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濟南版 七年級上冊生物總復習資料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濟南版 七年級上冊生物總復習資料

資源簡介

七年級上冊復習資料
第一章 認識生命現象 第一節 生物的基本特征
1、自然界的生物分為:植物、動物、微生物。
2、生物具有的生命現象:1、生物具有新陳代謝現象;2、生物能生長發育由小長大;3、生物能夠繁殖后代;4、生物 具有遺傳與變異現象;5、生物具有應激性,能對各種刺激作出有規律的反應;6、生物適應并影響壞境;7、除病毒外, 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第二節 生物的生活環境
一、生物圈
1、生物圈的定義:有生物生存的圈層。(所有生物與其生存的環境共同構成了生物圈)
2、生物圈的范圍:海平面以上 10 千米,海平面以下 10 千米。包括 大氣圈的下層、整個水圈、巖石圈的上層。
3、生物圈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陽光、水分、空氣、適宜的溫度、穩定的營養供給。
二、棲息地
1、概念:在生物圈內生物生存、居住的場所。
2、類型:林地、草地、沙灘、巖岸、淡水溪澗等。
3、決定棲息地特征的因素:不同的土壤類型、溫度、濕度等。
4、舉例:(1)孔雀的棲息地:我國云南省的熱帶雨林。(2)野大豆的棲息地之一:山東省境內的黃河三角洲。
5、威脅生物生存的關鍵因素:棲息地的破壞或喪失。
6、破壞各種生物棲息地的重要因素: (1)全球人口數量劇增。(2)人類對自然資源的掠奪式開發,不合理利用。
第三節 生物學的探究方法
一、巴斯德實驗
1、探究的問題:微生物是肉湯本身產生的還是從空氣中進入的呢? 2、做出的假設是:使肉湯變質的微生物來自于空氣 3、單一變量是:是否有微生物 4、實驗步驟:見課本 10-11 頁(簡要描述)
5、設置 AB 兩瓶的目的是什么?設置對照實驗
6、曲頸瓶的設計妙在何處?空氣能進入,空氣中的微生 物不能進入
7、實驗現象: A 瓶里的肉湯變質 8、結論:使肉湯變質的微生物來自于空氣
【注意】:
1、 巴斯德的成功之處:成功設計了曲頸瓶 2、實驗成功的關鍵:控制單一變量,設計對照實驗
3、單一變量原則:對照試驗中,只選擇一個變量。除了已選擇的變量不同外,其他條件相同。
二.生物學的探究方法
1.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交流。(對照實驗:除實驗變量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即對照實驗中只有一個變量)
2、探究成功的前提:能提出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并作出符合科學事實的假設。
3、探究成功的關鍵:制訂出恰當的科學探究計劃。
4、探究計劃:包括方法和步驟,以及所需材料和器具。
5.探究方法:觀察法、實驗法、測量法、調查法。
三.顯微鏡的構造和使用
(1)最主要的結構是:目鏡和物鏡(物鏡:鏡筒越長,放大倍數越高;目鏡相反)
(2)調節光線強弱的結構:遮光器和反光鏡。弱光時選用大光圈和凹面鏡。強光時選用小光圈和平面鏡。
(3)使鏡筒升降的結構:使鏡筒快速升降的是粗準焦螺旋,調節物像清晰度使用細準焦螺旋。
(4)高倍鏡下——細胞數目少,體積大,視野暗;低倍鏡下——細胞數目多,體積小,視野亮
(5)光線經過的路徑:光源—反光鏡—遮光器—通光孔—物鏡—鏡筒—目鏡—眼睛。
1.顯微鏡的結構和功能 寫出右圖各部分的名稱
放大物像的是_目鏡和物鏡;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
放大倍數=目鏡倍數x物鏡倍數 調換物鏡的是轉換器;反射光線的是反光鏡;
升降鏡筒的是粗準焦螺旋和細準焦螺旋;
調節光線強弱的是反光鏡和遮光器。光線強,用平面鏡和小光圈;光線弱,用凹面鏡和大光圈。
在使用顯微鏡時,如發現視野過暗,應調整或轉動[7] 遮光器和[9]反光鏡
觀察時,用左眼看目鏡,首先轉動[10]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楚物像為止,最后再轉動[11]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如果用顯微鏡觀察印有“6”字的玻片,在鏡下所看到的物像是9。
視野中有一污點,移動玻片和目鏡,污點沒有消失,說明污點在[4]物鏡上。
對光時,要用左眼注視著[1]目鏡 內,如果室內的光線很強,應選用[14]反光鏡的凹面鏡對準光源,并選用[7]遮光器調節較小的光圈對準通光孔。
所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應放在[5]載物臺上,并用[8]壓片夾壓住。標本要正對[6]通光孔的中心。
尋找物像時,先轉動[10] 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地下降,此時眼睛應注視[4] 物鏡 。
當物鏡接近玻片標本時,反方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此時眼睛應注視[1] 目鏡。如果觀察的物像不夠清晰時,應轉動[11] 細準焦螺旋 進行調節。
顯微鏡的目鏡有5×和10×兩種,物鏡有8×和兩種,要使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最大,應選擇的目鏡是10×,物鏡是40× 。
2.顯微鏡的使用
使用步驟:取鏡和安放、對光、安放裝片、觀察、整理和存放
對光:“三轉一看”轉粗準焦螺旋(讓鏡筒上升),轉轉換器(讓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轉遮光器(使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轉反光鏡(對準光源),左眼看到一個明亮視野
安裝玻片:使標本正對通光孔中央,用壓片夾壓住(裝片要透光,材料要薄而透明)
觀察:
(1)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直到物鏡接近裝片 2 毫米處停止,【此時眼睛一定要側面注視物鏡】防止壓碎裝 片和損傷鏡頭。
(2)左眼注視目鏡,反方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上升,直到發現物像為止。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使用顯微鏡觀察標本時,由低倍物鏡換成高倍物鏡時,視野內的變化是細胞數目減少,體積變大,視野變暗;由高倍物鏡換成低倍物鏡時,視野內的變化是細胞數目增多,體積變小,視野變亮。
整理和存放:提升鏡筒,取下裝片,擦拭顯微鏡,轉動轉換器,使物鏡偏向兩旁,將鏡筒降到最低,反光鏡豎立。
【注意】(1)成像:放大的倒像(將玻片物像旋轉 180°,例如:b—q);放大倍數——目鏡 x 物鏡
(2)玻片移動:玻片的移動方向與物像的移動方向相反;物象在哪,玻片就往哪移動
(3)污點判斷:目鏡、物鏡、玻片。
觀察生物結構
一.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臨時裝片的制作步驟
植物細胞:擦、滴(清水)、 撕、展、蓋、染;
動物細胞:擦、滴(生理鹽水)、取、涂、蓋、染 用生理鹽水的目的是:保持細胞的原有形態
以下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方法步驟,正確順序:⑤①②⑥④③。
載玻 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②用鑷子撕取實驗材料;③用染液給實驗材料染色;④蓋上蓋玻片; ⑤擦拭載、蓋玻片;⑥將實驗材料浸入載玻片上的水滴中并展平
蓋蓋玻片的方法: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側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的放下,蓋在要觀察的材料上。(目的: 避免產生氣泡)
染色方法:滴一滴稀碘液在蓋玻片一側,吸水紙從另一側吸引,使稀碘液浸潤標本的全部。(染色最深的是細胞核)
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草履蟲趨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的實驗說明:單細胞生物一個細胞就是一個生命體,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單位。
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葉綠體、線粒體、有的還有大的液泡。
區別:動物細胞沒有的結構:細胞壁、葉綠體、液泡。
功能
細胞壁------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保護和支持
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保護 (不易觀察到)
細胞質------不停地流動,加快細胞與外界的物質交換(生命活動的主要場所)
細胞核------內含遺傳物質,傳遞遺傳信息(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
葉綠體------光合作用的場所(并不是所有植物細胞都有葉綠體,只有植物的綠色部分的細胞中才具有葉綠體)
線粒體-----呼吸作用的場所,提供細胞的生命活動的能量
液泡-------內含細胞液,溶解多種營養物質(酸甜苦辣、色素;如西瓜的汁液等都是細胞液)
把細胞比喻成一個現代化工廠,其中圍墻是細胞壁,門衛是細胞膜,管理和控制中心是細胞核,生產車間是葉綠體,動力車間是線粒體,酸、甜、苦、辣各種滋味都存在于液泡里。
【注意】(必會)
(1)動物的能量轉化器:線粒體 植物的能量轉化器:葉綠體、線粒體
(2)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共有結構: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線粒體。不同結構:液泡、葉綠體、細胞壁。
(3)氣泡的特點?1、圓形、橢圓形 2、四周黑、中間亮、中間空白 3、變形、移動
(4)繪制動植物細胞結構簡圖。在圖紙上以點、線為主如實地繪出;用點的疏密表示明暗。
二.細胞的分裂與分化概念 細胞分裂: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的過程. ②細胞分化:細胞分裂產生的新細胞,在遺傳物質的作用下,其形態、結構、功能隨著細胞的生長出現了差異,這就是細胞的分化。
細胞分裂的過程:(順序:先分細胞核,再分細胞質,然后形成新的細胞膜)
先是細胞核一分為二,再是細胞質分裂。
細胞核分裂時,染色體先進行復制,再平均分配到兩個新細胞中去,保持親代與后代具有相同的遺傳物質。
細胞分化的結果------形成組織
動物的基本組織:上皮組織(人皮膚的表皮)、神經組織、肌肉組織、結締組織(血液)
植物的基本組織:營養組織(西紅柿果肉)、保護組織(西紅柿皮、蘋果皮等)、輸導組織(導管、篩管等)、機械組織(一些木纖維,石細胞,如葉脈,花生的果殼)。
細胞分裂使細胞數目增多,細胞生長使細胞體積增大,細胞分化形成組織。
如:一顆小樹由小長大的原因是:細胞分裂和細胞生長、細胞分化。
(必會)【注意】(1)細胞分裂、生長、分化,遺傳物質都不變
(2)癌細胞:不斷分裂而不分化。
(3)生物體生長發育和繁殖的基礎是細胞的分裂與分化。
三.多細胞生物體的結構層次
概念:
①器官:由不同的組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結構,叫做器官。如:皮膚就是人體內最大的器官。
植物有營養器官(根、莖、葉)和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如:馬鈴薯、藕等都是莖,甘薯是根,黃花菜、菜花是花。
統:由不同的器官按一定的次序組合起來,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構成系統。
舉例:人體的消化系統
A、組成: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和肝臟等。 B、功能:消化和吸收。
(3)八大系統:呼吸、運動、消化、循環、泌尿、內分泌、神經、生殖系統。
(4)各種系統間的關系:既獨立分工,又相互協調,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各種復雜的生命活動。
(5)動物的結構層次比植物的結構層次多了“系統”。
2.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如:青草的結構層次是 細胞→組織→器官→青草
(必會)【注意】
(1)只有綠色開花植物(被子植物)才具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這六種器官。
(2)使植物成為一個整體的是哪種結構?輸導組織貫穿于六大器官,相互連通,使植物體成為一個整體。
(3)我們常吃的黃花菜、甘蔗、菠菜、蘿卜、西瓜、綠豆、土豆、地瓜、蓮藕、葵花籽,分別屬于什么器官?
