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3.1溶液的形成教案(表格式)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3.1溶液的形成教案(表格式)

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溶液
第一節 溶液的形成
設計說明 本單元是在學生對最常用的溶劑——水的性質及相關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礎上設置的。本節通過引導學生對比較熟悉的食鹽在水中的溶解現象的觀察以及對溶解過程的微觀分析,使學生初步掌握溶液的組成及溶液的特征。通過設置實驗探究活動,使學生認識到物質溶解過程的能量變化及其原因。本節教材的編寫意圖是讓學生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親身體驗溶液的有關知識,進一步加深對科學探究的理解,并能初步運用科學探究的方法解決一些化學問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生活常識及實驗探究,識別溶解現象,說出溶液、溶劑、溶質、濁液的概念。 2.通過對溶液的學習,能表示溶液、溶劑、溶質三者的關系,說出溶液具有均一性、穩定性的特性。 3.通過探究固態NaCl、NH4NO3、NaOH溶解時的溫度變化,指出物質在溶解過程中常伴有吸熱或放熱現象。 4.能說出一些常見的乳化現象,了解溶液在生產、生活中的意義。 5.了解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能區別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6.了解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相互轉化的方法。 7.了解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與濃溶液、稀溶液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問題討論和實驗探究,觀察、記錄和分析實驗現象,學會學習科學探究和科學實驗的方法。 2.通過對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化條件的探究,加深對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區分,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跟濃溶液與稀溶液的關系,達到對知識的遷移,同時根據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真正達到學以致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的學習和探究的意識,學會辯證地看問題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2.使學生接受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量變可以引起質變的科學觀。 3.通過一些具體事例體會到溶液對動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動有很重要的意義。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認識溶解現象,知道溶液、溶劑、溶質的概念。 2.探究固態NaCl、NH4NO3、NaOH在水中溶解時溶液的溫度變化。 3.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 4.飽和(不飽和)溶液與濃(稀)溶液的關系。 5.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間的轉化。 教學難點 1.對溶液、濁液概念,特征的理解。 2.探究溶解過程中的能量變化。 3.對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理解。 教學方法 1.通過實驗探究認識物質溶解時溶液溫度的變化、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相互轉化的方法。 2.通過實例講解溶液的組成、乳化現象、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 教具、學具 計算機多媒體教學系統、CAI課件等。 將全班同學分成若干組,每組準備實驗器材:燒杯、玻璃棒、溫度計、酒精燈、試管、膠頭滴管、石棉網等;食鹽、硝酸鉀、蒸餾水、食用油、汽油、洗潔精等。 授課時數 3課時 第一課時 溶液的組成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在老師這個地方,有兩杯可以喝的無色液體,請兩位同學上來品嘗一下,并說出它的味道。 學生活動:一杯沒有味道,一杯是咸的。 這說明其中一杯中加入了什么,那么什么是溶液,溶液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本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溶液的形成。 講授新課 一、溶解的過程 [活動天地3-1] 觀察食鹽的溶解 在一只盛有約50 mL水的燒杯中,加入一小匙食鹽(主要成分是氯化鈉),用玻璃棒攪拌。仔細觀察發生的變化,直至食鹽顆粒在水中消失。觸摸燒杯,感受溫度是否變化。 設問1:食鹽顆粒哪里去了?它們溶于水的微觀過程是怎樣的? 講解:氯化鈉溶于水時,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離解為鈉離子和氯離子,鈉離子和氯離子向水中擴散,均勻分散在水中,鈉離子和氯離子質量很小,與水分子一起不停地運動,不會因為上浮或下沉而與水分離。 