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9.4.《全民守法》教學設計課時安排本框建議1課時。基本思路:全民守法和法治社會有一點相似,都強調對法律的普遍信仰和尊重。但后者更多的是從國家政府層面來講,比如政府的普法,法律服務體系、矛盾調解機制等。而全民守法則強調從公民的角度,如果講普法,也是立足于提高全民的法治意識,提高人民群眾運用法律行使權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強調發自內心的道德、規則、契約意識。所以本框的案例主要是從一些看起來不可理喻、實際上意義非凡的案例入手,比如一元官司和人臉識別第一案。這些案例的主人公都普遍信仰和遵守法律,能夠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又遵守自己的義務。能夠很好的體現全民守法的含義、特征和要求。重點難點:重點難點:推進全民守法的具體舉措;核心素養政治認同∶體會人們在法治國家中的美好生活,明確全民守法的意義,增強一會兒中國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法治意識∶理解全民守法要求公民依法行使權利、依法履行義務,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樹立法治意識和法治思維。 公共參與∶自覺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堅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信念。教學過程本框設計可分為兩個議題:議題一:為一元打官司值嗎?教師導入課堂:“這是無數個重新定義“倔強”的故事之一:為討要78.2元,男子跟看守所打了4年官司。2022年3月29日他終于收到看守所的補償款78.2元。”,隨后播放視頻素材《打了4年官司,只為78.2元》并互動:是不是覺得不可思議?更不可思議的是一元官司,還不此一例:展示多起一元官司案例,設置具體議題1:議一議:為了78.2元打4年官司,甚至為了1元不惜打官司,值嗎?為什么?視頻中的男子行為給我們什么啟示?給出議學提示1:閱讀教材P107頁,熟悉全民守法的意義和內涵,然后得出結論:值!總結全民守法的含義、重要性或意義:有利于推進全民守法,讓所有社會成員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全國民法的內涵有利于建設法治中國(社會)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全國民法的意義我們來復盤男子4年打官司過程:先向永嘉縣信訪部門上訪進行反映不予受理后4年內多次向永嘉縣人民法院、浙江省高院提起民事訴訟、行政訴訟,要求依法賠償被永嘉縣看守所無端扣除的78.2元在浙江省高院的調解下,男子和永嘉縣看守所達成和解,由看守所出具《申訴人撤訴原由證明》而撤訴永嘉縣向男子出具證明并賠償78.2元,維權成功。設置具體議題2:議一議:視頻中的男子行為給我們什么啟示?給出議學提示2:閱讀教材P107頁全民守法的特征,概括男子維權的行為舉措,我們可從中借鑒什么?舉措:通過法律行使了自己的權利沒有濫用權利,依法履行自己的義務接受浙江高院訴訟調解,達成和解,依法維護了自己的正當權益……總結全民守法的特征: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維護自己正當權益議題二:如何推進全民守法?你知道嗎,這樣死磕打官司的人竟然推動了新時代法治進程:2022年1月22日,在1.2億張網民選票見證下,“新時代推動法治進程2021年度十大案件”評選結果揭曉:侵害英烈名譽榮譽刑事第一案,百香果女童被害案,民法典“自甘風險”適用第一案,人臉識別第一案……等列入其中。案評詞說:十大案件回應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新要求新期待,恪守法治精神,符合人民群眾樸素正義觀,體現了國法天理人情的有機統一。播放《中國人臉識別第一案》,拋出議題:視頻和材料給推進全民守法有何啟示?給出議學提示:閱讀教材P108頁,結合材料得出可能的啟示:十大案件評選有1.2億網民參與,又經過電視轉播,起到了良好的普法效果,引導民眾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人臉識別第一案告訴我們每個人都要投身依法治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自覺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警示動物園和我們都要有規則意識、弘揚公序良俗,自覺履行法定義務,承擔社會責任……帶領學生從中總結應對舉措,這里和全民守法的特征一一對應,便于學生捋清前后的知識內在邏輯:著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開展普法宣傳、樹立法治理念,引導全民守法、懂法、用法。——使全民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調動人民群眾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尊法守法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自覺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弘揚傳統文化、倡導契約精神,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自覺依法行使權利、自覺依法履行義務總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