花 、莖、 葉 、根、 果實、 種子、莖、 根、 莖、 果實
3.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
如:羊的結構層次是 細胞→組織→器官→系統→羊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一.綠色植物的主要類群 (一)孢子植物:藻類植物、蘚植物、蕨類植物都能產生孢子叫孢子植物
1、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結構簡單,有單細胞的,也有多細胞的,多細胞的個體沒有根、莖、葉的分化,用孢子繁殖,一般生活在水中,少數生活在陰暗潮濕的陸地上。細胞內含有葉綠素、藻紅素等色素。常見植物:小球藻(單細胞)、水綿、海帶、紫菜、石花菜、硅藻、鹿角菜等。
作用:藻類植物是浮游動物的魚類的餌料,是大氣中氧氣的主要來源(90%),美味食品、提取藥物、儀器原料、工業材料等。
2、苔蘚植物的主要特征:開始有莖和葉的分化,沒有真正的根。用孢子繁殖,一般生活在陰暗潮濕的陸地上。常見植物:地錢、墻蘚。
作用:對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十分敏感,可作為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蕨類植物的主要特征:有真正的根、莖、葉的分化,體內出現了輸導組織運輸水和養料,所以體形較大,適應陸地生活的能力較強,孢子繁殖后代,在葉片的背面有成熟的褐色的孢子囊。受精作用離不開水,所以生活在陰暗潮濕的環境。常見植物:滿紅紅、腎蕨、卷柏等。
作用:紫萁、蕨等是綠色食品,貫眾、卷柏等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滿紅紅是家禽飼料,腎蕨是觀賞植物
【注意】蕨類植物比苔蘚植物高大的原因:
1、有真正的根、莖、葉 2、分化出了能運輸水分和養料的輸導組織,可將水 遠距離運輸 3、有機械組織支撐植株
(二)種子植物:依靠種子繁殖后代。
主要特征:根、莖、葉內都有非常發達的輸導組織。分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4.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種子裸露,沒有果皮包被,根、莖、葉都有非常的發達,大多數為高大的喬木,根發達,生活在干旱的環境。常見植物:油松、銀杏、蘇鐵、紅豆杉等,可藥用、食用、觀賞。
5.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種子外有果皮包被著,生活在各環境中,適應性最強,是種類最多、分布最廣的一類植物。常見植物:各種綠色開花植物,提供食物、觀賞、能源、工業等。
【注意】(必會)
(1)最低等的植物是藻類植物,最高等的是被子植物。分布最廣、種類最多的植物 是被子植物。
(2)大氣中90%的氧氣來源于藻類植物;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是苔蘚植物;有花和果實的只有被子植物。
(3)銀杏屬于裸子植物,它的“白果”是種子;卷柏屬于蕨類植物 ;地錢屬于苔蘚植物。
二.蒸騰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一)基本概念:
1、蒸騰作用:水分以氣體狀態從植物體內散發到體外的過程
2、葉是植物體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葉片面積越大,蒸騰作用越強;少部分通過葉柄、幼嫩的植物莖進行蒸騰作用)
(必會)葉的結構包括表皮、葉肉和葉脈,主要部分是葉肉,因它內部有許多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場所。
葉脈(輸導和支持)
(必會)3、氣孔是植物體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植物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通道。一般下表皮多于上表皮。氣孔的張開與閉合受保衛細胞控制。(表皮細胞與保衛細胞的主要區別是:保衛細胞有葉綠體,而表皮細胞沒有。)
4、蒸騰作用的強弱受光照強度、環境溫度、空氣濕度和空氣流動狀況的影響。
(必會)5、蒸騰作用的意義:
(1)促進植物體從土壤中吸收水分 (2)促進水分和無機鹽由根部向上運輸
(3)使植物體有效的散熱。(經蒸騰散失的水分占 95~99%) (4)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雨量,促進水循環。
6、蒸騰作用的應用:(1)大樹底下好乘涼(2)移栽植物時要去隊一部分枝葉、選擇陰天和傍晚、移栽以后要遮陰等,都是為了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減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植物成活。
7、光合作用: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貯存著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氧氣的過程。
8、呼吸作用:細胞內有機物在氧氣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的過程。
【比較】
區別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場所 含有葉綠體的細胞 所有的活細胞
條件 有光 有光無光都可進行
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機物和氧
產物 有機物和氧 二氧化碳和水
實質 合成有機物,儲存能量 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聯系 如果沒有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呼吸作用就無法進行,因為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機物正是光合作用的產物 如果沒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也無法進行,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原料的吸收和產物的運輸所需要的能量都是呼吸作用所釋放出來的 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是相互依存的關系。

(必會)【寫一寫】光合作用反應式:二氧化碳+水------→有機物(貯存能量)+氧氣
葉綠體
呼吸作用反應式:__有機物+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__
9. 光合作用的應用:間作套種、合理密植
呼吸作用的應用:田間松土、及時排澇、晾曬糧食、低溫保存水果。
(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使農作物高產,要適當的提高光合作用,同時降低呼吸作用,使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有機物積累的越多,農作物產量就超高,味道就越好。
(必會)1、提高光合作用的方法:(1)增加光照強度 (2)提高二氧化碳濃度 (3)控制適宜的溫度(10-35℃)
2、降低呼吸作用的方法:(1)降低環境溫度(2)降低植物的細胞的含水量 (3)減少氧氣的含量(4)增加二氧化碳的濃度
【注意】
(1)植物吸收的水絕大部分用于了蒸騰作用。(2)吸收水和運輸水和無機鹽的動力來自于蒸騰作用;其它生理活動的動力來自于呼吸作用。(3)葉的表皮細胞與保衛細胞的主要區別是:保衛細胞有葉綠體,表皮細胞無。
常用的實驗方法
根據能夠助燃驗證氧氣的存在(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根據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驗證二氧化碳的存在;根據遇碘變藍驗證淀粉的存在。
碳酸氫鈉的作用是增加二氧化碳的濃度;氫氧化鈉的作用是吸收 二氧化碳。
其他延伸實驗:
(1)在一個葉片的中間切斷主葉脈—— 光合作用需要水分
(2)銀邊天竺葵實驗—— 光合作用需要葉綠體
實驗專題探究光合作用的條件(和產物)——光(和淀粉)
(必會)1、實驗: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
暗處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處一晝夜。
(目的:讓原有淀粉運走耗盡)
②遮光照射:在黑暗處,用黑紙把一片葉的一部分從正面和背面蓋住(目的: 進行對照 。實驗的唯一變量是光) 然后移到陽光下, 照射3至4小時。 ③取下葉片:剪下遮光的葉片, 去掉黑紙。
④酒精脫色:將葉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 再放入大燒杯內隔水加熱。(隔水加熱的原因防止酒精燃燒)葉片逐漸由綠色變成黃白色。(酒精的作用是溶解葉綠素。)
⑤碘液染色:取出葉片, 用清水漂洗干凈。 然后放在培養皿里, 向葉片滴加碘液。
⑥濾色:稍停片刻,用清水沖洗掉碘液。 觀察結果。
(遮光部分的顏色黃白,沒有遮光的部分的顏色藍色原因沒有遮光部分進行了光合作用產生了淀粉。)
結論:1.綠葉進行光合作用需要光。 2.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主要是淀粉。
2.認真分析圖中所示裝置,回答問題:
(1)可用來探究光合作用原料的實驗裝置是:甲,該裝置能說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探究實驗需要對照實驗來增強說服力,則你設計的對照實驗裝置是與甲同樣的裝置,內放清水。(2)乙裝置用來驗證光合作用能放出氧氣,則此裝置必須放在有光環境中。
(3)丙裝置可用來驗證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如果試驗成功丙裝置試管中會出現渾濁現象.
