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提袋的設計》教材分析本課屬于人民美術出版社小學美術五年級下冊中“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內容,旨在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提袋的作用,感受其實用性的特征及組成部分和文化內涵,增強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求知欲,通過豐富的作品欣賞引導學生發現提袋設計的樂趣。五年級學生的動手能力已經有了明顯的提高,對于手工制作和紋樣設計早已擁有自己的想法,但對于現代設計理念方面還有所欠缺。本課中學生通過認識設計作品的特點,感受設計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提高學生的造型簡化能力,由繁至簡,以此激發學生對生活熱愛的情感。學情分析五年級學生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積累了一些設計的基本方法,能夠利用相應的美術語言進行設計創作,也能用簡單的立體制作表現自己的構想。但設計一個提袋還有一些難度,學生們在體驗設計和制作的過程中還是有著濃厚的學習興趣。本節課教師更加注重“學以致用”的設計思想,引導學生以實用性為主,激發學生對于生活的探索,感知設計與生活的關系,提高立體制作的能力。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發現設計的原理,學會提袋制作的方法,通過剪、貼、畫、掏挖等方法進行制作。過程與方法:學生以自主探究的形式反復感受設計與生活之間的關系,利用微課堂引導學生制作與欣賞,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體驗提袋制作的樂趣。情感態度價值觀:引導學生感受藝術創作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感受設計給普羅大眾帶來的別樣趣味。教學重點:應用剪、貼、畫、掏挖等形式制作提袋。教學難點:提袋造型和花紋的設計。教學方法自主探究學習法、微課視頻講授法。教學過程導入:1.發現生活師:同學們,你平時有收集的愛好嗎?你們看,老師最喜歡收集的物品是什么?對,就是它,漂亮的手提袋!這些都是老師平日積攢下來的。你能說一說它們的作用嘛?生:說出提袋的作用。手提袋有承裝物品的作用,購物時、出門時,手提袋可以把我們的物品承裝好,防止丟失;在超市購物、購買液體物品的時候,它們可以起到便攜的作用;商家將品牌的信息印刷在手提袋上,展示了它的廣告作用;當然,漂亮的手提袋還可以裝飾自己,成為一件很好的裝飾品。播放圖片并出示提袋不同作用的圖片。小結:我們在生活中盛裝物品時需要提袋,拿東西時需要提袋,它們既裝飾了我們的生活,也成為了一些商家展示品牌的媒介,被稱作行走的廣告。那它們都是怎么設計出來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索一下《提袋的設計》(出示課題)。2.小試牛刀:請同學們準備好以下工具,并做好準備。舊手提袋、彩色卡紙數張、硬卡紙、繩子、打孔器、雙面膠、切割板、裁紙刀。請你將手中的舊提袋拆開,看一看它是什么樣子的?發現提袋的構成。師:拆開后,它變成了什么形狀?生:原來是一個大長方形。我們可以發現它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生:由袋身和提手兩部分組成。小結:大部分提袋都是長方形組成的,但是設計師們為了提高提袋的趣味性和宣傳性,根據盛裝物品的屬性,設計了多種形狀的提袋。激發創意。師:想一想,它們可以是什么形狀?生1:這些袋子都是長方形的。生2:袋子的提手是雞的造型,下面是一個長方體鏤空,剛好可以放下雞蛋盒,防止雞蛋破碎。生3:這個袋子利用了商標的形狀,底下有一個洞用來裝咖啡或者飲品,方便人們拿取。小結:你們真是善于觀察分析的小能手。生活中大部分的提袋都是長方形、正方形的,還有各種其他形狀的,我們統稱為異形。探究提袋的種類。師:提袋都分為哪幾種?認真觀察它們都有什么特征?生:這兩個提袋,左邊是泡泡瑪特的提袋、右邊是樂高的提袋,它們的標識非常明顯,顏色也很鮮艷,有宣傳品牌的作用。師:是的,我們把這種提袋叫做廣告提袋。老師這里還有一些廣告提袋,它們都給你什么感受?生:第一個是咖啡的提袋,它的顏色非常刺眼,用了明顯的綠色。第二個是鐘薛高的提袋,它一共有三種,這個提袋的設計感很強,看起來很時尚。我可能會為了獲得這種好看的提袋而去購買他們家的物品。小結:優質的提袋可以引發消費者的注意力,從而產生親切感,促進產品銷售。師:這又是哪種提袋?你在哪里見過?生:我們在超市和商場經常能用到,它們是為了方便消費者而設計的,所以它的材質大多是塑料的,比紙質的提袋要更結實,容納的物品也更多,一般在購物時會用到。師:對,不同的購物提袋其材質又各有特色。誰來分析一下?生1:第一個提袋是服裝和飾品的提袋,它是紙質的,我們經常在商場中能見到它。生2:第二個提袋是一個甜品提袋,它印刷了甜品的插畫,看起來非常可愛。生3:第三個是華為手機的提袋,它是塑料制的,我們在購買電子產品時經常會用到。師:相信你們這么輕易地可以分辨出它們的用途和品牌,一定是其設計給你們帶來的視覺沖擊力。師:現在都提倡環保出行,設計師們根據大家的購物習慣對它們進行了升級。