 10次脈搏時間/S 10次脈搏平均時間/S12 3 1.小明上學時從校門到教室大約要走200步,則校門到教室的距離大約是( ?。?br/>A.20m B.100m C.300m D.1000mB練一練解析:長度的估測,必須熟悉一些常見物體的長度,以此為標準對研究對象作出判斷。如:中學生拳頭的寬度在10cm左右;中學生伸開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離(一拃)大約15cm;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一步的步幅在75cm左右;一層樓的高度在3m左右,等等。2.對一些常見物體長度的估測,其中與實際相符的是( ?。?br/>A.小明本人的身高約為 165mmB.圓珠筆的長度約為 15cmC.講臺的高度約為 75dmD.萬里長城的長度約為 6300mB解析: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學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5cm左右。故A不符合實際;中學生伸開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離大約18cm,圓珠筆的長度略小于此數值,在15cm左右。故B符合實際;講臺的高度約25cm,即2.5dm。故C不符合實際;萬里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創造,長度約6370km=6.37×106 m。故D不符合實際。D3.要測量1角硬幣的厚度且使測量結果誤差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選擇是( )A.刻度尺仔細測量硬幣的厚度,求平均值B.刻度尺多次測量硬幣的厚度,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分別測出10個1角硬幣的厚度,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測出10個1角硬幣疊加起來的總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個1角硬幣的厚度解析:1角硬幣的厚度較小,直接測量一個硬幣的厚度時,產生的誤差較大,需要用累積法,一次測量出多個硬幣的總厚度,除以硬幣的個數,故ABC錯誤,D正確。4.小林有幾種長度測量方法:①測1張紙的厚度:用刻度尺測出100張紙的厚度,然后算出1張紙的厚度;②測量一段曲線的長度:把曲線看成是由許多小段直線組成的,用圓規量取一段較小的半徑,從一端量到另一端,最后用圓規所量次數×半徑,就可算出曲線的長度;③測量細銅絲的直徑:先將細銅絲在鉛筆上緊密排繞30圈測出總長度,然后算出細銅絲的直徑。其中測量方法相同的是( ?。?br/>C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解析:①③由于一張紙的厚度和細銅絲的直徑都非常小,不能直接測量(小于測量工具的分度值),所以要測多個相同物理量的總和,求平均值從而達到減小誤差的目的,故二者方法相同;②把曲線看成是由許多小段直線組成的,用圓規量取一定的較小的半徑,從一端量到另一端,最后用圓規所量次數×半徑,就可算出曲線的長度,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C5.在用量筒和細線測量一塊小石塊的體積時,先往量筒里注入一定量的水,然后俯視量筒讀數為V1,再放入小石塊,然后蹲下身去仰視讀數為V2,則小剛測量的小石塊的實際體積為( ?。?br/>A.等于V2-V1 B.小于V2-V1 C.大于V2-V1 D.無法判斷解析:用量筒量取液體時,量筒要放平,讀數時視線應與凹液面最低處相平。如果俯視液面,讀數比實際偏高,即V1偏大;若仰視液面,讀數比實際偏小,即V2偏小,已知小剛測出小石塊的體積V=V2-V1,所以測出比其實際體積偏小。長度和時間測量的應用化曲為直法:測量曲線的長度身上的尺和表累計法:測量一張紙的厚度輔助工具法:測量硬幣的直徑身上的尺:一步約為0.5m課堂小結長度法間接測量工具:量筒和量杯刻度分布:量筒刻度分布均勻,量杯刻度分布上密下疏讀數:眼睛需正視身上的表:脈搏一分鐘跳動約75次測形狀不規則物體的體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3 長度和時間測量的應用.pptx 量筒的使用方法_標清.fl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