(4)丁裝置若用來驗證蒸騰作用,則此裝置有一個錯誤,應該怎樣改進?應把塑料袋扎在莖的基部。
3.右圖是葉的橫切面圖,據圖回答:
(1)控制蒸騰作用的門戶是[6]氣孔,它是由一對保衛細胞構成,這種細胞區別于表皮細胞的特點是:細胞呈半月形,且細胞中具有葉綠體,氣孔在葉的下表皮 分布多。
(2)圖中標號[1]和[4]表示葉的表皮 ,具有保護作用。
(3)圖中標號[2]和[3]合稱為 葉肉,含有較多的葉綠體 ,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場所。
(4)圖中標號[5]所表示的部分是葉脈,具有支持和輸導的作用。
三.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綠色的“能量轉化器”: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光能轉化為貯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
2.自動的空氣凈化器:綠色植物不斷進行光合作用,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產生氧氣,維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
3.天然的“蓄水池”: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能夠提高大氣的濕度,增加降水量,促進生物圈的水循環。
生物圈中的動物
一.動物的類群
根據動物的身體內是否具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可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
1. 無脊椎動物 共同點是體內沒有脊柱。
A. 腔腸動物:是一類結構簡單的多細胞動物,身體呈圓筒狀,體壁僅有內外兩層細胞構成,消化腔有口無肛門。大多數生活在海洋里,少數生活在淡水里。如:桃花水母(淡水)、海蜇、海葵、珊瑚蟲
B. 扁形動物:是一類有口無肛門的多細胞動物,身體扁平。生活在淡水、海水和潮濕的陸地上,多數營寄生生活。如:渦蟲、血吸蟲、絳蟲。
C. 線形動物:身體一般為細線或圓筒形,兩頭尖,有口有肛門,生活在土壤或水域中,也有的寄生在人體或其他生物體內。如:秀麗隱桿線蟲、人蛔蟲。
D. 環節動物:身體由許多相似的環狀體節構成。生活在水和潮濕的陸地上。如蚯蚓、水蛭、沙蠶等.
運動:靠肌肉的收縮和剛毛來運動,呼吸:靠 濕潤的體壁來呼吸。
E.軟體動物:身體柔軟,外殼為貝殼,外殼會隨著身體的增長而增大。如蝸牛、河蚌、烏賊、寶貝。
F:節肢動物〔種類數量最多、分布最廣泛〕:身體分部,足和觸角分節,體表有外骨骼。如:蝗蟲、蟬、蟋蟀、蟹、蝦、蜈蚣、蜘蛛等。身體分為 頭部 、胸部 、腹部三部分,呼吸器官為 氣管;
外骨骼的作用:保護和支持內部器官,防止體內水分散失。
2. 脊椎動物 共同點:身體背部具有脊柱。
A.魚類:終生生活在水中。
身體呈梭型,減少游泳時的阻力,身體背面顏色較深,腹面顏色較淺,不易被上面和下面的敵害發現,是一種保護色。體表一般有鱗片,用鰓呼吸,魚口與鰓蓋交替張合,完成氣體交換;用鰭游泳。 身體兩側有感覺器官——側線,能夠感知水流、測定方向。如:鯽魚、鯊魚、帶魚、草魚、小丑魚。
B.兩棲類: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既可生活在水中,也可生活在陸地上,用肺呼吸,皮膚裸露且濕潤,能夠輔助呼吸。如:青蛙、蟾蜍、大鯢(娃娃魚)、蠑螈。
C.爬行類:爬行動物的皮膚干燥、厚實,體表覆蓋著角質的鱗片或甲,用肺呼吸,陸地上產卵,其卵有堅硬的外殼,真正擺脫對水的依賴而適應陸地生活。如:蛇、鱷魚、海龜、避役。
D.鳥類:適于飛行。
主要特征:身體呈流線型,減小飛行阻力;體表有羽毛,有保溫、保護作用,前肢變成翼,翼羽和尾羽排列成扇形,適于運動時產生動力。骨有的中空,有的愈合,長骨一般中空,減輕體重;胸肌發達為飛行提供動力。雙重呼吸(鳥類特有的)為飛行提供充足氧氣。鳥類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肺,氣囊(暫時貯存空氣)與肺相通輔助呼吸。消化吸收:口有角質喙,無齒;嗉囊能暫時儲存和軟化食物;肌胃:初步磨碎和消化食物;小腸:消化食物,吸收營養;直腸:極短減輕體重。如:家鴿、蜂鳥、鴕鳥、天鵝、企鵝。
E.哺乳類:最高等的動物。
主要特征: 體表被毛,具有保溫、保護作用,利于維持恒定的體溫。胎生哺乳(最能體現哺乳動物是最高等的動物),能提高后代成活率;體內有膈(哺乳動物特有的),用肺呼吸;牙齒分化,食性復雜(門齒:適于切斷食物;臼齒:適于磨碎食物;犬齒:適于撕裂食物)有發達的神經系統(腦、脊髓、神經)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適應較復雜的生活環境
3. 變溫動物:魚類、兩棲類和爬行類動物的體溫會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改變。
恒溫動物: 鳥類和哺乳類的體溫恒定,不會隨環境的改變而改變。
二.動物的運動
1.運動的方式:奔跑、飛翔、游泳、爬行、跳躍、蠕動等
2. 運動的基礎:運動系統由骨、骨連結、骨骼肌組成。骨和骨連結構成骨骼。
骨連結分為不活動的連結(如顱骨連結) 、半活動的連結(如胸骨和肋骨之間的連結和活動的連結(即關節)
關節包括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關節面包括關節頭(略凸)和關節窩(略凹),表面覆蓋關節軟骨,起到減小摩擦和緩沖震動的作用;關節囊里面和外面有堅韌的韌帶;關節腔內有滑液起潤滑作用。這些特點使關節既牢固又靈活。
圖中:1-關節頭 2-關節窩 3-關節軟骨 4-關節面 5-關節囊 6-關節腔
4.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由肌腱附著在相鄰的骨上。
骨骼肌附著在不同的骨上,起動力作用;關節把不同的骨連接起來,起支點作用;骨起杠桿作用 。
骨骼肌的特性:受到刺激收縮
5.任何一個動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骨骼肌和關節三者配合,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和其他系統的輔助下完成的。如:屈肘 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 肘 時,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雙臂自然下垂時肱二頭肌肱三頭肌都舒張;提水時肱二頭肌肱三頭肌都收縮。
(必會)【注意】
1、 完整的骨骼肌、骨都是器官。
2、骨骼肌只能產生拉力,不能產生推力,所以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個或幾個關節,由肌腱 附著在相鄰的骨上。
3、肌腱至少要連接到兩塊骨上。
三.動物的行為
1.先天性行為:動物生來就有的,有遺傳因素決定的,如鯽魚覓食、蜘蛛織網、候鳥遷徙、母雞抱窩、失去雛鳥的紅雀喂魚等。
2.后天性行為(學習行為):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如:蚯蚓走迷宮、黑猩猩夠香蕉。
3.社會行為:像螞蟻、蜜蜂、狼、猴、象、狒狒、斑馬等營群體生活的動物,其行為具有一定的社會性。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群體內部有明顯的組織,組織成員間具有明確的分工。有的還有明顯的等級。群體中的分工合作需要進行信息交流,動物利用聲音、形體姿態、氣味和動作來傳遞信息。
四.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促進生物圈中的物質循環。動物直接或間接地以綠色植物為食,以獲取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和能量。動物通過分解體內的有機物獲取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同時產生二氧化碳、水。動物排出的糞便及其遺體經過食腐生物的分解后,也能釋放出二氧化碳、無機鹽等,這些物質反過來又被植物利用。
2.維持生物的生存和穩定。有些動物能幫助植物傳粉,有些動物能幫助植物傳播種子,對維持生物圈中生物的種類和數量的相對穩定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一.病毒 形態:球狀、桿狀、蝌蚪狀
結構:沒有細胞結構,一般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
種類:植物病毒(煙草花葉病毒)、動物病毒(流感病毒)、細菌病毒(也叫噬菌體)(大腸桿菌噬菌體)
營養方式:寄生 繁殖方式:自我復制
與人類關系:多數有害: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的病原體都是病毒。
少數有益:研制乙肝疫苗、殺蟲劑。
二.細菌 形態:球狀、桿狀、螺旋狀
結構:單細胞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遺傳物質,無成形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
特殊結構(有的細菌具有) 鞭毛〔能運動〕 莢膜〔保護作用〕
生活方式:寄生(寄生在活的動植物體)如:寄生在腸道內的痢疾桿菌
腐生(分解尸體、糞便和枯枝落葉)如:枯草桿菌
生殖方式:分裂生殖,在適宜條件下每20~30分鐘就能分裂一次. 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耐干旱、高溫、嚴寒。
