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1社會歷史的本質【學習目標】1.教學目標(1)理解勞動是社會歷史的起點。(2)理解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3)理解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2.核心素養【政治認同】認同馬克思主義唯物主義歷史觀,正確理解和堅持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科學精神】理解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通過事例,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分析問題。【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理解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2.教學難點:理解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思維導圖】【知識解讀】社會歷史的本質一.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1.勞動的重要性(1)勞動是社會歷史的起點。(2)勞動創造了人,勞動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產生和發展。(3)勞動發展史是理解所有社會歷史奧秘的“鑰匙”。2.社會生活的本質(1)人類歷史是由人的社會實踐活動構成的歷史,研究人類歷史的規律,也就是研究人的社會實踐活動的運動規律。(2)本質: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也就是把社會生活“當做實踐去理解”。(3)形式:①經濟領域:人類進行物質生產的實踐構成的社會生活領域。②政治領域:人類調整、改革社會關系的實踐構成的社會生活領域。③精神文化領域:人類創造科學文化的實踐構成的社會生活領域。(4)結論:實踐生成了社會生活的全部領域,形成了全部社會關系,推動著人類社會的發展。(5)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基本觀點。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首要的、基本的、核心的觀點。【典例解析】1.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黨和國家先后召開16次全國勞動模范表彰大會,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超30000人次。這是因為( )①勞動是人的存在方式,社會的發展以生產勞動為基礎②勞模美在甘于奉獻,成功完全是個人奮斗、自我實現③勞模是勞動者的榜樣,勞模精神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④勞動是創造美好生活、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詳解】①④:黨和國家表彰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因為勞動是人的存在方式,社會的發展以生產勞動為基礎,勞動是創造美好生活、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①④符合題意。②:勞模的成功既有個人奮斗,也離不開社會的物質基礎,②說法有誤。③:勞模精神屬于意識范疇,無法決定社會發展,③說法有誤。2.《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在普通高中階段,要指導學生積極參加大型賽事、社區建設等公益活動、志愿服務,自主選擇1—2項生產勞動,經歷完整的實踐過程。國家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的哲學依據是( )①勞動是評價一個人價值大小的標準②親身實踐是獲得認識的唯一途徑③人只有在勞動中才能創造和實現價值④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D【詳解】①:勞動以及通過勞動對社會和他人作出的貢獻,是社會評價一個人的人生價值的普遍標準,故①不選。②:親身實踐是獲得認識的唯一來源,而不是唯一途徑,故②不選。③④:國家之所以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是因為人只有在勞動中才能創造和實現價值,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故③④入選。二.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⑴全部社會生活領域由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兩部分構成。①社會存在是指社會的物質生活過程,主要指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還包括地理環境、人口等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②社會意識是指社會的精神生活過程,既包括社會意識的各種形式,即政治、法律、哲學、道德、藝術、宗教等觀點,也包括社會心理和自發形成的風俗、習慣。⑵歷史觀的基本問題: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⑶劃分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對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何者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形成了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兩種基本的歷史觀。全面把握歷史唯物主義與歷史唯心主義的區別區別 歷史唯物主義 歷史唯心主義社會存在、社會意識何者為第一性(根本區別)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反作用于社會存在 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誰是歷史的創造者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承認杰出歷史人物在社會發展中的推動作用,但是這種推動作用不能對社會發展起決定作用 偉大歷史人物的思想和意志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人類歷史是由偉大歷史人物創造的人類社會有沒有自身的規律 社會歷史領域有著固有規律,即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規律 人類社會是沒有規律、不可捉摸的,社會歷史僅僅是個人意志支配的偶然事件的堆積⑷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歷史唯物主義的根本觀點)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a.性質上:有什么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么樣的社會意識。 (“性質”決定“性質”)b.過程上: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變化”決定“變化”)方法輪:要求我們從社會存在的實際出發,實事求是。