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2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學習目標】1.教學目標(1)了解真理的含義和基本屬性。(2)理解并區分真理的客觀性、條件性和具體性。(3)理解認識的反復性和無限性。(4)樹立堅持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的觀念。2.核心素養【政治認同】正確理解和堅持黨的思想路線,與時俱進,追求真理。【科學精神】牢固樹立堅持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的觀念,樹立追求真理的信念,堅持真理,反對謬誤。【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理解并區分真理的客觀性、條件性和具體性。2.教學難點:理解認識的反復性和無限性。【思維導圖】【知識解讀】二、在實踐中追求和發現真理(真理是絕對性與相對性的統一)1.真理是客觀的(真理具有絕對性)(真理不能等同于客觀實在)⑴真理的含義: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⑵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⑶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認識差異性的原因:由于人們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不同,每個人的知識結構、認識能力和認識水平不同,對同一個確定的對象會產生多種不同的認識,但是,在同一條件下人們對同一對象的真理性認識只有一個。真理的客觀性原理: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在同一條件下人們對同一對象的真理性認識只有一個。方法論:我們要堅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真理具有相對性)⑴真理都是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如果超出了這個條件和范圍,真理就會變成謬誤。方法論:把握真理適用的條件和范圍,反對不顧條件和范圍的主觀隨意性。⑵真理都是具體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方法論:隨著過程推移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豐富、發展和完善真理,反對因循守舊和激進盲動。⑶真理的條件性和具體性表明,真理與謬誤往往是相伴而行的,這要求要正確對待謬誤。(4)真理和謬誤的辯證關系①真理和謬誤相互區別: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謬誤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錯誤反映。真理與謬誤有著原則上的區別,二者涇渭分明,有嚴格的界限,不能混淆。(不能說真理中包含謬誤成分)②真理和謬誤相互聯系,是辯證統一的。①真理與謬誤相互依存、互為前提。沒有謬誤作比較,就無所謂真理;沒有真理作比較,也就無所謂謬誤。②真理與謬誤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一方面,任何真理都是有條件的,都有它適用的條件和范圍,如果超出這一條件和范圍,真理就會變成謬誤。另一方面,謬誤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以向真理轉化。③方法論:我們要堅持真理反對謬誤。【特別提醒】全面理解真理含義 特點 解讀 方法論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 客觀性 ①真理的形式是主觀的 ②客觀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屬性:內容客觀,真理的內容來自于物質世界的客觀事物及規律;檢驗真理的標準是客觀的——社會實踐 ③對同一個確定的對象的真理性認識只能有一個 承認真理的客觀性,就應當堅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條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如果超出了這個條件和范圍,真理就會變成謬誤 真理與謬誤往往是相伴而行的,這要求要正確對待謬誤(真理和謬誤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具體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真理需要不斷豐富、發展和完善。【特別提醒】意識、認識、真理、科學理論的區別和聯系。區別:①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屬于唯物論。②認識是人腦對客觀對象的反映,屬于認識論。③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④真理的系統化、理論化,就是科學理論。意識、認知、理論都有正確和錯誤之分;真理和科學理論都是正確的聯系:內容是客觀的,形式是主觀的。真理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典例解析】1.2021年7月20日,《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正式公布。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根據我國人口發展變化形勢,先后作出實施單獨兩孩、全面兩孩再到全面放開三孩的重大決策部署,并取得積極成效。上述材料說明( )①認識的局限性導致了客觀事物的復雜性②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③實踐推動了認識的深化和發展④真理和謬誤往往相互交融,相伴而行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B【詳解】①:客觀事物的復雜性決定認識的復雜性,決定了認識的局限性,①錯誤。②③: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黨中央根據我國人口發展變化形勢,調整計劃生育政策,這說明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也說明實踐推動了認識的深化和發展,②③正確切題。④:真理和謬誤往往相伴而行,但不能相互交融,因為真理和謬誤有著嚴格的界限,④錯誤。2.