與人類關系:多數有益:有的幫助人體抵御某些致病細菌的侵入;有的能夠幫助消化食物;有的能夠合成某些營養物質供人體使用。
少數有害:一些細菌能使人患病,結核分枝桿菌---結核病、肺炎鏈球菌---肺炎
利用:甲烷細菌:生產沼氣;蘇云金桿菌:制造殺蟲劑
三.真菌:形態:絲狀. 類別:單細胞真菌(酵母菌)、多細胞真菌(霉菌:青霉、黑根霉)、大型真菌
結構: 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真核生物)、液泡。〔無葉綠體〕
生殖方式:大部分是孢子繁殖(酵母菌:出芽生殖 )
營養方式:異養(寄生或腐生)
與人類關系:多數有益:釀酒、造醋 少數有害:食物發霉變質使人患病。
據右圖回答問題。
(1)A、B都是單細胞個體,細胞都有[1]細胞壁、[2]細胞膜、[3]細胞質。
A細胞內沒有成形的細胞核,B的細胞質內有明顯的液泡。
(2)A、B細胞內都沒有葉綠體,必須依靠現成的有機物維持生活,營寄生生活或腐生生活。(3)A的生殖方式為分裂生殖,B的生殖方式為出芽生殖。
(4)從細胞的結構看,A為原核生物,B為真核生物。
四.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促進生物圈中的碳循環 營腐生生活的細菌、真菌等微生物以分解動植物的尸體、糞便為生,可將動植物尸體、糞便中的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無機鹽等,歸還到大自然,再被綠色植物利用。扮演清潔工的角色。
促進生物圈中的氮循環 生物圈中的一些微生物,能將空氣中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的氮氣固定下來,轉變成可以被植物利用的氮肥,這個過程叫固氮作用,這些微生物叫固氮微生物。根瘤菌是生活在豆類植物根內部的一類固氮微生物。利用豆糧間作、豆類和瓜類輪作可提高產量。
【注意】
醫學上殺菌的標準是殺死細菌的芽孢。 (2)抗生素只針對細菌,對病毒不起作用。
生物的分類 
1.分類的基本依據:分類的最主要依據是生物的生活習性、形態結構特征、生理特性。
2.生物分類等級(單位):〔由大到小〕 界、門、綱、目、科、屬、種。
3 種 是最基本〔最小〕的分類單位。
4. 分類單位越大,包含生物數量越多,生物間的差異越大,具有的共性越少;分類單位越小,包含生物數量越少,生物間的差異越小,具有的共性越多;生物間親緣關系越近,相似程度越大。
八上復習資料
一、花的結構和類型
☆ 1.花的結構 (1)花的基本結構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花絲、花藥)、雌蕊(柱頭、花柱和子房)。
(2)花的主要結構是雄蕊和雌蕊,因為它們與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有直接關系。
2.花的類型    (1)從花蕊的情況看,花可分為單性花和兩性花。
單性花:指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生有單性花的植物又可分為雌雄同株植物和雌雄異株植物。   
(2)從花的著生情況看,花可分為單生花和花序。
①單生花的特點:花單獨生長在莖上,花朵一般比較大。
②花序的特點:花按照一定的次序著生在變形的花托即花軸上,每一朵花都比較小,但組成花序后變得明顯。
二、傳粉和受精 ☆ 單性花一定進行異花傳粉;自花傳粉的花一定是兩性花。
1.傳粉(1)概念:花粉從花藥里散發出來,通過一定的方式,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
(2)方式: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異花傳粉可分為:風力和昆蟲。
☆2.綠色開花植物的受精過程 ①花粉落到柱頭上后,受柱頭上黏液的刺激開始萌發,長出花粉管。
②花粉管通過花柱伸入子房,一直到達胚珠。 ③花粉管中具有二個精子,胚珠內具有卵細胞。花粉管進入胚珠后,釋放出精子. ④精子與卵細胞 融合,形成受精卵。
(2)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是生物界最常見、最重要的生殖方式。
【注意】(必會)
(1)胚珠內具有卵細胞,花粉里有精子。 植物受精部位是胚珠。
(2)一粒種子——一個胚珠— —一粒花粉——兩個精子
(3)多數植物 屬于異花傳粉。 (4)傳粉只是影響種子中胚的基因組成,而不能影響當代的果實。
(5)果實內含有多粒種子 ,說明子房骨有多個胚珠。
三、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必會) 1.果實和種子的發育(1)子房發育成果實。(2)子房壁發育成果皮。(3)胚珠發育成種子。(4)胚珠內的受精卵發育成胚。(5)珠被發育成種皮 (6)受精的中央細胞 發育成胚乳
☆(必會)2.種子的結構 (1)基本結構:種皮和胚,胚包括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
(2)分類 ①雙子葉植物:種子由種皮和胚組成,胚中有二片子葉,營養物質儲存在子葉中的植物,如菜豆。
②單子葉植物:種子由種皮、胚和胚乳組成,胚中有一片子葉,營養物質儲存在胚乳中的植物,如玉米.
(必會)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的比較:
1、相同點:都有種皮和胚,胚都是由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組成。
2、不同點:雙子葉植物兩片子葉,單子葉植物一片;雙子葉植物無胚乳,單子葉有;雙子葉植物營養貯存在子葉中,而單子葉植物貯存在胚乳中。
四、種子的萌發
1、種子萌發的條件:(外部條件)適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氣和適宜的溫度;(自身條件)必須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發育的充足的營養。
2、種子萌發的過程:吸水膨脹→物質轉運→胚的發育
(必會)3、胚的發育順序:胚根生長最快,發育成根;胚軸伸長,發育成連接根與莖的部分;胚芽突破種皮背地生長,發育成莖和葉。
五、根的結構與功能
1、根的類型:主根、側根和不定根。主根由胚根發育成的根;側根是從主根上生出的根;不定根是從莖、葉等部位生出的根。
2、根系:一株植物根的總和。分為直根系和須根系。直根系主根與側根有明顯的區別,大多數雙子葉植物 為直根系;大多數單子葉植物 ,其主根在開始發育后不久停止生長,然后長出許多側根,所有根的粗細相近,沒有明顯的區別,這樣的根系叫做須根系。
(必會)3、根尖的結構;包括成熟區、伸長區、分生區和根冠; 其中成熟區是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根的長長與伸長區的伸長與分生區的分裂有關;根冠有保護作用。
(必會)4、根的結構與吸收功能相適應:(1)成熟區生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與土壤接觸的面積;(2)成熟區內部分化出導管,能及時把吸收的水和無機鹽運走。
5、植物的生活需要無機鹽,主要的是氮、磷和鉀;氮肥枝葉繁茂;磷肥花開放,果種成熟早;鉀肥莖稈壯、淀粉多。
6、無土栽培;依據植物生活所需要無機鹽和種類和數量的多少,將無機鹽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成營養液,用營養液來培養植物 的方法。
優勢:合理滿足植物對各類無機鹽的需要,具有產量高、節省土地、節約水肥、不受季節限制、清潔無污染等優點。
六、芽的類型和發育
1、芽的類型:按著生位置分頂芽和側芽,按將來發育情況分為枝芽、花芽和混合芽。枝芽將來發育成枝條;花芽將來發育成花;混合芽將來發育成枝條和花。
2、頂端優勢;頂芽生長旺盛時,側芽的生長受到抑制的現象。
3、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包括周皮、韌皮部、形成層和木質部;周皮有保護作用;韌皮部有篩管,是輸送有機物的管道;形成層由幾層細胞構成,中間的一層細胞具有很強的分裂能力,向外分裂形成新的韌皮部,向內分裂形成新的木質部,使木本植物的莖逐年加粗;木質部有導管有運能輸水分和無機鹽,木質部具有支持的作用。
七、植物的無性生殖
1.無性生殖:不需要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
☆(1)營養繁殖:植物用根、莖、葉等營養器官進行繁殖的方式。 (2)用莖繁殖的方法有:扦插、嫁接、壓條。
(必會)嫁接成活的關鍵是: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結合在一起(嫁接后的果實性狀只與接穗有關,顏色及基因)
2.植物的組織培養 (1)概念:在無菌條件下.將植物的莖尖、莖段或葉片等切成小塊。培養在特制的培養基上.通過細胞增殖和分化的使它發育成完整的植物體。
(2)優點:實現植物繁育的工廠化生產,防止植物病毒的危害,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注意】(必會)
1、植物的無性生殖包括:扦插、嫁接、壓條和組織培養。
2、無性生殖的突出特點是:保持母本優良性狀;有性生殖的突出特點是:繼承父母雙方的遺傳物質,會出現變異,適應環境能力強。 3、植物用種子繁殖屬于有性生殖。
4、一粒玉米是一個果實,是由一個子房發育而來的(單子葉植物俗稱的種子,實際上是果實)
5、胚的發育順序:胚根→胚軸→胚芽
左圖種子結構名稱:
胚軸 B-胚根 C-種皮 D-胚芽 E-子葉
種皮和果皮②胚芽③胚軸④胚根⑤胚乳⑥子葉
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
昆蟲雌雄異體,生殖經過求偶、交尾、受精、產卵等一系列過程,生殖特點是體內受精,卵生。
