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 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的交流課標要求:了解各文明古國發展的不同特點,并分析、認識這些特點形成的不同時空條件;認識古代各大帝國的區域性影響和不同文明之間的早期聯系。教材分析:本課主要敘述了古代文明的擴展與古代世界性大帝國的建立、發展,以及文明交流之間的相互聯系。內在的邏輯關系是,農業文明擴張的潛能是古代文明擴展的前提;帝國的建立是農耕文明擴展的重要表現;農業文明的擴展和帝國的區域性影響推動了文明之間的交流。教學目標:1、通過時空框架,認識古代埃及、古代西亞文明、古代希臘文明的擴展,并明確農耕文明內在的需求是文明擴展的主要動力。2、通過帝國示意圖和時空框架,認識波斯帝國、亞力山大帝國、羅馬帝國三大帝國的區域范圍和對地區文明乃至文明間交流的影響。3、通過史料研讀,了解早期文明交流的內容和形式,認識到和平交流是文明交流的主流,文明交流是文明永保生命力的關鍵。4、通過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于文明交流和“一帶一路”的光輝論述,提升家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教學重點:1、古代各大帝國的區域性影響和不同文明之間的早期聯系。2、理解文明交流的內容和方式。教學難點:古代各大帝國的區域性影響和不同文明之間的早期聯系。教學過程:導入:用習近平總書記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導入,領會文明交流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一切生命有機體都需要新陳代謝,否則生命就會停止。文明也是一樣,如果長期自我封閉,必將走向衰落。交流互鑒是文明發展的本質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取長補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2019年5月15日,習近平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情境一 農耕:古代文明擴展的動力1、古埃及文明、古代西亞文明的擴展師:多媒體出示古埃及文明、古代西亞文明擴張示意圖生:根據課文內容了解古代埃及文明和古代西亞文明擴張的方向、方式及統治區域。并比較其共同點。可以形成以下表格。古代埃及文明 古代西亞文明擴張方向 敘利亞、巴勒斯坦 兩河流域南部向周邊地區擴張方式 擴張戰爭為主 擴張戰爭為主統治區域 達到兩河流域 建立亞述帝國,統一兩河流域和小亞細亞部分,一度征服埃及共同點 農耕文明較為發達、軍事力量強大、武力擴張戰爭是主要方式2、古代希臘文明的擴展師:出示材料,學生思考探究材料1 古希臘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區的殖民示意圖材料2 (課本第9頁學思之窗)我們居住的位于費西斯河(黑海最東部的一條河)與赫丘利柱石(直布羅陀海峽兩邊聳立的海岬)之間的區域只是大地的一小部分,我們沿著大海生活,就像螞蟻或青蛙圍繞著一個池塘……——柏拉圖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古希臘文明擴展的原因、方式和特點。生回答后師生共同總結:原因:經濟上:古代希臘農業不夠發達,人多地少,難以養活大量的人口;發展工商業的需要;政治上:小國寡民的城邦內部斗爭激烈。方式:移民方式。特點:殖民地制度上照搬母邦,政治上獨立于母邦。3、探究古代文明擴展的動力師:出示材料,學生思考探究材料3 就社會發展看,第一批文明都是農業文明。……農業文明的本質特征是孤立的、閉塞的。但它也具有一定的擴張性和外向性,原因在于:其一,農業文明的發展,使文明區內人口愈來愈多,人口在激增的情況下便有可能離開文明中心而向四周遷徙。其二,農業文明物質資料手段的先進性和可靠性,極易為文明周邊原始部族所了解、所模仿,從而發展農業。其三,農業的先進性使生產出現了剩余,從而使一部分人能脫離農業而從事工商業,而工商業在本質上又是需要與外界交往的。因此,各個文明出現后,大都有一個由小到大的過程,從城邦到王國到帝國是很常見的一種發展趨勢。文明的這種內在發展勢必要同其他文明展開交往,因此文明間的聯系是存在著的,尤其是相鄰各文明之間……文明間聯系的極端形式是擴張戰爭。早期農業文明區最有影響的擴張戰爭是波斯帝國的擴張、亞歷山大東征和羅馬對整個地中海地區的征服。——劉景華:《人類六千年》設問:早期結合材料3分析古代文明擴張的動力主要是什么?