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外歷史綱要(下)》第14課 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課程標準: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背景、過程和影響,認識一戰引起的國際秩序的重要變化。教材分析:本課為《中外歷史綱要(下)》為第七單元兩次世界大戰及戰后國際秩序的演變的第一課。下啟十月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以及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也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及戰后國際秩序演變的學習奠定基礎。教學重點: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教學難點: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國際秩序的演變一、日益失衡的世界薩拉熱窩事件背后隱藏著哪些矛盾?薩拉熱窩位于哪里?極端的民族主義情緒。巴爾干半島。材料1:一戰前英德法美工業發展與殖民地占有位次對比表思考:材料1反映出20是基礎歐洲社會存在怎樣的問題?實力對比發生變化1898年以后迅速增長的德國海軍計劃,在幾年間就成為英國的關切點,到1912年已被認為是實際的威脅。——帕爾默:《現代世界史》思考:各國之間的矛盾焦點是什么?哪些國家的矛盾最突出?市場、殖民地、制海權。英德矛盾最突出。根本原因:帝國主義各國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補全地圖,并指出各國之間存在的矛盾,分析歐洲局勢的發展方向。1法國2意大利3奧匈帝國4俄國(各國之間存在的矛盾見課本)發展方向: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具體原因:列強爭奪世界霸權和殖民地的斗爭日益激化,形成兩大帝國主義軍事集團,競相擴軍備戰,使國際局勢日益緊總結:根本原因: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強對世界市場和世界霸權爭奪的矛盾 具體原因:兩大軍事集團形成,瘋狂擴軍備戰導火線: 1914年6月28日薩拉熱窩事件1、大國博弈之殤1、戰爭的進程觀看視頻思考:標出主要戰線及其對戰國,分析戰局的發展態勢,劃分戰爭階段。第一階段:(1)馬恩河戰役(1914.9)標志著德國“速決戰”破產,陷入兩線作戰(2)日本對德宣戰(1914年),占領德國在山東的租借地山東;“二十一條”(1915)第二階段:(1915—1916)(1)意大利加入協約國(1915年5月);德奧軍隊仍舊兩線作戰(4)索姆河戰役(1916年6月-11月)(2)凡爾登戰役(1916年2月-12月)(3)日德蘭海戰(1916年5月) 戰爭處于膠著狀態,但戰爭主動權逐漸轉到協約國手中思考:一戰中有很多新式武器用于戰爭。這些武器的使用會使戰爭發生怎樣的變化?這意味著什么?規模大、烈度強、由平面走向立體。首先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造成成千上萬人類生活水平下降,同時也讓人們心靈受到極大創傷,不過,戰爭總是推進科技的發展,在戰場上的各類新式武器正是科技進步的體現,另外,戰爭給人類敲響了警鐘,戰爭永遠是可怕的,甚至是致命的,愛好和平維護和平才是最神圣最偉大的使命。思考:觀察兩幅圖片,你有何感受?你認為戰爭的底線和意義在哪里?面對戰爭,政府站在民族、國家的立場上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人性泯滅、理性喪失。第三階段:1917-1918 思考:結合【歷史縱橫】分析協約國陣營為什么會變化,美國、中國的參戰有何影響?(1)戰爭轉機—協約國的變化 美國、中國參加協約國一方作戰,俄國在十月革命勝利后退出一戰。 影響:增強協約國的經濟、軍事實力,使戰局朝向有利于協約國的方向發展。 (2)戰爭結束——同盟國的慘敗2、戰爭的影響材料:這場戰爭既是一個結局,也是一個開端。 …遲早將出現獨立的中國、自治的印度、代議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僅僅是供他人進行商業剝削)的非洲。一戰削弱了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力量,動搖了歐洲的世界優勢地位,促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覺醒。材料:美國獲得百年難逢的發財良機。大戰結束時,全世界進出口總額減少了40%,而美國的進出口貿易卻猛烈擴大……到1919年,協約國欠美國債務約100億美元。世界黃金儲備的40%在美國手中。英國的對外貿易聯系破壞了,使它不能像過去那樣執世界之牛耳。法國在戰爭中被德軍占領了經濟發達的10個省,工農業生產損失嚴重。沙皇俄國永遠從帝國主義列強的名單中勾銷了。德國戰敗,受到的削弱比英法更甚,并且陷入經濟困境。——《世界經濟史》美國參戰和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開始改變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格局。材料5:“不滿的呼聲每天都有。人民需要_____。布爾什維主義正越來越為各地的人們所接受。”——威爾遜的密友豪斯上校(1919年3月22日的日記)戰爭改變人們的觀念,反對戰爭、要求和平的運動日益高漲。2、戰后秩序的重塑分析威爾遜“十四點原則”的動機控制國聯,抗衡英法,稱霸世界歸納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主要內容(課本內容)思考:為什么說凡爾賽體系是“建立在火山上的”?戰勝國與戰敗國之間的矛盾:引起德國的強烈復仇情緒帝國主義與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間的矛盾:“委任統治”實質是維護殖民統治新獨立國家的民族矛盾:“民族自決”原則實際是戰勝國按自身利益處理領土問題思考:在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哪些國家相對滿意?哪些國家最不滿意?分贓不均引發戰勝國之間的矛盾: 英美矛盾、英法矛盾、美日矛盾國際聯盟請談談你對盟約內容的理解?你覺得國際聯盟能帶來真正的和平嗎?為什么?(舉例說明)除本盟約或本條約另有明文規定外,凡大會或理事會開會時之決議,應得出席會議之聯盟會員國全體之同意。—《國際聯盟盟約》“全體一致”原則,使國聯制裁侵略的強制力不足國際聯盟與其說是國際裁決的一種制度,不如說是維持有利于英國和法國的新的現狀的工具。—帕爾默:《現代世界史》 國聯淪為英法操縱國際事務的工具美蘇沒有參加,德國俄國被排除在外,權威性嚴重削弱。學思之窗:你如何認識國聯的委任統治制度?委任統治制度是指國際聯盟將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國的殖民地和屬地分別委任給有關國家統治的制度。其實質是戰勝國對戰敗國殖民地和屬地的瓜分。這種制度貌似公正地解決了列強糾紛,但這反而給戰敗國埋下了仇恨的種子,加劇了戰敗國和戰勝國之間的矛盾。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怎樣體現了帝國主義強權政治的特征?①將世界戰爭的責推給德國及其盟國 ②對戰敗國過度懲處和掠奪③無視弱小民族的利益 ④英法操縱國際聯盟合作討論:結合一戰的影響,從積極的角度來看凡爾賽體系有什么作用?⑴暫時緩解了帝國主義在歐洲、非洲和中東地區的矛盾,使資本主義發展進入相對穩定時期(1919-1929)。⑵承認民族自決原則,改變了歐洲和中東的政治格局,出現了一系列歐洲新興民族國家。⑶通過國際會議的外交斗爭調解國際關系比軍事對抗方式是一大進步。⑷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國際政治格局:歐洲中心地位受到削弱,美、蘇、日崛起。總結:凡爾賽體系以英法為主導,是戰勝國列強在宰割戰敗國和弱小民族的基礎上,重新瓜分歐洲和世界霸權而建立的以歐洲為主的國際關系新秩序。教學反思:在學生討論及回答問題時,適時給予引導和鼓勵,幫助學生建立信心和邏輯關系,在初中歷史基礎上,搭建高中歷史框架。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