發育方式:由受精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時期的為完全變態發育(如家蠶、菜粉蝶、蠅、蚊等);由受精卵、幼蟲和成蟲三個時期的為不完全變態發育(如蝗蟲、蟋蟀、螻蛄、蟬等)。
昆蟲體表有外骨骼,有保護和支持內部器官、防止水分蒸發的作用,不能隨身體的長大而長大,所以昆蟲有蛻皮的現象。
☆二、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1.兩棲動物的發育: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生活在水,也能生活在潮濕的陸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發育過程屬于變態發育。 (青蛙的發育順序: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2.兩棲動物生殖和發育的共同特征:體外受精、變態發育。
【注意】 1、 青蛙產的卵不是受精卵。
2、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擺脫不了對水環境的依賴,這也是兩棲動物不能真正適應陸地生活的重要原因。三、鳥的生殖和發育
1、鳥卵的結構:
2、生殖和發育的過程: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產卵、孵卵和育雛幾個階段,每個階段都伴隨著復雜的繁殖過程。
3、生殖、發育的特點;雌雄異體,體內受精,產大型具有堅硬外殼的卵,無變態發育。
4、適于陸地繁殖的特點:鳥卵儲存豐富的營養供胚胎發育,卵外有卵殼、卵殼膜的保護,能減少水分的丟失,生殖發育過程脫離了水的限制。
【注意】1、只有經過受精的卵才可以孵化出雛鳥,未受精的卵是不能孵出雛鳥的。
2、鳥卵中的卵黃膜、卵黃和胚盤三部分相當于一個卵細胞。
3、不是所有的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都包括求偶、交配、筑巢、產卵、孵卵和幾個階段。有些鳥在生殖發育過程中不會筑巢、孵卵或育雛。但所有的鳥的生殖發育過程都具有求偶、交配和產卵三個階段。
四、嬰兒的誕生1.男性生殖系統(1)主要性器官:睪丸,也是男性的性腺,能夠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2)附屬性器官及作用 ①附睪:能暫時貯存和輸送精子。②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粘液,有利于精子活動。
③輸精管和陰莖:輸送精液的管道。
2.女性生殖系統 (1)主要性器官: 卵巢 ,也是女性的性腺,能產生卵細胞并分泌雌性激素。
(2)附屬性器官及作用 ①輸卵管:輸送卵細胞管道,也是卵細胞受精的場所。
②子宮:孕育胎兒和定期發生月經的場所。 ③陰道:排出月經和娩出胎兒的通道。
3.受精作用 (1)人生殖的開始:從生殖系統產生生殖細胞。 (2)過程:卵細胞成熟后.由卵巢排出,進入輸卵管,若在輸卵管里與一個精子相遇。則結合完成受精作用。
4.胚胎發育 (1)受精卵:新生命的第一個細胞標志著人類個體發育的開始。
(必會)☆ (2)營養物質的獲得:初期營養來自于卵黃;中后期胎兒通過臍帶、胎盤從母體獲取。
☆部位: (必會)
①受精的部位:輸卵管 ②受精卵形成的部位:輸卵管③受精卵種植的部位:子宮內膜④胚胎發育的部位:輸卵管和子宮⑤胚胎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的部位:胎盤⑥胎兒發育的部位:子宮⑦胚胎發育的主要部位:子宮⑧女性結扎的部位:輸卵管
【注意】1、懷孕(著床)是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分裂分化移入子宮并種植到子宮內膜的過程。
2、胚胎發育到8周末稱為胎兒,發育成熟需要40周。
3、胚胎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的部位是胎盤;臍帶起到運輸作用。
4、形成受精卵已決定性別,主要取決于男性。
5.青春期發育
(1) 青春期形態發育的顯著特點是身高和體重突增;青春期發育的突出特征是(最主要特征)性發育和性成熟
(2)一般男孩比女孩晚2年左右時間進入青春期。
(3)出現月經和遺精并不代表身體已發育成熟,只能說明已有 了生育能力。
(4)第一性征是指生殖器官的差異,第二性征指男女除 了生殖器官之外的差異。
(5)兒童到了7-8歲,腦的質量已接近成人水平,腦容量并不是在青春期才發育的。
七、遺傳和變異
(必會)☆1、細胞核是 遺 傳 的 控 制 中 心 。DNA是 主 要 的 遺 傳 物 質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染色體主要包括 DNA和蛋白質。 一條染色體含有一個DNA分子,含有許多基因。細胞>細胞核>染色體>DNA>基因
2、 一 般 情 況 下 , 由 于 同 種 生 物 所 含 有 的 染 色 體 形 態 和 數目是相同的 , 細 胞 內 所 含 的 基 因 也 是相似 的 。 保 證 了 生 物 親 代 與 后 代 之 間 遺 傳 信 息 的 穩定性。
☆3、人 體 細 胞 中 的 染 色 體 數 目 :有23_對。 由常 染 色 體和性染色體 組成, 女 性 性 染 色 體 用_XX 表 示 ; 男 性 的 性 染 色 體 用 XY表 示 。 女性的染色體組成:22對+XX; 男性的染色體組成:22對+XY;
卵細胞的染色體組成:22條+X; 精子的染色體組成:22條+X或Y;卵細胞的性染色體:X; 精子的性染色體: X或Y
☆4、在 人 的 生 殖 過 程 中 , 經 過 一 種 特 殊 方 式 的 細 胞 分 裂 , 使 生殖 細 胞 的 染 色 體 數 目 減半_。受 精 卵 中 染 色 體 數 目 是_23對 其 中 每 一 對 染 色 體 都 是 一條 來 自 父親,一 條 來 自 母親_。人 類 的 遺 傳 通 過染色體_在 親 代 與 后 代 之 間 的 傳 遞 實 現 。生殖細胞是親子間基因傳遞的“橋梁”。從親代的體細胞到生殖細胞再到發育成子代的受精卵,染色體的數量變化是2N→N→2N
☆5、含 有 X 染 色 體 的 精 子 與 卵 細 胞 結 合 , 形 成 的 受 精 卵 的 染 色 體 組 成 是XX,將 來 發 育 成 _女孩;含 Y 染 色 體 的 精 子 與 卵 細 胞 結 合 , 形 成 的 受 精 卵 的 染 色 體 組 成 是_ XY , 將 來 發 育 成_男孩。
☆6、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位于 染色體上,在體細胞中是成對 存在的,在生殖細胞中,成對的基因要 分開 ,即成單存在。當成對的基因為DD或Dd時,生物體表現為 顯性 性狀;當成對的基因為dd時,生物體表現為 隱性性狀。
☆7、不遺傳的變異:由 環境因素 導致的,沒有遺傳物質的改變,不能遺傳給后代。可遺傳的變異:由于遺傳物質 的改變引起的,能夠遺傳給后代。
8、如左圖:甲、乙表示人類體細胞的染色體組成。請回答下列問題:
(1)從染色體形態和組成可以判斷,圖甲 表示女性體細胞中染色體的組成。 (2)染色體的化學成分是DNA和蛋白質。
(3)從所含有的性染色體來看,男性產生的精子有兩 種類型。
9、人類的眼色是由眼球虹膜的色素決定的。在丹麥,藍眼睛的人相當多。某校生物興趣小組在對一些家庭進行眼色遺傳調查后,得到以下數據:
(1)根據表中第Ⅲ組數據可以推測褐眼是顯性性狀。
婚配方式 子女
父親 母親 家庭數目 藍眼 褐眼
Ⅰ 藍眼 藍眼 150 625 O
Ⅱ 藍眼 褐眼 158 317 322
Ⅲ 褐眼 褐眼 29 25 82
(2)如果顯性基因用D表示,隱性基因用d表示,請寫出上述三組數據中雙親婚配的基因組成 Ⅰdd×dd;Ⅱdd ×Dd;ⅢDd×Dd
(3)第Ⅱ組數據中褐眼子女的基因組成是Dd,如果他們與藍眼人婚配,所生子女為藍眼的概率是50%。
(4)從第Ⅲ組數據可以看出,若雙親都是褐眼,其子女不一定都是褐眼。請寫出有關的遺傳圖解支持這一結論。
親代 Dd × Dd
↓ ↓
生殖細胞 D d D d
↓ ↓ ↓
子代 DD Dd Dd dd
褐 褐 褐 藍
10.右圖是人類的性別決定圖解,據圖回答以下問題:
(1)人類的性別是由染色體決定的。在人體細胞的23對染色體中,22對與性別決定無關,叫做常染色體, 1對與性別決定有關,叫做性染色體。
(2)由圖說明,當含Y染色體的精子與含X染色體的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時,受精卵將發育成男嬰。由此可見,生男生女決定于生殖過程中卵細胞與哪種類型的 精子相結合。
(3)小明是個男孩,如果他的父母再生第2個孩子,一定是個妹妹嗎 為什么
不一定,因生男生女的概率一樣,生妹妹的機率是50%。
(七下)第一章 人的生活需要營養
1、食物中的營養物質主要包括糖類、蛋白質、脂肪、水、無機鹽、維生素。其中能提供能量的,也能構成細胞成分的有蛋白質、糖類、脂肪,可直接吸收的成分有水、無機鹽、維生素,構成組織的主要原料是無機鹽, 糖類 是最重要的能源物質,脂肪是備用的能源物質,蛋白質是構成組織細胞的基本物質,水是細胞的主要成分,維生素參與人體各項生命活動。無機鹽中,鈣是牙齒、骨骼的重要成分,鐵是血紅蛋白組成成分,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原料。
2、消化系統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兩部分;其中消化道:由口腔、咽 、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組成,其中小腸 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具有消化功能的有口腔、胃、小腸;具有吸收功能的器官有胃、小腸、大腸。消化腺中①大消化腺:唾液腺分泌唾液,含消化淀粉的唾液淀粉酶;胰腺分泌胰液;肝臟分泌膽汁。 ②小消化腺:如胃腺和腸腺,胃腺分泌胃液,腸腺分泌腸液。
3、消化道各段吸收的營養物質
