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1 世界是普遍聯系的【學習目標】1.教學目標(1)了解聯系的含義,理解聯系的特點。(2)理解整體和部分的辯證關系原理及方法論要求。(3)了解系統含義及基本特征。(4)理解掌握系統優化方法。2.核心素養【政治認同】正確理解和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聯系觀。【科學精神】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聯系觀,學會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理解整體和部分的辯證關系原理及方法論要求。2.教學難點:理解掌握系統優化方法。【思維導圖】【知識解讀】第三課 把握世界的規律1.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是:聯系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2.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是:矛盾的觀點3.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是:對立統一規律(矛盾)一、世界是普遍聯系的1.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與多樣性⑴聯系的含義所謂聯系,就是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⑵聯系的特征:特征 含義 表現 方法論普遍性 (不存在孤立的事物) 任何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 ①事物之間:一切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 ②事物內部:各個部分、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的; ③整個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沒有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反對用孤立的觀點看問題客觀性(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 聯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事物的聯系就其與實踐的關系來說,可以分為自在事物的聯系和人為事物的聯系。二者都是客觀的。 ①要求我們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 ②離開事物真實聯系,主觀臆造并不存在的聯系,是詭辯論的一個重要特征。多樣性(形式不同) 事物的聯系是多種多樣的。 直接聯系和間接聯系、內部聯系和外部聯系、本質聯系和非本質聯系、必然聯系和偶然聯系等 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特別提示】①聯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是說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存在著聯系,因為聯系是有條件的,只有條件存在,才會產生某種聯系。②否定事物聯系的客觀性,主觀臆造聯系就會犯唯心主義的錯誤。③聯系是客觀的,聯系的觀點是主觀的。▲三個角度全面理解“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的哲學依據唯物論 是一切從實際出發,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做到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認識論 人類認識是不斷發展的,認識的反復性、無限性辯證法 是聯系多樣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要求2.總結:(1).聯系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內容】唯物辯證法認為,聯系具有普遍性。(所謂聯系:就是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聯系的普遍性的主要表現:①任何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②每一事物內部的各個部分、要素之間也是相互聯系的。③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沒有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方法論】我們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避免用孤立的觀點看問題。(2).聯系的客觀性原理【原理內容】唯物辯證法認為,聯系具有客觀性。聯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自在事物和人為事物的聯系都是客觀的。【方法論】要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聯系是客觀的,并不意味著人對事物的聯系無能為力。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調整原有的聯系,建立新的聯系。(3).聯系的多樣性(1)表現:有直接聯系和間接聯系、內部聯系和外部聯系、本質聯系和非本質聯系、必然聯系和偶然聯系等。(2)聯系的多樣性、條件性原理【原理內容】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的聯系是多樣的,有條件的。【方法論】我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既要注重客觀條件,又要恰當運用主觀條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內部條件,又要關注事物的外部條件;既要認識事物的有利條件,又要重視事物的不利條件。【典例解析】1.二環路邊,繁花點點,玉泉山下,綠意盎然……八百余公里城市綠道,串起北京的河道、青山和歷史文化遺跡,成為人們散步休閑、健身賞景的好去處,在立交橋、環路、地鐵奏響的城市旋律中,譜寫了一段舒緩的和弦。從哲學上看,城市綠道( )A.是城市建設中的新事物,實現了新事物與舊事物的相互轉化B.使城市生活與山水田園形成有機聯系,提升城市的整體功能C.滿足了市民休閑需要,說明聯系客觀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D.改善了首都人居環境,體現了城市規劃中的人文關懷【答案】B【詳解】A:城市綠道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例證,不是新舊事物的轉化?!皩崿F了新事物與舊事物的相互轉化”說法不妥,故A排除。B:城市綠道使城市與生態有機聯系起來,改善了人居環境,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也提升了城市的整體功能,故B符合題意。C:城市綠道使城市與生態有機聯系起來,不但改善了人居環境,還滿足了市民休閑需要,體現了聯系具有多樣性,人們可以在固有聯系基礎之上,建立起新的聯系,與聯系客觀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無關,故C排除。D:題干問的是城市綠道包含了什么哲學道理,而該選項的表述不屬于哲學范疇,故D排除。2.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我們要用歷史映照現實、遠觀未來,從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中看清楚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弄明白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從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堅定、更加自覺地牢記初心使命、開創美好未來。材料體現的辯證法原理是( )①既要把握直接聯系,也要關注間接聯系②根據黨的需要,建立人為事物的聯系③把握聯系的多樣性,恰當運用主觀條件④歷史、現實和未來存在著固有的聯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詳解】①:材料沒有強調把握直接聯系、關注間接聯系,①不符合題意。②:聯系具有客觀性,但可以根據事物固有聯系,調整改變狀態,建立人為事物的聯系,而不是根據黨的需要建立聯系,②錯誤。③④:我們要用歷史映照現實、遠觀未來,牢記初心使命、開創美好未來,這說明歷史、現實和未來存在著固有的聯系,聯系具有多樣性,要恰當運用主觀條件,③④符合題意。2.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⑴物質世界的普遍聯系要求我們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⑵整體與部分的關系①區別:a.