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歸納推理及其方法”議題式教學設計議題:如何正確運用歸納推理的方法一、教學設計理念本課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著眼于學生的真實生活和長遠發(fā)展,對學生進行邏輯與思維基本理論教育,通過議題的引入、引導與討論,通過采用生生互評等多種評價方式,使教學在師生互動、開放民主的氛圍中進行,于教學中引領學生通過觀察、辨析與實踐,提高邏輯思維能力。二、教材與學情(一)教材內容分析1.本課地位本節(jié)課內容是思想政治選擇性必修三《邏輯與思維》第七課的第一框題。本框內容在教材中起到了承接第六課《掌握演繹推理方法》的作用,第六課第一框簡單介紹依據對個別與一般的關系可以將推理區(qū)分為歸納推理、演繹推理和類比推理,第七課第一框講述的是歸納推理及其方法,承接第六課的內容,講明了歸納推理的含義、類型并探求了因果聯(lián)系的方法。本課內容本框共安排了兩目的內容:第一目“歸納推理的含義”。教材首先通過探究“大敦穴”的故事闡釋了歸納推理的含義,然后根據推理涉及的認識對象的全部與否將歸納推理分為完全歸納推理和不完全歸納推理,最后通過相關鏈接和探究與分享等內容分析完全歸納推理和不完全歸納推理的特征。第二目“歸納推理的方法”。教材通過探究與分享、相關鏈接等內容,總結了提高完全歸納推理和不完全歸納推理結論的可靠程度的方法,并通過展示具體事例幫助學生理解探求事物因果聯(lián)系的方法。(二)學情分析1.心智特征分析:高二年級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較強,善于思考,學習自覺性強,能夠通過自學主動獲取知識。2.認知結構分析:本課授課班級為高二年級政治選考班,學生通過學習必修教材《哲學與文化》,初步具備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為邏輯思維的培養(yǎng)奠定了基礎;在數學學科的學習中學生已對歸納推理的概念有所了解,能利用歸納推理進行一些簡單的數學推理。本課的學習可以促使學生從邏輯學的視角下更為系統(tǒng)地掌握正確進行歸納推理的方法,對歸納推理說明道理、論證思想、說服他人、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方面的作用有更進一步的理解。(三)學習目標與教學重難點1.學習目標理解歸納推理的含義與類型,區(qū)分兩種歸納推理中前提和結論之間的聯(lián)系;獨立列舉分析命題與生活事例,比較完全歸納推理和不完全歸納推理,提高問題分析能力,培養(yǎng)科學精神;探究具體情境,掌握歸納推理的具體方法,科學探求事物之間因果聯(lián)系,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加強公共參與精神。2.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理解歸納推理的含義,對完全歸納推理和不完全歸納推理作出全面比較。教學難點: 掌握歸納推理的具體方法,尤其是不完全歸納推理的具體方法。三、路線與思路(一)教學路線1.議題線:如何正確運用歸納推理的方法歸納推理的前提與含義→歸納推理的類型→歸納推理的方法2.知識線:什么是歸納推理呢?(師生對話)→歸納推理與演繹推理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呢?(獨立思考,教師總結)→歸納推理有哪些類型?完全歸納推理和不完全歸納推理的含義分別是什么?它們分別有那些特點?(師生對話)→完全歸納推理與不完全歸納推理的對比(獨立思考)→你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福爾摩斯避免被潑紅酒?(小組討論)→保證完全歸納推理的結論真實可靠的條件(師生對話)→提高不完全歸納推理的可靠程度,因果聯(lián)系的含義及探求因果聯(lián)系的方法(師生對話,獨立思考)3.情境線:總情境:看電影《大偵探福爾摩斯》片段,就福爾摩斯的兩個推理,一起探究歸納推理的含義與方法。福爾摩斯的推理我分析→析示例,掌握歸納推理的含義→做對比,總結完全歸納推理和不完全歸納推理→小組討論,掌握并運用歸納推理的方法→搜集并分析農諺4.活動線:觀看視頻,分組討論→獨立思考,歸納總結→分析示例,對比總結→小組討論,實操應用→搜集資料,學會遷移(二)教學思路四、過程與意圖資料搜集課前進行相關資料的查閱,并結合自己生活的實際,了解以下問題:歸納推理與演繹推理的對比。熟悉課本內容并嘗試分析示例。總議題:如何正確運用歸納推理的方法環(huán)節(jié)一:播放視頻 導入新課【視頻導入】電影《大偵探福爾摩斯》片段【教師提問】分析福爾摩斯是運用什么方法推斷出該女士佩戴的項鏈是雇主借給她的?福爾摩斯為何最后會被潑紅酒?【學生活動】分組討論,并派代表分享討論結果。偵探組討論并分享兩個推理過程;評價組評價偵探組的發(fā)言并適當補充。