生:農耕文明的內在發展需要追問:結合教材第8頁第一段說明農耕文明能夠不斷擴張的原因。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1、社會分工比較發達;2、勞動生產率相對較高;3、社會結構和管理系統較復雜。具備了穩步擴大范圍和影響的潛能過渡:早期農業文明區最有影響的擴張戰爭是波斯帝國的擴張、亞歷山大東征和羅馬對整個地中海地區的征服。情境二 帝國:古代文明擴展的表現1、帝國興衰學生根據教材繪制從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5世紀涌現的大帝國的歷史年表。2、帝國統治出示三大帝國統治疆域圖,梳理古代世界三大帝國的統治概況出示表格,引導學生合作梳理完成古代帝國 波斯帝國 亞歷山大帝國 羅馬帝國統治時間 公元前6世紀-前4世紀末滅亡于馬其頓 公元前4世紀末——亞歷山大死后,帝國分裂 公元1世紀-4世紀末帝國分裂, 5 世紀后期西羅馬帝國滅亡主要統治者 大流士一世 亞歷山大 凱撒、屋大維統治措施 1.繼承西亞的君主專制制度,宣揚君權神授; 2.地方實行行省制; 3.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官僚體系和稅收系統。 1.繼承波斯帝國基本制度,宣布君權神授,集政治、軍事等大權于一身; 2.地方實行行省制 ; 3.推廣希臘文化。 1.實行帝制,大力發展奴隸制; 2.基督教興起,4世紀成為國教; 3.形成比較成熟的羅馬法。相似點 都通過征服和擴張建立龐大帝國;疆域地跨歐、亞、非三大洲;都實行行省制度3、帝國之光師:出示材料,分析亞歷山大帝國與羅馬帝國對文明交流的積極影響。材料4 亞歷山大每到一地自認為是當地原來統治者的繼承人。他崇尚威嚴赫赫的東方宮廷禮節,穿波斯、米底君王的袞服,要人們向他行匍匐禮,對他敬若神明。——吳于廑 齊世榮《世界史·古代史編上卷》材料5 羅馬帝國是世界歷史上惟一將地中海世界和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和希臘文明發源地都統一在一起的帝國。羅馬帝國統治下有著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客觀上維系了羅馬帝國的存在,促進羅馬帝國的強盛。同時使原來隔絕的地區開始有了交流,東西方文明交流進一步頻繁。羅馬帝國與東方各國接觸的過程,實際上也是文明不斷交融的過程。設問:根據材料4、5,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亞歷山大帝國和羅馬帝國對文明交流的積極影響。根據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如下:促進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加強了東西方的經濟聯系和貿易往來。情境三 交流:古代文明擴展的必然1、列表歸納不同文明間的交流概況師:出示表格,學生自主閱讀教材12頁內容完成領域 交流表現技術 農耕技術 從西亞傳到中亞、歐洲、北非冶鐵技術 從西亞擴散到歐洲、北非文化 神話 西亞神話傳入希臘雕刻藝術 埃及雕刻藝術受到希臘模仿字母文字 從腓尼基向東、向西方傳播2、東西方文明交流的紐帶:絲綢之路師;出示材料,了解東西方文明交流的紐帶——絲綢之路的情況材料6 漢朝與羅馬帝國交往的主要路線示意圖材料7 “一帶一路”示意圖設問:根據材料6、7,請結合所學知識分別說說古代與現代東西方交流的意義。師生總結:自主探討,認識中國文明對世界文明作出的巨大貢獻。3、出示習近平總書記對“一帶一路”的論述,總結升華。“一帶一路”建設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包容的;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一帶一路”建設不是要替代現有地區合作機制和倡議,而是要在已有基礎上,推動沿線國家實現發展戰略相互對接、優勢互補。 ——習近平本課小結: 農耕文明內在的需求,使其在擴張方面有較大的優勢,成為文明交流的內在動力;古代帝國的形成是文明擴張的表現,同時帝國的統治也推動不同區域文明之間的交流;文明之間的交流是推動世界整體進步的引擎,同時需要強調的是武力沖突與征服雖說是古代文明擴張的重要手段,但各文明間的和平交流仍然是主流。附板書設計:第2課 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的交流農耕:古代文明擴展的動力帝國:古代文明擴展的表現交流:古代文明擴展的必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