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單元第12課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學科:政治 授課年級:高二 教學題目: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學時 一課時課標要求 以“面對價值沖突如何選擇”為議題,探究生活中進行價值選擇的標準。可針對“價值兩難”的情況,辨析價值評價中的“動機論”和“效果論”。可針對公共政策的制定或公共問題的不同解決方案,討論應堅持什么價值取向。內容與學情分析 內容分析 一、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1)含義: (2)二者的關系: ①社會歷史性 (3)特點 ②階級性 ③ 主體差異性 二、怎樣才能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標準) (1)堅持真理,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2)自覺站在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學習重點 如何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學習難點 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特點 自覺站在廣大人民的立場上學情分析 1.學生學習基礎分析:通過前三單元及價值觀的有關內容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哲學生活基礎知識,為本框題的學習準備了一定知識的基礎。 2.學生能力分析 :高二學生擁有一定生活體驗,具備一定的信息收集和篩選能力、閱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具備初步邏輯思維能力,對問題的一定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 3.學生心理分析:對于學生個體的發展和我們社會的發展應該持什么態度和觀點,高二學生已經有了思考的需要和希望得到解惑的需要,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望,現在獨生子女有良好的生活條件,但是社會很多的價值誘因導致他們選擇與判斷的迷茫,因此學習本框題有它特有的意義。他們的可塑性很強,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學習目標 一、科學精神:正確理解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標準 二、公共參與: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三、政治認同:站在對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立場上是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最高標準學生課前需要做的準備工作 一、閱讀教材 二、完成導學案學習策略 一、學習模式 “121”模式:課堂前后10分鐘學生自學為主,中間20分鐘教師講解為主,師生互動。 二、學習方法 1、情景導入法,遵循由預設知識到生成知識的認知規律 2、對話交流法,師生互動,互問互答;個案分析法,對比分析,加深對概念、觀點的理解 3、知識拓展法,注重啟發,處理好新課程與高考的關系學習 環節 學習任務設計與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 落實目標導入新課 讓學生知道要到哪里去 PPT展示 一、小故事《梨雖無主,我心有主 》思考:(1)談談你對“梨雖無主,我心有主”的理解 在口渴難忍的情況下,許衡為什么作出上述選擇? 二、給出對于兒童落水后不同人的認知 播放音樂《愛我中華》出示歌詞 :“五十六個星座五 學生討論,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得出結論: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設疑激趣,引出本課知識環節一 一、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含義、關系 出示圖片:食堂剩飯與“光盤行動” 1、學生思考:一、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含義、關系 激發學習興趣環節二 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特征 一、武松打虎和廣東雷州殺虎 二、馬永順,原黑龍江省伊春市鐵力林業局工人。50年前后伐樹和植樹 三、經濟危機下、資本家和人民對待牛奶的態度和方式 四、疫情期間各國對新冠病毒的態度 P58第二段 結合現代化建設以及生活實際分析引出小練習 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社會地位不同、需要不同、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立場不同,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也不同,也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學生思考:思考: 1、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有沒有標準? 2、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標準是什么?環節三 三、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標準 牛頓的永動機 袁世凱復辟 學生討論 對學生知識障礙進行預設,對比分析,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環節四 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他人、集體、社會利益的關系隨堂練習板書 設計 (1)含義: (2)二者的關系: 1.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①社會歷史性 (3)特點 ②階級性 ③ 主體差異性 2.怎樣才能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標準) (1)堅持真理,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2)自覺站在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