設問2: (1)食鹽水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任意一處,是否都一樣咸 又說明溶液具有什么特征? (2)如果將食鹽水保持在溫度不變、水分不蒸發的情況下,放置一個月、一年、十年·····會不會出現液體分層或從中析出食鹽顆粒?又說明溶液具有什么特征? (3)食鹽水是純凈物還是混合物? 教師點撥: 食鹽水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任意一處,都一樣咸,說明溶液具有均一性;只要水分不蒸發,外界條件不改變,氯化鈉不會從水中分離,說明溶液具有穩定性;食鹽水是食鹽和水的混合物。 同學們根據氯化鈉溶于水的過程及幾個設問得出的溶液的特性歸納一下溶液的定義。 溶液定義: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 溶液特征:①均一性:溶液各部分的性質相同,溶液各處的濃稀相同。 ②穩定性:條件不變時,溶質與溶劑長期放置不會分離。 【交流討論】 1.具有均一性、穩定性的液體一定是溶液嗎? 2.溶液一定是無色、透明的嗎?能否舉反例說明。 3.同一種溶液只能溶解一種物質嗎? 教師點撥: 1.判斷一種物質是不是溶液的關鍵詞是均一性、穩定性、混合物,缺一不可,如水、酒精具有均一性、穩定性,但不是溶液。 2.硫酸銅溶液、高錳酸鉀溶液都是有顏色的,溶液不一定是無色透明的。 3.海水中溶有氯化鈉、氯化鎂等物質,同一溶液中可以溶解多種物質。 泥水是溶液嗎?將蔗糖溶液和食鹽溶液混合后還是溶液嗎?水和植物油形成的是溶液嗎?為什么? 泥水是泥土小顆粒懸浮在水中形成的,固體小顆粒懸浮在水中形成的是懸濁液;將植物油滴入水中,植物油的小液滴也會懸浮在水中,小液滴分散到液體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濁液。 懸濁液和乳濁液的特點:不均一、不穩定。 溶液的組成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食鹽和水組成的體系都稱作溶液,那么蔗糖溶液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其中哪種物質被溶解? 被溶解的物質是溶質,能溶解其他物質的物質是溶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知道,水能溶解很多物質,是一種最常用的溶劑,那么是不是所有物質都能在水中溶解,其他物質能不能作為溶劑?很多溶液中的溶質都是固體,液體和氣體是否可以作為溶質? 例題1 請填寫下列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化學式。 溶液生理鹽水白酒碘酒澄清石灰水鹽酸濃硫酸溶質NaClC2H5OHI2Ca(OH)2HClH2SO4溶劑H2OH2OC2H5OHH2OH2OH2O
例題2 請填寫下列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化學式。 足量的鐵放入稀硫酸中,反應前溶液中的溶質和溶劑分別是H2SO4__和___H2O_____,反應后溶液中的溶質和溶劑分別是FeSO4和H2O。 分析:鐵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反應完全后的溶液是硫酸亞鐵溶液,因此溶質為硫酸亞鐵。 由以上例題我們可知,溶質可以是固體、液體(如乙醇)、氣體(氯化氫),雪碧、可樂等碳酸飲料的溶質是二氧化碳氣體。一般情況下,固態或氣態的物質為溶質,液態的物質為溶劑;液體與液體互相溶解,量少的為溶質,量多的為溶劑;水是最常用的溶劑,溶液中有水時,無論多少都為溶劑。 教師總結: 固液混合固為質;氣液混合氣為質; 液液混合少為質;有水存在水為劑。 溶液的命名 (1)全稱:(溶質)的(溶劑)溶液。 (2)簡稱:若溶劑為水,可直接讀(溶質)溶液。 如:硫酸銅的水溶液——硫酸銅溶液 氫氧化鈉的水溶液——氫氧化鈉溶液 溶液的用途 (1)無土栽培    (2)醫療 (3)化學實驗 當堂達標 1.下列關于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均一、穩定的液體都是溶液 B.溶液是均一、穩定的純凈物 C.溶液是無色、透明的液體 D.溶液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 答案:D 2.將少量下列物質分別放入水中,充分攪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蔗糖    B.牛奶    C.酒精    D.白醋 答案:B 3.可以作為溶質的(  )
A.只有固體         B.只有液體
C.只有氣體         D.氣體、液體、固體都可以 答案:D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液體 B.空氣也是溶液 C. 40 mL酒精跟60 mL水混合一定得到100 mL溶液 D.鹽水是溶液,糖水是溶液,兩者混在一起,既有糖又有鹽就不是溶液了 答案:B 5.說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質和溶劑。
(1)氯化鈉的水溶液
(2)澄清的石灰水
(3)95 mL酒精和5 mL水形成的溶液
(4)酒精溶液
(5)將少量的碳酸鈣放入適量的稀鹽酸中充分反應所得的溶液 答案: 溶質溶劑(1)氯化鈉水(2)氫氧化鈣水(3)酒精水(4)酒精水(5)氯化鈣水