①胃:少量的水、無機鹽和酒精。 ②小腸:氨基酸、葡萄糖、無機鹽、維生素、甘油、脂肪酸、水。
③大腸:少量的水、無機鹽和部分維生素。
小腸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特點
①環形皺襞和小腸絨毛使小腸吸收面積增加。 ②小腸絨毛的壁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絨毛中有豐富的毛細血管。③長。④含有多種消化液(主要是膽汁、腸液和胰液)
5. 消化系統中的之最:
(1)消化道中最膨大的器官是胃 ,最長的是小腸 。(2)人體中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臟(3)最主要的消化器官是小腸,含消化液最多的器官是小腸,分泌消化酶最多的是胰腺、腸腺。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膽汁。既具有消化功能又具有吸收功能的有胃、小腸
6、
缺乏癥 病因 食物預防
夜盲癥 缺VA 動物肝臟、魚肝油
腳氣病 缺VB1 谷物種皮、腎臟
佝僂病 缺VD、鈣 動物肝臟、魚肝油
壞血病 缺VC 新鮮的蔬菜、水果
貧血 缺鐵 動物血
地方性甲狀腺腫 缺碘 海帶
缺乏癥 病因 食物預防
夜盲癥 缺VA 動物肝臟、魚肝油
腳氣病 缺VB1 谷物種皮、腎臟
佝僂病 缺VD、鈣 動物肝臟、魚肝油
壞血病 缺VC 新鮮的蔬菜、水果
貧血 缺鐵 動物血
地方性甲狀腺腫 缺碘 海帶
營養物質 起點 可吸收成分 消化場所 參與的消化液
淀粉 口腔 葡萄糖 口腔、小腸 唾液、腸液、胰液
蛋白質 胃 氨基酸 胃、小腸 胃液、腸液、胰液
脂肪 小腸 甘油、脂肪酸 小腸 膽汁、腸液、胰液
7.患肝病的人不宜多吃油膩的食物,是因為膽汁分泌少,不利于脂肪的消化。
8.用高錳酸鉀來驗證VC,確定含量多少依據是使高錳酸鉀溶液退色所用的果汁的滴數;所用滴數越少,含VC量越多。
9在“口腔對淀粉的消化作用”實驗中,要用37℃的溫水,原因是有利于消化酶的消化作用(消化酶的活性最強)。
10.在實驗“膽汁對脂肪的作用”中,膽汁對脂肪的作用是乳化作用,它屬于物理性消化,原因是膽汁中不含消化酶。
第二章 人的生活需要空氣
1、呼吸系統由呼吸道和肺組成;呼吸道由鼻、咽、喉、氣管 、支氣管等組成,其中咽是氣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呼吸道有清潔、濕潤、溫暖空氣的作用。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進行氣體交換的場所,且肺泡是進行氣體交換的主要部位,也是肺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
(必會)2、肺泡適于進行氣體交換的結構特點:
(1)肺泡數目很多。(2)肺泡外面纏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和彈性纖維。(3)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各由一層上皮細胞組成。
(必會)3、肺泡與外界的氣體交換是通過呼吸運動實現的;人體內的氣體交換是通過氣體的擴散作用實現。人工呼吸的原理是呼吸運動。
4、肺泡內的氣體交換在肺泡與血液之間進行,肺泡中的氧氣擴散進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擴散進入肺泡,血液由靜脈血變為動脈血;組織里的氣體交換在組織細胞與血液之間,血液中的氧氣擴散進入組織細胞,組織細胞中的二氧化碳擴散進入血液,血液由動脈血變為靜脈血。
(必會)人體的呼吸作用在細胞的線粒體中進行,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產生二氧化碳。
5、改善空氣質量的根本措施: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防治空氣污染的有效措施:大面積植樹造林。
(必會)6、人在吸氣時,胸廓變大,膈頂將下降,胸廓的上下徑變大,肺內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
(必會)7、人體內二氧化碳濃度最大的地方是組織細胞,氧氣濃度最大的地方是肺泡 。氧氣從肺泡進入血液后,絕大部分與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結合
第三章 人體內的物質運輸
(必會)1.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血漿的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蛋白質、無機鹽等,功能是運載血細胞,運輸營養物質和二氧化碳等代謝廢物;(2)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成熟的紅細胞無細胞核呈兩面凹的圓餅狀,富含血紅蛋白,主要功能是運輸氧氣,白細胞:有細胞核,作用是防御和保護。血小板:形狀不規則且無細胞核,作用是止血和加速凝血。
2.輸血:以輸同型血為原則。一次獻血200-300毫升不會影響健康
3、人體的循環系統是由血管和心臟組成;血管分為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三種,動脈:把心臟中血液輸送到全身各處,管壁厚,管腔小 ,血流快; 靜脈:把血液從全身各處送回心臟,管壁薄,管腔大,血流小。 毛細血管:有利于血液與組織細胞進行物質交換,它的特點 ①數量多,分布廣。    ②管腔細.只允許紅細胞呈單行通過。③管壁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④血流慢 。
(必會)三種血管中,管腔內有瓣膜的是靜脈。
三種血管判斷的依據是:動脈—由主干到分支(管壁厚,管腔小);靜脈—由分支到主干(管壁薄,管腔大);毛細血管—紅細胞單行通過(最細小)
心臟分四個腔:左、右心房與靜脈相通,左、右心室與動脈相通;心房、心室之間有房室瓣,心室、動脈之間有動脈瓣 ,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心壁最厚的是左心室。
4、成年人心率的正常變動范圍為60-100次/分。
(必會)5.血液循環的途徑
(1)體循環:左心室→主動脈 →各級動脈→身體各部分的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
(2)肺循環: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網→肺靜脈→左心房(由靜脈血變成動脈血)
6.血壓是指流動的血液對血管壁產生的側壓力,通常指的體循環的動脈血壓。正常值 :收縮壓:12-18.7千帕。②舒張壓:8-12千帕。高血壓:血壓經常超過18.7/12千帕。②低血壓:血壓經常低于12/6.7千帕。
(必會) 7.部位:(1)止血部位:動脈-近心端 靜脈-遠心端
(2)測脈搏(切脈)-橈動脈 測血壓-肱動脈 打點滴-靜脈 抽血-靜脈 輸血-靜脈
物質交換-毛細血管 “青筋”-靜脈
(必會) 8、下列情況與哪種血細胞有關?有什么關系?(1)有炎癥---白細胞多于正常值(10*109 )(2)貧血---紅細胞(或血紅蛋白)少于正常值(男:4.0*1012 女:3.5*1012 )(3)高原反應---紅細胞高于正常值
(必會) 9、打點滴治療氣管炎時,藥物所經路線:
上肢靜脈→上腔靜脈→右心房→右心室→肺動脈→肺部的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氣管
打小針治療中耳炎時,藥物所經路線:臀部毛細血管→下腔靜脈→右心房→右心室→肺動脈→肺部的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中耳
【注意】 (必會)
1、心臟是循環的動力器官。其中之最:壁最厚的是左心室;血壓最高是主動脈;藥物和營養物質最先進入右心房;氣體最先進入左心房。
2、三種血管中只有靜脈有瓣膜。 3、三種血細胞中只有白細胞才可以進行DNA鑒定。
4、藥物到發病部位經心臟兩次(右心房一次,左心房一次),肺一次。
5、毛細血管特殊的幾處:(1)肺部:由靜脈血變成動脈血; (2)腎小球:動脈血還是動脈血
(3)腎小管:動脈血變成最干凈的靜脈血(含尿素等廢物最少)
(4)小腸:動脈血變成營養最豐富的靜脈血
第四章 人體內廢物的排出
(必會)1.人體內廢物的排出有三條途徑:
通過泌尿系統以尿的形式排出(主要途徑);通過呼吸系統以氣體形式排出;通過皮膚以汗液形式排出。
2、泌尿系統由腎臟、輸尿管、膀胱和尿道組成,其中主要器官是腎臟,因為它是形成尿的器官
3、腎臟由腎皮質、腎髓質、腎盂組成。基本單位:腎單位,包括腎小體和腎小管兩部分,腎小體由腎小球和腎小囊組成。人體有200多萬個腎單位組成。
(必會)4.尿液的形成包括濾過作用和重吸收作用兩個過程;濾過:由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完成,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尿素等濾過到腎小囊腔中,形成原尿。重吸收:由腎小管完成,重吸收的物質有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無機鹽。 人體血管中含尿素最少的是腎靜脈
5.尿液排出的途徑:尿液一腎盂→輸尿管→膀胱→尿道→體外。
(必會) 排尿的意義 
①排出體內的代謝廢物。②調節體內水和無機鹽的平衡。③維持組織細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6.皮膚由表皮和真皮組成。表皮:分為角質層和生發層。生發層細胞能分裂產生新細胞。與皮膚的愈合有關。真皮:由致密結締組織構成,內含血管、感覺神經末梢 和彈性纖維、膠原纖維。皮膚出血至少要傷到真皮;頭皮屑是皮膚的角質層。皮膚中與調節體溫有關的結構是血管和汗腺。