下列有關真理的名言與“事莫明于有效,論莫定于有證”(王充)蘊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A.真理的旅行,是不用入境證的——約里奧·居里B.真理絕不因為有人不承認它而感到苦惱——席勒C.真理是時間的女兒,不是權威的女兒——布萊希特D.從錯誤中比從混亂中易于發現真理——培根【答案】C【詳解】“事莫明于有效,論莫定于有證”的意思是對事物最好的證明是有效果,對論最好的認定是有證據,體現了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A:“真理的旅行,是不用入境證的”表明了真理是客觀的,A錯誤。B:“真理絕不因為有人不承認它而感到苦惱”表明真理是客觀的,B錯誤。C:“真理是時間的女兒,不是權威的女兒”也蘊含著同樣的哲理,C正確。D:“從錯誤中比從混亂中易于發現真理”表明真理和謬誤相伴而行,D錯誤 。3.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⑴認識具有反復性:(為什么人們對同一事物會有不同的認識) 由于受各種條件的限制,認識具有反復性。①從認識的主體看,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要受到具體的實踐水平的限制,總要受到不同的立場、觀點、方法、知識水平、思維能力、心理素質等條件的限制。②從認識的客體看,客觀事物是復雜的、變化著的,其本質的暴露和展現也有一個過程。③這就決定了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⑵認識具有無限性:①認識的對象是無限的、變化著的物質世界。②作為認識主體的人類是世代延續的,作為認識基礎的社會實踐是不斷發展的。③人類的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⑶認識的發展具有上升性:①認識的反復性和無限性表明,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的過程,真理在發展中不斷地超越自身。(認識不是直線前進,也不是循環運動)②但是,那些經過實踐反復檢驗的、已經確定的真理并沒有被推翻,而是不斷地向前發展。⑷方法論:真理的反復性和無限性要求我們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展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特別提醒】①真理作為正確認識,對人們的實踐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所以是有用的。但不能說有用的認識就是真理,因為它否定了真理的判斷標準。②“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表明承認人的認識上的主觀性和差別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觀真理。③真理都是客觀與主觀、實踐與理論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的觀點是錯誤的。真理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④不能認為被超越的真理中包含錯誤的內容。那些經過實踐反復檢驗已經確定的真理,在它的適用條件和范圍下,永遠是真理。⑤圖示法解讀認識的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反復性 人們對某一事物的認識過程 (證明正確) 實踐 認識………實踐 認識 (對一個事物的認識結束)無限性 人們對整個世界的認識過程 實踐 認識………實踐 認識……… (對整個世界的認識永遠不會結束) 人類認識無限發展上升性 人們對某一事物的認真或對整個世界的認識 從深度上看:認識不斷深化;從廣度上看:認識不斷擴展;從進程上看:認識不斷向前推移 實踐 認識………實踐 認識……… 認識的深化、擴展和向前推移【典例解析】3.在人與病毒的斗爭中,最高的人權就是人的健康生命。面對一些國家推崇與病毒共存的主張與做法,鐘南山院士強調:“在審視復雜新冠疫情變異問題時不能輕率地下結論。”這一觀點的合理性在于( )①不同的認識主體對復雜歷史問題的認識總是會有不同的②真理不會停止前進的步伐,而是在發展中不斷超越自身③新冠疫情變異本質的暴露和展現需要與時俱進研究過程④人們對復雜現實問題的認識受所處社會實踐水平的限制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詳解】①:不同認識主體的認識也可以是相同的,①錯誤。②:這一觀點沒有體現真理在發展中不斷超越自身,②不符合題意。③:新冠疫情變異本質的暴露和展現需要與時俱進研究過程,所以在審視變異問題時不能輕率地下結論,③符合題意。④:認識具有反復性,人們認識受所處社會實踐水平的限制,所以在審視變異問題時不能輕率地下結論,④符合題意。4.2021年5月15日,“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于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著陸區,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火星取得成功,邁出了我國星際探測征程的重要一步,實現了從地月系到行星際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國人的印記。這對我們探索宇宙奧秘、了解生命起源意義重大。材料表明( )①對火星實踐取決于人們對火星運行規律的了解②認識和利用規律能提高人們認識世界的能力③人類能夠通過科學探測獲得對火星的認識④真理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超越自身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詳解】①:實踐是認識的基礎,人們對規律的認識取決于對火星的實踐,①不選。②:認識和利用規律可以提高人們認識世界的能力,我們遵循規律對火星的探索,使得我們不斷提高我們的認識,②入選。③:“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于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著陸區,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火星取得成功,說明人類能夠通過科學探測獲得對火星的認識,③入選。④:人們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真理能夠在發展過程中不斷的超越自身,但是材料體現的是我們首次火星太探測的成功,與選項無關,④不選。