②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a.時間上:社會意識有時落后于社會存在,有時又會先于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不完全同步)b.性質上: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的發展起阻礙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正確地預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方法輪:要重視社會意識的作用,樹立正確的社會意識,克服錯誤的社會意識。[特別提示]①不同性質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能動作用是不同的,并且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能動作用只有通過人的實踐才能實現。②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不是說社會意識是不依賴于社會存在的,相對獨立性是指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具有不完全同步性。③區別物質與意識的關系和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物質與意識的關系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區別 地位 哲學的基本問題 歷史觀的基本問題作用 對二者何者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基本依據 對二者何者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劃分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的基本依據。聯系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是物質與意識的關系問題在歷史領域的具體表現【典例解析】3.2022年是鄧小平南方談話30周年。鄧小平南巡深圳、上海等地時指出,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于試驗。思想更解放一點,膽子更大一點,步子更快一點。這些重要思想驅散了人們思想上的迷霧,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向新階段。這表明( )①社會意識的發展根源于生產生活的發展 ②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③解放思想成為改革開放的最高價值目標 ④社會意識的變革往往是社會變革的先導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詳解】①:材料主要體現的是社會意識的能動作用,沒有體現社會意識的發展根源于生產生活的發展,①不選。②④:材料體現的是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重要的反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促進社會存在的發展,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社會意識的變革往往是社會變革的先導,②④入選。③:解放思想不是改革開放的最高價值目標,改革開放的最高價值目標在于人民,③不選。4.2022年是鄧小平南方談話30周年,鄧小平南巡深圳上海等地時指出,改革開放要敢于試驗,思想更解放一點,膽子更大一點,步子更快一點。這些重要思想驅散了人們思想上的迷霧,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向新階段。這表明( )①偉人的貢獻往往決定著社會歷史的發展②思想引領行動,正確認識推動實踐發展③解放思想成為改革開放的唯一價值目標④社會意識的變革往往是社會變革的先導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詳解】②④:鄧小平的這些重要思想驅散了人們思想上的迷霧,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向新階段。這表明社會意識的變革往往是社會變革的先導,思想引領行動,正確認識推動實踐發展,②④正確。①:“偉人的貢獻往往決定著社會歷史的發展“這屬于歷史唯心主義思想,①錯誤。③:改革開放最鮮明的價值目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該選項說法錯誤,③排除。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行,成為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首次如期舉行的世界綜合性體育盛會。1990年北京亞運會,熊貓“盼盼”手持金牌奔跑的身影,折射出我們對金牌的向往。2022年北京冬奧會吉祥物仍是熊貓,手中卻是一顆予人溫暖的愛心。這是國人心態的變遷,更是文化自信的注腳。北京冬奧會部分場館和賽道外形設計靈感來自中國龍飛天、絲綢等傳統文化形象:開幕式上的二十四節氣倒計時,投射出中國人的生命觀、價值觀和宇宙觀:閉幕式上的“折柳寄情”給全世界帶去中國式的浪漫。通過5G超高清電視技術和多種現代傳播技術,讓世界領略了中華文化和奧林匹克的和合共生。從微火奧運火炬到賽場清潔能源交通,再到冬奧賽場的再利用,綠色可持續的奧運理念充分體現,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綠色科技水平和在人類應對氣候挑戰中的擔當。大能貓形象與冰晶外殼結合的“冰墩墩”,融合中國文化與現代科技。現出頗具時尚感和未來感的形象,成為“頂流”。豐富的產品開發和互聯網角色塑造,更是賦予了吉祥物更加持久的生命力,成為“國潮”崛起的又一個生動樣本。結合材料,并運用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關系的知識,談談你對冬奧會展現的中國人心態變化的理解。【答案】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30多年來,我國在經濟、科技、體育、文化等各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國際地位提高,國際影響力增強,這是中國人心態變遷的深層次原因。②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中國人自古就有的生命觀、價值觀和宇宙觀,博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影響著中國人對舉辦冬奧會的認識,使中國人展現出自信、熱情和擔當,保證了冬奧會的成功舉辦。【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需要調用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關系的有關知識分析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我國在經濟、科技、體育、文化等各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是國人心態的變遷,更是文化自信的注腳→可聯系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關鍵詞②:過5G超高清電視技術和多種現代傳播技術,讓世界領略了中華文化和奧林匹克的和合共生→可聯系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信息等相結合。