7.汗液的成分包括水、無機鹽和尿酸、尿素等;通過 導管排出體外。
(必會)8、正常情況下,人體的原尿與血漿相比,原尿中不應含有大分子蛋白質;原尿與尿液相比,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和小分子的蛋白質;原尿與血液相比,不應含有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尿液與血液相比,不應含有血細胞、蛋白質和葡萄糖。 血液、原尿和尿液三者相同的成分是:水、無機鹽 、尿素等
(必會)9、患急性腎小球腎炎,是由于腎小球發生病變,尿中會出現血細胞 、蛋白質;某人尿量比正常情況下多出數倍,發生病變的部位可能是腎小管。
(必會)10、尿的形成是連續的,是因膀胱能暫時貯存尿液;人體每天排出原尿150升,而排出尿液只有1.5升,是因為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右圖中的名稱:
入球小動脈(動脈血)
出球小動脈(動脈血)
腎小球(動脈血)
腎小囊(原尿)
腎小管外的毛細血管
腎小管(尿液)
腎靜脈(最干凈的靜脈血)
A 濾過作用 B重吸收作用
第五章 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1.人體的腺體分為外分泌腺和內分泌腺;外分泌腺:分泌物通過導管排出的腺體。如唾液腺、肝臟等。內分泌腺:分泌物直接進入腺體內的毛細血管隨血液循環輸送到全身各處的腺體。如垂體、甲狀腺、胸腺等。
2.激素:內分泌腺產生的對身體有特殊作用的化學物質。
3.生長激素:由垂體分泌。 (1)作用: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2)異常癥 ①侏儒癥:幼年時生長激素分泌不過。②巨人癥:幼年時生長激素分泌過多。(3)肢端肥大癥:成年后生長激素分泌過多。
4.甲狀腺激素:由甲狀腺分泌。 (1)作用:促進生長發育、新陳代謝,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2)異常癥 ①呆小癥:幼年時甲狀腺激索分泌過少。 ②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成年后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 ③地方性甲狀腺腫(大脖子病):缺碘引起。(幼年:呆小癥)
5.胰島素:由胰島分泌。 (1)作用:調節糖在體內的吸收、利用和轉化 ,如促進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等。
(2)異常癥 糖尿病:胰島素分泌不足,可用注射胰島素治療。(不能口服的原因: 胰島素為一類蛋白質激素,口服易被消化而失去作用)
6.神經系統由腦、脊髓和神經組成,其中腦和脊髓組成中樞神經系統,腦神經和脊神經組成周圍神經系統。
(2)基本單位:神經元。 ①作用:受刺激產生生物電變化,并以神經沖動的形式進行信息傳遞。②組成:胞體和突起。其中突起又分為樹突和軸突兩種。軸突或長的樹突及套在外面的髓鞘構成神經纖維;許多神經纖維集結成束,外面包著結締組織膜,構成一條神經;神經纖維末端的細小分支叫做神經末梢。
7.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內,由灰質 和白質組成。功能是反射和傳導。
8.腦:位于顱腔 內,包括大腦、小腦和腦干 。(1)大腦由左、右兩個半球組成,表層是灰質(大腦皮層),表層以內是白質。大腦皮層的功能區:軀體運動中樞、軀體感覺中樞、語言中樞、視覺中樞、聽覺中樞等。
(2)小腦功能:協調運動,維持身體平衡。(3)腦干是連接大腦 、小腦和脊髓 的橋梁。有調節人體基本生命的中樞(呼吸中樞、心血管運動中樞)的中樞。
9、人類的特有中樞是語言中樞;生命中樞是腦干;最高級中樞是大腦皮層;低級中樞是脊髓
10、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1)概念: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刺激所發生的有規律 的反應。
(2)結構基礎:反射弧,由感受器 、傳入神經、神經中樞 、傳出神經、效應器組成。(感受器的作用是接受刺激產生神經沖動;效應器的作用是接收神經沖動完成反射)
圖中 1-效應器 2-傳出神經纖維 3-神經中樞
4-傳入神經纖維 5-感受器 甲-灰質 乙-白質
11.反射包括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兩種;非條件反射是生來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條件反射是在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12、比較:
(1) 侏儒癥和呆小癥 相同點:都比較矮小
不同點: ①侏儒癥智力正常,呆小癥智力低下②侏儒癥生殖器官發育完善,呆小癥發育不完全。
(2)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
不同點:①非條件反射是先天形成的,條件反射是后天形成②非條件反射的神經中樞在大腦皮層以下,而條件反射在大腦皮層③非條件反射神經聯系是永久的,而條件反射是暫時的,可消失。
聯系:非條件反射是條件反射的基礎。
13、說出癥因:
糖尿病---胰島素分泌不足 巨人癥---幼年時生長激素分泌過多 侏儒癥--幼年時生長激素分泌不足
呆小癥---幼年時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 地方性甲狀腺腫---缺碘 肢端肥大癥---成年時生長激素分泌過多
甲狀腺功能亢進---成人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 左半身不遂---右側大腦的軀體運動中樞受損
【人體對周圍世界的感知 】
l.視覺
(1)眼球的結構
①眼球壁:從外向內分為三層外膜(包括角膜和鞏膜)B中膜(包括虹膜、 睫狀體和脈絡膜)、內膜(即視網膜 )。②內容物:房水、晶狀體和玻璃體。
鏡頭-晶狀體 光圈-瞳孔 暗箱壁 -脈絡膜
底片--視網膜 黑眼珠-虹膜 白眼珠-鞏膜
(2)視覺的形成: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依次經過角膜、房水、晶狀體、玻璃體,經晶狀體、玻璃體的折射,在視網膜上形成物像,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接受刺激,將物像信息轉變成神經沖動,通過視神經傳到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 ,形成視覺。 (3)近視的矯正:配戴凹透鏡 。感受器 :視網膜
圖中:
1-角膜 2-晶狀體 3-瞳孔 4-虹膜 5-睫狀體 6-鞏膜
7-脈絡膜 8-視網膜 9-玻璃體
2.聽覺(1)耳的結構 ①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②中耳:包括鼓膜和聽小骨。③內耳:包括半規管和前庭、耳蝸。感受器:耳蝸
(2)聽覺的形成:外界的聲波經外耳道傳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動,振動通過小骨傳到內耳,刺激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 ,并傳遞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形成聽覺。
【注意】 1、 當人看著球從遠處向你飛來時,晶狀體曲度由小變大,瞳孔由大變小。
2、虹膜調節瞳孔的大小;睫狀體調節晶狀體的曲度。
第六章 免疫與健康   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必會)1、人體的免疫分為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人體有三道防線,第一道防線由皮膚和黏膜組成,功能:阻擋 病原體侵入人體,分泌物有殺菌作用。 第二道防線由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組成,能溶解病原體,吞噬和消滅侵入人體的有害物質。第三道防線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組成,能使人體產生抗體。免疫器官包括脾臟、淋巴結和胸腺,免疫細胞主要指淋巴細胞。人體的三道防線中,第一道防線和第二道防線屬于非特異性免疫,第三道防線屬于特異性免疫。
2.免疫的功能:防御、自我穩定、免疫監視。
(必會) 3、疫苗和移植的器官都屬于抗原;抗毒血清和免疫球蛋白屬于抗體
4、傳染病是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及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的特點。人類傳染病可分消化道傳染病(乙型肝炎)、呼吸道傳染病(肺結核)、血液傳染病(瘧疾)、體表傳染病(破傷風)。
(必會) 5、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預防措施:控制傳染源(有病動物殺死深埋、隔離等針對患者的措施)、切斷傳播途徑(消毒、注意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等)、保護易感人群(打疫苗、 帶口罩、加強體育鍛煉等針對健康人的措施)。
6.艾滋病全稱: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2)病毒名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傳播途徑:患者和帶病毒者的血液、精液、淚液、乳汁等。有效預防措施: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衛生習慣,阻斷傳播途徑。