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1年10月,以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為研究對象的首篇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雜志上。該研究證明月球在19.6億年前仍存在巖漿活動,為完善月球演化歷史提供了關鍵科學證據,使此前已知的月球地質壽命延長了約10億年。月球的巖漿作用在何時停止,一直是月球演化歷史研究中的重大科學問題之一,此前關于月球樣品的研究成果并未發現月球存在比29億年年輕的巖漿活動。此前,嫦娥五號任務采樣位置設計在了月表最年輕的月海玄武巖區域,通過表取和鉆取兩種形式采集到共1731克月球樣品。全世界科學家都滿懷希望,盼著從嫦娥五號樣品研究中獲得更年輕的巖漿事件結果,以完善月球巖漿演化歷史。結合材料,運用認識論的知識,對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研究成果完善了月球巖漿活動演化歷史的說法加以分析。【答案】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嫦娥五號延伸了人的認識器官,推進了人們對月球巖漿活動演化歷史的認識;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這一研究成果使此前已知的月球地質壽命延長了約10億年,使人們的認識得到發展;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的基礎上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的基礎上檢驗和發展真理。關于月球的巖漿作用在何時停止的認識,還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發展和檢驗。【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要求考生結合材料,運用認識論的知識,對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研究成果完善了月球巖漿活動演化歷史的說法加以分析。本題屬于分析說明類主觀題,知識限定為認識論的相關知識,屬于微觀考查,解答時,考生應首先調動教材相關知識,然后結合材料提取信息,堅持理論與材料相結合。第二步:審材料,通過標點符號、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嫦娥五號延伸了人的認識器官,推進了人們對月球巖漿活動演化歷史的認識,可聯系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有效信息②:“這一研究成果使此前已知的月球地質壽命延長了約10億年”可聯系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有效信息③:“關于月球的巖漿作用在何時停止的認識,還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發展和檢驗。”可聯系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的基礎上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的基礎上檢驗和發展真理。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得分點①: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嫦娥五號延伸了人的認識器官,推進了人們對月球巖漿活動演化歷史的認識;得分點②: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得分點③: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的基礎上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的基礎上檢驗和發展真理。【閱讀與思考解析】二、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課本P53閱讀與思考實用主義者詹姆士認為,有用的觀念就是真理。他說:“它是有用的,因為它是真的’,或者說,‘它是真的,因為它是有用的’。這兩句話的意義是一樣的。”●評述詹姆士關于真理的說法。●在人們對事物的各種認識中,什么樣的認識能夠被稱為真理?參考答案:●有用就是真理,這種觀念不過是人們為了達到某種預期目的而設計的工具,如果它們對人們達到預期目的有用,能使人們成功,便是真理,真理的確有用。但有用的卻不一定是真理,檢驗真理的標準是實踐。所以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否認了真理的客觀性。●與客觀事物相符合的認識就是真理。課本P54閱讀與思考三角形內角之和等于180°,這是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兩千多年里,人們一直把它當作任何條件下都適用的真理。隨著航海事業的發展和人們對于球面認識的不斷深入,這一定理的局限性逐漸暴露出來。19世紀初,俄國數學家羅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內角之和小于180°。隨后,德國數學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內角之和大于180°。由此,人們關于空間的觀念發生了革命性的轉變。●羅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發現是否表明, 歐幾里得提出的定理不再是真理?●什么原因使人們認識到這一定理并不是任何情況下都適用的真理?參考答案:●真理是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還是真理,歐幾里得定理只有在同一平面內才能成為真理。因此,羅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發現不是表明歐幾里得定理不是真理,而是表明真理是有條件的。●隨著航海事業的發展和人們對于球面認識的不斷深入,這一定理的局限性逐漸暴露出來。人們終于認識到歐幾里得定理并不是任何情況下都適用的真理。課本P55閱讀與思考瘧疾是威脅人類生命的一大頑疾,困擾了人類幾千年。20世紀60年代末, 治療瘧疾的常用藥物—氯喹或奎寧的藥效已經減弱,瘧疾的發病率再次開高。為了找到新型抗瘧藥物,中國政府啟動了研制治療瘧疾藥物的項目,中醫研究院成立了以屠呦呦為組長的科研組參加研究工作。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屠呦呦小組與全國多個省市、多個單位的科研人員協同合作,經過數百次試驗、無數次失敗,并從《肘后備急方》等傳統中草藥文獻中獲得靈感、汲取智慧,最終使用乙醚從青蒿中提取了療效好的青蒿素,開創了治療瘧疾新方法,挽教了全球數百萬人的生命。