【設計意圖】通過電影片段導入課堂,能夠使學生將注意力較快集中于課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欲望,營造輕松有趣的課堂氛圍。以較為熟悉的福爾摩斯推理為切入點,打開歸納推理的話題,讓學生根據福爾摩斯推理內容以小組的方式自由發(fā)表觀點,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并為后面歸納推理的相關教學作好鋪墊。環(huán)節(jié)二:師生互動 創(chuàng)生教學【過渡】由福爾摩斯的推理我們一起認識到了這種以個別性信息為前提,想要推斷出一個新結論的推理形式就是上節(jié)課所講的歸納推理。那么,福爾摩斯又是通過哪些途徑或方式得到女士的這些個別性信息呢?接下來,讓我們進入今天的學習一探究竟。【學科概念】歸納推理的前提和含義【議學任務】根據兩個推理過程,分析歸納推理的前提與含義,并嘗試列舉出其他歸納推理的示例。【議學情境】福爾摩斯的兩個推理過程【議學活動】偵探組討論并回答福爾摩斯兩個推理的個別性信息是怎么得來的。【教師總結】通過觀察搜集到該女士的有關信息并對這些信息進行整理加工前提:通過觀察、實驗和社會調查等途徑搜集有關對象的事實材料,對它們進行整理加工,得到一些個別性或特殊性知識。2.再以加工后的信息為前提,推出最終的結論含義:以搜集到的個別性或特殊性知識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結論,這種推理形式叫作歸納推理。(歸納推理具有概括性,歸納推理是從特殊到一般)[知識拓展]歸納推理與演繹推理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設計意圖】通過分析福爾摩斯推理幫助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習理解歸納推理的前提和含義。同時,分別利用表格的形式形象地對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進行小結,幫助學生聯(lián)系已學的知識,推動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學科概念】歸納推理的類型【議學任務】學習理解完全歸納推理和不完全歸納推理的相關內容,并能夠對完全歸納推理和不完全歸納推理作全面的對比。【議學情境】福爾摩斯的第一個推理和第二個推理的異同點【議學活動】通過總結福爾摩斯的兩個推理的相同點,同學在討論和分享中總結出不完全歸納推理和完全歸納推理分別的含義、依據等內容,再對比福爾摩斯的兩個推理的不同點進一步概括出不完全歸納推理和完全歸納推理分別的特點、局限性等內容。【教師總結】1.完全歸納推理:(1)含義:歸納推理的前提遍及認識的全部對象,這樣的推理就叫作完全歸納推理。(2)特點:前提與結論之間具有保真關系,它是一種必然推理,它不屬于邏輯推理分類中的或然推理。(3)局限性: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由于有的認識對象太復雜,人們的精力、能力和認識的條件有限,無法對它們中的每個對象都進行考察,而且,在有些情況下,我們也沒有必要對認識對象的每種情況都進行考察。2.不完全歸納推理:(1)含義:歸納推理的前提不涉及認識的全部對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對象,這樣的推理就叫作不完全歸納推理。(2)依據:憑借思維的能動性,人們不對認識對象中的全部情況逐一進行考察,只考察其中的部分情況,往往也能得出一般性結論。(3)特點:由于它沒有對前提中的每個對象情況都進行考察,就得出一般性結論,這種推理的前提與結論之間的聯(lián)系是或然的。我們可以通過考察更多的認識對象、分析認識對象與有關現(xiàn)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等方法,提高這種推理的可靠程度。(4)意義:不完全歸納推理在日常生活和科學研究中有著重要意義。3.簡單枚舉歸納推理與科學歸納推理4.完全歸納推理與不完全歸納推理對比【設計意圖】這一部分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通過進一步分析福爾摩斯的兩個推理并結合課本大量示例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知識點,有助于學生理解不完全歸納推理的意義和局限性。最后,用表格的形式對完全歸納推理和不完全歸納推理進行總結,生動形象地展示了二者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有助于學生理解和記憶。【學科概念】歸納推理的方法【議學任務】在每學完一個探求因果聯(lián)系的方法時,根據給出的示例分析其中的被考察對象和相關因素,最后整理和總結五種方法。【議學情境】你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福爾摩斯避免被潑紅酒?【議學活動】根據提前預習的內容獨立思考并回答相關問題。【教師總結】1.