7、資源:分為可再生資源和非再生資源。 可持續發展:資源是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是可再生資源。
八下知識點
一、生命的起源和進化
(必會)1.原始大氣的成分:二氧化碳、氫氣、氨、水蒸氣、硫化氫、甲烷等,與現在大氣成分的主要區別是無氧氣。
2、生命起源的過程①原始大氣中的無機小分子物質在高溫、閃電等條件的激發下,形成一些有機小分子物質,隨降雨匯入原始海洋。
②有機小分子物質經長期相互作用形成較復雜的有機大分子物質,如原始的蛋白質、核酸等,這些物質聚集并在外表形成原始界膜 ,經不斷完善后實現原始的新陳代謝和個體增殖 ,原始生命誕生。
(必會) ③結論: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質進化而來。
(必會) 3、米勒的實驗支持了生命起源過程的無機物到有機小分子物質階段。 1965年我國科學工作者利用氨基酸,成功地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結晶牛胰島素,這證明了生命起源過程的 有機小分子物質到有機大分子物質階段。
4.生物進化的原因
(必會)(1)自然選擇學說 通過生存斗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現象。
內容:過渡繁殖、生存斗爭、遺傳與變異、適者生存。選擇因素是自然因素,一般情況下選擇速度較慢。
(2)人工選擇:在生產和生活實踐中,人們根據自己的需求和愛好,不斷選擇和培育新品種的過程。選擇因素是人類,選擇速度較快。
(必會)【注意】 生物產生的變異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選擇是定向的,向著適應環境的方向進行。
二、 生物與環境
(必會)1、生態系統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內,生物與 環境形成的統一整體。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它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的生物及其生活環境。陸地上最復雜的生態系統是森林生態系統,生態系統中最基本、最關鍵的生物組成成分是生產者。生態系統的能量源頭是太陽能 ,傳遞途徑是食物鏈。
(必會)2、生態系統的組成:兩部分是指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四部分是指非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必不可少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生產者和分解者 ;必不可少的生物成分是生產者和分解者;在食物網的圖片中顯現不出來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能夠把無機環境與生物界聯系在一起的成分是生產者和分解者。
3、生產者主要指綠色植物,其作用是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固定太陽能;消費者包括各種動物,分解者主要指細菌、真菌等營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其作用是將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促進物質循環。
(必會)4、在生態系統中,生物種類越豐富,數量 越龐大,食物網就越復雜,生態系統就穩定 。
(必會)5、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是通過食物鏈依次傳遞的,能量傳遞的特點是單向的、遞減的 。物質循環的特點是周而復始 。
(必會)6、自然界中重要的物質循環有水循環、碳循環和氮循環。其中碳循環的主要形式是:二氧化碳,碳在生物體內的存在形式是:有機物;碳進入生物體的途徑是: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碳在生物體之間的傳遞途徑是:食物鏈。
7、生態系統可分為兩大類陸地生態系統和水域生態系統 。
(必會)8、生態系統的調節方式是自我調節,一般說,生態系統中生物種類越多,營養結構 越復雜,自動調節能力就強 。
(必會) 9、生物的多樣性包括 遺傳多樣性(基因多樣性) 、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其中遺傳多樣性是生物進化的基礎;生物多樣性最直觀、最基本的是物種的多樣性。保護的措施主要有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和加強教育和法制管理,其中最主要的措施是就地保護 ,它的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護區。
(必會)10、生物多樣性的價值:直接價值、間接價值和潛在價值。間接使用價值遠遠大于直接使用價值。棲息地的破壞與喪失是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主要原因。
【注意】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是保護生物的棲息地,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
三、 生物技術
1、乳酸發酵:乳酸菌在適宜的溫度和無氧的條件下會大量繁殖,將牛奶中的葡萄糖等分解或轉化為乳酸 。
2、酒精發酵:酵母菌和霉菌菌在適宜的溫度和無氧條件下,能將糖轉化成酒精 。
(必會)3.食品腐敗的主要原因:微生物的大量繁殖。貯存原理:殺死食品中的微生物 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降低自身的呼吸作用。
4、基因工程:是在細胞水平上進行的遺傳操作。把一種生物的基因分離出來,在體外巧妙地進行拼接,然后轉入另一生物的體內,從而改造其某些遺傳性狀,最終獲得我們所需要的新品種。
5.克隆技術:生物的無性生殖。克隆技術應用于植物的營養繁殖 、組織培養,動物有“多利羊”的誕生。
四、克隆與無性生殖
1.克隆是一種人工誘導的無性繁殖方式。
2.無性生殖指不經過雌雄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只由一個生物體產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常見的有孢子生殖、出芽生殖和分裂生殖。由植物體的根、莖、葉等經過壓條或嫁接等方式產生的新個體,也是無性生殖。
3.克隆時如果對供體細胞進行基因改造,克隆個體的基因就會發生相應變化,綿羊、猴子和牛等動物沒有人工操作是不能進行無性生殖的。
4.“試管嬰兒”與“多利羊”培育過程的本質區別
“試管嬰兒”是有性生殖產生的后代,子代繼承了雙親的遺傳特性,而“多利羊”則是無性生殖產生的后代,只有一個親本的遺傳特性。
5.克隆人的性狀 同所有生物一樣,人的性狀也是由基因控制的。控制人類性狀的基因絕大多數位于細胞核內,極少數存在于細胞質中,因此,通過細胞核移植產生的克隆人,仍有少數性狀與親本不同。
五、生物的進化的證據和歷程
1、生物的進化的證據:化石、解剖學和分子生物學。
2、化石的特點:越古老的地層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簡單,越低等,水生生物越多;越晚近地層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復雜,越高等,陸生生物越多。
同源器官反映出生物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親緣關系,凡是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祖先。
生物細胞中的細胞色素C差異越大,說明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越遠。
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最直接、最主要的證據。(在晚近的地層中能發現低等生物的化石,但在較早的地 層中,不能發現高等生物的化石)
進化的總歷程: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等到高等,從水生到陸生。
六、人類的起源和進化
人類是由森林古猿進化而來。
直立行走是古猿進化到人類過程中最關鍵的一環,是人猿分界的標志。
人類進化的歷程: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其中直立人是最關鍵時期。
中國人屬于現代人種中的蒙古利亞人。
進化的歷程:
植物
原始苔蘚植物
原始藻類植物 原始裸子植物
原始蕨類植物
原始被子植物
動物
原始單細胞動物 原始無脊椎動物 原始魚類
原始鳥類
原始兩棲動物 原始爬行動物
原始哺乳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州省| 遂溪县| 盘山县| 星子县| 习水县| 拜城县| 金昌市| 高台县| 农安县| 托里县| 津南区| 昂仁县| 南阳市| 高清| 虞城县| 彩票| 广元市| 睢宁县| 梁山县| 漯河市| 双桥区| 白河县| 道真| 孟村| 广河县| 合江县| 韶山市| 汉阴县| 黑水县| 大渡口区| 长寿区| 亳州市| 海林市| 安平县| 昂仁县| 武乡县| 兰溪市| 东平县| 绥宁县| 聊城市| 闵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