板書設計 第一節 溶液的形成 第一課時 溶液的組成 一、溶解的過程 第二課時 物質溶解時的熱效應 乳化現象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自熱火鍋 自熱火鍋的原理是利用生石灰遇水會散發大量熱量的原理來進行加熱。除此之外,在自熱火鍋的加熱包中還有碳酸鈉、硅藻土、鐵粉、鋁粉、活性炭、鹽等成分,也有一定的發熱和一定的保溫作用。 自熱火鍋的注意事項: 1.在使用自熱火鍋時,一定要注意透氣孔的暢通,避免因透氣孔堵塞發生爆炸等情況。 2.自熱火鍋屬于航空危險品,因此如果要乘坐飛機則不能攜帶。 3.由于自熱火鍋中的加熱包遇水就會釋放大量熱量,因此需要存放在兒童不容易接觸的地方。避免兒童玩耍而造成傷害。 講授新課 二、物質溶解時的熱效應 【實驗探究3-1】 實驗步驟實驗數據1.取2只小燒杯,分別加入約50 mL蒸餾水,并用溫度計測量水的溫度(T1)T1= ________℃2.向一只小燒杯加入約5 g氫氧化鈉固體,攪拌,測量溶液的溫度(T2)T2= ________℃3.向一只小燒杯加入約5 g硝酸銨固體,攪拌,測量溶液的溫度(T3)T3= ________℃
實驗結論: 氫氧化鈉:溶于水時溶液溫度升高,要放熱。 硝酸銨:溶于水時溶液溫度降低,要吸熱。 【小結】 (1)溫度下降:硝酸銨等 (2)溫度升高:濃硫酸、氫氧化鈉等 (3)溫度不變:氯化鈉、蔗糖等 溶解時同時有溶質分子或離子擴散過程(吸收熱量)和溶質分子或離子與水分子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離子(放出熱量)兩個過程,因此: 吸熱﹥放熱 溶液溫度降低 吸熱﹤放熱 溶液溫度升高 吸熱﹦放熱 溶液溫度不變 三、乳化現象 質疑:是不是所有的物質都能溶解在水中呢?探究P61活動天地。 1.向一只試管中加入1/3體積的水,然后向試管中滴入兩滴植物油,用力振蕩,觀察所發生的現象。靜置一段時間,再觀察現象。 2.向另一試管中加入約1/3體積的汽油,重復1的操作,觀察所發生的現象。 3.在1中的試管里加入幾滴洗潔精,用力振蕩,觀察所發生的現象。 乳濁液:小液滴分散到液體里形成的混合物。 乳化現象:在乳化劑的作用下物質以小液滴的形態分散在水中,形成不易分層、比較穩定的混合物。 汽油和加了洗滌劑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原理不同:油污能溶解在汽油中,形成溶液;而洗滌劑是將油脂乳化變成乳濁液而將油污除去的。 當堂達標 1.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B       C       D 答案:B 2.將下列固體分別放入水中,溶液溫度明顯降低的是( ) A.硝酸銨    B.生石灰    C.燒堿    D.食鹽 答案:A 3.如圖所示裝置,向試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種物質后,U形管右邊支管的紅墨水液面降低,左邊支管的紅墨水液面上升,則加入的物質可能是( ) A.氫氧化鈉            B.生石灰 C.濃硫酸             D.硝酸銨 答案:D 4.各種洗滌劑已廣泛進入人們的生活中,下列洗滌中所用洗滌劑不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洗潔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肥皂液洗衣服 D.用沐浴露洗澡 答案:A 板書設計 第一節 溶液的形成 第二課時 物質溶解時的熱效應 乳化現象 二、物質溶解過程中的熱現象 NaCl溶于水無明顯的吸熱或放熱現象; NH4NO3溶于水時吸熱; NaOH溶于水時放熱。 三、乳化現象 第三課時 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有一天想喝蜂蜜水,自己倒了一杯水,加了一勺蜂蜜,覺得不甜,又加了兩勺,杯底已經有蜂蜜了,剛想再加,媽媽看見了說,不要再加了,即使再加蜂蜜,水也不會變得更甜。你知道為什么嗎? 講授新課 四、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 【活動天地3-3】觀察硝酸鉀能否在一定量水中無限溶解 操作現象結論1.往裝有20 mL的水的燒杯里加5 g的硝酸鉀,充分攪拌硝酸鉀全部溶解在水中在一定的條件下,物質能夠溶解的量是有限的2.再加5 g的硝酸鉀,充分攪拌燒杯底部有硝酸鉀固體剩余
1.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再繼續溶解某物質的溶液叫做該物質的飽和溶液。 2.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還能繼續溶解某物質的溶液叫做該物質的不飽和溶液。 【設疑】(1)為什么在表述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時一定要明確“一定溫度” “一定量溶劑”呢? (2)為什么必須說明是“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 實驗答疑 實驗①對已飽和的硝酸鉀溶液(有剩余固體)加熱,觀察現象。 實驗②向已飽和的氯化鈉溶液(有剩余固體)中加水,觀察現象。 實驗③向飽和的食鹽溶液里加入適量蔗糖,觀察現象。 (1)改變溫度和溶劑的量,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可能發生轉化。 (2)在一定條件下不能再溶解食鹽的溶液,還能繼續溶解蔗糖,此時的溶液對于食鹽來說是飽和溶液,但對于蔗糖來說是不飽和溶液。 因此理解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要注意以下兩點: (1)條件: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 (2)某種溶質飽和,而不是所有溶質的飽和。 3.判定飽和溶液的方法 (1)在該溫度下,向一定量的溶液里繼續加入該種溶質,溶質不能繼續溶解。 (2)在該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有未溶解的固體溶質,溶質不繼續溶解。 (3)蒸發水或改變溫度后,立即有固體析出的溶液。 例題 在溫度不變時,某固體物質的溶液甲,經歷如下變化: 據此判斷,此溫度時,溶液甲、丙是否飽和。 答案:溶液甲是該溫度下的不飽和溶液,溶液丙是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 【設疑】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化的方法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 探究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相互轉化的方法 操作現象1.往裝有10 mL水的燒杯里加5 g的硝酸鉀,充分攪拌,觀察現象硝酸鉀全部溶解2.等步驟1中硝酸鉀溶解后,再加5 g攪拌,觀察現象硝酸鉀固體就有剩余而不再繼續溶解3.對步驟2中的燒杯加熱,觀察現象。待燒杯冷卻后觀察又有什么現象產生加熱后剩余固體又慢慢溶解;冷卻后又開始有固體慢慢出現4.在步驟2的燒杯中加入10 mL水并充分攪拌,觀察現象固體又慢慢溶解
