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課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1.1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級社會的演進一、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1. 原始社會:(1)地位:原始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初階段,也是最低階段。P1(2)兩個發展階段:舊石器時代(絕大部分時間);新石器時代(距今約-萬年前)。(3)原始社會生產力狀況:原始社會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P2①在原始社會,其中絕大部分時間處于舊石器時代。那時,人們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為生。②距今約一萬年前,人類進入了新石器時代,原始畜牧業和農業開始出現,人們從食物的采集者變為生產者。(4)☆原始社會的生產關系特點:P2①原始社會低下的生產力使人們不得不共同勞動,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即原始生產資料公有制(生產資料所有制)。②在生產中結成平等互助的關系(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和相互關系)。③平均分配勞動產品(產品的分配關系)。(5)原始社會的氏族制度:P2①氏族:在原始社會,按照血緣關系結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單位。②氏族制度:在氏族制度下,人們通過氏族議事會管理集體事務,一切大事都在議事會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討論決定。③氏族的發展:到了原始社會末期,一些近親的氏族構成部落,有的部落聯合起來組成部落聯盟。(6)原始社會的解體:P3①時間:原始社會末期。②根本原因:生產工具的改進大大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③直接原因:私有制的產生。④過程:生產工具的改進大大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個體勞動逐漸盛行起來。原來以氏族為單位的共同勞動,逐漸被以家庭為單位的個體勞動代替,生產資料相應地由氏族公有轉歸家庭私有。最早歸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產工具和牲畜,后來土地也變成私有財產,這標志著私有制確立。貧富分化的加劇,使氏族成員的地位越來越不平等,漫長的原始社會逐漸解體了。⑤標志:土地變成私有財產,標志著私有制的確立。2.奴隸社會(1)奴隸社會的產生(階級的出現):隨著原始社會的解體,出現了兩大地位不同的集團——奴隸主階級和奴隸階級。P3①地位:前者處于剝削者的地位,后者處于被剝削者的地位。②矛盾:奴隸階級和奴隸主階級之間的矛盾,是奴隸社會的主要矛盾。(2)☆奴隸制生產關系的特點:P3①生產資料占有方面: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并完全占有奴隸。②地位和相互關系方面:奴隸毫無人身自由,在奴隸主的強制下勞動。③產品分配方面:奴隸勞動的全部產品都歸奴隸主占有和支配,奴隸主只給奴隸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3)國家的產生:P4①產生:奴隸主階級和奴隸階級之間的矛盾,是奴隸社會的主要矛盾。奴隸主的殘酷剩削和壓迫,必然遭到奴隸的反抗。奴隸主為了維護本階級的利益,建立了軍隊、法庭、監獄等暴力機關。這樣,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國家——奴隸制國家產生了。②實質: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是階級統治的工具。(4)邁入文明時代的門檻:P4①原因:金屬工具的廣泛使用、城市的出現、文字的發明和應用、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工等,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使人類擺脫蒙昧野蠻的狀態,邁入了文明時代的門檻。②評價:這是歷史的進步。二、從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1.封建社會(1)封建社會的生產力:鐵制農具得到廣泛使用和推廣;耕作技術有了顯著進步;水利事業有了較大發展;手工業有了進一步發展,冶鐵業成為最重要的手工業部門;商業和城市逐漸發展起來。P5(2)封建制生產關系的特點:P5①形成的原因:奴隸社會后期,生產力發展到新的水平時,出現了封建制生產關系。②☆特點: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通過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農民大部分勞動成果。相對于奴隸,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勞動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勞動成果除繳納地租外,還能留下一部分歸自己支配。③進步性/作用:農民能夠比較自主地勞動,有了生產積極性,促進了社會生產的發展。當奴隸制日漸成為生產力進一步發展的障礙時,就被封建制所代替,這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3)在封建社會,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基礎。封建地主階級正是憑借對土地的占有,使農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從于地主階級的奴役。收取地租是地主階級削農民的主要方式。地租包括勞役地租、實物地租和貨幣地租。此外,地主階級還利用高利貸,強迫農民繳納苛捐雜稅、從事各種徭役來剝削農民。P5(4)封建國家的顯著特征:封建國家的顯著特征是君主專制、等級森嚴。P6統治方式、做法:為了維護封建國家統治,地主階級還散布封建迷信、傳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權神授”、鉗制勞動人民的思想。(5)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是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之間的矛盾。P6外在表現、做法:小規模的抗組抗稅運動;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或農民戰爭。結果:往往以失敗而告終。(6)封建社會衰亡(資本主義社會的萌芽):封建社會后期,隨著社會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封建社會內部萌生出來。