保證完全歸納推理的結論真實可靠的條件(1)斷定個別對象情況的每個前提都是真實的。(2)所涉及的認識對象,一個都不能遺漏。2.提高不完全歸納推理的可靠程度(1)考察和列舉的對象越多,推理的可靠程度越高。因為考察的對象越多,遺漏反例的可能性越小。(2)考察的范圍越廣,推理的可靠程度越高。因為考察范圍越廣,遺漏反例的可能性就越小。(3)盡可能分析出認識對象與有關現(xiàn)象之間的因果聯(lián)系。①含義:因果聯(lián)系是事物或現(xiàn)象之間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一種現(xiàn)象的產生或消失,必定有它的原因。因果聯(lián)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聯(lián)系。②探求因果聯(lián)系的方法A.求同法a.含義:如果被考察的現(xiàn)象a出現(xiàn)在多個場合中,而在這些場合中只有一個有關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這個共同因素A與被考察的現(xiàn)象a有因果聯(lián)系。b.特點:“異中求同”。B.求異法a.含義:如果被考察的現(xiàn)象a在第一場合出現(xiàn),在第二場合中不出現(xiàn),而在這兩個場合之間只有一點不同,即第一場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場合沒有這個因素A,其他有關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這個因素A與被考察的現(xiàn)象a有因果聯(lián)系。b.特點:“同中求異”。C.求同求異并用法a.含義:如果在某一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幾個場合中,只有一個共同的情況,在這一現(xiàn)象不出現(xiàn)的另外幾個場合中都沒有這個情況,那么,這種情況可能就是這個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原因。b.特點:“異中求同、同中求異”。D.共變法a.含義:如果被考察現(xiàn)象a在發(fā)生某種程度變化的各個場合中,只有一個因素A有量的變化,而其他因素都不變,那么,這唯一發(fā)生變化的因素A與被考察的現(xiàn)象a有因果聯(lián)系。b.特點:“求量的變化”。c.正確地應用共變法需要注意兩點:第一,只有其他因素保持不變,兩種共變現(xiàn)象之間才有因果聯(lián)系。如果還有其他現(xiàn)象同時發(fā)生變化,結論就不可靠。第二,兩種現(xiàn)象的共變總有一定限度,超出這個限度,共變關系就會消失,或者會發(fā)生另一種相反的共變關系。E.剩余法a.含義:我們考察某一復雜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如果已知它的原因在某個特定范圍內,又知道這個原因只是部分原因,那么,其他原因可能就是這一復雜現(xiàn)象產生的剩余原因。b.特點:“從余果求余因”。【設計意圖】利用幫助福爾摩斯避免被潑紅酒的情境自然引出提高歸納推理可靠程度的方法,這樣既充分利用了福爾摩斯推理的教學情境,又能吸引學生的主動參與和思考。同時這一個學科概念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五個探求因果聯(lián)系的方法對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在每一個方法的相關理論講解之后給出相關示例引導學生一起分析,能夠及時幫助學生運用所學方法,掌握所學方法。【課堂小結】【設計意圖】本節(jié)課涉及到的知識點比較繁雜,在課堂的最后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梳理和總結所學知識,能夠讓學生及時鞏固和及時自我檢測,同時也能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思維導圖這一工具。環(huán)節(jié)三:課堂有限 課外無限【議學情境】請同學們在課后搜集十條農諺,并運用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說說它們是如何形成的。【議學活動】課后獨立搜集十條農諺并運用歸納推理的知識分析農諺的所屬類型以及運用到的方法。【設計意圖】布置學生課后搜集農諺并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其形成,不僅能夠讓學生學以致用,加強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而且能夠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已有的寶貴財富,升華情感。五、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