教師點撥:大多數固體物質的溶解量隨著溫度的升高都是增大的,但有少數物質(如:熟石灰)隨溫度的升高溶解量反而降低。怎樣將飽和的石灰水變為不飽和? (1)加入溶劑,(2)降低溫度。 4.飽和溶液與溶液濃稀的關系 生產生活中我們會聽到人們常說某溶液很“濃”或很“稀”,這里的濃溶液是不是就一定是指飽和溶液;這里的稀溶液是不是指的就是不飽和溶液? 在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少量的氯化鈉固體和氫氧化鈣固體,分別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蕩。 現象:氯化鈉在水中全部溶解了,形成了不飽和溶液,但溶液較濃;熟石灰在水中溶解得很少,已經飽和了,但溶液很稀。 想一想:飽和溶液跟溶液的濃、稀有關系嗎? 教師點撥: (1)溶液的飽和與不飽和跟溶液的濃與稀沒有必然關系。 (2)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濃溶液不一定是飽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飽和溶液。 (3)在一定溫度下,同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一定要比其不飽和溶液濃度大。 當堂達標 1.關于飽和溶液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含有溶質很多的溶液 B.還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 C.不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 D.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再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 答案:D 2.欲使任意一種不飽和溶液轉變為飽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 A.升高溫度          B.降低溫度 C.再加入同種溶質       D.倒出一些溶劑 答案:C 3. t ℃時有一杯接近飽和的澄清石灰水,下列做法不能使其變為飽和溶液的是(  ) A.往溶液中加入少量CaO  B.將溶液升溫 C.將溶液降溫   D.恒溫蒸發部分溶劑 答案:C 4.怎樣判斷某一溶液是不是飽和溶液(  ) A.保持溶劑的質量不變,降低溫度看是否有溶質析出 B.保持溶液的溫度不變,蒸發水分看是否有溶質析出 C.保持溶液的溫度不變,繼續加同種溶質,看能否繼續溶解 D.保持溶液的溫度不變,繼續加不同種溶質,看能否繼續溶解 答案:C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飽和溶液一定是濃溶液 B.不飽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濃 D.在一定溫度下,對于同一種溶質來說,其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濃 答案:D 6. t ℃時,向一支盛有0.1 g熟石灰的試管內加入10 mL水充分振蕩后,靜置,試管底部仍有未溶解的固體。對于試管內上層澄清液體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等于0.1 g B.溶液是t ℃時的飽和溶液 C.升高溫度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 D.溶液是濃溶液 答案:B 板書設計 第一節 溶液的形成 第三課時 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四、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 1.概念 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再繼續溶解某物質的溶液叫做該物質的飽和溶液 。 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還能繼續溶解某物質的溶液叫做該物質的不飽和溶液。 2.相互轉化(一般情況下) 3.判斷飽和溶液的方法 4.與濃溶液、稀溶液的關系 對于不同溶質,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對于同種溶質,在同一溫度下,飽和溶液比不飽和溶液要濃。 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海市| 大足县| 大厂| 安乡县| 墨脱县| 瓮安县| 剑河县| 萨嘎县| 大英县| 湖南省| 勃利县| 肥东县| 陇南市| 宣威市| 蒙阴县| 尼玛县| 舒兰市| 莆田市| 当阳市| 石棉县| 津南区| 六安市| 镇江市| 达拉特旗| 马龙县| 蓝田县| 吴堡县| 屏山县| 桂林市| 内黄县| 巴彦淖尔市| 禄劝| 兴义市| 城固县| 化德县| 东乡县| 梅州市| 仁布县| 蓬安县| 东莞市| 渝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