P6奴隸社會 封建社會異 生產資料歸屬 奴隸和生產資料全部歸奴隸主所有(私有制) 大部分土地歸地主階級所有,農民可以占有一部分生產資料在生產中的相互關系和地位 奴隸毫無人身自由,在奴隸主的強制下勞動, 地主不完全占有農民,農民處境有一定改善產品分配方式 奴隸的全部產品都歸奴隸主占有和支配,奴隸主只給奴隸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 地主階級通過地租、高利貸等方式,占有農民大部分勞動成果;農民的勞動成果除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歸自己支配同 都是生產資料私有制﹔都沒有真正的人身自由﹔盡管農民受剝削的程度比奴隸有所減輕,但他們仍然受著殘酷地剝削2.資本主義社會(1)☆生產關系的特點:資本家占有一切生產資料,失去生產資料的勞動者不得不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受雇于資本家,成為雇傭工人,資本家在生產過程中占有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P7(2)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建立,必須具備的兩個基本條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產資料、有人身自由、能夠自由出賣勞動力的人;二是要有開辦資本主義企業所必需的大量貨幣當作資本。P7(3)資產階級革命:P8①原因: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使新興資產階級在經濟上顯示出很大的優勢。但是,封建制度的存在使新興資產階級的這種優勢難以充分發揮,只有推翻封建政權,才能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障礙。②過程/方式:新興資產階級和他們的思想家提出了“自由、平等、博愛”等口號,利用勞動人民的力量,發動了向封建地主階級奪取政權的革命。③標志: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標志著資本主義社會的開始,人類社會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④領導:工人階級在當時還非常年輕,沒有形成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不可能領導這場革命。農民階級不代表先進的生產力,也不能擔當起領導革命的歷史任務。于是,代表新的生產關系的資產階級,在反封建斗爭中發揮了領導作用。(4)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和發展:P8①進步: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工業革命的產生和完成,帶來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巨大飛躍,促進了人類思想的解放,使科學、教育、文化的發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②局限: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發生以生產過剩為基本特征的經濟危機。(5)☆※資本主義經濟危機:P9-10①基本特征: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發生以生產過剩為基本特征的經濟危機。生產過剩是相對過剩,即相對于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來說,社會生產的商品顯得過剩,而不是與勞動人民的實際需求相比的絕對過剩。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無法克服的痼疾。②主要表現:大量商品賣不出去,大量生產資料被閑置,大批生產企業、銀行破產,大批工人失業,生產迅速下降,信用關系被破壞,整個社會生活陷入混亂。③直接原因: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以及個別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與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當矛盾尖銳化時,社會生產結構會嚴重失調,一方面社會生產大規模增長,另一方面工人階級因資本家的剝削日益貧困化,從而造成社會生產嚴重過剩。④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在于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這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⑤經濟危機是從資本主義基本矛盾中產生的,只要資本主義制度存在,危機就不可避免,難以治愈。(5)☆※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為什么資本主義必然被社會主義所代替?(談談對資本主義未來的認識)①內容: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②在階級關系上的表現: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在階級關系上表現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資本家擁有生產資料并雇傭工人進行生產,為了追求自身利潤最大化,不斷加大對工人的剝削;廣大工人沒有生產資料,在經濟上受剝削、政治上受壓迫,成為受苦最深的階級。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資產階級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采取了一些緩和階級矛盾的措施,但這些措施沒有也不可能改變資本主義私有制及其剝削關系。③性質: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的體現。④地位: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⑤作用: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發展,貫穿于資本主義社會的始終,決定著資本主義的命運。生產社會化的程度越高,資本、生產資料、勞動產品就越集中在少數資本家手里,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尖銳化就越不可避免。⑥解決:資本主義終究要被社會主義所取代,雖然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⑦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當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促進作用。當生產關系不適應生產力的狀況時,就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