生:這兩種提袋一個是可以折疊的購物提袋,它可以代替我們剛才看到的一次性塑料提袋,而且這種提袋更加結實耐用。師:你肯定也見過這種提袋吧!生:這種提袋上有吉祥的話語,還帶有仙鶴的圖案,應該是禮品提袋吧!師:你分析的很棒,人們在不同的場合、節日下會用到不同的禮品提袋,中國的茶文化就在禮品提袋中很好地展現出來,你們看!誰來說一說?生:這些提袋雖然都是裝茶葉的,但是它們有的將茶的種類印刷在提袋上、有的將中國畫印刷在提袋上,展示出了中國傳統茶文化的儒雅之風。師:看了這么多提袋,你有什么感受?這些提袋都體現了什么設計理念呢?生:它被設計出的目的都是以實用性為主,它們也都服務于人。小結:設計最重要的就是遵循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當然這些豐富的花紋也為我們的生活添上了一抹藝術的風采。它們不僅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也成為了城市環境下的一道靚麗的風景。師:剛才我們分析了提袋的作用和種類,通過拆分提袋也發現了它的組合方法,它們到底是如何完成的呢?我們通過一個微課來看一看,老師都是怎么做的吧!教師示范:播放制作微課1生:首先要通過折疊的方法制作出提袋的身體,給提袋添畫或者粘貼上漂亮的花紋,最后利用打孔器給提袋打孔,也可以用掏挖的方法制作提手。師:看來你已經掌握了提袋制作的方法,還可以折疊制作出哪些提袋?生1:我想制作一個愛心形狀的提袋。生2:我想設計一個多邊形的提袋。師:提袋折疊的方法可真多啊,利用圓形、長方形的紙組合折疊便形成了這么多豐富多彩的提袋樣式,看看同學們設計的提袋可以給你帶來哪些啟發吧~選擇你喜歡的作品進行分析。生:我喜歡······他的造型、花紋、樣式、功能。生2:我喜歡······生3:他利用了廢舊紙袋進行改造。師:同學們的作品可真棒啊~你們看,提袋的設計不僅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也成為了文化傳遞和交流的載體,現代生活日新月異,人們對于藝術設計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讓我們一起來利用自己的巧手設計一個有趣的提袋吧!學生實踐:1.利用課上學習的方法制作一個提袋的雛形。2.也可以利用身邊的廢舊物品對提袋進行改造。3.要求色彩鮮艷,造型簡潔,功能明確,有創意。展示評價:播放學生創作思路的視頻。將自己的作品截圖上傳到相應的QQ相冊中,教師根據學生的作品進行指導與評價,學生們也可以在喜歡的作品下進行留言。課后拓展:師:同學們設計的可真有趣~提袋的樣式多種多樣,設計師們根據使用人群或物品設計出了不同的提袋,可是現代化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所熟知的塑料制品和紙制品大量被消耗的同時,也影響了我們的環境。播放其他提袋作品師:猜一猜,這是什么制作的提袋?生:塑料?師:這種提袋利用的是竹纖維材質進行制作,整個提袋是片狀的,更方便人們攜帶。這種環保竹纖維材質,減少了紙的應用。師:這又是什么材質的呢?師:你肯定沒想到吧,這是果皮制成的提袋。這種提袋比較有彈性,承重力不強,其材質更具有環保性。師:老師相信,通過對這節課的學習,你們已經具備了成為設計師的能力。手提袋不僅實用美觀,而且它還作為一種宣傳手段,展示了品牌形象、城市文化形象。還有的設計精美,堪稱藝術品。生活中需要設計,設計需要創新,老師希望你們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能夠激發思維的小宇宙,一起創意出有趣的作品吧!教學反思在本節課中,學生們通過學習,學會應用剪、貼、畫、掏挖等形式制作提袋,也能給提袋設計相應的造型和花紋。通過自主探究的學習、微課學習相結合,在藝術的海洋中感受設計改變生活、改變審美的過程。教學伊始,選擇一個富有“趣”的導入格外重要。我使用視頻導入的形式,既直觀又有趣地將提袋這種富有變化的文化產品帶到了學生眼前,動態的、不斷變化的形象更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對于藝術作品的認識。在新授環節中,我從提袋的三個類別出發,引導學生發現廣告提袋、購物提袋和禮品提袋的區別,學生在無形中感受不同提袋在不同場合的作用。僅僅是一個生活用品,就有這么多的種類和分別,是對學生眼界的開發,同時也是對學生大腦的開發。著名的美育專家楊景芝曾經說過:“人的能力總是在實踐活動中形成和發展的。”在這節課的教授過程中,我沒有按部就班地將微課進行長篇剪輯,而是引導孩子做一個部分,再探索一個部分,讓他們在從事的實踐活動中反復聯系,感覺器官不斷接受刺激,從而引導他們從經驗中獲得技能。學生們的感官意識得到充分的發展,動手能力也就隨之加強了。我們知道兒童在創作過程中是一種無意識的再現,唯有在兒童的眼睛里不斷植入優秀的、美觀的案例,他們才能從中挑選出符合自己審美認知的元素進行重組。在本節課中學生們在學習過后,腦海中遺留下了大量有意義的美學理念。在課堂設計的過程中,我不斷地設問以激發學生動腦的過程,希望學生在欣賞的同時,發現設計與生活的關系,引導學生發揮物以致用的設計理念。本節課學生們制作出的作品各有特色,有的利用繪畫的形式,有的利用粘貼的形式,還有的同學利用廢舊物品進行設計,這都是體現本節課教學理念的成果。看到孩子們豐富的作品,教師深感整節課的欣賞內容還是不夠富足,應給學生展示更多富有變化的作品,才能引導孩子不斷拓展思維、發現創作的方法和形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