【閱讀與思考解析】一、社會歷史的本質課本P57閱讀與思考恩格斯在《勞動在從猿到人的轉變中的作用》中談到勞動的重要性。◆勞動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而且達到這樣的程度,以致我們在某種意義上不得不說:勞動創造了人本身。◆首先是勞動,然后是語言和勞動一起,成了兩個最主要的推動力,在它們的影響下,猿腦就逐漸地過渡到人腦。隨著腦的進一步的發育,腦的最密切的工具,即感覺器官,也進一步發育起來。正如語言的逐漸發展必然伴隨有聽覺器官的相應的完善化一樣,腦的發育也總是伴隨有所有感覺器官的完善化。◆動物僅僅利用外部自然界,簡單地通過自身的存在在自然界中引起變化;而人則通過他所作出的改變來使自然界為自己的目的服務,來支配自然界。這便是人同其他動物的最終的本質的差別,而造成這一差別的又是勞動。●結合上述材料,說明勞動在人類產生和發展中的作用。參考答案:勞動-語言-大腦的發育-所有感覺器官的完善化,說明勞動創造了人,勞動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產生和發展。人類歷史是由人的社會實踐活動構成的歷史。課本P59閱讀與思考無論中國還是西方,早在古代社會就有了關于自然界的豐富的唯物主義思想,但是,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以前,唯物主義的世界觀總體上說來并沒有貫徹到社會歷史研究領域中去。即便像費爾巴哈這樣在自然觀上相當堅定的唯物主義者,一旦進入社會領域,總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義。●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以前,為什么人們可以唯物主義地解釋自然界,卻不能唯物主義地解釋人類社會?參考答案: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以前,唯物主義世界觀至多考察了人們歷史活動的思想動機,而沒有進一步追溯到產生這些思想動機的物質原因,因而從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的前提出發,把社會看成精神發展史,根本不懂得社會歷史的客觀規律,不懂得人民群眾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決定作用。課本P60閱讀與思考古希臘哲學家色諾芬尼說:“假如牛、馬和獅有手,并且能夠像人一樣用手作畫和塑像的話,它們就會各自照著自己的模樣,馬畫出、塑出馬形的神像,獅子畫出、塑出獅形的神像了。”費爾巴哈曾對各國信仰的神進行認真的考察,發現各國的神,無論其形象、衣著、使用的語言,還是發號施令的方式,都同那個國家的現實生活極為相像,幾乎是該民族現實生活的翻版。于是,他發現了一條隱藏在神圣光環背后的真理:“自然神不是別的,就是自然本身;人神不是別的,就是人本身。”“并非神按照他的形象造……而是人按照他的形象造神。馬克思說:“宗教里的苦難既是現實的苦難的表現,又是對這種現實的苦難的抗議。宗教是被壓迫生靈的嘆息,是無情世界的情感,正像它是無精神活力的制度的精神一樣。宗教是人民的鴉片。”恩格斯說:“宗教按它的本質來說就是抽掉人和大自然的整個內容,把它轉給彼岸之神的幻影,然后彼岸之神大發慈悲,又反過來使人和大自然從它的豐富寶庫中得到一點東西。”●宗教所描繪的世界與現實世界之間有什么關系?人的許多不切實際的念頭、思想與實際生活之間有什么關系?參考答案:(1)宗教中描述的內容來自現實世界,各種各樣的社會意識都是社會存在的反映。(2)人們的各種念頭、思想都來源于實際生活中的客觀存在,這些客觀存在在人們頭腦中有不同的表現形式。課本P61閱讀與思考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存在著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貪污腐敗、拜金主義、好逸惡勞、貪圖享受等現象還時有發生。●在社會主義社會里,為什么仍然還存在落后的和腐朽的思想?參考答案: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社會意識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而變化、發展,有時會落后于社會存在。所以在社會主義社會里,仍然還存在落后的和腐朽的思想。【易混易錯】1.社會意識具有直接現實性,能把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答案:錯誤。解析: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社會意識沒有這一特點。2.勞動決定了社會規律的形成和發展。答案:錯誤。解析:社會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3.人類進行物質生產的實踐構成了社會生活的政治領域。答案:錯誤。解析:人類進行物質生產的實踐活動構成了社會生活的經濟領域,不是政治領域。4.有目的意識活動引領社會歷史發展。答案:錯誤。解析:意識有正確與錯誤之分,而不能籠統地說有目的意識活動引領社會歷史發展。5.有的社會意識不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 答案:錯誤。解析: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6.社會意識總是和社會存在的變化和發展不同步。 答案:錯誤。解析:社會意識有時會落后于社會存在,有時又會先于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7.社會意識和社會存在相互依賴。 答案:錯誤。解析: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存在不依賴于社會意識。8.社會意識的內容是主觀的。 答案:錯誤。解析:社會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形式是主觀的。9.有什么樣的社會意識就有什么樣的社會存在。答案:錯誤。解析: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有什么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么樣的社會意識。10.社會意識可以脫離社會存在。答案:錯誤。解析: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不能脫離社會存在。11.社會意識是一種變革社會存在的物質力量。答案:錯誤。解析:社會意識是一種精神力量,通過社會實踐可以轉變為變革社會存在的物質力量12.社會意識能否推動社會發展取決于是否反映社會存在。答案:錯誤。解析:社會意識都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能否推動社會發展取決于社會意識是否正確地反映社會存在。13.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相互融合,沒有確定的界限。答案:錯誤。解析: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二者有確定的界限。14.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始終是不可分割的。答案:錯誤。解析: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不能離開社會存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