含義不同:整體是事物的全局或發展的全過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發展的各個階段。b.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體居于主導地位,整體統率著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過程中處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務和服從于整體。②聯系:a.整體與部分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b.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離開部分,整體就不復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c.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離開了整體,部分就不成其為部分。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也會影響部分。(3)全面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系類別 整體 部分區別 內涵 事物的全局或發展的全過程 事物的局部或發展的各個階段地位功能 整體居于主導地位,整體統率著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 處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從和服務于整體聯系 相互依賴 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離開了部分,整體就不復存在;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離開了整體,部分就不成其為部分相互影響 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會影響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也會影響整體的功能,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4)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原理內容】①整體與部分是相互區別,相互聯系的。②整體居于主導地位,統率著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③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在一定條件下)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方法論】我們應當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統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要求我們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特別提醒】①整體具有部分根本沒有的功能。②部分優化組合形成整體時,才能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③部分以無序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功能無法達到理想效果。(5)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①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在一定意義上就是系統與要素的關系。②系統是由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諸要素構成的統一整體。③系統的基本特征:整體性、有序性和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6)系統優化的方法原理【原理內容】系統是由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諸要素構成的統一整體。系統的基本特征是整體性、有序性和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方法論】①我們要著眼于事物的整體性、注意遵循系統的有序性和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②我們應當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用綜合的思維方法認識事物。③要立足整體,把各個部分、各個要素聯系起來考察,優化組合,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從而達到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特別提醒】整體與部分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系統與要素的關系,但二者不完全相同。系統屬于整體的一種情況,系統除了強調整體性外,還有層次性和有序性。要素只是部分的一種表現形式,是組成一個系統的相互作用著的部分。【典例解析】3.為提升社會治安水平,M市公安局通過與科研團隊合作,建設了涵蓋服務公安和多部門聯動的“M市視覺計算系統”,構建了“上下貫通,橫向聯通”的治安防控信息系統架構。同時,M市公安局聯合武警、消防、法院、檢察院等多方面,在城區建立了社會治安防控“六聯”機制。M市的做法( )①正確分析和把握了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②堅持把各個部分、各個要素進行統籌優化組合③使各個部分的功能疊加,從而大于整體的功能④注重發揮關鍵部分的功能對整體功能的決定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詳解】①②: M市公安局構建了“上下貫通,橫向聯通”的治安防控信息系統架構,聯合武警、消防、法院、檢察院等多方面,在城區建立了社會治安防控“六聯”機制。M市的做法是堅持把各個部分、各個要素進行統籌優化組合,通過正確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以提升社會治安水平,①②符合題意。③:各個部分功能疊加和優化整合,可以使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而不是大于整體的功能,③錯誤。④:材料強調通過部分功能的優化組合提高整體功能,不體現注重發揮關鍵部分的功能對整體功能的決定作用,④與題意不符。4.為成功舉辦北京冬季奧運會,“水立方”創造性地提出“水冰轉換"和“冰水雙輪驅動”方案,通過建設核心由制冰、除濕、空調、體育照明和控制等系統組成的可移動、可轉換的冰場,成為世界首例在泳池內搭建冰壺賽道的冬奧場館。這說明( )①任何聯系都不能獨立于人的意識之外 ②人為事物的聯系須通過實踐形成③人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創造新聯系 ④立足部分可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詳解】②③:水上項目場館成功轉變為冰上項目場館說明人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創造新聯系,也說明人為事物的聯系必須通過實踐才能形成,②③正確。①:無論是自在事物的聯系,還是人為事物的聯系,都具有客觀性,都獨立于人的意識之外,①錯誤。④:整體處于主導地位,統率著部分,要求我們要立足整體、尋求最優目標,而不是立足部分,④錯誤。二、材料分析題5.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維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實現國家安全的必由之路。要把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系統規劃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全面提高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生物安全領域的重大科技成果是國之重器。針對我國生物安全科技創新體系和能力存在的短板和不足,要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以完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新型舉國體制為導向,加強頂層設計、整合科研力量、強化前瞻布局,著力構建支撐國家生物安全的科技攻關體系。運用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分析生物安全的科技攻關體系對構建國家生物安全的重要性。