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思想政治必修一經濟生活7.2收入分配和社會公平教學設計【課 題】 收入分配和社會公平【課 型】 新授課【課 時】 一課時【教材分析】《收入分配和社會公平》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經濟生活第七課的第二框,是第三單元收入與分配教學的重點。通過學習促進社會公平的措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使學生明白收入分配公平的表現,了解國家在促進社會公平方面的重要舉措,深刻理解效率與公平的關系,能正確處理二者之間的關系,進一步堅定“四個自信”。【學情分析】學生對于社會不公平現象及國家促進社會公平的措施有一定了解,但認識不深刻。當然本書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系緊密,所以教學環節的設計要貼近學生社會實際,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既要結合學生的閱歷,又增添時政內容,探究活動要有可操作性。【教學目標】知識目標: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表現;識記并運用促進社會公平的措施;掌握效率與公平的關系。能力目標:通過自主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總結歸納能力;通過合作探究,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通過展示成果環節,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和自我表達能力;通過對生產與消費辯證關系的學習,增強理論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對本節課知識的學習,使學生感受國家促進社會公平的政策措施,明白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意義,認識到處理好效率與公平關系的必要性,增強分析經濟現象的能力,堅定“四個自信”。【學科素養】政治認同:加強對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理解,提高對黨的方針政策的認同。科學精神:掌握促進社會公平的措施,認識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法治意識:通過合法途徑獲得收入。公共參與:根據實際情況,參加社會公益事業。【教學重點】 促進社會公平的措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教學難點】 區分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教學方式】 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講授法等【課前準備】 教學PPT【教學過程設計】程序設計 學習環節內容 教師行為 學生行為 (預設) 媒體運用課 堂 預 習 列出預習問題 提出預習問題,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結合已有知識,找出預習問題的答案。 預習內容較多,要留足時間,引導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歸納,最好是繪制表格,清晰明了,便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根據PPT展示的問題,在課文中找到問題的答案,學會速讀課本的同時找準課本關鍵信息。 對找到的信息進行整合,繪制記憶表格或者列出知識要點。 多 媒 體基 礎 知 識 收入分配公平的地位、要求 促進社會公平的措施 如何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根據課前分組情況,依次邀請每組的發言人,展示該組合作學習的成果,檢驗預習效果。 每組的發言時間不得超過3分鐘。 其他組同學的補充或者異議在該組發言結束后進行,時間控制在1分半,特例依具體情況延長時間,總時長要調控好。 每個小組推薦一名同學為發言人,展示本組合作學習的成果。 其他未展示的同學認真觀看,待發言人結束發言后,對發言同學的發言內容進行修改或者補充。 電 子 展 臺合 作 探 究 探究一: 根據所學知識,談談你你對收入分配公平的理解?為什么? 探究二:習近平強調指出,我們要不斷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要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要堅持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部署經濟工作、制定經濟政策、推動經濟發展都要牢牢堅持這個根本立場?!白龅嚼习傩贞P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進什么,通過改革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 運用經濟生活知識,從分配的角度為縮小收入差距提出合理化建議。 提示: 收入分配公平與平均主義有根本區別;合理控制收入差距能調動勞動者積極性和創造性,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提高社會總體消費水平。 提示: ①從根本上說要大力發展生產力,增加社會財富。 ②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為我國實現社會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證。 ③增加居民收入,要堅持多勞多得,著重保護勞動所得,增加勞動者特別是一線勞動者勞動報酬,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 ④要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鼓勵勤勞致富,保護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調節過高收入,清理規范隱性收入,取締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調節職能,健全以稅收 社會保障 轉移支付等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縮小收入分配差距。 ⑤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事業等社會公益事業。 根據探究問題,和本組內的同學展開討論,然后自己組織好答案,將答案草稿或者邏輯線羅列在草稿紙上,根據提問順序,展示自己的答案。 多 媒 體體 系 形 成 多 媒 體課 堂 實 戰 1.企業的發展需要人才。企業改革要探索產權層面一切有效的激勵舉措吸引人才,如:員工持股、收益分享、虛擬股權、崗位分紅等??梢?,企業改革應做到( A ) ①優化股權分配比例,鼓勵、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②健全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制度,吸引人才 ③將員工利益和企業利益“捆綁”在一起,調動員工積極性 ④健全再分配調節機制,理順企業和個人之間的分配關系 A.②③B.①④ C.①③ D.②④ 2.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首次把我國的分配制度上升為基本經濟制度,并首次明確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第三次分配就像一只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溫柔之手”,在道德、文化、習慣等影響下,社會力量自愿通過民間捐贈、慈善事業、志愿行動等方式濟困扶弱,對社會資源和社會財富進行的分配。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有助于( B ) ①克服市場機制弊端,彌補政府調節機制不足②發展慈善社會事業,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收入 ③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對再分配做出有益補充④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實現社會財富平均分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2020年二季度某貧困地區農村居民家庭收入情況如右圖所示。(2019年我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比2018年增長9.6%)由圖中信息可知,該地( B ) ①農民普遍缺乏理財意識,投資意愿不足 ②貧困家庭收入增長較慢,脫貧攻堅壓力較大 ③貧困地區農民收入增長內生動力偏弱 ④農民的收入結構不合理,主要依靠種地獲得收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2020年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報告,如下表 2019年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統計表指標與范圍絕對量比上年名義增長實際 增長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8.90%5.80%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7.90%5.0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9.60%6.20%按照收入來源分工資性收入17186元8.60%經營凈收入5247元8.10%財產凈收入2619元10.10%轉移凈收入5680元9.90%根據以上信息,可能推斷出的結論是( D ) ①初次分配所得占全國居民收入比重在下降 ②我國居民收入再分配調節機制進一步完善 ③基本經濟制度是居民收入增長的重要保障 ④農村居民與城鎮居民收入差距在逐步縮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十九屆四中全會將收入分配制度上升為基本經濟制度,釋放了重要信號,下一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步伐有望加快。下列措施中能體現政府履行再分配調節職能的是( C ) A.上海市提高了最低工資標準 B.廣東省建立企業職工工資增長機制 C.南京市將低保標準提高10% D.國土資源部實行農村土地改革試點 多 媒 體板 書 設 計 第三單元 收入與分配 個人收入的分配 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的地位、要求 2.促進社會公平的措施 3.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是什么+如何正確處理) 板 書課 后 提 升 練習冊對應習題教 學 反 思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