世界衛生組織將青蒿素和相關藥劑列入其基本藥品目錄,以青蒿素為基礎的復方藥物已經成為瘧疾的標準治療藥物。中國藥學家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治療瘧疾新方法而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屠呦呦小組的工作經歷對我們有什么啟示?參考答案:在尋找治療瘧疾的新方法中,屠呦呦小組面臨各種條件的限制。他們在失敗中開拓進取,在奮斗中認識客觀事物,經過反復的研究、實踐取得了成功。這說明人類追求真理的過程不是一帆風順,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對此反復才能完成。課本P56閱讀與思考嫦娥奔月是一個在中國流傳的古老的神話故事。自古以來,中國人一直有著奔月的夢想。但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這個夢想無法成為現實。今天,我們利用現代科技,終于把夢想變成了現實。2004年3月1日,中國啟動的探月工程被命名為“嫦娥工程”。中國探月工程分為“繞”“落”“回”三個階段。2007年10月,我國發射繞月衛星“嫦娥一號”。2013年12月,“嫦娥三號”實現月面軟著陸。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成功在月球背面軟著陸。未來,將運輸機器人上月球建立觀測點,并采集樣本返回地球。整個計劃將歷時20年。●中國探月工程分為三個階段,歷時20年,說明了什么?●中國探月工程計劃完成后,我們還會繼續探月嗎 為什么?參考答案:●探月前期需要大量的理論研究和試驗,航天員不斷學習、不斷研究,不可能一步到位。探月工程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多個部門和行業合作完成,每個行業不斷發展,為探月工程提供堅實的基礎。●還會探月。可能會在月球開展其他相關試驗和研究;可能會實施比探月工程更復雜的工程等等。【易混易錯】1.人們能夠按照主觀的內在本性來改造客觀世界。答案:錯誤。解析:人們能夠按照客觀的內在本性來改造客觀世界。2.意識是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答案:錯誤。解析:正確的意識(真理)是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3.世界上總有一些事物是人們不可認識的。答案:錯誤。解析:意識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之物,沒有不可認識之物。4.糾正謬誤是獲得真理的基礎。答案:錯誤。解析:實踐是獲得真理的基礎。5.超越歷史條件才能獲得真理。答案:錯誤。解析:人不能超越歷史條件的限制。6.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之一。答案:錯誤。解析: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7.社會上多數人公認的認識就是真理。答案:錯誤。解析: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與公認人數的多少無關。8.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因此,真理的形式是客觀的。答案:錯誤。解析: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真理的形式是主觀的。9.真理是永恒不變的。答案:錯誤。解析:真理在實踐中不斷超越自我。而且真理是有條件的,條件變了,真理可能便成謬誤。10.認識的局限性意味著達不到真理性認識。答案:錯誤。解析:該觀點是不可知論的觀點。認識具有無限性和上升性,人們可以獲得真理。11.真理與謬誤的轉化使認識呈現為封閉式循環運動。答案:錯誤。解析:人的認識是一種螺旋式上升的運動,并非是封閉式的循環運動。12.認識的根本目的是獲得真理。答案:錯誤。解析:認識的根本目的是實踐。13.在人們探索真理的過程中,錯誤是難免的,說明真理以謬誤為基礎。答案:錯誤。解析:在人們探索真理的過程中,錯誤是難免的,這說明真理和謬誤相伴而行。且實踐是獲得真理的基礎。補充重點:1.“橫看成嶺側成峰”,這說明對同一個確定對象,由于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會產生多種不同的認識,這種認識可能是正確的,也可能是錯誤的。2.“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承認認識上的主觀性和差別性,并不否定真理的客觀性。3.“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否認了真理的客觀性。因為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在同一條件下人們對同一對象的真理性認識只有一個。4.真理和謬誤相伴而行≠相互融合、包含。5.真理的絕對性與相對性不能混淆(1)真理的絕對性。真理的絕對性有兩方面含義。其一,任何真理都是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認識,都有不依賴于人類的客觀內容,這是無條件的、絕對的。其二,人類的認識按其本質來說能夠正確認識無限發展的物質世界,每一個真理的獲得都是對無限發展著的物質世界的接近,這也是無條件的、絕對的。(2)真理的相對性。真理的相對性是指人們在一定條件下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認識是有限的,它也有兩個方面的含義。其一,從認識的廣度上看,任何真理性認識都是對整個客觀世界某些領域、某些事物和過程在一定范圍內的正確反映。其二,從認識的深度來看,任何真理性的認識也只是對特定的具體事物在一定程度、一定層次上的正確反映。6.那些經過實踐反復檢驗的、已經確定的真理并沒有被推翻,而是不斷地向前發展,它在實踐中(發展中)不斷超越自我。7.如何理解“人的認識是有限的,而認識能力是無限的”①人的認識是有限的,這里的“人”是指單個人,單個人由于受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的制約,在一定時期內對具體事物的認識只能達到一個層次、一個方面、一個階段。②人的認識能力是無限的,這里的“人”指的是人類,因為人的主觀能動性能夠隨著客觀事物的變化發展而不斷深化、擴展和向前推移。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之物,而沒有不可認識之物。8.認識沒有終點,科學沒有頂峰。9.追求真理永無止境,并不意味著人們不可能獲得對事物的真理性認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