【答案】①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要搞好局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因此必須重視生物安全的科技攻關體系,發揮其國之重器的作用,從而推動國家生物安全體系的構建和生物安全治理能力的提高。②整體居于主導地位,統帥部分,要立足整體,統籌全局。因此要加強頂層設計、整合科研力量、強化前瞻布局,著力構建支撐國家生物安全的科技攻關體系。【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要求運用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分析生物安全的科技攻關體系對構建國家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屬于意義類試題,結合材料分析即可。第二步:審材料,通過標點符號、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要把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系統規劃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全面提高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可聯系教材知識整體居于主導地位,統帥部分,要立足整體,統籌全局。有效信息②:針對我國生物安全科技創新體系和能力存在的短板和不足,要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以完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新型舉國體制為導向,加強頂層設計、整合科研力量、強化前瞻布局,著力構建支撐國家生物安全的科技攻關體系→可聯系教材知識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要搞好局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時政信息等相結合。【閱讀與思考解析】一、世界是普遍聯系的課本P27閱讀與思考●上述成語、故事和俗語包含了聯系的什么觀點?請在寫幾個類似的成語、故事和俗語。參考答案:①世界是普遍聯系的,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關系。②牽一發而動全身、一著不慎,全盤皆輸、螳螂捕蟬,黃雀在后。……課本P28閱讀與思考人類生活于其中的生物圈是一個巨大而又復雜的生態系統,它包括森林、海洋、草原、農田、城市等不同類型的生態系統。這些生態系統相互依存、相互聯系,共同維持著生物圈的生態平衡。●人類可以影響和改變環境,但不能改變事物的固有聯系。請說說你的理由。參考答案:自在事物中的聯系,在人類產生之前就存在了,它們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人為事物的聯系雖然是人類實踐活動的產物,具有“人化”的特點,但仍然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因為人為事物的聯系是人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通過實踐這一客觀的物質活動形成的,形成之后便獨立于人的意識之外,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課本P29閱讀與思考研究顯示,塑料進入海洋,能夠存在數百年時間,持續危害海洋生態系統。進入土壤,會污染地下水,影響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動物和植物,危害人類健康。經過太陽照射,塑料中的大量毒物還會排入大氣層,影響人類的生存環境。●聯系生活實際,看看還有哪些事例能說明聯系的多樣性。參考答案:如:廢舊電池通過污染耕地、水,進而影響到和人類息息相關的動物和植物。日本向海洋排放核廢水,影響水,進而影響人類和動植物生存。課本P30閱讀與思考◆亞里士多德說:“只有那只活著的能工作的手才算是人的一個部分;假如是一只死手,那就不算是人的一個部分。◆恩格斯說:“手并不是單獨存在的。它只是整個具有極其復雜的結構的機體的一個肢體。●為什么離開了人身的手就不能算是人身體的一部分?參考答案:人身體上的各器官是人這一活的有機體的組成部分,具有不可分割的統一性,它們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課本P30-31閱讀與思考●根據木桶和木板的對話,請你說說整體與部分的關系。●舉出生活中的實例,說明構成事物的內部要素的不可或缺性。參考答案:●(1)整體與部分相互區別:含義、地位和功能不同(2)整體與部分相互聯系、密不可分:①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離開了部分,整體就不復存在;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離開了整體,部分就不成其為部分。②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會影響部分;部分的功能及變化會影響整體功能,關鍵部分功能及變化甚至會對整體功能起決定作用。③整體和部分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如:接力賽中每一個運動員的良好表現將決定整體的成敗;班級中的每一個同學和每一位老師都是整體的有機組成部分,都會影響班級的整體建設和發展。課本P31閱讀與思考◆唐代韓愈讀書用的是“提要鉤玄”法。他說:“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弊x一本書,要善于把握各部分的內在邏輯,從而提出綱要,鉤出精義。這樣,一本書到最后可能變成簡單的幾張圖表,書也就讀“薄”了。◆宋代蘇軾讀書用的是“八面受敵”法。一本書包含多方面的內容,人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反復研讀。從這一角度讀,解決這一方面的問題;從另一角度讀,解決另一方面的問題。如此步步深入,最后就掌握了這本書的全體,書也就讀“厚”了。●上述兩種讀書方法中包含了什么哲學道理?●談談你是怎樣學習的,并總結出自己的學習方法。參考答案:●“提要鉤玄法”:提出綱要,鉤出精義,即抓住整體性。“八面受敵法”:通過對部分、要素的理解,不斷深入,從而形成對全體的認識。●引導學生在閱讀上述材料的基礎上,談自己的學習方法,言之有理即可。【易混易錯】1.任何事物都處在聯系中,任何事物之間都存在聯系。答案:錯誤。解析: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聯系又是有條件的,聯系的普遍性并不等于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存在聯系。2.事物的聯系是普遍的、客觀的,因而是無條件的。答案:錯誤。解析:聯系是普遍的、客觀的,但又是具體的、有條件的。3.自在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人為事物的聯系是主觀的。答案:錯誤。解析:自在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盡管人為事物的聯系是人類實踐的產物,但仍然是客觀的。4.事物的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答案:錯誤。解析:整體功能不等于部分功能的簡單相加,只有當部分以有序、合理的結構構成整體時,整體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5.人可以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建立新的具體聯系。答案:錯誤。解析:人們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創造條件建立新的聯系。6.要著眼于事物的要素進行系統優化。答案:錯誤。解析:應著眼于事物的整體進行系統優化。7.立足關鍵部分,充分發揮其對整體功能的決定作用。答案:錯誤。解析:整體居于主導地位,統率著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我們應當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8.聯系具有多樣性,要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答案:錯誤。解析:聯系具有多樣性,條件性,要求我們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聯系具有客觀性,我們要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9.自在事物的聯系在人類產生之前就有,也是永遠不變的。答案:錯誤。解析:自在事物的聯系在人類產生之前就有,但它自身可能會隨著時間的變化發生變化。本節課的核心任務3個特點: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5個概念:聯系、整體、部分、系統、要素5個原理: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系統與要素的辯證關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